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汇率的宏观均衡分析框架下,分析我国2000年—2010年十年来经常账户余额与汇率的关系及背后影响因素。经过分析,人民币均衡汇率不是固定不变的,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伴随着经济不断转型,基本面的调整使得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均衡汇率。在当前我国存在一定程度的外部失衡以及生产率提升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应该实行两步走调整战略,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小幅升值。
关键词:汇率的宏观均衡分析;人民币均衡汇率;经常账户余额
中图分类号:F8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8-00000-01
宏观均衡分析方法所定义的均衡汇率是指与经济基本面状况相符的汇率,尤其体现在能使国际收支实现均衡的汇率。选择这一分析方法分析人民币均衡汇率,是因为这一方法较之前的各种理论学说更为全面,之前的汇率理论往往只是从某一方面来研究汇率的均衡点,而它却将汇率分析放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总体框架之下,因此更具有综合性。
一、我国经常账户余额与人民币汇率
按照宏观均衡分析,经常账户余额与实际汇率之间存在直接依存关系,实际汇率数值越大,经常账户顺差也越大。但是这一直接对应关系是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得出的,即我国国民收入、他国国民收入保持稳定,并且使用的是实际汇率。在现实情况下,首先我们观测到的是名义汇率;其次,外生冲击在经常项目余额的变化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经常项目余额的变化趋势与人民币汇率并不完全一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解释。
1.10年間我国的消费储蓄水平存在结构性失衡——长期存在低消费和高储蓄的现象。在国内总体消费力量不强的情况下,导致了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因此国内储蓄和消费结构不均衡是导致中国经常账户余额近10年连续增长的一大动因。
2.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政府在2000至2010年间采取了诸多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积极倡导出口拉动型增长,导致我国的贸易顺差在2000年开始有了巨大的飞跃型增长。
3.国内外对我国的投资影响了经常收支账户。2000年至2004年FDI连年增长,在2005年中国实行浮动汇率制后有一定的减少,但在2006至2008年期间出现了反弹。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导致的外汇流入并不是通过经常项目逆差的形式流出,而是将所获的外汇与中国人民银行进行结算,随后用换得的人民币购买中国国内资本品,而这些投资品的流出导致了经常账户余额持续增加。
同时注意到,2005年我国汇改之后,人民币汇率与经常项目收支差额的关联度提高,体现出市场化的驱动下,汇率因素对经常项目收支的影响在进一步显现出来。
二、人民币均衡汇率分析——内外部经济状况的综合分析
1.外部均衡分析——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
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后,经常项目余额大幅增加,正是这一因素导致我国面临来自国外的巨大的人民币升值压力。而也正是这一转变,使我国当前经常项目差额的可持续性降低。同时,我国在加入世贸之后,经常项目收支差额明显高于2%。因此,我国存在一定程度的外部失衡。
我国经常项目余额盈余巨大,并且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加。目前,我国劳动力比较优势虽然在下降,但短期内依然属于拉动经济的主要促进因素。同时,由于投资政策环境的改善,未来我国的综合差额即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总量会继续增加。
2.内部均衡分析——人民币贬值有助于缓解内部经济压力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体正处于关键转型期,过去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亟需转变。而在调整结构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我国失业率的上升,就业压力加大。贬值有助于缓解内部经济压力。
三、结论与政策性思考
在具有转型和结构问题双重特征的中国,人民币汇率既有外部的升值压力又有来自于内部的贬值需求。并且,以上分析还没有考虑到来自国际社会的舆论压力。综合以上,我认为,人民币应该实行两步走调整战略,在保持整个宏观经济稳定的前提下小幅升值。
1.维持稳定
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升值是趋势,但是不论是汇率制度的改革还是调整战略都不宜操之过急、用力过猛。
2.小幅升值
尽管存在诸多学者反对人民币升值,但是应该意识到人民币小幅升值是大势所趋。根据李泽广和Man-Wah Luke Chan利用经常账户缺口法对人民币汇率的均衡区间估计,人民币低估的水平仍然控制在10%-15%的区间。伴随着我国经济转型,这些基本面因素的变化必然会对我国汇率的调整提出要求。因此,在一个合理区间内小幅升值,比如10%以内,是可行的目标。
另一方面,升值虽然会有损于最终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但是却能够提高进口原材料、资本品的购买力。
3.温和调整战略
维持稳定是重要前提,在人民币汇率调整的过程中,必须要平衡好各方面的力量,速度不宜过快、步伐不宜过大,渐进和温和的汇率政策调整才是最佳选择。因为决定实际汇率的根本因素来自于经济基本面的调整,而这种调整始终是缓慢的。当前我国应该加快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以市场化为导向,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慢慢走才能走的远。
参考文献:
[1]张晓朴.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2001.
[2]韩莉.汇率的宏观经济均衡分析法和人民币均衡汇率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卷第3期,2004 .
[3]李泽广,Man-Wah Luke Chan.基本面因素与人民币均衡汇率[J].统计研究第29卷第5期,2012.
[4]邹宏元,李新.关于我国经常项目差额变动的探讨[J].财政研究,2014(07).
[5]易纲,范敏.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及走势分析[J].经济研究,1997(10).
[6 ]何凡,张斌.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J].
[7]杨长江,钟宁桦.购买力平价与人民币均衡汇率[J].金融研究,2012(01).
[8]王君斌,郭新强.人民币升值、经常账户失衡和中国技术进步[J].金融研究,2011(11).
