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象:因为很多中国学生“不相信努力”
最近,一位旅居香港的法国心理学家法莉德莎莉莉教授发现,在加拿大,无论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差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努力程度都与学习成绩呈正比关系,也就是说,在加拿大,一个学生学习越用功,他的成绩就越好。而在中国,莎莉莉教授发现,成绩好的学生的努力程度与他们的学习成绩并没有什么关系,而成绩差的学生的努力程度甚至与学习成绩呈反比关系:也就是说,在中国,成绩好的学生并不是因为他们在学习上花费的时间和努力比别人多,而成绩差的学生越努力反而成绩越低。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努力学习看起来对中国学生不起作用呢?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华裔心理学家康莹仪教授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部分地解开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原来,虽然中国学生在学习上都非常努力,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其实都“不相信努力”,不相信努力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尤其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甚至认为努力是一个人愚笨的象征。国内外近些年的心理学研究都证明,“相信努力”有利于孩子成长,特别是在孩子面对困难、挑战和失败的时候,“相信努力”有助于孩子克服畏难心理,让他们把心思更多地花在克服困难和战胜失败上,而且,“相信努力”也确实能够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另一方面,这些研究还发现,不相信努力,甚至认为努力是一个人愚笨的象征,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不仅会让孩子失去学习动力,而且还会使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因此,导致努力学习对中国学生不起作用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因为很多中国学生“不相信努力”。
然而,实际上,中国的家长都是非常相信努力的。我们的家长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用“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典故来教育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像唐朝大诗人李白一样参悟这句俗语中蕴涵的深意,能够在学习上不畏艰难、刻苦努力,直至最后金榜题名、功成名就。由此可见,中国的家长非常坚信,一个人要做出一番成就,是非要下苦功不可的。至此,很多家长可能都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我们做家长的那么相信努力,培养出来的孩子却不相信努力呢?
原因:家长们过于“相信努力”
其实原因恰恰就在于中国家长太过于相信努力了!他们总以为自己孩子的学习问题都是出在不够努力上,总以为只要孩子努力就没有学不好的功课。而且不仅如此,家长对于努力的牢固信念转而强加到了孩子头上,变成了不断给孩子强加学习任务、不断逼迫孩子努力学习。
《今日美国报》最近的一篇报道指出,在香港、台湾以及中国大陆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让孩子上补习班、给孩子请家庭教师已经成为华人社会中一种独有的文化现象。莎莉莉教授的研究也发现,香港学生平均每周花在学习上的课余时间是16到20个小时(而实际上中国大陆的学生远不止这么多!),而加拿大学生平均每周花在学习上的课余时间仅为11到15个小时。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很明显,就是因为中国的父母和教师们太过于相信努力了,所以他们总是想法设法给孩子布置各种作业、让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并不惜重金给孩子请来家庭教师,逼迫孩子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他们认为,只要给孩子比别人多的学习任务,让孩子付出比别人多的努力,孩子就肯定能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如果本来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不太好,那么家长们在这一点上的做法就更甚了。因为在这个时候,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受到了严重打击,此时他们就更倾向于认为:除了逼迫孩子努力,给孩子更多的学习任务,别无他途!
然而,家长们过于“相信努力”并逼迫孩子努力学习的另一方面,就是忽略了与孩子学习成绩有关的其它一些重要因素,比如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等。如果孩子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学习兴趣、没有好的学习方法,那么即使家长逼迫孩子付出再多的努力,恐怕都是没有收效或收效甚微的。孩子在学习上付出那么多的时间、精力和努力,却并没有得到多少回报,这种挫败感怎么可能会让孩子“相信努力”呢?!而且不仅如此,这些努力学习但收效甚微的孩子,不仅不会再相信努力,而且还会转而怀疑起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是不是那棵再怎么努力都“不可雕”的“朽木”。
由此可见,对于我们的很多孩子都不相信努力这一现象,家长是负有一定责任的。当然,在这里,我们并不是说不应该给孩子请家庭教师、不应该让孩子上补习班,我们是想说,家长们更应该帮助孩子认真分析造成他学习成绩不理想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然后对症下药。
对策:如何培养孩子“相信努力”
那么除此之外,我们的家长还应该如何做才能克服自身的局限,培养出“相信努力”的孩子呢?
