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的推广,历史课程面临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而情感教育是历史教育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也是历史改革成败的关键。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就是要求教师将自己丰富的情感融进抽象的历史理论和“遥远的过去”中,在情感上与学生产生共鸣,达成思想认识上的共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只有教师处理好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才能适应新课标的情感要求。
【关键词】历史课堂情感教育参与
当我们的学生成长以后,留在他们记忆中的历史教学是什么?我们常听到学生在抱怨:历史课好闷,历史课就是讲故事……我们也有教师抱怨:历史课不被重视,相对于语、数、外等而言是副科,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历史老师也有责任。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是具有丰富情感的鲜活的社会细胞,无论从事什么,每个人都会带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去参与其中。因此,在现代历史教学理念指导下,充分体现历史的教育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越来越多地为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我们历史教师努力去挖掘,要求教师将自己丰富的情感融进抽象的历史理论和“遥远的过去”中,在情感上与学生产生共鸣,达成思想认识上的共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从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实效呢?
一、利用幽默语言,激发积极的情感,活跃课堂气氛
情感,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人的需要的基础上相应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反应,是一个人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情感的过程就是通过内心体验来反映客体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而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所以,情感教育就是促进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育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历史课由于历史事实、事件、人物众多,内容本身已使学生望而生畏,再加上讲授不得当,课堂气氛就会非常沉闷。在教学中,要适时、适量地创造出风趣的幽默语言,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消除厌倦的学习心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已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只有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才能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课堂上,教师的幽默有效地消除了彼此间的误会,使师生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统一,,正是由于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一种亲近感和亲和力的情感力量,从而激励学生满怀信心地去完成学习任务。
二、深挖教材,研究学生,领悟其潜在的情感因素
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密切相连的,当人们心情愉快、精神饱满时,人的情绪处于积极状态,思维便会敏捷,工作效率就会高。情是能感染人,并转化为动力的。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发掘课程中的情感因素,研究教学对象的心理特点,设计教学。如: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是帝国主义国家分赃的会议,我让学生在这两次会议里模拟瓜分世界的英、美、法、日和被瓜分的德、中国等,学生深刻地体验到“弱国无外交”的屈辱感,所以在教学中不能拘泥于教科书、教学大纲,要主动积极加工课程内容,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和心理特点,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探究未知的领域。初二教师在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课时,只有历史地分析19世纪末中国社会面临“瓜分”的亡国边缘困境,学生才不会嘲笑农民运动的落后与愚昧,才会将情感集中于义和团团民拼死抗争的场面,从而发出爱国主义的使命感。
三、选择适当的启情点,做到师生情感体验共鸣
启情点,即能启动学生情感的历史事实。选择恰当的“启情点”既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基础性环节,也是历史教师情感意识表现的核心。选择启情点,教师既要考虑史实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的情感因素,又要照顾学生实际的心理发展水平,而教师也必须具备强烈的情感意识。在教学中贯彻情感教育的宗旨,以情感为纽带,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创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做情感的“促进者”,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直接的、极大的影响,教师运用不同的情感进行教学,学生也会相应地做出不同的反应。如:为突出民族英雄邓世昌誓死如归的形象,可以选择这样的启情点:“邓世昌意识到,为国捐躯的时刻到了,他大声地对全舰官兵说:‘今天我们以生命报效国家’,他下令开足马力,用最快的速度向日舰吉野号撞击……”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形象生动地再现历史人物的精神面貌、内心世界、气质和个性,有着强烈的历史震撼力,达到启情的作用。教师必须适时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历史知识的讲授中,才能收到情感教育的满意效果,达到师生情感体验的共鸣。
四、注重历史与时事的结合,引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将课本上的历史知识与时政有机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回归生活的教育,既体现了历史教学的现实功能,又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如在讲抗日战争时,不妨联系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和日本国内对南京大屠杀否认的史实;在讲解放战争,推翻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时,不妨联系《反分裂国家法》,这些联系无疑增强了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以及维护国家统一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之,情感教育已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必须重视情感教育,要把自己的情感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多媒体等传递给学生,注意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爱美、赏美的情感,同时还应热爱学生,并渗透到历史课堂教学中,搭起感情的桥梁,达到师生内心世界的共鸣,激发他们对知识的不断探求,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2]李维: 《学习心理学》,四川人民出版社
[3]刘铁芳:《生命情感与教育关怀》,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4]吴洪成:《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河北人民出版社
【关键词】历史课堂情感教育参与
当我们的学生成长以后,留在他们记忆中的历史教学是什么?我们常听到学生在抱怨:历史课好闷,历史课就是讲故事……我们也有教师抱怨:历史课不被重视,相对于语、数、外等而言是副科,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历史老师也有责任。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是具有丰富情感的鲜活的社会细胞,无论从事什么,每个人都会带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去参与其中。因此,在现代历史教学理念指导下,充分体现历史的教育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越来越多地为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我们历史教师努力去挖掘,要求教师将自己丰富的情感融进抽象的历史理论和“遥远的过去”中,在情感上与学生产生共鸣,达成思想认识上的共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从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实效呢?
