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爱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lw3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认为小说《巴黎圣母院》中的克洛德并不是一个冷酷的畸形人,他有着强烈的爱与爆发力。他冰冷、让人畏惧的根源在于他心中亲情、知识、爱情的烈火在现实面前被无情熄灭。作为教堂的副主教,他并非不愿意爱众人,只是害怕再受伤害,只是不懂爱。
  关键词: 克洛德 人生三悲剧 现实意义
  
  在辉煌的巴黎圣母院的某个阴暗的角落里有一堵墙上留有深刻而颤抖的’ANATKH(命运)的印记。这是一个带着沉重脚镣的痛苦灵魂声嘶力竭的控诉,它浓缩了克洛德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所有心酸与痛楚。
  一、克洛德的人生三悲剧
  雨果曾说:“人是生来善良、纯洁、公正和诚实的,如果他的心变得冰冷,那是因为有人熄灭了他的火焰。”[1]
  (一)亲情悲剧
  1.无法企及的父母之爱
  在中世纪的欧洲,社会的等级十分森严,克洛德虽然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生活条件不错,但终究无法爬上军政界的高位。他是家庭的长子,出于“望子成龙”的心理,父母不希望他堕入社会的底层。而要改变这种现状,使克洛德有机会挤入上层社会的唯一办法就是让克洛德当神甫,因为当神甫有机会登上主教的法座,获得至高无上的权利与荣誉。正因为如此,在克洛德还处于童年期时他的父母就决定要让他从事圣职。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他的父亲就把他送进神学院当修道士,他在弥撒书和辞典中成长起来。父母为克洛德的将来所做的考虑与准备虽然说明父母对他的重视与爱惜,但是过早离开父母,使克洛德的人生出现了第一个悲剧——亲情的匮乏。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而且无法取代的,克洛德过早离开双亲使他缺乏父母的及时教育及无微不至的关爱,最终导致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克洛德既不懂得何为爱,又不懂得如何施与、收获爱。
  2.失望至极的手足之爱
  正因为不懂得爱,沉浸于书中而几乎与世隔绝的克洛德直至十九岁,父母离世后,独立抚养弟弟时才“忽然从梦里被召回到现实世界里来了”。[2]克洛德在悲悯的激励下,爱怜而专心地抚养弟弟,甚至在抚养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奇怪而甜蜜的人的情感。“在此之前,这位可怜的学者还没有时间去感觉他的心的存在”。[3]也就是说在抚养弟弟之前克洛德过的并不是正常人应该拥有的具有七情六欲的正常生活。远离父母而沉浸在宗教的世界里,一方面使克洛德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但另一方面也使克洛德的生活呈现出一种畸形的状态,以至于直到抚养弟弟他才明白人是需要感情的,他才“知道没有温情,没有爱的生命,就像一个干燥的车轮,转动时格扎格扎地乱响”。[4]但是他片面地以为只要有来自家族和血统的爱就够了。克洛德还是不懂爱,他只是把弟弟寄养在磨坊主家,以为只要承担经济责任就是对弟弟的爱,由于与弟弟的交流比较少,他与弟弟的感情并不深厚,可以说二者的亲情疏淡。克洛德一心要把弟弟培养成与自己一样的人,但是弟弟的表现最终让他失望以至于他心灰意冷,再次转向经文。培养弟弟的过程可以说是克洛德弥补亲情体验的重要机会,但是由于不懂得爱,克洛德终究还是与亲情擦肩而过。
  3.无处可入的“父子之爱”
  加西莫多长相奇特,让人害怕,当“善人”们打算将他处死时,是克洛德动了怜悯之心,将他收养。因此克洛德与加西莫多的关系也可以称得上是亲人。如果说克洛德先是失去了父母的亲情之爱,又对弟弟的亲情感到失望的话,加西莫多的出现无疑是克洛德收获亲情之爱的一大转机。但是,克洛德因为弟弟的违背自己的意愿而将自己的内心大门只向知识敞开,克洛德在保护自己内心的同时也将亲情拒之门外,因此他与加西莫多之间与其说是亲情不如说是恩情。文中称加西莫多对克洛德报恩之情是“无可匹敌”的,证实了这一观点。
  (二)知识悲剧