首先,要让孩子体会到通过努力而成功的滋味。教育心理学中有一条特别重要的教育规律,那就是要给孩子布置中等难度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的难度太高,孩子再怎么努力都完成不了,此时孩子是无法体会到通过努力而成功的滋味的;难度太低,孩子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就可以完成,此时孩子就并不会认为自己的成功是努力的结果。因此,家长们应该更多地为孩子布置一些中等难度、有一定挑战性但孩子通过努力最后都能够完成的学习任务,此时孩子经过努力获得了成功,很自然地,他就会认为这一成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这一点无论在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上还是在培养孩子的生活和社会技能上,都非常重要。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孩子学习游泳的时候,如果他刚学会手上和脚上的动作,已经可以游出两三米远,那么此时我们既不能指望他一下子就游到十米开外,也不能一味地让他继续练习手脚动作,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家长此时应该做的是给孩子设定一个让他通过努力最后能够获得成功的挑战性任务,比如让孩子在练习手脚动作的时候学会换气。当然,为孩子提供适当的学习任务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家长一定要了解自己孩子目前所能够达到的水平。
其次,无论在孩子成功还是失败的时候,都要引导孩子从正面看待努力,并尽量避免孩子从负面看待努力。心理学研究发现,父母对待成功和失败的态度会影响孩子对待成功和失败的态度:如果父母能够在孩子成功时告诉孩子这是他努力的结果,在孩子失败时告诉孩子这种结果与他的努力无关,那么孩子就会更多地相信努力,相信努力可以让自己成功。因此,在孩子成功的时候,父母们不防多多地去表扬孩子“很用心”、“真努力”,让孩子把自己的成功更多地与努力联系在一起;在孩子经过努力仍然失败了的时候,依然引导孩子从正面看待自己的努力,告诉孩子他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最近身体状况不好、学习方法不对头等其他原因,而并不是因为他的努力注定是没有效果的。这样一来,家长不仅培养了孩子相信努力的信念,而且还让孩子在积极克服其他消极因素的同时继续保持了努力和上进。
另外,家长们还要尽量避免给孩子传达一些类似“努力象征着愚笨”这样的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观察到这样一种现象:同样的工作,那些非常聪明的人很快就可以完成,并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而那些头脑不够灵活的人,则往往需要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努力,而且即使付出很多努力,他们也并不一定能做得好。因此看起来,在一件事情上付出很多努力有的时候恰恰是一个人不够聪明的象征。很多家长在评价自己孩子的时候也都不自觉地把孩子的表现与这一现象联系在了一起。比如说,有些孩子在学习上非常认真和用功,常常会花很多时间读书和写作业,但家长有时却会跟孩子说这样的话:“你看人家李某某就是聪明,听他妈妈说,他每天晚上不到一小时就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了,你怎么每次都要花上两三个小时啊?”这样,家长不经意的一句话却向孩子传达了“努力象征着愚笨”这样的观念。久而久之,孩子很可能就不再相信努力了,或者干脆放弃了努力,而改为追求写作业和读书的速度,从而忽视了质量。在这一点上,家长要尽量拿孩子现在的表现跟他以往的表现相比,努力克服拿自己孩子跟别人孩子比的心理,即使比了,也不要把这种对比传达给孩子。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大多都把孩子视为自己的“掌上明珠”,但是同时,因为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家长们也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了孩子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固然可以理解,但是给孩子带来的压力却会导致很多消极影响。像“努力奋斗”、“刻苦学习”之类的价值观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文化所鼓励和提倡的。这些价值观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但是家长在孩子身上用之过度则容易让孩子越来越不相信努力。大量的心理学研究都发现,“相信努力”对一个人的成功非常重要。所以,请家长们多多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多多学习先进的教育方法,培养出“相信努力”的孩子。
