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小班刚入园的孩子,其语言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受家庭和自身发展限制,表现出来诸多语言方面的不足。在观察本班3-4岁幼儿的日常语言活动后,我总结出班级幼儿语言现状如下:有的停留在发单音节词的基础上,有的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吃喝拉撒的需要,有的急于抒发自己却苦于说不出来……基于此,我开始思考:如何为幼儿创设适宜的语言区角?如何设置有趣味的区域内容促进幼儿讲述?如何全面关注幼儿个体差异促进整体语言水平发展?
带着这些疑问和思索,我着手以班级幼儿为观察对象进行实践研究。在摸索和尝试之中,发现以下部分不成熟的做法和思路,权当抛砖引玉。
一、立足适宜,有序规划,合理创设区域
《指南》把幼儿语言学习的目标分为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两大方面,看似简单的6个子目标及15条教育建议,落实在班级区域游戏之中并不容易,尤其要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方式,因此区域创设适宜与否显得格外重要。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其直觉形象的思维特点、多感官通感水平的不足及小班幼儿有意注意时间短等特点,使得区域创设需要更明确、简单。此外,由于幼儿比较系统的语言学习是从进入幼儿园开始的,因此幼儿的语言习惯、阅读习惯培养不容忽视。
为此,在我班的语言区创设中,我主要将本区角划分为四个部分:我来听一听(倾听区)、我来说一说(说讲区)、我来读一读(看读区)及好习惯我知道(习惯养成区)。在倾听区中,我主要提供儿歌录音、动物叫声等多媒体材料,鼓励幼儿通过仔细倾听感知语音语素,激发幼儿倾听的愿望,为表达积累经验。在说讲区中,我们提供说话角色卡、故事盒子等不同材料,引导幼儿尝试进行对话讲述。在看读区里,我则为孩子提供图片、自制照片书及不同形式的绘本等,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认知实物,尝试进行有前后联系的表述活动。针对幼儿语言习惯的培养,考虑到小班幼儿喜欢模仿他人的特点,我通过拍摄同伴良好语言、阅读行为的照片进行张贴,引导幼儿观察并在模仿中潜移默化地进行习惯的培养。
二、立足趣味,设置内容,激发讲述愿望
1.让语言学习更近生活。
《指南》指出: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幼儿是在生活交往中习得语言、积累语言经验的。我们要关注的是孩子有哪些生活交往经验、有哪些语言学习的需要,如何让小班幼儿的语言学习更生活化。根据小班幼儿的实际表现,不难发现:对生活的适应是幼儿主要需要学习的内容。
因此,在语言区内容的选择上,更应该来源于孩子的生活。例如我设置了一个游戏——我的早餐。在这个游戏中,孩子们具备对早餐的基本认知经验,也经历着每天吃早饭的实际。通过摆放早餐食物图片到对应的餐盘里,用“我早上吃了……”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讲述,孩子们更主动地表达“吃了什么”的话题。再如“我的生活故事”这个游戏,我以家庭为单位请家长和孩子共同收集某一次旅游的照片形成照片书,鼓励幼儿对自己熟悉的生活活动进行介绍和讲述,一时间孩子们各个都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2.让语言学习更添趣味。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社会性水平决定了其规则意识相对较弱,对传统的操作摆弄活动兴趣持续时间短。为了让幼儿在语言区游戏更投入,则要为幼儿的语言游戏适当增加“调味剂”,让幼儿的语言学习更有趣味性。
结合当月主题,我设计了一些有趣的游戏组合。如在《秋叶飘》主题我设计的“请你吃”这个游戏中,孩子先要进行“炒菜”活动,在炒菜之后给对应的动物送去一份蔬菜,边送边说“请你吃XX”。孩子对“炒菜”十分感兴趣,也乐意将炒好的蔬菜送给动物们,由此自然而然地讲出句子和对话。再如游戏“摘水果”,简单说来就是引导幼儿根据水果卡片描述水果的颜色、形状、味道特点,但通过“摘”的这个游戏动作请幼儿先将水果从树枝上摘下来,再根据操作板提示说出该水果的几个特征,孩子说得更带劲。
3.让语言学习更显生动。
