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方向和文本难度对注意分配的影响——基于英/汉翻译的实证证据

来源 :中国外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csolita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综合利用眼动追踪、键盘记录和翻译产品数据,区分总体注意分配及投入原文阅读活动和译文产出活动的注意分配,就翻译方向和文本难度对学生译者英/汉翻译中注意分配的影响进行了多维度探查.研究发现,翻译方向对总体注意分配和投入译文产出活动的注意分配有显著影响.在译出方向,学生译者的总体注意分配和投入译文产出活动的注意分配均显著高于译入方向.翻译方向对投入原文阅读活动的注意分配没有显著影响.文本难度对总体注意分配没有显著影响,但文本难度对投入原文阅读活动的注意分配有显著影响.在文本难度较高水平条件下,学生译者投入原文阅读活动的注意分配显著高于文本难度较低水平.
其他文献
本文梳理了《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以下简称《高职英语课标(2021年版)》)的研制背景和过程,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该课程标准的三个鲜明特色:(1)突出高职专科英语的育人性;(2)体现不同学段英语教育的衔接性;(3)彰显高职专科英语的职业性.
本文基于系统功能语法,结合新闻语言的本体研究,对新闻语篇中的投射源进行系统考察.研究发现,新闻语篇中的投射源有自我和他者之分.自我类投射源由第一人称单数I或复数we实现,前者既可以是新闻报道者,也可以是其他参与者;后者既可以包含受众,也可以不包含受众.他者类投射源有可明确和不可明确之分.可明确的投射源既可以根据明确程度分为完全明确的、部分明确的和未明确的三类,也可以根据个体性和意识性分为有意识的个体、有意识的非个体和意识产物.需要指出的是,投射源在新闻语篇中有缺失的可能.本文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新闻语篇投射源
本文选取某重点师范大学421名不同专业大学本科生为样本,运用统计方法对师范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批判性思维气质和技能为因变量,以个人一般情况、个人情感特质、家庭环境以及教育意识为 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源地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有较为显著的影响;自我型性格及积极型性格、专制型家庭及独立型家庭、现代教育意识及传统文化意识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气质有显著影响.批判性思维技能与批判性思维气质呈极显著正相关.基于上述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要做
隐喻无处不在,相关研究众多,但尚未有系统而公平的脉络梳理.从亚里士多德的隐喻论算起,迄今影响较大的隐喻理论包括聚焦于词义关系的“替代论”“类比论”“纠缠论”,以及聚焦于概念关系的“情感论”“互动论”“映射论”.它们分别可统称为词汇隐喻、概念隐喻.马克思主义语言学家韩礼德首创的语法隐喻理论与这些大有不同,关注的是语法关系与话语交际.聚焦于语法关系的是概念语法隐喻,聚焦于话语交际的则是人际语法隐喻,统称语法隐喻.从亚里士多德到韩礼德,隐喻研究从词汇和概念层面跨越到了语法和话语层面,极大地拓展了人类对语言规律的
语言中的时域表征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其语际定量比较却不够充分,对“现在”时域的关注尤显薄弱.本文基于学界的前期研究成果,定量探究汉英日三语方位时间词的时域表征异同,重点关注“现在”时域,并力图对其衍生理据进行综合阐释.研究发现主要有三:(1)汉英日的方位时间指称词与方位时间拓展词基本同质,三者的方位时间指称词与方位时间拓展词均倾向于以“前/后”表征时间,并偏重“前表过去,后表未来”;(2)三者的方位时间指称词均可表征“现在”,但空间方位“上/下”较之“前/后”易表“现在”,其中汉、日均偏好“下表现
自1999年起,在隐喻研究方面,除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外,语音隐喻研究被纳入国内外语言学界的研究视线.令人注目的是此项研究在国内受到更大重视,成果丰硕.本文试图从一些有关特性,如拟音像似性、跨域关联、语言差异性、跨语性、功能性和融合性,分析其深层原因.应该说,这些特性在汉语方面表现更为突出,因而推动了汉语的语音隐喻研究.
跨文化交际研究从起步之初便与外语教学息息相关.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外语教学受跨文化交际研究影响,强调语言使用性和导入目的语文化的教学逐渐替代了传统语言系统结构教学.在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当下,本文回顾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从强调目的语文化到凸显双向文化这一理论发展过程,指出兼顾与平衡目的语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双向文化教学是改善目前外语学习者“本土文化失语”症状的良好方案,也是应对当前培养全面的跨文化交际人才所面临困境的有效路径.
当代美国重要的中国典籍翻译家欣顿对中国山水诗进行了专题性的深入译介.欣顿对山水诗的荒野宇宙观的独特认知与翻译书写,挖掘并阐发了山水诗直觉生态智慧的世界意义与当代价值,赋予了古老山水诗以现代生态诗的世界文学形象.生态译诗的翻译话语是西方生态哲学与中国道禅哲学对话的结果,是东西方生态文明互鉴的具体表现,体现了翻译话语对跨文明关系发生的意义以及对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型与创新性发展的建构作用.
人们用语言表达意义、构建意义.语篇分析通过观察和分析语篇在形式上的特征,做意义上的阐释,揭示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必然联系,并寻求对这些特征的解释.解释是对形式特征和意义特征的进一步追问,表明这些特征不是任意的,而是有动因的.语篇分析一般诉诸外部因素,如结合功能、意义、语境等进行解释.一方面,可以通过共性解释个性,如具体语篇的某些特征可以通过语类共性来解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情景语境解释词汇语法层面的特征,必要时可进一步追问文化语境层面的原因.这正是功能语言学中系统、功能、层次等核心思想的体现.
本文探讨了《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学业质量的定位和功能,并从校本教学实践的视角,围绕基于学业质量的课程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测、教学管理机制创新四个方面,就如何落实《课标》中的学业质量提出具体的参考和借鉴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