最近,一位旅居香港的法国心理学家法莉德莎莉莉教授发现,在加拿大,无论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差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努力程度都与学习成绩呈正比关系,也就是说,在加拿大,一个学生学习越用功,他的成绩就越好。而在中国,莎莉莉教授发现,成绩好的学生的努力程度与他们的学习成绩并没有什么关系,而成绩差的学生的努力程度甚至与学习成绩呈反比关系:也就是说,在中国,成绩好的学生并不是因为他们在学习上花费的时间和努力比别人多,而成绩差的学生越努力反而成绩越低。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努力学习看起来对中国学生不起作用呢?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华裔心理学家康莹仪教授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部分地解开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原来,虽然中国学生在学习上都非常努力,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其实都“不相信努力”,不相信努力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尤其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甚至认为努力是一个人愚笨的象征。国内外近些年的心理学研究都证明,“相信努力”有利于孩子成长,特别是在孩子面对困难、挑战和失败的时候,“相信努力”有助于孩子克服畏难心理,让他们把心思更多地花在克服困难和战胜失败上,而且,“相信努力”也确实能够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另一方面,这些研究还发现,不相信努力,甚至认为努力是一个人愚笨的象征,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不仅会让孩子失去学习动力,而且还会使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因此,导致努力学习对中国学生不起作用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因为很多中国学生“不相信努力”。
然而,实际上,中国的家长都是非常相信努力的。我们的家长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用“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典故来教育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像唐朝大诗人李白一样参悟这句俗语中蕴涵的深意,能够在学习上不畏艰难、刻苦努力,直至最后金榜题名、功成名就。由此可见,中国的家长非常坚信,一个人要做出一番成就,是非要下苦功不可的。至此,很多家长可能都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我们做家长的那么相信努力,培养出来的孩子却不相信努力呢?
原因:家长们过于“相信努力”
其实原因恰恰就在于中国家长太过于相信努力了!他们总以为自己孩子的学习问题都是出在不够努力上,总以为只要孩子努力就没有学不好的功课。而且不仅如此,家长对于努力的牢固信念转而强加到了孩子头上,变成了不断给孩子强加学习任务、不断逼迫孩子努力学习。
《今日美国报》最近的一篇报道指出,在香港、台湾以及中国大陆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让孩子上补习班、给孩子请家庭教师已经成为华人社会中一种独有的文化现象。莎莉莉教授的研究也发现,香港学生平均每周花在学习上的课余时间是16到20个小时(而实际上中国大陆的学生远不止这么多!),而加拿大学生平均每周花在学习上的课余时间仅为11到15个小时。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很明显,就是因为中国的父母和教师们太过于相信努力了,所以他们总是想法设法给孩子布置各种作业、让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并不惜重金给孩子请来家庭教师,逼迫孩子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他们认为,只要给孩子比别人多的学习任务,让孩子付出比别人多的努力,孩子就肯定能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如果本来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不太好,那么家长们在这一点上的做法就更甚了。因为在这个时候,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受到了严重打击,此时他们就更倾向于认为:除了逼迫孩子努力,给孩子更多的学习任务,别无他途!
然而,家长们过于“相信努力”并逼迫孩子努力学习的另一方面,就是忽略了与孩子学习成绩有关的其它一些重要因素,比如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等。如果孩子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学习兴趣、没有好的学习方法,那么即使家长逼迫孩子付出再多的努力,恐怕都是没有收效或收效甚微的。孩子在学习上付出那么多的时间、精力和努力,却并没有得到多少回报,这种挫败感怎么可能会让孩子“相信努力”呢?!而且不仅如此,这些努力学习但收效甚微的孩子,不仅不会再相信努力,而且还会转而怀疑起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是不是那棵再怎么努力都“不可雕”的“朽木”。
由此可见,对于我们的很多孩子都不相信努力这一现象,家长是负有一定责任的。当然,在这里,我们并不是说不应该给孩子请家庭教师、不应该让孩子上补习班,我们是想说,家长们更应该帮助孩子认真分析造成他学习成绩不理想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然后对症下药。
对策:如何培养孩子“相信努力”
那么除此之外,我们的家长还应该如何做才能克服自身的局限,培养出“相信努力”的孩子呢?