  1.知识界的王者
  克洛德很小就在神学院当修道士,可以说是在弥撒书和辞典里长大的。“他是一个忧郁、认真、严肃的孩子,学习很勤奋,领悟很快……他孜孜不倦地到各学校去听课”,[5]正因为有天分又勤奋好学,所以克洛德在学术方面收获颇丰:“在十六岁上,他在神学方面就已经比得上一位教堂的神甫,在教育学方面已经比得上一位索邦神学院的博士了”,“他经历了成为学士、教师和各种学术大师的每一个阶段”。[6]可以说克洛德不仅在他所处人们文化水平普遍低下的时代,而且即使在现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他的知识水平也是很少有人可以超越的。
  2.科学家的囚徒
  同浮士德一样,克洛德在知识的世界里吸收了充足的知识后,开始对这些知识感到厌倦,并对自己所获得的知识产生怀疑:“关于人的科学是空洞的。”“关于上天的科学也是空洞的。”“医学,那是过于愚蠢的东西。”“我研究过医学和占星术,我告诉你:‘空虚!空虚!”,[7]但是不同的是浮士德厌倦了书斋的生活并试图摆脱,而克洛德则转向了伪科学——炼金术。他开始沉迷于炼金术,并试图创造奇迹,但是伪科学的谬误注定了他必然失败的结局:“他始终炼不出黄金”。克洛德作为一个极具学习天赋的人,在知识界的成绩使他不允许自己失败,因此他告诫自己:“我还得爬行,还得在地狱的路上擦破我的脸和膝盖。”[8]但是长期的失败不能不让克洛德感到前景空虚、渺茫并觉得深深失望,这种失望使他的精神世界越来越空虚,使他感到自己已经完全为科学所控制而无力改变现状。
  在弟弟让他深感失望后,克洛德便将自己情感的大门紧闭,更加专心致志地投入科学的怀抱,在他看来科学是一位好姊妹,只要自己认真付出就不会让自己失望。但是这种近乎圣洁的信仰在炼金术面前不堪一击,这使得克洛德的情感再次失去寄托。而这种打击对从小就与知识结下深厚情谊的克洛德来说无疑是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被抽空——他的情感如游魂在这个世界上漂泊无依,而他本人在这个世界上成了最孤独的人。
  (三)爱情悲剧
  1.锋利的爱情之箭
  黑格尔说:“情欲是人的自然性,具有原始本能的特性,情欲是能动的,躁动不安的,本能上讲是不安于现状的。”[9]克洛德作为一个副主教,在神圣光辉的笼罩之下也是一个普通的人,他和正常人一样有着原始本能。克洛德承认很多次他看到迎面走来的女性时身体就会产生一种异样的感觉,每当这个时候他都可以通过祷告、钻研知识控制自己的本能冲动。但是当他第一次看到艾丝美拉达在广场上跳舞时,他趴倒在地,觉得自己完全被命运控制住了,以往用来摆脱自身躁动的方法完全没用了。此后,克洛德便深陷于情网之中:“见了第一次,就想见到你第二次,见过你两次后就想天天都见到你。”[10]
  实际上克洛德对艾丝美拉达的爱充满了矛盾、犹豫:他希望占有艾丝美拉达,但他也不愿意背弃自己的宗教,不愿意因此丧失自己拼命奋斗而来的荣誉、成就。在痛苦的挣扎中情感战胜了理智,因此当艾丝美拉达被捕入狱时,克洛德亲自前去监狱找艾丝美拉达并对其进行了一番热烈而真诚的表白,克洛德甚至设想了二人离开之后的美好生活,表示为了艾丝美拉达可以抛弃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鲜血、荣誉。
  根据爱情的定义,我们可以确定克洛德渴望占有艾丝美拉达是出于爱而不仅仅是生理的需要。事实上,克洛德一直严格奉守着禁欲主义,避免与其他女性接触,他并不是一个淫棍,而是一个渴望爱与被爱的可怜人。
  2.炽烈的复仇之火
  长期的顺境使得克洛德形成了一种自负的情绪,他习惯于操纵一切,包括爱情。因此他不允许除自己以外的任何男性接近艾丝美拉达。或者占有,或者毁灭,这是克洛德对自己的这份感情的既定方针。在愚人节抢持艾丝美拉达失败后,克洛德便决定利用自己的权力将艾丝美拉达驱逐出广场,消灭自己的爱情之火。但是在将艾丝美拉达驱逐出广场之前克洛德便已经被自己的嫉妒之火烧得体无完肤:当他得知甘果瓦与艾丝美拉达结成夫妻后愤怒不已,误会澄清后他还不忘警告甘果瓦一番,目的在于阻止任何人占有艾丝美拉达。尤其是他看到艾丝美拉达与弗比斯亲热时,嫉妒之火更是熊熊燃烧,作为一名神职人员,他举起罪恶之刀刺向弗比斯,想要置他于死地。他在离开前趁机狂热地吻艾丝美拉达以满足自己的生理、心理需要。
  为了占有艾丝美拉达,克洛德甚至以死亡作为威胁,在遭到艾丝美拉达的拒绝后他便残忍地将艾丝美拉达推向绞刑架。可以说克洛德对艾丝美拉达的爱在现实面前已经变成了恨。他不仅恨接近艾丝美拉达的一切男性,包括加西莫多,而且恨艾丝美拉达。既然软硬兼施都无法使艾丝美拉达从属于自己,克洛德便决定彻底毁灭她。
