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罄澄心以凝思。
——陆机:《文赋》
近日于网上漫寻旧书,偶尔读到我人民美术出版社汪家明社长答《出版人》杂志编辑访谈之《听汪家明谈“大美术出版”》一文,汪社在谈到当下“大力策划美术文化类读物,打造‘大美术’读物”的规划时,曾将《小艾,爸爸特别地想你》及《书法六问——饶宗颐谈中国书法》两书,作为“从文化角度切入美术”的两个较有意义的例证加以称述。据说《书法六问——饶宗颐谈中国书法》这本小书自今年三月份以来,曾多次登上著名的北京三联韬奋书店的图书销售排行榜的前几位,而今,关注这本小书的单位和个人逐渐多起来了。而以汪社一贯低调的处事态度,他从没提及过,其实,当初这本书能够在人民美术出版社落户,正是由他(当时他还是人美社的党委书记)请林阳总编辑转来给我来做责任编辑的。
多年以来,我一直坚持着一个甚或可称执拗的观点,或许和“从文化角度切入美术”的观念有一点近似。窃以为:画艺诚贵乎学矣,尤贵乎学而具卓识也;“八法”(即书法)则诚贵乎古矣,而尤贵乎具古义而出新识也。虽然,于今所谓“国学”已成“国将不国之学”之笑谈的当下,学既不易,古何以堪,识何以继?
有朋友笑问当下所谓“专业书法家”艺术的伟大成就,我亦曾戏言,“成就”我这肉眼凡胎,实难得见出,“伟大”倒见出一二:其一,曰胸无点墨,奋笔直干,劲羽不铩,鸱张徒具。径言所谓:纯粹艺术审美与构成,抑或“破体”以求创新云云者也。初观形制诡异,惊骇一时;细忖则人书之真俱丧,形神之趣皆亡。所谓义有幽隐,勉为椎指。遂致目眦裂,而神气亏,驰骤急,而前规坠。其二,曰工于取媚,甚或经营,自甘柔靡,才格未上,规抚已猥。所谓笙箫悦耳,无非乱雅之音,逐逐焉,纷纷焉。概而言之,此类“伟大”之人,皆率不贵学、不知学、不尚古且自视甚高之故也。
盖因我们今天所承习的所谓书法的载体——中国汉字,乃中国学统的产物也。汉字之独特形制,负荷着传统文化讯息,而制约于文教質素,涵于典章制度之诸因素,而生成于文化的大背景之下。果欲习书,则需贯通书体演进之风尚与孳乳,稽明传承取弃之选择,不滞目于一朝一代之畛域。盖书法由孳生而蕃息成系统也,其讯息多隐于诸代经、史文献,巡其派生经络,则明其来龙去脉,凝于穷源竟委,徒欲以西学框架,孤立考求,则庶几难离于舍本而逐末者也。而方家资深,取融文化渊薮,则驭之左右,能逢其源;炫学浅识,则进退无所据也。而揆诸于古贤,所谓:法可因人而传,精神兴会,人所自至。无精神者,书虽可观,不能耐久玩索;无兴会者,写体虽佳,仅称字匠耳。清人陈簠斋(介祺)亦曾提出:古人有真学理,乃有至文,书艺亦然。上者造极,次者有法,学者当用心于书艺,别伪于拓墨,以传文字之真。其理与力,则用心于古文字,多见而识之。可以自喻,不能以口舌争也。以此可知秉文君子,会观其通而垂意焉,此与饶宗颐教授的书艺,殆亦深有合者。时人评述饶公的书法绘画之成就,说他得益于其学术成就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理解,其人的作品系其人综合文化修养的折射,可谓的论。古人说:“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我们先来了解饶公这个人:
饶宗颐,1917年8月9日生于广东潮安。字固庵,号选堂,广东潮州人。18岁续成其父所著潮州艺文志,刊于领南学报。以后历任无锡国专、广东文理学院、华南大学等教授。曾先后从事研究于印度班达伽东方研究所,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耶鲁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任职教授。1973年回香港,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及系主任。于1962年获法国汉学儒莲奖,1982年获香港大学颁授荣誉文学博士,后任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荣誉讲座教授。2012年12月当选法兰西学院铭文与美文学院外籍院士。2012年1日,95岁高龄的饶宗颐受聘,正式成为出缺六年之久的西泠印社社长。
