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从“明”师到“名”师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97060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言道:教师是学校之本,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教育质量的提升;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一言以蔽之,社会呼唤教育,教育呼唤名师。如何成长为名师,我认为首先要做“明”师,而后方能成“名”师。
   “明”师就是心里明白的教师,其知道自己是谁,自己在干什么,知道自己的生活与成长,懂得不断研究自己,认识自己,并在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基础上改造和完善自己,得到自身的完整,他人的认同。正如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中说:“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自身的认同与自身完整。”
   我认为做“明”师,首先是审视自己,研究自己,用研究来解决问题,用研究来修养自身。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的建议》中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人类只有面对自身,才能达到对人的理解,只有研究了自身,我们才能对人类也就是对我们自身负责。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会之学者为人。”朱熹对此解读:“为己,欲得之于己也;为人,欲见知于人也。”“为己”以修身立德,发展自己为本,“为人”以邀誉功利,建功立业为务。“为己”认识自己,改造自己,“为人”见闻于社会。也就是教师要有科研意识,并付之于实践。“用思想和行动结合起来的力量让自己的教育生活变得美好和舒适。”
   笔者在听课时,一位教师上《阿长与山海经》,课堂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全文31小节,3254个字),课后交流,这位老师说:“安排朗读可以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检查对字词掌握的情况,看一看是否读得顺畅,是否读得有感情,还可以带一带不会读的孩子,这是我在备课时想到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读到后面的时候学生很辛苦,没有了精神,这是我意识到文章太长,不宜一次性读完,课堂上不要让学生太辛苦。”这其实就是在审视自己,研究自己,因为研究是发现行动和行动结果(效果)之间的关系和联系。这位教师得到了“课堂上不让孩子们太辛苦”的认识,也就是教师得到了关于自己,关于学生,关于教和学等方面的认识。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不会让学生去读太长的课文,会更自觉地关注学生课堂上的身心状态,进而创造一个课堂上新的自我。正如古人说:“修以求其精美,养以期其充足,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育熏陶。”教师的研究将解决问题和修养自身统一。
   其次,审视和反思应成为专业成长的动力。波斯纳说“教师成长=经验 反思”。成为“明”师不仅要审视和反思课堂上是否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效果,更要明白是否实现了专业成长和进步。不仅审视和反思教学的有效性有没有实现,而且要审视和反思教学自觉性有没有唤醒。这样才能将研究性教学成为自觉的教学方式,才能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充满信心,充满活力,并创造性地劳动。我还记得《狂人日记》中的一段话:“他便变了脸,铁一般青。睁着眼说‘有许是有的,这是从来如此……’‘从来如此,便对么’”我们很多老师年复一年的教学很容易形成思维惰性,对教学行为、教学用语以“从来如此”而僵化,不会对教学实践中的“异位”解析和修正。要成为“明”师就要运用观察、回忆、判断、调控的方法,及时强化正确行为,修正错误,增强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和自我调控的能力。这正如雅斯贝尔斯说“只有导向教育的自我强迫,才会对教育产生效用,而其他所有外在强迫都不具有教育作用。”所以审视和反思贯穿教师成长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的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教师可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例如课堂教学中恰当的比喻、新颖精彩的导语、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直观教具的合理使用以及成功的临场发挥等均可以进行详细地记录和总结。如果出现了课堂教与学的高潮,最好能详细记录下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的精彩问答,作为第一手素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当然,无论哪位教师,在教学中出现失误和疏漏都是在所难免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反思、探究和剖析,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问题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浓厚?有没有在课堂上讲解不清或忽略的地方?学生作业中有无代表性的错误和普遍存在的问题等等。通过及时地反思,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改进教学新思路,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第三,创作与“下水”成为研究不竭的源泉。从“明师”要生长为“名师”就要学习—实践—研究,且这三个过程不断地循环反复,才能不断提升。也才能成为“三栖式”的能在空中飞、地上走、水中游的动物,即既会教学又会研究还能写作的名师。“要给学生一杯水,你要有一桶水。”要教会学生游泳,自己首先要学会游泳。以语文教师为例,如果自己不会写作,没有写作成败的体悟,看不透文章的利弊得失,探究不到写作的奥秘,分析文章就不可能精辟,指导学生写作就不可能得法。这就犹如站在岸上的游泳教练,自己不会游泳,学生当然得不到切实而有效地指导。教师必须通过写作关,教学生写作不易,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亦难。历史和现实明白无误地向我们昭示这个道理:朱自清、朱光潜、周作人、俞平伯、林语堂、郑振铎、丰子恺、蔡元培、郁达夫等名家,都既是优秀的语文教师,也是著名的作家学者。他们那一代教师,确实是自己写得好,教得也格外有方。作为教师,应率先垂范,以自己勤勉而丰赡的写作实践给学生以鲜活生动、实实在在的影响。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对人心和人性的持续关怀,给予学生更多的灵感和智慧。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说过:“从书本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给学生以‘活’的教育。”名师出高徒,老师口吐锦绣,学生自然手痒痒,乐于勤于动笔者不知不觉就多起来,文章见报见刊的机会自然也日渐增多。气氛浓了,兴致高了,学生成绩也水涨船高,这都是有目共睹也令人心仪的现实。
  故此,作为教师如果做好了“明”师,能研究自己,认识自我,审视自己,发现自我,反思自己,超越自我,方可成为同仁熟知,学生欢迎,社会认可,有相当名气和威望的集德、才、学、识于一体的“名”师。
  
   (作者单位: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其他文献
目的检测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并分析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用ELISA法检测30例健康对照者和146例HCC患者血清VEGF含量,分析VEGF对HCC的诊断价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可溶性FasL(sFasL)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85例乳腺癌患者,24例乳腺良性病变者,30例为非乳腺疾病患者血清中sFas、s
创造力是天生的吗?答案是“是”,也是“不是”。“是”,是因为遗传和生理的条件影响后天的发展,如眼睛失明的孩子想成为画家就比较困难,而父母迟滞可能使孩子的智力水平也不高。“不是”,是因为后天的培养对孩子的智力开发非常重要,俗话说“勤能补拙”,只要先天没有缺陷,智力水平正常,经过科学、适当的培养,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创造力的人才。  一、选择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  教育的不得法,往往容易扼杀学生的创造力。
高中数学是高考大纲中提到的难点学科,也是我国高考制度成立以来的必考内容.但由于数学学科结构复杂、知识内容深奥、学习要求严格,很多高中生对数学都很头痛。
对外贸易日趋频繁,外贸函电课程在高职院校被列为重点课程。本文通过探析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特点、问题和外贸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一些建议,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促进外贸人才
膝关节滑膜炎好发于中老年,具有病程长、缠绵难愈,易复发等特点。传统治疗多采用激素药物封闭、关节穿刺抽吸、抗炎镇痛药等法,虽然可收到一定疗效,但药物副作用较多,容易出现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