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思品课堂师生对话包括有声言语和无声言语。从当前教学实践来看,师生对话运用差强人意,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为此,教师应摸清学情,有的放矢;明确对话的要求,体现高立意、高思辨、高互动;积累素材和资料,精益求精;课堂语言适度地夸张、幽默。
【关键词】初中;思品课;师生对话;教学艺术
师生对话是初中思品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良好的师生语言互动可以提升师生沟通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导者,要提高初中思品课堂师生语言互动质量,任课教师能否掌握对话交流的技巧至关重要的。从广义上说,师生对话既包括有声言语,也包括无声言语,如神态、姿态及表情等。本文从教师角度对初中思品课堂师生对话艺术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提出四点具体策略。
一、师生对话活动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纵观中外教育史,优秀的课堂教学活动基本上是以师生对话的形式展开的。因此,师生对话艺术彰显了优秀教学的本质,集中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但从目前初中思品课堂教学实践来看,师生对话的运用差强人意,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教师有指向性地挑选对话对象,既不公平,也影响效率和教学效果。
由于初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为了追求课堂对话省时省力,一些教师会有指向性地把对话对象主角选定为班上少数善于思考,敢于表达的学生。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示范课中,这种情况表现得更加明显。这种对话方式使得课堂气氛表面上十分轻松、和谐,学生们活跃有思想,教师睿智有深度。师生一问一答似乎都显示着老师教好了,学生学会了。但这其实是假象,并不具有代表性。更多的学生完全没有机会参与课堂对话,长此以往,多数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就会遭受打击而失去热情和兴趣,思品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也就无从保证了。
其次,师生对话内容层次较低,限制性强。
一些教师往往只根据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提问,学生照本宣科即可,看似解决了“是什么”的问题,但是缺少知识含金量。例如七年级思品课上讲到《维护公共秩序需要道德规范》,许多教师会组织学生讨论在学校和其他公共场所有哪
(下转第78页)(上接第77页)
些违反公共秩序的行为。但往往点到为止,学生既弄不清“为什么”,也不可能进一步深入思考“还有什么”。由于师生对话内容层次较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被激发出来,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理解也就比较肤浅。同时,教师以教师用书和其他教学参考书为依据,事先预设唯一性的答案,对话问题都朝着预定方向发展,整个过程具有明显的强制性和人工雕琢的痕迹。这样的对话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不利于探究能力的养成。
第三,一些教师控制不住课堂对话的节奏,随意性强。
这一缺陷在教师组织课堂讨论时尤为突出。课堂讨论包括集体讨论和小组讨论两种形式。由于小组讨论时,小组成员发言机会多,参与者的积极性高,讨论气氛更热烈,因此,目前集体讨论形式已不常见,在初中思品课堂讨论中多数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但一些教师在提出话题后,任由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和发言,一个接一个。场面虽然很热闹,但有时候收不住,导致课堂对话节奏失控。有的学生很调皮,没有按照教师的要求讨论课程相关问题,而是聊天说闲话。教师要么没有发现,要么懒得去管,从而降低课堂讨论的实际效果。
第四,教师对无声言语的运用存在短板。
无声言语主要包括神态、姿态及表情等。无声言语具有传递性、互感性,好的无声言语能有效沟通教与学的双向情感交流,活跃思品课堂教学气氛,推动整个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从学生们专注的期待眼神,或愉悦欢笑、或沉思不解的神情中,及时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也就是说,师生之间的无声言语会相互影响。
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并不是每一位初中思品教师都能够有效地运用无声言语,有时候明明一个眼神就能解决的问题,却闹成大问题。例如上课铃响后,一位年轻教师走进教室,发现教室里十分混乱,学生们有的交头接耳,有的打斗疯玩。即使看到老师进来了也不收敛。教师手足无措,继而大声呵斥,效果却不好,而且整堂课的气氛都受到不利影响。其实,教师应该理解:课间休息,学生放松身心,上述行为可视为他们转换头脑、准备新课的举动。教师不妨以静制动,站上讲台,用平静的目光扫视学生一周,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学生逐渐会安静下来,教学秩序恢复,再开始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显然比吹胡子瞪眼睛要好得多。
二、提升师生对话艺术的四点策略
针对上文中分析的问题,结合笔者授课经验,本文提出提升师生对话艺术的四点有针对性的策略。
首先,摸清学情,有的放矢。
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迅速识别他们情绪、情感的变化,倾听学生,了解学生,注意调动和引导学生。在课后,教师要多与学生接触、交流,与他们交朋友。初中学生由于年纪尚小,自控能力不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学生交头接耳、搞小动作,尤其是一些特别顽皮的学生总是屡教不改。对于这些学生,最好是课后和他们谈心,平心静气地讲道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与学生发生正面冲突,许多问题宜予以冷处理。
第二,明确对话的要求,体现高立意、高思辨、高互动。