首先,要让孩子体会到通过努力而成功的滋味。教育心理学中有一条特别重要的教育规律,那就是要给孩子布置中等难度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的难度太高,孩子再怎么努力都完成不了,此时孩子是无法体会到通过努力而成功的滋味的;难度太低,孩子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就可以完成,此时孩子就并不会认为自己的成功是努力的结果。因此,家长们应该更多地为孩子布置一些中等难度、有一定挑战性但孩子通过努力最后都能够完成的学习任务,此时孩子经过努力获得了成功,很自然地,他就会认为这一成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这一点无论在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上还是在培养孩子的生活和社会技能上,都非常重要。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孩子学习游泳的时候,如果他刚学会手上和脚上的动作,已经可以游出两三米远,那么此时我们既不能指望他一下子就游到十米开外,也不能一味地让他继续练习手脚动作,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家长此时应该做的是给孩子设定一个让他通过努力最后能够获得成功的挑战性任务,比如让孩子在练习手脚动作的时候学会换气。当然,为孩子提供适当的学习任务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家长一定要了解自己孩子目前所能够达到的水平。
其次,无论在孩子成功还是失败的时候,都要引导孩子从正面看待努力,并尽量避免孩子从负面看待努力。心理学研究发现,父母对待成功和失败的态度会影响孩子对待成功和失败的态度:如果父母能够在孩子成功时告诉孩子这是他努力的结果,在孩子失败时告诉孩子这种结果与他的努力无关,那么孩子就会更多地相信努力,相信努力可以让自己成功。因此,在孩子成功的时候,父母们不防多多地去表扬孩子“很用心”、“真努力”,让孩子把自己的成功更多地与努力联系在一起;在孩子经过努力仍然失败了的时候,依然引导孩子从正面看待自己的努力,告诉孩子他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最近身体状况不好、学习方法不对头等其他原因,而并不是因为他的努力注定是没有效果的。这样一来,家长不仅培养了孩子相信努力的信念,而且还让孩子在积极克服其他消极因素的同时继续保持了努力和上进。
另外,家长们还要尽量避免给孩子传达一些类似“努力象征着愚笨”这样的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观察到这样一种现象:同样的工作,那些非常聪明的人很快就可以完成,并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而那些头脑不够灵活的人,则往往需要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努力,而且即使付出很多努力,他们也并不一定能做得好。因此看起来,在一件事情上付出很多努力有的时候恰恰是一个人不够聪明的象征。很多家长在评价自己孩子的时候也都不自觉地把孩子的表现与这一现象联系在了一起。比如说,有些孩子在学习上非常认真和用功,常常会花很多时间读书和写作业,但家长有时却会跟孩子说这样的话:“你看人家李某某就是聪明,听他妈妈说,他每天晚上不到一小时就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了,你怎么每次都要花上两三个小时啊?”这样,家长不经意的一句话却向孩子传达了“努力象征着愚笨”这样的观念。久而久之,孩子很可能就不再相信努力了,或者干脆放弃了努力,而改为追求写作业和读书的速度,从而忽视了质量。在这一点上,家长要尽量拿孩子现在的表现跟他以往的表现相比,努力克服拿自己孩子跟别人孩子比的心理,即使比了,也不要把这种对比传达给孩子。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大多都把孩子视为自己的“掌上明珠”,但是同时,因为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家长们也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了孩子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固然可以理解,但是给孩子带来的压力却会导致很多消极影响。像“努力奋斗”、“刻苦学习”之类的价值观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文化所鼓励和提倡的。这些价值观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但是家长在孩子身上用之过度则容易让孩子越来越不相信努力。大量的心理学研究都发现,“相信努力”对一个人的成功非常重要。所以,请家长们多多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多多学习先进的教育方法,培养出“相信努力”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