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学习环境 营造数学课堂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lin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在课堂,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情感性教学环境,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形成
  情感性教学环境不仅是优化认知过程的催化剂,而且这种环境能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价值定向和爱的方式生成。从这一意义上来看,课堂教学与其说是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不如说是师生之间情感信息的交流过程。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对课堂教学才有一种安全感和愉悦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为了营造这样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教学中不妨对学生的座位编排形式来一次“变革”:让学生围成几圈, 分组学习,分层指导,教师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参与。要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不同的情境和氛围,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生,对他们身上的閃光点要及时肯定、赞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毫不吝啬地给予各种形式的激励、表扬,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勇于提问,大胆发言,敢于指出别人的错误,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真正使学生感到教师的亲切和安全,使他们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和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出探求性的思维活动。心理学认为:疑难最容易产生探索性的反射,从而思维也应运而生。探究总是以问题为对象的。学生只要面临问题情境才会有思维,才能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设法创设种种问题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中,产生知识冲突,形成悬念,使学生产生释疑的心理状态。表现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设计的问题,既要适合学生的知识和智力发展水平,又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思考价值。使学生从现有水平出发,对所提的问题呈现出一种跃跃欲试的情态。对于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引发学生迫不及待的探究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十分必要。
  例如:教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时,我先创设了一道生活实际问题,通过解答得到:15+32+20=15+20+32=15+(32+20)=32+(15+20)然后让学生观察:每种方法与15+32+20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初步建立定律模式:a+b+c=a+c+b=a+(b+c)=b+(a+c)。这时,老师问道:“这几条规律是否在加法的所有算式中都存在呢?”这一提问,把学生置身于广阔的思维与探索空间,使他们个个跃跃欲试,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创设生活情境,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充足的动力
  “数学也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力和灵性”。现实生活既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又是学习数学的归宿。把数学与儿童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讲来源,讲用途,可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 、真实。起初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心理体验,即数学知识来自实践,是非常有用的。这种心理体验,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中如能经常根据教材内容,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启发他们思考,并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释,更使学生兴趣横生。如,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其他形状的轮子行不行?屋顶架为什么要用三角形的?平行四边形的行吗?罐头盒为什么大都是圆柱形的?其他形状的为什么少见?我还常把生活中用到的各种数学知识,如按比例分配电、水费,计算储蓄利率,日常买粮买菜等这些天天遇到的问题,编成例题或习题。这些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实际问题,都发生在学生身边,充满了生活情趣,学生很爱参与。
  教师合理、及时的创设生活情景不但能轻松的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还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教学,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变成了一个个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学生的学习热情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其他文献
【摘要】 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为语文教学的创新指出了更明确的方向。  【关键词】 聋生;语文教学;创新能力    在21世纪,在改革开放的今朝,作为素质教育核心的“创造”思维显得格外重要。改革创新需要人才,人才来自教育。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为语文教学的创新指出了更明确的方向。聋校的语文教学也在社会改革的潮流中逐步迈向了新的一页。  一、聋生语文学习中存在
期刊
向量是高中数学的必学内容,向量概念和思想方法的引入,不仅增大了高中数学知识的容量,而且由于立足于向量这一新的视角,进一步拓宽了思维的渠道。作为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习向量这一新内容,而且要从思想方法上研究新内容的内涵实质,修整原有的认知,用向量的观点研究以往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培养学生运用向量解决问题的意识。使向量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发展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极佳契机。  一、突出概念、定理的抽象概括过程
期刊
【摘要】 有效教学对于小学课堂教育而言,关系到学生在有限时间和空间条件下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树立科学的意识形态,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才能获得有效教学,笔者结合自身的数学教学工作经验,从注重目标的全面性、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注重教学反思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  【关键词】 有效教学;数学教学;教学目标    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
期刊
中数学学习是中学阶段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不少学生升入高中后,能否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是摆在高中新生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除了学习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因素等外部因素外,同学们应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和改进学法,本文就此问题谈点看法。  1、认识高中数学的特点。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提高和深化,初中数学在教材表达上采用形象通俗的语言,研究对象多是常量,侧重于定量计算和形象思维,而高中数学语言表达抽象,
期刊
指数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从教学要求看,一是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二是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下面是笔者在公开教学中对指数函数教学设计的三处改进。  案例一:新课引入的改进  (一)原始设计  1.复习旧知:  函数y=x的定义域  2.引入新课:师问:函数y=()与函数y=x,从形式上看有什么不同?生答:从形式上看,前者指数是自变量,后者底数是自变量。(引入课题)  (二)改进设计  1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进入迁移创新的情境中去。  一、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期刊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一、学会阅读数学,从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
期刊
我国新颁布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将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并列作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下面我就合作学习的意义和方法谈谈我粗浅的认识。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两个环节,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解决了只靠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从而体味到合作学习的乐趣,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的应用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各行各业都离不开数学,数学已成为每一个公民必备的文化素质之一。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应如何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素养;如何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去经历和实践;如何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运用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把学数学真正变成一个做数学的过程;如何使学生由学数学到喜欢数学,由喜欢数学到自觉运用数学、探究数学,真正激发学生的数学
期刊
新课程改革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能力,提倡合作交流的课堂气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作为教师,必须在自己的教学中体现出这些新思想,并把这些思想变为现实的可操作的教学过程,才能真正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