著名敦煌学家、学者姜伯勤教授曾撰文指出饶宗颐在多个课题中表现出的首创精神。如:
目录学上编著词学目录、楚辞书录等。
治《楚帛书》的第一人。
率先研究楚辞新资料唐勤赋。
率先把印度河谷图形文字介绍到中国。
研究敦煌本《老子想尔注》之第一人。
研究秦代简牍《日书》之第一人。
南国学人中第一个翻译、介绍、研究《近东开辟史诗》。
率先编著《殷代贞卜人物通考》。
首次辑《全明词》。
首次编录新马华人碑刻,开海外金石学之先河。
首次研究敦煌白画。
在日本东京出版《敦煌法书丛刊》亦为首创。
首论南诏禅灯系统。
至今,他已发表专着60多部,论文400余篇。2003年11月,《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经由作者亲自校订,在台湾由新文丰出版公司编印发行。集其主要著作之大成,共计14卷20大册,近1200万字,几乎涵盖国学研究的所有领域,包括甲骨学、简帛学、经学、礼乐、宗教学、历史学、中外关系史、敦煌学、潮州学、目录学、艺术学、文学、诗词学、楚辞学等十四个门类。学界学多人称颂他“业精六学,才备九能”。
而提起饶公的学问,必须要提到他的艺术。因为在近代的中国学人当中,已经很少有人能像他这样,以学者兼而为书画家的突出人物。台北故宫博物院前院长秦孝仪曾经这样评价饶氏的艺术成就:“法书上追汉魏,下迈苏黄。山水人物,尤苍茫澹远,自辟蹊径。而古文辞骈丽并擅,义正旨远,道德、文章、书画,辛亥以还,公其巨擎也。”
饶公本人一向主张学艺双携,学以致中和,济以禀赋,以达通会之境,究笔法真义于毫端,铦锋发之劲腕。在饶氏的山水画作里,不仅表现出大西北山川的独特地理地貌、纹理气息,更把他在敦煌学研究中的心得融于画中,独辟“敦煌白画”画风——或曰“西北宗”。于耄耋之年,延展了中国山水画南、北宗的道统。蓄势凝于勾勒,形之点画,紧劲联绵,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数画之内,殊衄挫于毫芒。饶宗颐的画乃学者画,独成一格,率性随心,元气淋漓。“若无绳墨,却自有法度”,中国文人画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才气与学养、阅历与功力,缺一不可。经过了超越半世纪的磨砺,所谓师古人、师造化、得心源。而他的学养及学术研究、性情及人生观,现今更圆通无碍地融在画中。 饶公的书法,则植根于文字,其髫龄习书,从大字麻姑仙坛入手,继学魏碑。于张猛龙、爨龙颜用力尤勤,得窥北碑门径。楷书以欧阳率更尤为其所酷嗜,复学锺、王。隶书兼采清贤谷口、汀洲、冬心、完白之长,自成一格。其中岁在法京(巴黎),见唐拓化度寺、温泉铭、金刚经诸本,“弥有所悟。耽馈既久”,于是在传统的草行真隶之外,倡导“近百年来,地不爱宝,甲骨、吉金、简帛真迹,更能发人神智。清世以碑、帖为二学。应合新出上诸资料为三,已成鼎足之局。治书学者,可不措意乎”。因之,尤以擅长甲骨、缯书、战国楚系及秦汉简牍等书法,这与他本身兼擅古文字有密切关系。而行草书,则融入明末诸家豪纵韵趣。世人评价此也是他写得最流露情性的一体。
作为一个严谨的学者,饶公有专门的《画——国画史论集》出版;作为一位创作经验丰富的书画家,除个别题跋外,他却鲜有文字涉及艺术创作的感受。而《书法六问——饶宗颐谈中国书法》,可算作是一册系统的由他本人讲授书法经验的妙书。从五指如何执笔,指、掌、腕、肘如何配合,如何以“腕中峰”运笔,到中国书法“之法”、“之势”、“之意”、“之源”、“之理”、“书法与养生”等,均以一问一答形式,原汁原味地记述了饒教授自己的书法的观念与实践。
