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扬长教育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差异,着眼于个体的长处,通过实施以长促长等实现个体的自身价值。扬长教育有着其内在的人文意蕴,在班级管理中也有着其实施的现实逻辑。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阈下来分析其实施策略,主要有融扬长于管理,以理念促发展;寓扬长于教育,以舆论促发展;着眼个性需求,彰显人文关怀;立足个体差异,实施个性教学等。
[关键词]扬长教育 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7-0179-02
一、扬长教育的内在意蕴
扬长教育就是通过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优势和差别,找出学生发展的潜力,使学生充分利用和开发自己的潜能,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各具特色、富于个性的学生个体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它通过反思内隐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摒弃了传统教育的机械化和单一化,尊重个体的独特性,从个体的长处、优势出发,重视特长的培养和带动整体的作用,为社会提供具有不同优势、特色的社会个体,从而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社会发展。
二、寓扬长教育于班级管理的现实逻辑
(一)扬长教育的实施基础
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专业方向、人数规模和组织形式建立起来的教育教学基本单元。从面上来看,班级由众多各具个性的学生组成,他们在智力发展水平、文化素养、道德品质修养、文明行为习惯等各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每个学生都带有各自的不同“属性”,其中学生的个性是一个重要的“坐标”,其包括思想状况、道德品质、内在性格、兴趣特长、心理特点、行为习惯等多个方面,而每个学生的个性是由所在的社会环境、人际交往、成长过程的各种经历以及学生自身身心的内隐环境等因素共同促成并且在受其影响和制约中不断发展变化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扬长教育理念积极贯彻“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个人禀赋的发挥,悄然地与班级管理的个性化走向了契合。
(二)扬长教育的现实意义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学生也都有其各自迥异的个性。对于每个独特的个体来说,自然不能只用单一的标准衡量个体的好坏。当代社会各个领域需要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保持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才能努力促使社会各类人才资源人尽其用。扬长教育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优势智力领域,从本质上来看就是要着力挖掘和肯定学生的独特个性,让个体在充分认识和正确评估自我的同时,增强自身的自信心,从而主动投入真正适合自身发展的领域。从这个角度来说,扬长教育符合人才成长的内在规律。[1]另外,将扬长教育融入班级管理,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特长培育,能进一步激发个体发展的潜能,形成持久而秉承的兴趣。随着时间的推进,学生个体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不断积累、不断深化、不断沉淀,就必然促成所谓的个体的“特长”。优势一旦形成,个性的张扬更有利于激发个体兴趣,从而最终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再有,扬长教育立足于挖掘、利用学生个体现实及潜在的自身优势,有助于给予每位学生足够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有助于改进传统的机械、呆板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具有不同优势特色的社会个体,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的需求。
三、融扬长教育于班级管理的具体策略
(一)宏观视阈下的班级管理
1.融扬长于管理,以理念促发展
扬长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积极的赏识行为。将扬长教育理念融入现代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长处,能够建设起一个和谐、向上、充满朝气的班级。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大多会得到教师更多的偏爱,不管是在推优入党,还是竞选班干部等方面都具有应然的优势。然而,“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学习能力并不能代表学生评价的全部。孔子提倡“因材施教”,是因为他敏锐感受到了每个人所具有的不同于他人的独特性。扬长教育作为基于“因材施教”的教育范式,就是要承认差异,尊重个性,发挥特长,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在实践中提高、完善自己。以班级挑选纪律委员为例。学生甲虽然成绩并不拔尖,但是有很强的交际能力,善于沟通,在与其他同学相处的过程中,能吸引其他同学心悦诚服地跟随其左右。一旦学生甲善交际的长处得到肯定,并且获得班级管理的机会后,他的组织管理能力就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与此同时,这种认可也促使其能够直面学习的挑战,提高自己的成绩。这样,不仅彰显了扬长教育“以长促长”的教育效果,也促进了班级的和谐发展。