一、利用幽默语言,激发积极的情感,活跃课堂气氛
情感,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人的需要的基础上相应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反应,是一个人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情感的过程就是通过内心体验来反映客体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而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所以,情感教育就是促进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育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历史课由于历史事实、事件、人物众多,内容本身已使学生望而生畏,再加上讲授不得当,课堂气氛就会非常沉闷。在教学中,要适时、适量地创造出风趣的幽默语言,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消除厌倦的学习心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已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只有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才能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课堂上,教师的幽默有效地消除了彼此间的误会,使师生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统一,,正是由于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一种亲近感和亲和力的情感力量,从而激励学生满怀信心地去完成学习任务。
二、深挖教材,研究学生,领悟其潜在的情感因素
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密切相连的,当人们心情愉快、精神饱满时,人的情绪处于积极状态,思维便会敏捷,工作效率就会高。情是能感染人,并转化为动力的。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发掘课程中的情感因素,研究教学对象的心理特点,设计教学。如: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是帝国主义国家分赃的会议,我让学生在这两次会议里模拟瓜分世界的英、美、法、日和被瓜分的德、中国等,学生深刻地体验到“弱国无外交”的屈辱感,所以在教学中不能拘泥于教科书、教学大纲,要主动积极加工课程内容,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和心理特点,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探究未知的领域。初二教师在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课时,只有历史地分析19世纪末中国社会面临“瓜分”的亡国边缘困境,学生才不会嘲笑农民运动的落后与愚昧,才会将情感集中于义和团团民拼死抗争的场面,从而发出爱国主义的使命感。
三、选择适当的启情点,做到师生情感体验共鸣
启情点,即能启动学生情感的历史事实。选择恰当的“启情点”既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基础性环节,也是历史教师情感意识表现的核心。选择启情点,教师既要考虑史实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的情感因素,又要照顾学生实际的心理发展水平,而教师也必须具备强烈的情感意识。在教学中贯彻情感教育的宗旨,以情感为纽带,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创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做情感的“促进者”,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直接的、极大的影响,教师运用不同的情感进行教学,学生也会相应地做出不同的反应。如:为突出民族英雄邓世昌誓死如归的形象,可以选择这样的启情点:“邓世昌意识到,为国捐躯的时刻到了,他大声地对全舰官兵说:‘今天我们以生命报效国家’,他下令开足马力,用最快的速度向日舰吉野号撞击……”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形象生动地再现历史人物的精神面貌、内心世界、气质和个性,有着强烈的历史震撼力,达到启情的作用。教师必须适时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历史知识的讲授中,才能收到情感教育的满意效果,达到师生情感体验的共鸣。
四、注重历史与时事的结合,引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将课本上的历史知识与时政有机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回归生活的教育,既体现了历史教学的现实功能,又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如在讲抗日战争时,不妨联系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和日本国内对南京大屠杀否认的史实;在讲解放战争,推翻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时,不妨联系《反分裂国家法》,这些联系无疑增强了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以及维护国家统一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之,情感教育已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必须重视情感教育,要把自己的情感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多媒体等传递给学生,注意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爱美、赏美的情感,同时还应热爱学生,并渗透到历史课堂教学中,搭起感情的桥梁,达到师生内心世界的共鸣,激发他们对知识的不断探求,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2]李维: 《学习心理学》,四川人民出版社
[3]刘铁芳:《生命情感与教育关怀》,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4]吴洪成:《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河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