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与现实价值。本文重点探讨了高职校园文化对学生职业道德培育的可能性及有效路径。
关键词: 高职 校园文化 职业道德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娴熟职业技能,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所以,高职教育就是要围绕市场、面对企业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具有高尚思想品德和较强实践创新能力的技术性人才。而在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实践中,一方面要强化专业课程教学的育人功能,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
一、高职校园文化培育学生职业道德的可能性
所谓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它是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
对高职生的职业道德培育不应仅仅局限于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系统教育和全面灌输。通过对已有职业道德规范的灌输,发挥道德规范对学生的行为养成作用固然重要,但是单一的规范道德教育模式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职业道德规范内化的效果不够理想。
职业道德教育不只是静态地体现为学校德育目标和课程体系等法定知识内容,而是与具体的人、时间和空间发生关联。对于高职生来说,最重要的生活成长环境就是校园,校园是他们学习、生活与实践的主要场所。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使人形成内在的动力,可以改变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帮助他们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意志品格和道德素质。因为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特色促发展”,所以背靠行业并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职业定向特征决定了高职校园文化既有高等性,又有职业性。杨叔子院士曾把大学比喻为一个泡菜坛子,人文环境就是泡菜水,泡出的白菜、萝卜的味道,取决于泡菜汁的味道。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校园文化就是泡菜汁,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高职校园文化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培育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和现实价值。
二、高职校园文化培育学生职业道德的路径
1.推进校企文化融合,增强学生道德感知。
道德教育始终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要培育学生的职业道德,必须构建一定的职业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文化生活中逐渐感知和了解,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因此,高职院校要密切与企业合作,推动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构建具有鲜明企业文化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
一是企业精神与校园精神相融合,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高职院校在总结提炼和倡导校园精神的同时,要借鉴和吸纳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管理理念在内的企业精神文化,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和企业,努力提升学生对职业精神、职业规范、职业素养的认同意识,增强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知。
二是优化校园文化环境,突出行业企业特色。要打破教室、实验室、实训室的壁垒,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专业教室,营造出浓郁的职业场景和职业氛围。可以在校园醒目处悬挂行业著名企业家画像,宣传栏中展示学校优秀毕业生图片和先进事迹,在走廊墙壁上、教室里张贴企业家的经典言论和文化标语,让学生每日在校园环境职业文化润物无声的陶冶中,逐步了解自己的职业取向,培养职业操守。
三是邀请企业人士开讲座,培养学生自觉的职业道德意识。通过邀请企业人士和已经工作的毕业生向学生介绍企业的文化内涵及企业对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企业化”。让学生明确职业道德的基础就是严守企业的规范,做好自己的份内工作。
2.丰富校园社团活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是内在于人的。道德教育过程不是个体机械接受、被动识记道德知识的过程,而是有机、自主的建构过程。因此,道德教育必须关照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学生在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中形成道德认识,继而内化为道德品质。
对高职生来说,学生社团是他们自发组织、自愿参加,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为目的的组织。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可以促进个性成长,培养与人相处、与人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在集体生活中感受并践行道德价值。
一是加强管理和引导,帮助学生社团健康发展。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活的重要舞台,学校要多鼓励学生开展社团活动。在社团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多提建议和指导。除了社团内部的自我管理外,还应通过校团委、系团总支、学生会等机构对全校的社团进行统一的、规范化管理。学生自主建立健全社团规章制度,制度里诸如诚信、敬业、奉献、团结等与企业文化有密切关联的教育内容,对学生的做人原则和做事作风都会产生影响。因为是经过学生自己参与制定的制度,认同性高,也确保了社团成员的道德自律。
二是创新社团文化和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提升职业道德水平。高职院校的社团除了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人文社团外,应结合专业建立职业特点鲜明的学生社团,更多地走向社会、深入企业,运用自己的所学服务社区、服务企业。比如组织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在“志愿者活动”中体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组织学生走进社区,结合专业开展小家电维修、服装裁剪、熨烫、计算机使用与维护咨询等活动,把学生推向所学职业的第一线,使其提前体验将来从事职业的具体生活,在活动中,增强学生关心社会的责任心、乐于助人的爱心,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等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3.关注实训实习过程,强化学生道德体验。