由于思品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留给师生进行对话交流的时间就更短了,每一秒钟都是很宝贵的。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明确对话的要求,将可能造成时间流失的人为因素减少到最低,提高时间利用率。为此,课堂对话必须体现高立意、高思辨、高互动。高立意是指师生对话的目的不能局限于传授知识,而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思辨是指师生对话设计必须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质疑,注重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高互动是指师生对话中学生的参与程度要提高,尽量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他们敢说、能说、会说。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擦出思想碰撞的火花。
第三,积累素材和资料,精益求精。
教师应注意积累师生话中产生的资料,对其进行分类,还可以借助录音、录像设备对有效资源进行摄录,在课外单独或与同事们进行分析和研讨,从而提高课堂对话的质量。面对新课改之后焕然一新的教学方式,要处理好学生们各自不同的想法和发言,教师应该不断提高知识储备水平,提高随机应变的能力,更要加深对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理解。
第四,课堂语言适度地夸张、幽默。
在与学生们的接触中,笔者发现,初中学生希望思品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要精练、准确、清晰;课堂语言适度地夸张幽默;课堂教学语言的音量要洪亮。其中,适度的夸张、幽默的语言最受学生们的欢迎。在课堂气氛过于紧张或压抑的时候,可以利用幽默的语言化解不良的气氛;对于一些突发问题,也可以机智地调控;在课堂气氛良好,师生互动顺畅的时候,教师通过巧妙的运用夸张来达到幽默的效果,更能够巩固学生对教师所讲授内容的理解。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当然,语言幽默风趣不是油嘴滑舌,不是哗众取宠,一定要恰如其分。如果只是为了追求课堂中的笑声而生拉硬扯、牵强附会,就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
总而言之,每一位初中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人格平等,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人的优点,用宽容和赞赏的心态来对待每个学生。教师不仅要用有声言语鼓励和激发学生学习思品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也应以欣赏的目光和肢体动作激励学生,促进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思品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佐斌.师生互动论——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学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桂锬等.关于师生互动状况的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6(10)
[3]袁振国.师生沟通的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陈博.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J].课堂教学实践,2012(1)
【关键词】初中;思品课;师生对话;教学艺术
师生对话是初中思品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良好的师生语言互动可以提升师生沟通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导者,要提高初中思品课堂师生语言互动质量,任课教师能否掌握对话交流的技巧至关重要的。从广义上说,师生对话既包括有声言语,也包括无声言语,如神态、姿态及表情等。本文从教师角度对初中思品课堂师生对话艺术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提出四点具体策略。
一、师生对话活动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纵观中外教育史,优秀的课堂教学活动基本上是以师生对话的形式展开的。因此,师生对话艺术彰显了优秀教学的本质,集中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但从目前初中思品课堂教学实践来看,师生对话的运用差强人意,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教师有指向性地挑选对话对象,既不公平,也影响效率和教学效果。
由于初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为了追求课堂对话省时省力,一些教师会有指向性地把对话对象主角选定为班上少数善于思考,敢于表达的学生。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示范课中,这种情况表现得更加明显。这种对话方式使得课堂气氛表面上十分轻松、和谐,学生们活跃有思想,教师睿智有深度。师生一问一答似乎都显示着老师教好了,学生学会了。但这其实是假象,并不具有代表性。更多的学生完全没有机会参与课堂对话,长此以往,多数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就会遭受打击而失去热情和兴趣,思品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也就无从保证了。
其次,师生对话内容层次较低,限制性强。
一些教师往往只根据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提问,学生照本宣科即可,看似解决了“是什么”的问题,但是缺少知识含金量。例如七年级思品课上讲到《维护公共秩序需要道德规范》,许多教师会组织学生讨论在学校和其他公共场所有哪
(下转第78页)(上接第77页)
些违反公共秩序的行为。但往往点到为止,学生既弄不清“为什么”,也不可能进一步深入思考“还有什么”。由于师生对话内容层次较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被激发出来,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理解也就比较肤浅。同时,教师以教师用书和其他教学参考书为依据,事先预设唯一性的答案,对话问题都朝着预定方向发展,整个过程具有明显的强制性和人工雕琢的痕迹。这样的对话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不利于探究能力的养成。
第三,一些教师控制不住课堂对话的节奏,随意性强。