这本答问录由香港《大公报》原董事长、第六任社长王国华先生据平时与饶请教所得编纂而成,并经饶公亲自审阅。年届96岁高龄的饶先生,一丝不苟,甚至连异体字及标点符号均一一订正。《论书十要》一文可算是饶公数学思想的总结,自发表以来,影响深远,同时在学术界也产生各种不同的解读。饶公在本书中,亲自逐条作了解释,编者也在节后以按语形式提供了部份背景资料。这本不到十万字的小书,系统地记载了饶宗颐独有的书法理论与近九十年的书法实践经验。普及与提高并举,理论与实践结合。饶公还通过对书法理论的阐释,论及了文字起源、宗教、美学、中国哲学及中西文化比较等中华文明的有关方面,既可为书法爱好者提供基本的书法理论与实践知识,也可对传承中华文明起点参考作用。
正如饶宗颐公在为《选堂书法丛刊序》中所谓:“余论书主张先区别体、用。立体以树骨力,究用以尽风采。于运腕、运指,均所不取,而运之以身躯,喜作擘窠大字,纯以气行。此为作书定势,建其有极,于书道或不无革新之意。间曾著论,以书艺乃个人精神之总表现,作书者之整个人格,投入其中。人天凑泊,足以润饰洪业,不当滞著于字形迹象之间。杜甫有句云:‘文章有神交有道。’文与书,一也。文主净化,书主感化,书中有神,正如文之有神。神者,今人谓之魅力,希腊人称之为‘Charisma’。原指医学上疗治之神力,慈悲心之‘Charity’(犹言博爱),字义由此孳生。书法之功能,正具有此种神力,龙跳虎卧,牢笼百态,感人之深,亦如相交之有道,因缘和合,大悲之愿,油然以生。此西文‘Charisma’与‘Charity’字义所以有其相关之理据。由是言之,书之时义,诚大矣哉。此为余之‘书法魅力论’,试揭此义,庶几为书法学提升一新层次,开拓一新境界。以俟知者之扬榷云。”
夫新与故,为学之两端,妄与庸,为艺之两病。收拾古绪,绝去时习。这大概是书、画之道与学问一事,可以一以贯之的吧。我们以此来讨论饶公的书画艺术精神与其书艺理论,一言概之,学有所宗,下笔有物,气韵清古而已。然而,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格、学问、胸襟、气魄,越来越明显地在其作品中显露出来。中国书画之钵于世界其他地域绘画艺术者,是中国书画之美的探寻,是要在画外、书外而求之,也就是说,中国书、画中是要内含创作者之人品、学养、性格,甚至世界观。至于技法,不过是帮助创作者把这一些表达得更完美而矣。书、画之道,在法则齐备之时,当全凭一个“真”字、一个“善”字动人心魄吧。
(张啸东/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编辑、博士)
——陆机:《文赋》
近日于网上漫寻旧书,偶尔读到我人民美术出版社汪家明社长答《出版人》杂志编辑访谈之《听汪家明谈“大美术出版”》一文,汪社在谈到当下“大力策划美术文化类读物,打造‘大美术’读物”的规划时,曾将《小艾,爸爸特别地想你》及《书法六问——饶宗颐谈中国书法》两书,作为“从文化角度切入美术”的两个较有意义的例证加以称述。据说《书法六问——饶宗颐谈中国书法》这本小书自今年三月份以来,曾多次登上著名的北京三联韬奋书店的图书销售排行榜的前几位,而今,关注这本小书的单位和个人逐渐多起来了。而以汪社一贯低调的处事态度,他从没提及过,其实,当初这本书能够在人民美术出版社落户,正是由他(当时他还是人美社的党委书记)请林阳总编辑转来给我来做责任编辑的。
多年以来,我一直坚持着一个甚或可称执拗的观点,或许和“从文化角度切入美术”的观念有一点近似。窃以为:画艺诚贵乎学矣,尤贵乎学而具卓识也;“八法”(即书法)则诚贵乎古矣,而尤贵乎具古义而出新识也。虽然,于今所谓“国学”已成“国将不国之学”之笑谈的当下,学既不易,古何以堪,识何以继?
