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主创业作为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有益补充,为就业提供了更多选择,但创业中也存在一些困境。本文通过分析艺术类毕业生自主创业情况,剖析艺术类毕业生创业的问题。旨在为艺术类高等院校建立有针对性的自主创业教育体系,完善科学的自主创业工作做好铺垫。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创业;途径
随着“艺考热”的不断升温,很多综合类大学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和传统的艺术类专业院校不同,综合类大学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目的明确,就是为社会培养有设计能力的专业人才。但艺术类人才市场需求远赶不上艺考招生规模的增加,导致艺术类毕业生供给远大于需求。艺术类毕业生作为高校毕业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单一的正规就业渠道越来越难以满足高等艺术教育大众化、多样化的发展要求,很多艺术类毕业生另辟蹊径,选择了自主创业的就业方式。
一、艺术类大学生创业的优势
1.艺术类大学生创业特质
相对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艺术类高职的学生个性更为鲜明,性格更为独立,习惯于独立地进行比较和判断,务实且富有创新精神,自主创业意识相对较高。
2.专业与生活联系紧密
艺术源于生活,设计改变生活。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特长和人们的正常生活联系极为紧密,因此其创业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以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为例,通过在学校艺术的熏陶和对软件的钻研,在校期间就会有很多学生在装修公司兼职,多半都会在条件适宜的条件下选择自主创业。艺术专业的特长让他们在创业中拥有了相对的市场优势,也在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市场竞争力。
3.技术资金投入门槛较低
艺术专业实用性的特点也为艺术类毕业生提供了创业优势,有几万元的注册资金就可以注册成立一家设计公司或工作室,从事广告设计、制作等一系列业务;还有许多毕业生结合自己的专业走出校门后,开办美术、音乐培训班。所以对于艺术类毕业生而言,自主创业门槛较低,这与艺术类专业的特性息息相关。
二、艺术类大学生在创业中存在的问题
1.艺术类大学生对创业准备不足
艺术类院校在校期间都非常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却相当缺乏,特别是创业教育的相对滞后,导致许多创业大学生突然面对创业所带来的综合性难题,往往会变得手足无措或者头脑发懵。创业要求具有很强的能力,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风险承受能力、创新求变能力等[3];创业需要的知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包括管理知识、法律知识、风险投资知识以及和公司经营有关的经济法、税务、知识产权等。这些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创业。另外,许多艺术类大学生对创业缺乏心理准备,部分人是因为当前的就业压力大而被迫创业,这种匆忙创业使他们对创业的风险性和艰难性认识不足,一旦遇到挫折,缺乏良好的应对能力,很容易产生放弃的想法。
2.缺乏商业经验
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最大的优势是有技术、年轻、有激情。但是由于他们缺乏商业管理经验,缺乏对创业企业运营能力的估算,导致他们在企业创办成功后,不懂得如何经营管理。例如,不懂得如何从技术人员向管理人员转化,不知道怎么制订公司发展战略,怎样提高管理效率、怎样进行市场推广等,都会使得公司经营发展严重受阻。
3.缺乏核心竞争力
大学生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有长远的规划和完善的公司运营机制,很多艺术类大学生创业缺乏系统的规划,创业形式比较单一。多数以办“画室”、工作室、开店、摆摊等形式创业。特别是艺术类毕业生不像其他理工课程的学生有很高深的技术做支撑,抵御风险的能力非常差,自己的经营方式和理念也非常容易为竞争对手所复制,缺乏核心竞争力。
三、解决艺术类毕业生自主创业问题的对策
1.建立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体系
目前政府和社会对大学生创业很重视,高校也意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但高校的创业教育還是没有相应跟上,许多高校没有开设创业教育的课程,系统化的创业教育体系远未建立。在职业规划课程中应加入创业教育内容,加大对学生的宣传,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当然从整个学校教育体系而言,可以借鉴温州大学的模式,即对在校期间调查有创业意向和创业潜质的学生,然后进行单独的授课。甚至可以借助其他高校的资源,选修本校无法开设但是在其他综合类院校都很普遍的课,同时有意识地对准备创业的学生提供一些到各类企业专门学习创业相关的知识技能机会,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创业力。
2.提高创业的持续力。
完善自主创业扶持体系目的就是为创业群体在创业前、创业初以及创业后提供创业指导和服务,从而提高创业持续力。很多学生一旦毕业找到工作,完成初次就业,这部分学生就基本脱离了学校的服务范围。作为一个高校,仅仅在帮助学生完成就业或创业是不够的,要构建一套体系:在校期间为有意向创业的学生提供系统创业教育,在开始创业时提供必要的政策、法律法规、资金等方面的帮扶,在创业之后要进行跟踪服务,吸取经验,总结教训,进行反馈,反过来为在校的学生提供借鉴。
3.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通过营造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以鼓励艺术类大学生的创业。通过开展创业大赛、创业论坛、创业交流、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艺术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同时通过举办创业培训,培养艺术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并建立专门的咨询公司和中介机构。帮助艺术类大学生完善创业计划、确定创业方案、筹集创业资金等。
4.加强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
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和要求,根据各省大学生就业指导局的具体部署,作为高校要重视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如可依托学校现有的学科公司,或筹集设立创业基金,或以无偿或优惠出租场地等方式,给予大学生技术、资金等创业条件的扶持。在学生进行实践创业期间,塑造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结合学生各自的情况,帮助学生找准定位,并对创业项目进行论证,分析适合自己的专业领域,争取每个有意向创业的学生都能够在学校进行一次创业体验。另外在实践的过程中还要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鼓励学生到落后地区或基层去创业。
参考文献:
[1]吴松河.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和策略研究[J]经济师,2010.7.