《指南》指出: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小班幼儿的“想象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游戏表现,游戏情境更丰富也能使幼儿的游戏感情更浓厚,促进幼儿更生动地进行语言学习。
由于幼儿的个别化差异,其语言理解和表达的能力大不相同。正如指南强调的:所指出的幼儿个年龄阶段的目标并不是衡量幼儿的标尺。我们允许幼儿存在差异化的表現。为此,如何针对幼儿的学习需要提供符合其差异层次的游戏材料是十分重要的。虽然小班幼儿对自己能力的判断还不全面,但通过材料的提示和幼儿的反复尝试,帮助幼儿实现层层递进的目标。针对不同的幼儿我们提供不同层次的游戏材料,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提升和进步。
在这里分成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针对内容本身。如“好饿的小蛇”阅读活动,针对内容设计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绘本阅读,多数幼儿在绘本阅读中达到初步了解故事的目的;第二层次是纸盘阅读,通过转动纸盘上的小蛇使其有顺序地对应到故事中的食物,由此帮助幼儿理清故事线索,知道小蛇吃了什么;第三层次是玩转故事,我们提供可以移动的小型故事道具,如小蛇、吃了不同水果的小蛇形态、水果等,引导幼儿利用故事道具进行故事讲述活动。
游戏材料层次性的另一个维度则是针对幼儿个人不断发展的语言水平。刚接触对话活动时,幼儿可以独立使用指偶进行单独的摆弄和讲述,随着语言能力的提升,可以选择使用棒偶在有背景的故事盒里进行讲述、尝试对话。在语言水平更高之时,可以利用头饰将自己融于表达和对话之中。
不管哪个区域活动,都可以作为主题活动的一部分,是主题教学的巩固、补充和提升。为此,我们的语言区创设,在环境、内容上都与主题进行整合。上文提及的是主题《秋叶飘》之中的语言区创设,在上一主题《我喜欢》中,我们将“小窗里的故事”对应的图片都换成糖果、玩具等,便于幼儿的讲述活动。针对下一个主题《冬天到》,我们可以将本主题区域中的许多元素进行替换,如“果园”情境中的“苹果书”可以改成“雪花书”,其中的绘本内容也作相应的更改。这样既使得材料得意重复利用,又让教师节省时间,达到材料利用的高效率的目的。
另外,语言区的许多材料还可以共用于其他区域,达到“一物多用”的效果,如“摘水果”游戏中的操作卡,也可以作为益智区按规律分类的操作材料。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最佳工具,语言区角对小班幼儿而言有着让孩子愿意说、勇敢说、尝试说的重要意义。为此,重视语言区角的创设,关注区角创设中的三个立足点,能让语言区角更有亮点。
带着这些疑问和思索,我着手以班级幼儿为观察对象进行实践研究。在摸索和尝试之中,发现以下部分不成熟的做法和思路,权当抛砖引玉。
一、立足适宜,有序规划,合理创设区域
《指南》把幼儿语言学习的目标分为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两大方面,看似简单的6个子目标及15条教育建议,落实在班级区域游戏之中并不容易,尤其要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方式,因此区域创设适宜与否显得格外重要。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其直觉形象的思维特点、多感官通感水平的不足及小班幼儿有意注意时间短等特点,使得区域创设需要更明确、简单。此外,由于幼儿比较系统的语言学习是从进入幼儿园开始的,因此幼儿的语言习惯、阅读习惯培养不容忽视。
为此,在我班的语言区创设中,我主要将本区角划分为四个部分:我来听一听(倾听区)、我来说一说(说讲区)、我来读一读(看读区)及好习惯我知道(习惯养成区)。在倾听区中,我主要提供儿歌录音、动物叫声等多媒体材料,鼓励幼儿通过仔细倾听感知语音语素,激发幼儿倾听的愿望,为表达积累经验。在说讲区中,我们提供说话角色卡、故事盒子等不同材料,引导幼儿尝试进行对话讲述。在看读区里,我则为孩子提供图片、自制照片书及不同形式的绘本等,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认知实物,尝试进行有前后联系的表述活动。针对幼儿语言习惯的培养,考虑到小班幼儿喜欢模仿他人的特点,我通过拍摄同伴良好语言、阅读行为的照片进行张贴,引导幼儿观察并在模仿中潜移默化地进行习惯的培养。
二、立足趣味,设置内容,激发讲述愿望
1.让语言学习更近生活。
《指南》指出: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幼儿是在生活交往中习得语言、积累语言经验的。我们要关注的是孩子有哪些生活交往经验、有哪些语言学习的需要,如何让小班幼儿的语言学习更生活化。根据小班幼儿的实际表现,不难发现:对生活的适应是幼儿主要需要学习的内容。