2.寓扬长于教育,以舆论促发展
集体舆论就是在集体中占优势,为多数人所共识,是人们对具体的行动准则以及执行它们的意义赞成的言论和意见,它能指导和调节集体成员的认识。[2]要将扬长教育理念融入集体舆论的培养中,必须充分利用班级的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平台,将一些关乎为人处世、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积极因素加以弘扬,以此统一班集体成员的认识,帮助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人生观、价值观。诚如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科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一书中所言:“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以某校大学生乙为例,他成绩一般,作业完成质量不高,经常被老师“请”去办公室,但他十分热爱劳动,平常帮助同学做值日,大扫除时主动“揽活”。为了在班级中树立积极的集体舆论氛围,班主任在班会总结时,对该生的爱劳动的行为大加赞誉,促使全班认识到积极劳动的重要性。这样做不但鼓励肯定了该学生的“闪光点”,而且也培养了班级热爱劳动的集体舆论。不仅如此,该班主任还经常借助于榜样的力量,肯定一些学生的长处,教育引导其他学生,着力构建相互促进的班级氛围,达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二)微观视阈下的学生管理
1.着眼个性需求,彰显人文关怀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不存在着没有才能的人。关键在于教育者要善于用发现的眼睛去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禀赋、兴趣和特长,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广阔的舞台,并加以正确而耐心地引导。换句话说,我们倡导的教育“要有助于促进个人及其人格的充分发展”。[3]比如,对于一些酷爱电子竞技游戏的学生,单纯地一味呵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任何问题,反而挫伤学生某些积极因素。况且心理分析大师弗洛伊德也认为,适度的游戏是释放焦虑和补偿生活中遇到的挫折的手段。学生在现实生活受到的挫折和打击,可以在适度游戏中得到弥补,获得成就和满足。倘若学生个体对发挥自身个性优势形成兴趣,就会更加奋发地学习,广泛地汲取相关知识,从而最终形成一技之长。因此,若是教师能够积极肯定这些学生玩竞技游戏的判断力、应变力和倾注性,并且正确地引导他们参与一些竞技类课外活动或知识竞赛,往往能够取得截然不同的效果。再比如说,那些狂热的“追星族”学生们往往交流能力突出,胆大、热情、不惧生,对于新事物、新知识的接受意愿和接受能力强,具有冒险精神,往往在未来会成为创业家、企业家、新兴领域的开拓者。如此看来,本着扬长教育的理念和原则,在那些“异类学生”身上也可以找到闪光点,使他们在一定领域也能成为可塑之才。
2.立足个体差异,实施个性教学
当代国内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培养和教育学生就好比种植花木,每种花木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必须区别加以施肥、浇水和栽培。因而,因材施教对于学生培养来说就更显得有现实意义。每个学生都是具象的自然人,其个体都是生而不同的,比如个人秉性、发展取向等等。[4]若仅仅采用适合一个或一类学生的教育方法套用在每位学生的学习中,或者将仅适合于一部分学生的教育方式实施在所有学生身上,显然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也有悖于教育发展规律。实践证明,有差异的教育,才可能从本质上实现教育平等。这就需要我们基于扬长教育的视角,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合于他们个性的教学设计。诸如通过将学生进行分层,布置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课后作业和成绩评估。比如新章程学习时,对学习相对优异的学生可设置较高的目标,布置一些思考性、发展性的作业,旨在鼓励这些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钻研精神。而对于层次低的学生,目标和作业都需重在基础,夯实基础之后再进行提高、发展性的学习。另外,实施学习效果评价时,也要注意差异性。好学生只出色地完成了基础部分学习并不值得打高分,而基础较弱的学生突破自我,不仅在完成基础部分的学习,还尝试着提高部分学习,理所当然评估结果要高于前者。有些学生生性易骄,也不宜做过多的表扬;而有些学生较内敛或不自信,那么表扬、肯定必是改变和提高他们成绩的不二法门。基于此,对于不同的学生个体,实施差异性、个性化的教育教学就更显得有积极意义和实践价值。
[ 注 释 ]
[1] 丁金山.扬长教育内涵及其发展的内在原因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5).