职业道德规范是活生生的人们的行为规范,它渗透于一切社会关系中,只有当个体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时,才能对道德规范所包含的生活内容和意蕴获得切身体验,从而加深对规范的理解。对高职生来说,只有促使他们在实训实习中获得体验的东西,才能入脑入心,有效促进德性成长。
一是注重实训实习中的榜样示范教育。在实训实习过程中,创设企业生产活动氛围,严格按企业要求要求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教学做合一”中获得职业道德体验,并慢慢内化为稳定的个性特征。同时以往届实习生中的佼佼者和企业的优秀员工为榜样,用他们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来影响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发自内心地在实训实习过程中效仿榜样,努力形成与榜样相一致的职业道德。
二是注重实训实习中的道德反思。实训期间,通过学生每天写实习日记这一形式,引导学生进行道德反思。道德反思以亲身经历和体验为基础,反躬自检,通过自省、自得、自警、自诫、自励、改过迁善等自我教育的方式,克服自身弱点,控制自己的行为,以符合道德规范,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达成自律境界。同时教师要根据实习单位的评价反馈和同学评价了解学生职业道德方面的表现情况,对职业道德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职业道德表现不够好的学生,要和他们个别谈话,引导其及时改正,使学生在实训实习活动中能努力践行职业道德。
三、影响学生职业道德形成的主要因素
1.职业道德形成的时间要持久。
高职院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生职业道德培养体系。但职业道德的培育和形成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的时间比较长,需要学校、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尽管我们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培育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去做,就一定会对学生的精神面貌产生深远的变化。
2.职业道德需要学生本人主动建构。
职业道德的培育和形成不能依靠制度规范由外而内的灌输或是教师的道德权威,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过认知、判断、体验,主动建构的一个过程。学生自己要有清楚明晰的道德需求,要自觉完善和发展自己的德性修养。因此,高职院校在创建培育学生职业道德的平台时,要努力唤醒学生的职业道德本体意识和自觉意识,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惊铎.体验:道德教育的本体[J].教育研究,2003,(2).
[2]郑晓丽.高职生职业道德人格培养探析[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4).
[3]雷久相.试论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互动与融合[J].教育与职业,2006,(3).
江苏省教育厅2008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文化对学生人格的培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8SJB7100044。
关键词: 高职 校园文化 职业道德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娴熟职业技能,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所以,高职教育就是要围绕市场、面对企业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具有高尚思想品德和较强实践创新能力的技术性人才。而在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实践中,一方面要强化专业课程教学的育人功能,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
一、高职校园文化培育学生职业道德的可能性
所谓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它是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
对高职生的职业道德培育不应仅仅局限于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系统教育和全面灌输。通过对已有职业道德规范的灌输,发挥道德规范对学生的行为养成作用固然重要,但是单一的规范道德教育模式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职业道德规范内化的效果不够理想。
职业道德教育不只是静态地体现为学校德育目标和课程体系等法定知识内容,而是与具体的人、时间和空间发生关联。对于高职生来说,最重要的生活成长环境就是校园,校园是他们学习、生活与实践的主要场所。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使人形成内在的动力,可以改变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帮助他们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意志品格和道德素质。因为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特色促发展”,所以背靠行业并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职业定向特征决定了高职校园文化既有高等性,又有职业性。杨叔子院士曾把大学比喻为一个泡菜坛子,人文环境就是泡菜水,泡出的白菜、萝卜的味道,取决于泡菜汁的味道。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校园文化就是泡菜汁,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高职校园文化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培育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和现实价值。
二、高职校园文化培育学生职业道德的路径
1.推进校企文化融合,增强学生道德感知。
道德教育始终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要培育学生的职业道德,必须构建一定的职业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文化生活中逐渐感知和了解,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因此,高职院校要密切与企业合作,推动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构建具有鲜明企业文化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