[9]孙长华.中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可持续性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第13卷第4期,2011.
[10]林桂军,Ronald Schramm.我国储蓄/投资差额的结构分析与经常项目顺差[J].财贸经济,2008(04).
关键词:汇率的宏观均衡分析;人民币均衡汇率;经常账户余额
中图分类号:F8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8-00000-01
宏观均衡分析方法所定义的均衡汇率是指与经济基本面状况相符的汇率,尤其体现在能使国际收支实现均衡的汇率。选择这一分析方法分析人民币均衡汇率,是因为这一方法较之前的各种理论学说更为全面,之前的汇率理论往往只是从某一方面来研究汇率的均衡点,而它却将汇率分析放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总体框架之下,因此更具有综合性。
一、我国经常账户余额与人民币汇率
按照宏观均衡分析,经常账户余额与实际汇率之间存在直接依存关系,实际汇率数值越大,经常账户顺差也越大。但是这一直接对应关系是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得出的,即我国国民收入、他国国民收入保持稳定,并且使用的是实际汇率。在现实情况下,首先我们观测到的是名义汇率;其次,外生冲击在经常项目余额的变化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经常项目余额的变化趋势与人民币汇率并不完全一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解释。
1.10年間我国的消费储蓄水平存在结构性失衡——长期存在低消费和高储蓄的现象。在国内总体消费力量不强的情况下,导致了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因此国内储蓄和消费结构不均衡是导致中国经常账户余额近10年连续增长的一大动因。
2.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政府在2000至2010年间采取了诸多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积极倡导出口拉动型增长,导致我国的贸易顺差在2000年开始有了巨大的飞跃型增长。
3.国内外对我国的投资影响了经常收支账户。2000年至2004年FDI连年增长,在2005年中国实行浮动汇率制后有一定的减少,但在2006至2008年期间出现了反弹。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导致的外汇流入并不是通过经常项目逆差的形式流出,而是将所获的外汇与中国人民银行进行结算,随后用换得的人民币购买中国国内资本品,而这些投资品的流出导致了经常账户余额持续增加。
同时注意到,2005年我国汇改之后,人民币汇率与经常项目收支差额的关联度提高,体现出市场化的驱动下,汇率因素对经常项目收支的影响在进一步显现出来。
二、人民币均衡汇率分析——内外部经济状况的综合分析
1.外部均衡分析——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
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后,经常项目余额大幅增加,正是这一因素导致我国面临来自国外的巨大的人民币升值压力。而也正是这一转变,使我国当前经常项目差额的可持续性降低。同时,我国在加入世贸之后,经常项目收支差额明显高于2%。因此,我国存在一定程度的外部失衡。
我国经常项目余额盈余巨大,并且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加。目前,我国劳动力比较优势虽然在下降,但短期内依然属于拉动经济的主要促进因素。同时,由于投资政策环境的改善,未来我国的综合差额即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总量会继续增加。
2.内部均衡分析——人民币贬值有助于缓解内部经济压力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体正处于关键转型期,过去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亟需转变。而在调整结构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我国失业率的上升,就业压力加大。贬值有助于缓解内部经济压力。
三、结论与政策性思考
在具有转型和结构问题双重特征的中国,人民币汇率既有外部的升值压力又有来自于内部的贬值需求。并且,以上分析还没有考虑到来自国际社会的舆论压力。综合以上,我认为,人民币应该实行两步走调整战略,在保持整个宏观经济稳定的前提下小幅升值。
1.维持稳定
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升值是趋势,但是不论是汇率制度的改革还是调整战略都不宜操之过急、用力过猛。
2.小幅升值
尽管存在诸多学者反对人民币升值,但是应该意识到人民币小幅升值是大势所趋。根据李泽广和Man-Wah Luke Chan利用经常账户缺口法对人民币汇率的均衡区间估计,人民币低估的水平仍然控制在10%-15%的区间。伴随着我国经济转型,这些基本面因素的变化必然会对我国汇率的调整提出要求。因此,在一个合理区间内小幅升值,比如10%以内,是可行的目标。
另一方面,升值虽然会有损于最终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但是却能够提高进口原材料、资本品的购买力。
3.温和调整战略
维持稳定是重要前提,在人民币汇率调整的过程中,必须要平衡好各方面的力量,速度不宜过快、步伐不宜过大,渐进和温和的汇率政策调整才是最佳选择。因为决定实际汇率的根本因素来自于经济基本面的调整,而这种调整始终是缓慢的。当前我国应该加快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以市场化为导向,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慢慢走才能走的远。
参考文献:
[1]张晓朴.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2001.
[2]韩莉.汇率的宏观经济均衡分析法和人民币均衡汇率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卷第3期,2004 .
[3]李泽广,Man-Wah Luke Chan.基本面因素与人民币均衡汇率[J].统计研究第29卷第5期,2012.
[4]邹宏元,李新.关于我国经常项目差额变动的探讨[J].财政研究,2014(07).
[5]易纲,范敏.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及走势分析[J].经济研究,1997(10).
[6 ]何凡,张斌.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J].
[7]杨长江,钟宁桦.购买力平价与人民币均衡汇率[J].金融研究,2012(01).
[8]王君斌,郭新强.人民币升值、经常账户失衡和中国技术进步[J].金融研究,2011(11).
[9]孙长华.中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可持续性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第13卷第4期,2011.
[10]林桂军,Ronald Schramm.我国储蓄/投资差额的结构分析与经常项目顺差[J].财贸经济,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