这一缺陷在教师组织课堂讨论时尤为突出。课堂讨论包括集体讨论和小组讨论两种形式。由于小组讨论时,小组成员发言机会多,参与者的积极性高,讨论气氛更热烈,因此,目前集体讨论形式已不常见,在初中思品课堂讨论中多数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但一些教师在提出话题后,任由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和发言,一个接一个。场面虽然很热闹,但有时候收不住,导致课堂对话节奏失控。有的学生很调皮,没有按照教师的要求讨论课程相关问题,而是聊天说闲话。教师要么没有发现,要么懒得去管,从而降低课堂讨论的实际效果。
第四,教师对无声言语的运用存在短板。
无声言语主要包括神态、姿态及表情等。无声言语具有传递性、互感性,好的无声言语能有效沟通教与学的双向情感交流,活跃思品课堂教学气氛,推动整个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从学生们专注的期待眼神,或愉悦欢笑、或沉思不解的神情中,及时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也就是说,师生之间的无声言语会相互影响。
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并不是每一位初中思品教师都能够有效地运用无声言语,有时候明明一个眼神就能解决的问题,却闹成大问题。例如上课铃响后,一位年轻教师走进教室,发现教室里十分混乱,学生们有的交头接耳,有的打斗疯玩。即使看到老师进来了也不收敛。教师手足无措,继而大声呵斥,效果却不好,而且整堂课的气氛都受到不利影响。其实,教师应该理解:课间休息,学生放松身心,上述行为可视为他们转换头脑、准备新课的举动。教师不妨以静制动,站上讲台,用平静的目光扫视学生一周,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学生逐渐会安静下来,教学秩序恢复,再开始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显然比吹胡子瞪眼睛要好得多。
二、提升师生对话艺术的四点策略
针对上文中分析的问题,结合笔者授课经验,本文提出提升师生对话艺术的四点有针对性的策略。
首先,摸清学情,有的放矢。
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迅速识别他们情绪、情感的变化,倾听学生,了解学生,注意调动和引导学生。在课后,教师要多与学生接触、交流,与他们交朋友。初中学生由于年纪尚小,自控能力不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学生交头接耳、搞小动作,尤其是一些特别顽皮的学生总是屡教不改。对于这些学生,最好是课后和他们谈心,平心静气地讲道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与学生发生正面冲突,许多问题宜予以冷处理。
第二,明确对话的要求,体现高立意、高思辨、高互动。
由于思品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留给师生进行对话交流的时间就更短了,每一秒钟都是很宝贵的。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明确对话的要求,将可能造成时间流失的人为因素减少到最低,提高时间利用率。为此,课堂对话必须体现高立意、高思辨、高互动。高立意是指师生对话的目的不能局限于传授知识,而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思辨是指师生对话设计必须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质疑,注重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高互动是指师生对话中学生的参与程度要提高,尽量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他们敢说、能说、会说。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擦出思想碰撞的火花。
第三,积累素材和资料,精益求精。
教师应注意积累师生话中产生的资料,对其进行分类,还可以借助录音、录像设备对有效资源进行摄录,在课外单独或与同事们进行分析和研讨,从而提高课堂对话的质量。面对新课改之后焕然一新的教学方式,要处理好学生们各自不同的想法和发言,教师应该不断提高知识储备水平,提高随机应变的能力,更要加深对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理解。
第四,课堂语言适度地夸张、幽默。
在与学生们的接触中,笔者发现,初中学生希望思品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要精练、准确、清晰;课堂语言适度地夸张幽默;课堂教学语言的音量要洪亮。其中,适度的夸张、幽默的语言最受学生们的欢迎。在课堂气氛过于紧张或压抑的时候,可以利用幽默的语言化解不良的气氛;对于一些突发问题,也可以机智地调控;在课堂气氛良好,师生互动顺畅的时候,教师通过巧妙的运用夸张来达到幽默的效果,更能够巩固学生对教师所讲授内容的理解。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当然,语言幽默风趣不是油嘴滑舌,不是哗众取宠,一定要恰如其分。如果只是为了追求课堂中的笑声而生拉硬扯、牵强附会,就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
总而言之,每一位初中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人格平等,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人的优点,用宽容和赞赏的心态来对待每个学生。教师不仅要用有声言语鼓励和激发学生学习思品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也应以欣赏的目光和肢体动作激励学生,促进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思品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佐斌.师生互动论——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学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桂锬等.关于师生互动状况的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6(10)
[3]袁振国.师生沟通的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陈博.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J].课堂教学实践,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