[2]李志强.艺术类专业毕业生灵活就业的现状凋查殁问题分析一以南京艺术学院近年来毕业生就业调查为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8.6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创业;途径
随着“艺考热”的不断升温,很多综合类大学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和传统的艺术类专业院校不同,综合类大学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目的明确,就是为社会培养有设计能力的专业人才。但艺术类人才市场需求远赶不上艺考招生规模的增加,导致艺术类毕业生供给远大于需求。艺术类毕业生作为高校毕业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单一的正规就业渠道越来越难以满足高等艺术教育大众化、多样化的发展要求,很多艺术类毕业生另辟蹊径,选择了自主创业的就业方式。
一、艺术类大学生创业的优势
1.艺术类大学生创业特质
相对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艺术类高职的学生个性更为鲜明,性格更为独立,习惯于独立地进行比较和判断,务实且富有创新精神,自主创业意识相对较高。
2.专业与生活联系紧密
艺术源于生活,设计改变生活。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特长和人们的正常生活联系极为紧密,因此其创业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以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为例,通过在学校艺术的熏陶和对软件的钻研,在校期间就会有很多学生在装修公司兼职,多半都会在条件适宜的条件下选择自主创业。艺术专业的特长让他们在创业中拥有了相对的市场优势,也在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市场竞争力。
3.技术资金投入门槛较低
艺术专业实用性的特点也为艺术类毕业生提供了创业优势,有几万元的注册资金就可以注册成立一家设计公司或工作室,从事广告设计、制作等一系列业务;还有许多毕业生结合自己的专业走出校门后,开办美术、音乐培训班。所以对于艺术类毕业生而言,自主创业门槛较低,这与艺术类专业的特性息息相关。
二、艺术类大学生在创业中存在的问题
1.艺术类大学生对创业准备不足
艺术类院校在校期间都非常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却相当缺乏,特别是创业教育的相对滞后,导致许多创业大学生突然面对创业所带来的综合性难题,往往会变得手足无措或者头脑发懵。创业要求具有很强的能力,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风险承受能力、创新求变能力等[3];创业需要的知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包括管理知识、法律知识、风险投资知识以及和公司经营有关的经济法、税务、知识产权等。这些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创业。另外,许多艺术类大学生对创业缺乏心理准备,部分人是因为当前的就业压力大而被迫创业,这种匆忙创业使他们对创业的风险性和艰难性认识不足,一旦遇到挫折,缺乏良好的应对能力,很容易产生放弃的想法。
2.缺乏商业经验
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最大的优势是有技术、年轻、有激情。但是由于他们缺乏商业管理经验,缺乏对创业企业运营能力的估算,导致他们在企业创办成功后,不懂得如何经营管理。例如,不懂得如何从技术人员向管理人员转化,不知道怎么制订公司发展战略,怎样提高管理效率、怎样进行市场推广等,都会使得公司经营发展严重受阻。
3.缺乏核心竞争力
大学生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有长远的规划和完善的公司运营机制,很多艺术类大学生创业缺乏系统的规划,创业形式比较单一。多数以办“画室”、工作室、开店、摆摊等形式创业。特别是艺术类毕业生不像其他理工课程的学生有很高深的技术做支撑,抵御风险的能力非常差,自己的经营方式和理念也非常容易为竞争对手所复制,缺乏核心竞争力。
三、解决艺术类毕业生自主创业问题的对策
1.建立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体系
目前政府和社会对大学生创业很重视,高校也意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但高校的创业教育還是没有相应跟上,许多高校没有开设创业教育的课程,系统化的创业教育体系远未建立。在职业规划课程中应加入创业教育内容,加大对学生的宣传,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当然从整个学校教育体系而言,可以借鉴温州大学的模式,即对在校期间调查有创业意向和创业潜质的学生,然后进行单独的授课。甚至可以借助其他高校的资源,选修本校无法开设但是在其他综合类院校都很普遍的课,同时有意识地对准备创业的学生提供一些到各类企业专门学习创业相关的知识技能机会,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创业力。
2.提高创业的持续力。
完善自主创业扶持体系目的就是为创业群体在创业前、创业初以及创业后提供创业指导和服务,从而提高创业持续力。很多学生一旦毕业找到工作,完成初次就业,这部分学生就基本脱离了学校的服务范围。作为一个高校,仅仅在帮助学生完成就业或创业是不够的,要构建一套体系:在校期间为有意向创业的学生提供系统创业教育,在开始创业时提供必要的政策、法律法规、资金等方面的帮扶,在创业之后要进行跟踪服务,吸取经验,总结教训,进行反馈,反过来为在校的学生提供借鉴。
3.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通过营造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以鼓励艺术类大学生的创业。通过开展创业大赛、创业论坛、创业交流、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艺术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同时通过举办创业培训,培养艺术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并建立专门的咨询公司和中介机构。帮助艺术类大学生完善创业计划、确定创业方案、筹集创业资金等。
4.加强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
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和要求,根据各省大学生就业指导局的具体部署,作为高校要重视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如可依托学校现有的学科公司,或筹集设立创业基金,或以无偿或优惠出租场地等方式,给予大学生技术、资金等创业条件的扶持。在学生进行实践创业期间,塑造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结合学生各自的情况,帮助学生找准定位,并对创业项目进行论证,分析适合自己的专业领域,争取每个有意向创业的学生都能够在学校进行一次创业体验。另外在实践的过程中还要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鼓励学生到落后地区或基层去创业。
参考文献:
[1]吴松河.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和策略研究[J]经济师,2010.7.
[2]李志强.艺术类专业毕业生灵活就业的现状凋查殁问题分析一以南京艺术学院近年来毕业生就业调查为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