[2] 高飞.如何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J].云南教育,1994(7).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 谭晓钟.“扬长教育”理论在教学中的实践[J].小学教学研究,2004(3).
[责任编辑:钟 岚]
[关键词]扬长教育 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7-0179-02
一、扬长教育的内在意蕴
扬长教育就是通过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优势和差别,找出学生发展的潜力,使学生充分利用和开发自己的潜能,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各具特色、富于个性的学生个体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它通过反思内隐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摒弃了传统教育的机械化和单一化,尊重个体的独特性,从个体的长处、优势出发,重视特长的培养和带动整体的作用,为社会提供具有不同优势、特色的社会个体,从而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社会发展。
二、寓扬长教育于班级管理的现实逻辑
(一)扬长教育的实施基础
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专业方向、人数规模和组织形式建立起来的教育教学基本单元。从面上来看,班级由众多各具个性的学生组成,他们在智力发展水平、文化素养、道德品质修养、文明行为习惯等各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每个学生都带有各自的不同“属性”,其中学生的个性是一个重要的“坐标”,其包括思想状况、道德品质、内在性格、兴趣特长、心理特点、行为习惯等多个方面,而每个学生的个性是由所在的社会环境、人际交往、成长过程的各种经历以及学生自身身心的内隐环境等因素共同促成并且在受其影响和制约中不断发展变化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扬长教育理念积极贯彻“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个人禀赋的发挥,悄然地与班级管理的个性化走向了契合。
(二)扬长教育的现实意义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学生也都有其各自迥异的个性。对于每个独特的个体来说,自然不能只用单一的标准衡量个体的好坏。当代社会各个领域需要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保持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才能努力促使社会各类人才资源人尽其用。扬长教育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优势智力领域,从本质上来看就是要着力挖掘和肯定学生的独特个性,让个体在充分认识和正确评估自我的同时,增强自身的自信心,从而主动投入真正适合自身发展的领域。从这个角度来说,扬长教育符合人才成长的内在规律。[1]另外,将扬长教育融入班级管理,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特长培育,能进一步激发个体发展的潜能,形成持久而秉承的兴趣。随着时间的推进,学生个体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不断积累、不断深化、不断沉淀,就必然促成所谓的个体的“特长”。优势一旦形成,个性的张扬更有利于激发个体兴趣,从而最终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再有,扬长教育立足于挖掘、利用学生个体现实及潜在的自身优势,有助于给予每位学生足够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有助于改进传统的机械、呆板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具有不同优势特色的社会个体,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的需求。
三、融扬长教育于班级管理的具体策略
(一)宏观视阈下的班级管理
1.融扬长于管理,以理念促发展
扬长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积极的赏识行为。将扬长教育理念融入现代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长处,能够建设起一个和谐、向上、充满朝气的班级。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大多会得到教师更多的偏爱,不管是在推优入党,还是竞选班干部等方面都具有应然的优势。然而,“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学习能力并不能代表学生评价的全部。孔子提倡“因材施教”,是因为他敏锐感受到了每个人所具有的不同于他人的独特性。扬长教育作为基于“因材施教”的教育范式,就是要承认差异,尊重个性,发挥特长,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在实践中提高、完善自己。以班级挑选纪律委员为例。学生甲虽然成绩并不拔尖,但是有很强的交际能力,善于沟通,在与其他同学相处的过程中,能吸引其他同学心悦诚服地跟随其左右。一旦学生甲善交际的长处得到肯定,并且获得班级管理的机会后,他的组织管理能力就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与此同时,这种认可也促使其能够直面学习的挑战,提高自己的成绩。这样,不仅彰显了扬长教育“以长促长”的教育效果,也促进了班级的和谐发展。