有朋友笑问当下所谓“专业书法家”艺术的伟大成就,我亦曾戏言,“成就”我这肉眼凡胎,实难得见出,“伟大”倒见出一二:其一,曰胸无点墨,奋笔直干,劲羽不铩,鸱张徒具。径言所谓:纯粹艺术审美与构成,抑或“破体”以求创新云云者也。初观形制诡异,惊骇一时;细忖则人书之真俱丧,形神之趣皆亡。所谓义有幽隐,勉为椎指。遂致目眦裂,而神气亏,驰骤急,而前规坠。其二,曰工于取媚,甚或经营,自甘柔靡,才格未上,规抚已猥。所谓笙箫悦耳,无非乱雅之音,逐逐焉,纷纷焉。概而言之,此类“伟大”之人,皆率不贵学、不知学、不尚古且自视甚高之故也。
盖因我们今天所承习的所谓书法的载体——中国汉字,乃中国学统的产物也。汉字之独特形制,负荷着传统文化讯息,而制约于文教質素,涵于典章制度之诸因素,而生成于文化的大背景之下。果欲习书,则需贯通书体演进之风尚与孳乳,稽明传承取弃之选择,不滞目于一朝一代之畛域。盖书法由孳生而蕃息成系统也,其讯息多隐于诸代经、史文献,巡其派生经络,则明其来龙去脉,凝于穷源竟委,徒欲以西学框架,孤立考求,则庶几难离于舍本而逐末者也。而方家资深,取融文化渊薮,则驭之左右,能逢其源;炫学浅识,则进退无所据也。而揆诸于古贤,所谓:法可因人而传,精神兴会,人所自至。无精神者,书虽可观,不能耐久玩索;无兴会者,写体虽佳,仅称字匠耳。清人陈簠斋(介祺)亦曾提出:古人有真学理,乃有至文,书艺亦然。上者造极,次者有法,学者当用心于书艺,别伪于拓墨,以传文字之真。其理与力,则用心于古文字,多见而识之。可以自喻,不能以口舌争也。以此可知秉文君子,会观其通而垂意焉,此与饶宗颐教授的书艺,殆亦深有合者。时人评述饶公的书法绘画之成就,说他得益于其学术成就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理解,其人的作品系其人综合文化修养的折射,可谓的论。古人说:“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我们先来了解饶公这个人:
饶宗颐,1917年8月9日生于广东潮安。字固庵,号选堂,广东潮州人。18岁续成其父所著潮州艺文志,刊于领南学报。以后历任无锡国专、广东文理学院、华南大学等教授。曾先后从事研究于印度班达伽东方研究所,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耶鲁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任职教授。1973年回香港,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及系主任。于1962年获法国汉学儒莲奖,1982年获香港大学颁授荣誉文学博士,后任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荣誉讲座教授。2012年12月当选法兰西学院铭文与美文学院外籍院士。2012年1日,95岁高龄的饶宗颐受聘,正式成为出缺六年之久的西泠印社社长。
著名敦煌学家、学者姜伯勤教授曾撰文指出饶宗颐在多个课题中表现出的首创精神。如:
目录学上编著词学目录、楚辞书录等。
治《楚帛书》的第一人。
率先研究楚辞新资料唐勤赋。
率先把印度河谷图形文字介绍到中国。
研究敦煌本《老子想尔注》之第一人。
研究秦代简牍《日书》之第一人。
南国学人中第一个翻译、介绍、研究《近东开辟史诗》。
率先编著《殷代贞卜人物通考》。
首次辑《全明词》。
首次编录新马华人碑刻,开海外金石学之先河。
首次研究敦煌白画。
在日本东京出版《敦煌法书丛刊》亦为首创。
首论南诏禅灯系统。
至今,他已发表专着60多部,论文400余篇。2003年11月,《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经由作者亲自校订,在台湾由新文丰出版公司编印发行。集其主要著作之大成,共计14卷20大册,近1200万字,几乎涵盖国学研究的所有领域,包括甲骨学、简帛学、经学、礼乐、宗教学、历史学、中外关系史、敦煌学、潮州学、目录学、艺术学、文学、诗词学、楚辞学等十四个门类。学界学多人称颂他“业精六学,才备九能”。
而提起饶公的学问,必须要提到他的艺术。因为在近代的中国学人当中,已经很少有人能像他这样,以学者兼而为书画家的突出人物。台北故宫博物院前院长秦孝仪曾经这样评价饶氏的艺术成就:“法书上追汉魏,下迈苏黄。山水人物,尤苍茫澹远,自辟蹊径。而古文辞骈丽并擅,义正旨远,道德、文章、书画,辛亥以还,公其巨擎也。”
