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中学理科·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o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使用它能让教师更好地贯彻新课改理念,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改革,能激发学生积极思想,主动参与,达到“我要学习”的目的,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学习能力的提高,本文试图对怎样在高中生物课中开展问题教学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问题教学法的核心是问题情景,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把问题作为教学的中心,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和分解教学目标,使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活动更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减少或避免教学活动中因偏离教学目标所做的“无用功”,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1 指导预习,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在指导学生预习时,教师要适当创设问题情景,利用高质量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预习最好安排在课前的自习时间,也可由学生自由安排时间,有时也可安排在课堂教学的当节课的前段时间进行,同时教师还要精心设计一些预习题,并引领学生自觉发现问题,为课堂教学作准备。
  
  2 问题教学,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发现并提出问题是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关键所在,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把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浓缩为几个主要问题,一方面便于学生把握课堂教学的要求及线索,另一方面旨在“抛砖引玉”,让学生置于问题情景之中,把思维直接引向问题,从而探索更多的新问题。
  例如,在高三复习基因突变时,为了深化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提出了以下问题:
  基因与DNA、染色体、碱基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的含义是什么?碱基替换是否一定导致性状的改变?如果不是,什么情况下性状会发生改变,什么情况下不发生性状的改变?(有没有考虑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的改变?有没有考虑到决定同一氨基酸的密码子可以是不相同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可能有哪些类型?分别可能带来什么结果?(有没有考虑到增添或缺失的数目以及位点可能带来的不同结果?)什么时候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哪些细胞可能发生突变?突变后的基因哪些可能传递给子代,哪些不可能传递给子代?基因突变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的?这些特点可以解释自然界的哪些现象?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什么?有哪些理论与实践的意义,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最后经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真正把这些问题都理解以后,就能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又如,“影响生物因素”这部分内容涉及面较广,可以运用问题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创设以下问题情景:
  在瑞士,银灰狐是在每年的1月至2月进行交配的,有人将银灰狐于12月初从瑞士运到南美的阿根廷饲养,发现银灰狐要到第二年的8月才开始交配和繁殖。
  学生会提出:“为什么在不同的国度里银灰狐交配和繁殖的时间存在差异?”
  在回答该问题时,学生一般都认为,阿根廷8月的气候与瑞士1月至2月的气候相似,这样的回答应该是对的,但与这节课的关系不大,不过它体现了问题的隐蔽性,如何与生态因素联系起来?到底是生态因素中的什么因素?这一问题促使学生主动阅读课文内容,学生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生态因素,接着探讨不同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这样,把本来教师要讲的内容,转变成学生主动学习的对象,学生掌握一定基础知识以后,进行小组讨论,一起解决问题,最后得出结论:光周期对生物繁殖起了很大的作用。
  当然,教师设置的问题要集中,要抓住关键,紧扣重点,问题之间应有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使之环环相扣,学生的思维才能通畅如流。
  
  3 解题后反思,形成能力
  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学生已能提出一些问题,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自设一些问题进行即时练习,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当学生用一种方法找到题目的正确答案后可以让他们再思考,是否还有别的思路?如果有,该思路是否更为简捷?
  例如:人类多指因基(T)是正常指(t)的显性,白化基因(a)是正常(A)的隐性,都在常染色体上,而且都是独立遗传,一个家庭中,父亲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则下一个孩子只有一种病的几率是( )
  A 1/2 B 3/4 C 1/4 D1
  像这样的题目,学生往往会用作图法,画出后代所有的基因型的类型及比例,然后统计出只患一种病的概率,在作图法中,又有棋盘格法和分枝法,其中用分枝法相对简单些,其实还可以让学生思考是否还有其他方法,经过学生讨论、总结出别的方法,再比较这些方法哪个更为简捷方便,平时复习解题时,充分考虑各种解题的途径,对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很有帮助,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
  4 简捷转新,反思总结,提出新问
  每节课下课之前,或某一个教学内容完成之前,教师要用几分钟时间指导学生对本节课或本节教学内容进行概括性的简要总结,可以让学生先总结本节课的重、难点,然后,教师再总结,同时也要注意纠正学生的一些不正确的认识,以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力求达到学有所得、一课一得,接着,由本节内容进行延伸并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后自觉预习新的学习内容。
  
  二、在生物课堂实施问题教学法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1 创设的问题必须有概括性和新颖性,不能简单地根据答案直接提问,必须换个角度,换个方法,才能设计出新颖的问题,同时鼓励学生突破传统观念大胆创新,从新的角度去思考老问题,往往导致新的发现与突破。
  2 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效地实施问题教学法就要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怀疑、寻根究底的胆量和勇气,所以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方法创造积极、和谐、愉快、活泼的课堂氛围,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感,拘束感,解除学生的戒备心理,同时教师要有威信,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良好威望影响全班,以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推动学生投入学习思考活动中。
  3 遵循效益性原则
  课堂教学受到教学课时的限制和教学内容的限制,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问题设计的效益,要从教学的实际需要人手,针对教与学中的关键问题,设计出能起到事半功倍作用的问题,努力克服课堂教学中的乱问、滥问,以达到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4 问题的设置要以《中学生物教学大纲》为依据
  正确设计问题,使之既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既能启发学生、培养学习能力,又充分顾及学生实际水平,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水平。
  5 问题教学法实施对生物教师的要求
  教师应该更加主动地发挥主导作用,要认真备好课,要有一套完整的问题教学设计,明确的教学能力培养目标和引导措施,要有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及丰富的教学经验,这样才能够巧妙地设计问题和调节引导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实践证明,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是非常必要的,这种方法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突破了教材的难点和重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自始至终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基础,教师的主导地位非常突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通过读书、研讨去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很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
  
  责任编辑 廖银燕
其他文献
通过对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探讨,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没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将举步维艰;反之,一旦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会变得活跃起来。  下面,我就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浅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英语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情感的触发,往往与一定的情境有关。而生动感人的情境又能引起学生的愉
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学生无论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哪怕有一点点微小的进步,教师都要善于抓住时机,及时勉励。同时教学评价要因人而异,面向全体,立足过
从2000年开始,江苏等省的高考将实施“3+综合”方案,其特点是注重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考查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中学各门学科知识的能力,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增长知识的能力,激活
在“欧洲西部自然环境”一节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系列图表,通过读、讲、练与学生共同完成需填空的内容。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初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领会与拓展求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爱好并力求认识语文学科的带有情感的倾向。趣味性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一个显著特征。因此在语文教学
教育要现代化、信息化,这是信息时代对教育的客观要求。当前.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进人中学地理课堂,多媒体辅助教学可把地理教材内容通过文本、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
人教版初中地理第四册中,有一段重要的教学内容——红壤丘陵。这一内容应讲清楚以下几点:一、红壤的概念及其在我国的分布 广义上的红壤是红红色酸性土壤的总称,它包括热带的砖
油气井因采用不同材料的油套管和附件,其构成电偶腐蚀的现象正逐渐增多。如国内开发的高耐H2S/CO2的G3油管钢,在井下与普通抗硫套管如SM80SS接触时,就可能发生电偶腐蚀。采用电化
本节教材,我充分利用中国地形图、课本中的彩照、地图插图等,紧扣“高”“寒”二字,采用讲述、分析、启发、比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