2.寓扬长于教育,以舆论促发展
集体舆论就是在集体中占优势,为多数人所共识,是人们对具体的行动准则以及执行它们的意义赞成的言论和意见,它能指导和调节集体成员的认识。[2]要将扬长教育理念融入集体舆论的培养中,必须充分利用班级的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平台,将一些关乎为人处世、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积极因素加以弘扬,以此统一班集体成员的认识,帮助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人生观、价值观。诚如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科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一书中所言:“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以某校大学生乙为例,他成绩一般,作业完成质量不高,经常被老师“请”去办公室,但他十分热爱劳动,平常帮助同学做值日,大扫除时主动“揽活”。为了在班级中树立积极的集体舆论氛围,班主任在班会总结时,对该生的爱劳动的行为大加赞誉,促使全班认识到积极劳动的重要性。这样做不但鼓励肯定了该学生的“闪光点”,而且也培养了班级热爱劳动的集体舆论。不仅如此,该班主任还经常借助于榜样的力量,肯定一些学生的长处,教育引导其他学生,着力构建相互促进的班级氛围,达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二)微观视阈下的学生管理
1.着眼个性需求,彰显人文关怀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不存在着没有才能的人。关键在于教育者要善于用发现的眼睛去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禀赋、兴趣和特长,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广阔的舞台,并加以正确而耐心地引导。换句话说,我们倡导的教育“要有助于促进个人及其人格的充分发展”。[3]比如,对于一些酷爱电子竞技游戏的学生,单纯地一味呵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任何问题,反而挫伤学生某些积极因素。况且心理分析大师弗洛伊德也认为,适度的游戏是释放焦虑和补偿生活中遇到的挫折的手段。学生在现实生活受到的挫折和打击,可以在适度游戏中得到弥补,获得成就和满足。倘若学生个体对发挥自身个性优势形成兴趣,就会更加奋发地学习,广泛地汲取相关知识,从而最终形成一技之长。因此,若是教师能够积极肯定这些学生玩竞技游戏的判断力、应变力和倾注性,并且正确地引导他们参与一些竞技类课外活动或知识竞赛,往往能够取得截然不同的效果。再比如说,那些狂热的“追星族”学生们往往交流能力突出,胆大、热情、不惧生,对于新事物、新知识的接受意愿和接受能力强,具有冒险精神,往往在未来会成为创业家、企业家、新兴领域的开拓者。如此看来,本着扬长教育的理念和原则,在那些“异类学生”身上也可以找到闪光点,使他们在一定领域也能成为可塑之才。
2.立足个体差异,实施个性教学
当代国内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培养和教育学生就好比种植花木,每种花木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必须区别加以施肥、浇水和栽培。因而,因材施教对于学生培养来说就更显得有现实意义。每个学生都是具象的自然人,其个体都是生而不同的,比如个人秉性、发展取向等等。[4]若仅仅采用适合一个或一类学生的教育方法套用在每位学生的学习中,或者将仅适合于一部分学生的教育方式实施在所有学生身上,显然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也有悖于教育发展规律。实践证明,有差异的教育,才可能从本质上实现教育平等。这就需要我们基于扬长教育的视角,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合于他们个性的教学设计。诸如通过将学生进行分层,布置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课后作业和成绩评估。比如新章程学习时,对学习相对优异的学生可设置较高的目标,布置一些思考性、发展性的作业,旨在鼓励这些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钻研精神。而对于层次低的学生,目标和作业都需重在基础,夯实基础之后再进行提高、发展性的学习。另外,实施学习效果评价时,也要注意差异性。好学生只出色地完成了基础部分学习并不值得打高分,而基础较弱的学生突破自我,不仅在完成基础部分的学习,还尝试着提高部分学习,理所当然评估结果要高于前者。有些学生生性易骄,也不宜做过多的表扬;而有些学生较内敛或不自信,那么表扬、肯定必是改变和提高他们成绩的不二法门。基于此,对于不同的学生个体,实施差异性、个性化的教育教学就更显得有积极意义和实践价值。
[ 注 释 ]
[1] 丁金山.扬长教育内涵及其发展的内在原因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5).
[2] 高飞.如何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J].云南教育,1994(7).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 谭晓钟.“扬长教育”理论在教学中的实践[J].小学教学研究,2004(3).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