饶公本人一向主张学艺双携,学以致中和,济以禀赋,以达通会之境,究笔法真义于毫端,铦锋发之劲腕。在饶氏的山水画作里,不仅表现出大西北山川的独特地理地貌、纹理气息,更把他在敦煌学研究中的心得融于画中,独辟“敦煌白画”画风——或曰“西北宗”。于耄耋之年,延展了中国山水画南、北宗的道统。蓄势凝于勾勒,形之点画,紧劲联绵,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数画之内,殊衄挫于毫芒。饶宗颐的画乃学者画,独成一格,率性随心,元气淋漓。“若无绳墨,却自有法度”,中国文人画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才气与学养、阅历与功力,缺一不可。经过了超越半世纪的磨砺,所谓师古人、师造化、得心源。而他的学养及学术研究、性情及人生观,现今更圆通无碍地融在画中。 饶公的书法,则植根于文字,其髫龄习书,从大字麻姑仙坛入手,继学魏碑。于张猛龙、爨龙颜用力尤勤,得窥北碑门径。楷书以欧阳率更尤为其所酷嗜,复学锺、王。隶书兼采清贤谷口、汀洲、冬心、完白之长,自成一格。其中岁在法京(巴黎),见唐拓化度寺、温泉铭、金刚经诸本,“弥有所悟。耽馈既久”,于是在传统的草行真隶之外,倡导“近百年来,地不爱宝,甲骨、吉金、简帛真迹,更能发人神智。清世以碑、帖为二学。应合新出上诸资料为三,已成鼎足之局。治书学者,可不措意乎”。因之,尤以擅长甲骨、缯书、战国楚系及秦汉简牍等书法,这与他本身兼擅古文字有密切关系。而行草书,则融入明末诸家豪纵韵趣。世人评价此也是他写得最流露情性的一体。
作为一个严谨的学者,饶公有专门的《画——国画史论集》出版;作为一位创作经验丰富的书画家,除个别题跋外,他却鲜有文字涉及艺术创作的感受。而《书法六问——饶宗颐谈中国书法》,可算作是一册系统的由他本人讲授书法经验的妙书。从五指如何执笔,指、掌、腕、肘如何配合,如何以“腕中峰”运笔,到中国书法“之法”、“之势”、“之意”、“之源”、“之理”、“书法与养生”等,均以一问一答形式,原汁原味地记述了饒教授自己的书法的观念与实践。
这本答问录由香港《大公报》原董事长、第六任社长王国华先生据平时与饶请教所得编纂而成,并经饶公亲自审阅。年届96岁高龄的饶先生,一丝不苟,甚至连异体字及标点符号均一一订正。《论书十要》一文可算是饶公数学思想的总结,自发表以来,影响深远,同时在学术界也产生各种不同的解读。饶公在本书中,亲自逐条作了解释,编者也在节后以按语形式提供了部份背景资料。这本不到十万字的小书,系统地记载了饶宗颐独有的书法理论与近九十年的书法实践经验。普及与提高并举,理论与实践结合。饶公还通过对书法理论的阐释,论及了文字起源、宗教、美学、中国哲学及中西文化比较等中华文明的有关方面,既可为书法爱好者提供基本的书法理论与实践知识,也可对传承中华文明起点参考作用。
正如饶宗颐公在为《选堂书法丛刊序》中所谓:“余论书主张先区别体、用。立体以树骨力,究用以尽风采。于运腕、运指,均所不取,而运之以身躯,喜作擘窠大字,纯以气行。此为作书定势,建其有极,于书道或不无革新之意。间曾著论,以书艺乃个人精神之总表现,作书者之整个人格,投入其中。人天凑泊,足以润饰洪业,不当滞著于字形迹象之间。杜甫有句云:‘文章有神交有道。’文与书,一也。文主净化,书主感化,书中有神,正如文之有神。神者,今人谓之魅力,希腊人称之为‘Charisma’。原指医学上疗治之神力,慈悲心之‘Charity’(犹言博爱),字义由此孳生。书法之功能,正具有此种神力,龙跳虎卧,牢笼百态,感人之深,亦如相交之有道,因缘和合,大悲之愿,油然以生。此西文‘Charisma’与‘Charity’字义所以有其相关之理据。由是言之,书之时义,诚大矣哉。此为余之‘书法魅力论’,试揭此义,庶几为书法学提升一新层次,开拓一新境界。以俟知者之扬榷云。”
夫新与故,为学之两端,妄与庸,为艺之两病。收拾古绪,绝去时习。这大概是书、画之道与学问一事,可以一以贯之的吧。我们以此来讨论饶公的书画艺术精神与其书艺理论,一言概之,学有所宗,下笔有物,气韵清古而已。然而,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格、学问、胸襟、气魄,越来越明显地在其作品中显露出来。中国书画之钵于世界其他地域绘画艺术者,是中国书画之美的探寻,是要在画外、书外而求之,也就是说,中国书、画中是要内含创作者之人品、学养、性格,甚至世界观。至于技法,不过是帮助创作者把这一些表达得更完美而矣。书、画之道,在法则齐备之时,当全凭一个“真”字、一个“善”字动人心魄吧。
(张啸东/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编辑、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