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护生的情绪、人格与反事实思维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测量法和实验法对113名护生进行研究。结果:⑴积极情绪状态易于引发下行反事实思维,而消极情绪状态易于引发上行反事实思维。⑵神经质与反事实思维类型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62),而内外倾、精神质与反事实思维类型的相关关系不显著。⑶性别与反事实思维方向的关系显著(P=0.005)。结论:性别、人格及情绪对反事实思维都存在一定的影响,被试的性别、情绪状态、神经质可以有效预测被试反事实思维的类型。
【关键词】情绪 人格 反事实思维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基于社会网络视角大學生社会适应影响因素的追踪及内外联动的纵向干预研究”,编号:15SHC02。
【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7-0236-01
20世纪80年代Kahneman等人第一次提出“反事实思维”,在他的理论的指导下,Byrne(1997)认为如果没有反事实思维能力,人们可能很少会感到有希望,很少会怀有雄心,很少会意识到自我进步,很少会产生厌倦或好奇[1]。反事实思维是人类意识的一个重要特征,本研究对情绪、人格及反事实思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被试选取某医学院校一、二年级护生共120人,剔除无效数据后为113人,其中男生55人,平均年龄为19.87岁,女生58人,平均年龄19.73岁。其中56名被试给予积极情绪反馈信息(男28人,女28人),57名被试给予消极情绪反馈信息(男28人,女29人)。
1.2研究工具
1.2.1艾森克人格问卷
共88个题目,内容包括内向-外向(E)、情绪性量表(N)、精神质(P)和效度量表(L)4个分量表。
1.2.2情绪诱发材料
情绪启动材料由20道瑞文高级推理测验组成,被试完成后,给予不同的反馈信息,一类为积极反馈,一类为消极反馈,以诱发被试的不同情绪。
1.2.3反事实思维情景故事
根据Kahneman和Tversky研究的经典股票故事改编,用于引发被试的反事实思维。
2.结果
积极情绪状态的不同强度间的反事实思维差异不显著(χ2=.666,P>.05);而消极情绪状态的不同强度间的反事实思维差异显著(χ2=7.980*,P<.05),表明消极情绪状态的不同强度对反事实思维有显著影响。经点二列相关分析得到神经质、内外倾及精神质与反事实思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2,0.09和0.06。经点二列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神经质与反事实思维的相关达到及其显著水平,二者存在显著相关。
由SPSS所输出的初步logistic回归模型所得,性别、情绪反应、神经质的系数值达到显著水平(分别为P=0.007,P=0.000,
P=0.000),因此选择强迫进入法使所有自变量进入回归模型,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结果显示,其中性别、情绪反应及神经质得分与反事实思维密切相关,而内外倾、精神质与反事实思维的关系不显著(表1)。由回归模型所得分类预测结果可知(表1),整体的分类正确率为79.2%,自变量能较有效地预测样本在因变量的结果。
3.讨论
从研究所得可见,性别、人格及情绪对反事实思维都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一方面从知的角度,以反事实思维策略探索心理问题形成的根源并进行积极的干预,例如通过反事实的心理模拟,是个体意识到出现问题的真正原因,从而为采取相应行动获得理想结果奠定基础,转变个体的思维方式;一方面从情的角度调节已有的情绪状态,从而避免负性情绪形成恶性循环,将会对个体的良好个性和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Byrne,Ruth M J.Counterfactual Thought. Annu Rev Psychol:2016,67:135-157.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出版,1999.
[3]Stanley, Matthew L;Parikh,et al..Emotional intensity in episodic autobiographical memory and counterfactual thinking. Conscious Cogn:2017,48:283-291.
[4]Feng, Xue;Gu, Ruolei;Liang,et al.Depressive states amplify both upward and downward counterfactual thinking.Int J Psychophysiol:2015,2:93-98.
作者简介:
贾祥瑞(1984年-),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关键词】情绪 人格 反事实思维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基于社会网络视角大學生社会适应影响因素的追踪及内外联动的纵向干预研究”,编号:15SHC02。
【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7-0236-01
20世纪80年代Kahneman等人第一次提出“反事实思维”,在他的理论的指导下,Byrne(1997)认为如果没有反事实思维能力,人们可能很少会感到有希望,很少会怀有雄心,很少会意识到自我进步,很少会产生厌倦或好奇[1]。反事实思维是人类意识的一个重要特征,本研究对情绪、人格及反事实思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被试选取某医学院校一、二年级护生共120人,剔除无效数据后为113人,其中男生55人,平均年龄为19.87岁,女生58人,平均年龄19.73岁。其中56名被试给予积极情绪反馈信息(男28人,女28人),57名被试给予消极情绪反馈信息(男28人,女29人)。
1.2研究工具
1.2.1艾森克人格问卷
共88个题目,内容包括内向-外向(E)、情绪性量表(N)、精神质(P)和效度量表(L)4个分量表。
1.2.2情绪诱发材料
情绪启动材料由20道瑞文高级推理测验组成,被试完成后,给予不同的反馈信息,一类为积极反馈,一类为消极反馈,以诱发被试的不同情绪。
1.2.3反事实思维情景故事
根据Kahneman和Tversky研究的经典股票故事改编,用于引发被试的反事实思维。
2.结果
积极情绪状态的不同强度间的反事实思维差异不显著(χ2=.666,P>.05);而消极情绪状态的不同强度间的反事实思维差异显著(χ2=7.980*,P<.05),表明消极情绪状态的不同强度对反事实思维有显著影响。经点二列相关分析得到神经质、内外倾及精神质与反事实思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2,0.09和0.06。经点二列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神经质与反事实思维的相关达到及其显著水平,二者存在显著相关。
由SPSS所输出的初步logistic回归模型所得,性别、情绪反应、神经质的系数值达到显著水平(分别为P=0.007,P=0.000,
P=0.000),因此选择强迫进入法使所有自变量进入回归模型,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结果显示,其中性别、情绪反应及神经质得分与反事实思维密切相关,而内外倾、精神质与反事实思维的关系不显著(表1)。由回归模型所得分类预测结果可知(表1),整体的分类正确率为79.2%,自变量能较有效地预测样本在因变量的结果。
3.讨论
从研究所得可见,性别、人格及情绪对反事实思维都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一方面从知的角度,以反事实思维策略探索心理问题形成的根源并进行积极的干预,例如通过反事实的心理模拟,是个体意识到出现问题的真正原因,从而为采取相应行动获得理想结果奠定基础,转变个体的思维方式;一方面从情的角度调节已有的情绪状态,从而避免负性情绪形成恶性循环,将会对个体的良好个性和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Byrne,Ruth M J.Counterfactual Thought. Annu Rev Psychol:2016,67:135-157.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出版,1999.
[3]Stanley, Matthew L;Parikh,et al..Emotional intensity in episodic autobiographical memory and counterfactual thinking. Conscious Cogn:2017,48:283-291.
[4]Feng, Xue;Gu, Ruolei;Liang,et al.Depressive states amplify both upward and downward counterfactual thinking.Int J Psychophysiol:2015,2:93-98.
作者简介:
贾祥瑞(1984年-),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