一是企业精神与校园精神相融合,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高职院校在总结提炼和倡导校园精神的同时,要借鉴和吸纳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管理理念在内的企业精神文化,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和企业,努力提升学生对职业精神、职业规范、职业素养的认同意识,增强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知。
二是优化校园文化环境,突出行业企业特色。要打破教室、实验室、实训室的壁垒,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专业教室,营造出浓郁的职业场景和职业氛围。可以在校园醒目处悬挂行业著名企业家画像,宣传栏中展示学校优秀毕业生图片和先进事迹,在走廊墙壁上、教室里张贴企业家的经典言论和文化标语,让学生每日在校园环境职业文化润物无声的陶冶中,逐步了解自己的职业取向,培养职业操守。
三是邀请企业人士开讲座,培养学生自觉的职业道德意识。通过邀请企业人士和已经工作的毕业生向学生介绍企业的文化内涵及企业对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企业化”。让学生明确职业道德的基础就是严守企业的规范,做好自己的份内工作。
2.丰富校园社团活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是内在于人的。道德教育过程不是个体机械接受、被动识记道德知识的过程,而是有机、自主的建构过程。因此,道德教育必须关照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学生在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中形成道德认识,继而内化为道德品质。
对高职生来说,学生社团是他们自发组织、自愿参加,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为目的的组织。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可以促进个性成长,培养与人相处、与人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在集体生活中感受并践行道德价值。
一是加强管理和引导,帮助学生社团健康发展。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活的重要舞台,学校要多鼓励学生开展社团活动。在社团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多提建议和指导。除了社团内部的自我管理外,还应通过校团委、系团总支、学生会等机构对全校的社团进行统一的、规范化管理。学生自主建立健全社团规章制度,制度里诸如诚信、敬业、奉献、团结等与企业文化有密切关联的教育内容,对学生的做人原则和做事作风都会产生影响。因为是经过学生自己参与制定的制度,认同性高,也确保了社团成员的道德自律。
二是创新社团文化和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提升职业道德水平。高职院校的社团除了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人文社团外,应结合专业建立职业特点鲜明的学生社团,更多地走向社会、深入企业,运用自己的所学服务社区、服务企业。比如组织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在“志愿者活动”中体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组织学生走进社区,结合专业开展小家电维修、服装裁剪、熨烫、计算机使用与维护咨询等活动,把学生推向所学职业的第一线,使其提前体验将来从事职业的具体生活,在活动中,增强学生关心社会的责任心、乐于助人的爱心,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等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3.关注实训实习过程,强化学生道德体验。
职业道德规范是活生生的人们的行为规范,它渗透于一切社会关系中,只有当个体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时,才能对道德规范所包含的生活内容和意蕴获得切身体验,从而加深对规范的理解。对高职生来说,只有促使他们在实训实习中获得体验的东西,才能入脑入心,有效促进德性成长。
一是注重实训实习中的榜样示范教育。在实训实习过程中,创设企业生产活动氛围,严格按企业要求要求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教学做合一”中获得职业道德体验,并慢慢内化为稳定的个性特征。同时以往届实习生中的佼佼者和企业的优秀员工为榜样,用他们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来影响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发自内心地在实训实习过程中效仿榜样,努力形成与榜样相一致的职业道德。
二是注重实训实习中的道德反思。实训期间,通过学生每天写实习日记这一形式,引导学生进行道德反思。道德反思以亲身经历和体验为基础,反躬自检,通过自省、自得、自警、自诫、自励、改过迁善等自我教育的方式,克服自身弱点,控制自己的行为,以符合道德规范,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达成自律境界。同时教师要根据实习单位的评价反馈和同学评价了解学生职业道德方面的表现情况,对职业道德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职业道德表现不够好的学生,要和他们个别谈话,引导其及时改正,使学生在实训实习活动中能努力践行职业道德。
三、影响学生职业道德形成的主要因素
1.职业道德形成的时间要持久。
高职院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生职业道德培养体系。但职业道德的培育和形成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的时间比较长,需要学校、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尽管我们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培育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去做,就一定会对学生的精神面貌产生深远的变化。
2.职业道德需要学生本人主动建构。
职业道德的培育和形成不能依靠制度规范由外而内的灌输或是教师的道德权威,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过认知、判断、体验,主动建构的一个过程。学生自己要有清楚明晰的道德需求,要自觉完善和发展自己的德性修养。因此,高职院校在创建培育学生职业道德的平台时,要努力唤醒学生的职业道德本体意识和自觉意识,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惊铎.体验:道德教育的本体[J].教育研究,2003,(2).
[2]郑晓丽.高职生职业道德人格培养探析[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4).
[3]雷久相.试论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互动与融合[J].教育与职业,2006,(3).
江苏省教育厅2008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文化对学生人格的培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8SJB710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