  不可否认的是克洛德的爱过于自我,但是也正是因为爱到极致才会嫉妒到极致、恨到极致。在毁灭艾丝美拉达的过程中他加倍地惩罚自己:他用刀往自己的胸口刺,他狂奔一整天,痛苦得难以忍受,甚至想把脑袋从肩膀上拔下来在地上摔个粉碎。
  二、克洛德人生三悲剧的现实意义
  (一)重视亲情教育
  现代家庭的模式多为双职工父母及要上多种补习班的独生子女。和以往比起来,很多孩子与父母相处的时间短了,交流少了,亲子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此外很多父母由于担心孩子独自外出会发生危险。因此多半不允许小孩出去找伙伴玩,这就导致了这样一个后果:现在的小孩比较自我,缺乏团体观念及合作能力。
  俗语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可见孩子的启蒙教育对孩子的一生影响深远。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对孩子一生的成长意义重大。亲情对于人生尤为重要,它是心灵的依靠也是人类学会其他类型的爱的基础。小说中的克洛德正是由于缺乏爱的启蒙教育才会在情感的路上不断偏离正轨,最终断送了自己的人生。因此,父母必须树立责任意识,对自己的孩子负责,重视家庭内部的亲情教育,使自己的孩子学会何为爱,如何去爱,以及如何以一种更好的姿态来面对未来的人生。
  (二)注重道德教育
  克洛德自小离开父母出外求学,将有限人生的大量时间用在知识的获取上,但是他所受的教育却是不完整的——没教会克洛德如何去爱世人。可以说克洛德是知识的巨人,爱的矮子。此外,由于缺乏爱的教育,克洛德自身的道德体系也是不完整的,这最终导致了克洛德以一种决绝的方式处理自己遇到的爱情困境。
  近年来学校里的暴力事件时有发生,除了有家庭教育的因素及学生个人的性格缺陷之外,学校道德教育的缺失也必须承担起一大部分责任。现代社会由于知识大爆炸、竞争激烈,很多家长、老师都把目光转向学生的学习成绩,认为学生只要学习好道德就好,殊不知,人性就像一条河,如果不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而任其恣意前行,就会有决堤的危险。尖端的技术可以用来为人类谋福利,也可以用来毁灭整个地球,越是影响范围广的人,其自身的道德修养就越为重要。我们所受的教育主要来自学校,因此学校不仅要从知识上向学生灌输道德理念,而且要从行动上教会学生如何去实现道德。
  (三)注重自我教育
  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是自我的道德修养意识却是意义最为深远的。“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面对同样的爱情困境,加西莫多选择了无悔地付出,而克洛德选择了彻底地毁灭,造成选择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二者的心理质性不同。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会遇到挫折、失败、委屈,不同的面对方式将会把我们引向各异的结局。环境的存在往往是我们无力改变的,但是人类必须学会督促自身,不断提高自我的修养。一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除了有经济的因素外,全体公民的个人修养水平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衡量标准。作为新时代的公民,我们必须明白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不仅关乎自身的生活幸福感,而且关乎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林.西方文化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3][4][5][6][7][8][10]雨果著.陈敬容译.巴黎圣母院.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9]李春艳.论西方文学中教士的爱情悲剧[A].科学之友,2007.6:128-130.