因此,在语言区内容的选择上,更应该来源于孩子的生活。例如我设置了一个游戏——我的早餐。在这个游戏中,孩子们具备对早餐的基本认知经验,也经历着每天吃早饭的实际。通过摆放早餐食物图片到对应的餐盘里,用“我早上吃了……”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讲述,孩子们更主动地表达“吃了什么”的话题。再如“我的生活故事”这个游戏,我以家庭为单位请家长和孩子共同收集某一次旅游的照片形成照片书,鼓励幼儿对自己熟悉的生活活动进行介绍和讲述,一时间孩子们各个都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2.让语言学习更添趣味。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社会性水平决定了其规则意识相对较弱,对传统的操作摆弄活动兴趣持续时间短。为了让幼儿在语言区游戏更投入,则要为幼儿的语言游戏适当增加“调味剂”,让幼儿的语言学习更有趣味性。
结合当月主题,我设计了一些有趣的游戏组合。如在《秋叶飘》主题我设计的“请你吃”这个游戏中,孩子先要进行“炒菜”活动,在炒菜之后给对应的动物送去一份蔬菜,边送边说“请你吃XX”。孩子对“炒菜”十分感兴趣,也乐意将炒好的蔬菜送给动物们,由此自然而然地讲出句子和对话。再如游戏“摘水果”,简单说来就是引导幼儿根据水果卡片描述水果的颜色、形状、味道特点,但通过“摘”的这个游戏动作请幼儿先将水果从树枝上摘下来,再根据操作板提示说出该水果的几个特征,孩子说得更带劲。
3.让语言学习更显生动。
《指南》指出: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小班幼儿的“想象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游戏表现,游戏情境更丰富也能使幼儿的游戏感情更浓厚,促进幼儿更生动地进行语言学习。
由于幼儿的个别化差异,其语言理解和表达的能力大不相同。正如指南强调的:所指出的幼儿个年龄阶段的目标并不是衡量幼儿的标尺。我们允许幼儿存在差异化的表現。为此,如何针对幼儿的学习需要提供符合其差异层次的游戏材料是十分重要的。虽然小班幼儿对自己能力的判断还不全面,但通过材料的提示和幼儿的反复尝试,帮助幼儿实现层层递进的目标。针对不同的幼儿我们提供不同层次的游戏材料,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提升和进步。
在这里分成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针对内容本身。如“好饿的小蛇”阅读活动,针对内容设计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绘本阅读,多数幼儿在绘本阅读中达到初步了解故事的目的;第二层次是纸盘阅读,通过转动纸盘上的小蛇使其有顺序地对应到故事中的食物,由此帮助幼儿理清故事线索,知道小蛇吃了什么;第三层次是玩转故事,我们提供可以移动的小型故事道具,如小蛇、吃了不同水果的小蛇形态、水果等,引导幼儿利用故事道具进行故事讲述活动。
游戏材料层次性的另一个维度则是针对幼儿个人不断发展的语言水平。刚接触对话活动时,幼儿可以独立使用指偶进行单独的摆弄和讲述,随着语言能力的提升,可以选择使用棒偶在有背景的故事盒里进行讲述、尝试对话。在语言水平更高之时,可以利用头饰将自己融于表达和对话之中。
不管哪个区域活动,都可以作为主题活动的一部分,是主题教学的巩固、补充和提升。为此,我们的语言区创设,在环境、内容上都与主题进行整合。上文提及的是主题《秋叶飘》之中的语言区创设,在上一主题《我喜欢》中,我们将“小窗里的故事”对应的图片都换成糖果、玩具等,便于幼儿的讲述活动。针对下一个主题《冬天到》,我们可以将本主题区域中的许多元素进行替换,如“果园”情境中的“苹果书”可以改成“雪花书”,其中的绘本内容也作相应的更改。这样既使得材料得意重复利用,又让教师节省时间,达到材料利用的高效率的目的。
另外,语言区的许多材料还可以共用于其他区域,达到“一物多用”的效果,如“摘水果”游戏中的操作卡,也可以作为益智区按规律分类的操作材料。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最佳工具,语言区角对小班幼儿而言有着让孩子愿意说、勇敢说、尝试说的重要意义。为此,重视语言区角的创设,关注区角创设中的三个立足点,能让语言区角更有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