其他文献
摘 要: 说课是教师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青年教师熟练掌握说课技巧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可以快速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要提高“说课”的技能与质量,青年教师就要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心理训练,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多尝试,多练习,提高自身教学实践能力。  关键词: 青年教师 说课 教学技能    说课,是一种教学研究和
摘 要: 阅读教学过程是一个多重对话(学生、教师、作者、文本之间)的过程,教师不能轻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当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时,教师就需要及时有效地引导,这也是教学智慧的显现之时。教师一定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此问题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文本,打开学生的心泉,那么学生的思维智慧的泉水必将汩汩流淌。作者在教学课文《亲爱的爸爸妈妈》时,在质疑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深入阅读文本,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阅读
摘 要: 翻译是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一个民族的文化地位及特定文学多元系统内翻译文学的地位都会对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产生重大的影响。根据Evan-Eohar的多元系统假说,分析我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夫妇及英国汉学家霍克斯翻译《红楼梦》时所选用的不同翻译策略异化和归化的原因可以发现:译者的翻译目的、对源语文化的认同程度及源语文化在目的语文化系统中的位置等诸多因素,皆会影响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本文从多元系统
摘 要:在初中作文批改中,教师应该采取悦纳、宽容的态度,不要过多干涉,以免捆住学生的手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要尽量保护学生的童心,做一个扶植者、欣赏者,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在写作的天空里翱翔。  关键词: 初中作文教学 作文批改 宽容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走向。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初中作文在批改、评判上存在着诸多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摘 要: 在《三顾茅庐》教学中有学生认为“刘备和唐僧差不多”,作者对此进行了机智的处理,并以此为例,认为语文教学就是一趟探春的旅行,只拣儿童多处行,语文课堂春意浓。  关键词: 语文课堂 教学片断 春意    一、题记  一千多年前,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曰:“儿童不解春何在,只向游人多处行。”几十年前,当代著名作家冰心说:“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我更喜欢后者,因为在我的眼里,语文
摘 要: 随着高职院校的跨越式发展和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新建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亟待规范化建设。本文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从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出发,剖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规范化建设的研究方案。  关键词: 新建高职院校 人事档案管理 规范化建设    人事档案是个人经历、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工作业绩、工资收入等情况的真实记录,是历史地、全面地考
摘 要: 《赵氏孤儿》是一部具有浓郁悲剧色彩的剧作,它的悲壮沉雄主要体现在以程婴为首的一批正面人物形象塑造上。本文从戏剧冲突、语言风格、心理投射、悲壮沉雄色彩这四个方面具体阐析了《赵氏孤儿》的悲剧性。  关键词: 戏剧《赵氏孤儿》 悲剧色彩 人物形象    王国维在《人间嗜好之研究》中说:“人生之命运,固无异于悲剧。”但中国古代戏剧讲究团圆之趣的喜剧多而悲剧少,“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子母大团圆”的
摘 要: 西方二十世纪“新音乐”像一块“烫手的山芋”,让众多音乐家进退维谷,而针对“新音乐”的褒与贬亦是纷争不断,福建师范大学叶松荣教授的《断裂与失衡——中西视野下的西方二十世纪“新音乐”创新的局限性分析》一书从一个更为合理的角度阐述了作者对于西方二十世纪“新音乐”的论断。本文拟从此著作的整体出发,对著者所论主题进行较为宏观的介绍,希望可以从中探析出些许新意。  关键词: 叶松荣 西方二十世纪“新
摘 要: 文章通过对连云港师专学生学习倦怠现状的研究,找准其倦怠的主要成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手段,并评估干预手段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 学习倦怠 倦怠成因 倦怠干预    一个时期以来,由于课业负担重、就业压力大,高职高专学生中出现学习倦怠现象。对于师范类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而言,一旦走上教师岗位,不良的学习倦怠的习性会直接影响工作,进而影响下一代的培养教育。因此,探讨高师院校学生的学习倦怠问题
摘 要: 教育领域的市场化改革滞后于社会经济领域的改革,但是并没有妨碍教育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成为主要推手,教育投资者从政府变为个人,学生和家长缺乏谈判权,只能接受教育消费者的现实身份。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来关注教育市场化改革中的相关利益者的协调问题,提出利益协调机制。  关键词: 宿迁市 利益相关者 教育市场化 改革    一、宿迁市的教育市场化改革描述  (一)改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