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分层教学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关注学生,而从中职教学的角度来说,学生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时刻关注学生知识的吸收能力的培养,由此,自然需要从分层教学的角度点明学生的发展方向,如此才能让中职数学教学走上一个新的高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课堂教学的效益,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培养,从而促进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要想做好中职数学教学的分层教学工作,主要从课前准备、课上教学、作业布置三个方面入手,环环相扣,让学生的学习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从而提升整体教学效率。
[关 键 词] 分层教学;中职;数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5-0112-02
数学教学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其特殊性即在于它的抽象性与逻辑性,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注重理解,将其内化。而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发现,数学教学只能一步一步来,而不能像语文学科一样自由组合教学内容,原因在于数学需要学生打好基础、逐步深入,这样才能学好数学这一科目。因此,在这样的教学要求下,教师就需要关注到学生的差异化,了解学生的优势与弱点,对症下药,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而分层教学则为数学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在满足教学需求的前提下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课前分层准备,打好教学基础
(一)分组教学,把握学生
要想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可以从分组开始,分组教学的优势在于可以节省课堂中不必要的时间浪费,让学生以更高的效率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在分层教学中,分组则是一大基础,分层教学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进行层次划分,并让后续的教学工作都围绕这样的层次划分进行区别对待。而分组教学则是分层教学的外在表现,通过有效的分组,学生直接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纽带,真正实现所谓的以优带劣。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有的学生在学习集合的相关知识时得心应手,但是在学习方程的相关知识时却举步维艰,而有的学生对立体图形十分感兴趣,学得也快,有的学生却对一些算数式感兴趣,学得也比较轻松。这就是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出现的差异化问题。另外,有的学生基础一直都比较好,而有的学生基础却比较差。因此,教师在进行分组的时候就需要充分了解学生,可以在每一个小组中安排一个基础较差的学生、两三个学习中等的学生以及一个基础较好的学生,从而让每一个小组都能够有一个“顶梁柱”,对其他学生产生辐射效应,带动小组成员共同进步。
在分层教学中,分组是第一步,教师对学生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组之后,就可以进行备课活动,并有针对性地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完成一些较难的任务,并给出一些基本的任务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如此在节约上课时间的同时提升了任务的完成度,教学效率自然能够得到提升。
(二)分层备课,立足学生
分层备课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在分层教学中,教师所安排的教学内容也需要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进行分层,给基础好的学生安排比较难的内容,而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先帮他们打好基础,随后再层层推进,如此,学生才不会在一开始便对数学产生畏惧之感。
例如,在进行方程与不等式的备课过程中,有的学生已经对一元一次方程有了一定的理解,甚至能够解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此时教师就可以在备课过程中准备两到三个相关的应用题类型备用,准备几个简单的练习题试水,随后在确定学生的整体水平的基础上合理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从而尽可能地提升教学的效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堂课中都能够取得进步。
在这样的分层备课中,最大的效用即在于它能够促进学生的整体水平的提升,能够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在这样的分层教学中,才能让数学存在一定的挑战性,让学生不断地挑战数学课堂学习,由此,不论是什么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在这样的数学课堂中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快乐与刺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
二、课上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特色
(一)尊重差异,探究引导
一个班级的学生人数众多,而每一个学生由于受到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学习性格等不同要素的影响,在中职数学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状态也有所不同。而作为数学教师,在上课伊始便需要注意到这一问题,从而在尊重学生的差異的前提下平等对待学生,以赢得学生的尊重,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课堂探究活动,以便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
例如,在学习空间几何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想象能力比较丰富,只需要在脑海中进行构图即可,而有的学生即使是画图也很难理解空间立体图形,在遇到问题时也无从下手。此时,教师要做的便是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的小窍门,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解决问题。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让学生充分了解空间立体图形的相关内容,接触到解决相关问题的小诀窍,让学生抓住切入点,学生才能以更快的速度解决问题。
可见,在中职数学的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首先需要做到尊重学生的差异,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灵活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甚至将知识进行实际应用,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将静态的知识点转换为动态的思维,促进学生的整体能力的提升。
(二)评价合理,善于激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是影响学生学习情况的一大因素,有的学生比较敏感,教师如果大声呵斥的话,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畏惧心理,不益于学生的进步。因此,教师在日常的评价过程中需要注意评价应该言之有物,且尽可能用温和的方式指点学生,如此,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成长。
例如,在学习数列的相关知识时,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一旦学通,必然可以一通百通,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找到方法加以解决。而如果学生没能找到数列的基本规律,对相关公式一无所知,那么学生在学习时必然会觉得十分困难。而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一到两题的热身题目来进行初步的激趣,让学生先初步感受数列的规律。随后,在掌握了学生的大致情况之后给出不同等级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解决不同的问题,并允许学生在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之后跨层次尝试别的任务。当基础好的学生没能解决问题时就需要先指出问题,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弱点,而后给出鼓励的话,給予学生再来一次的勇气。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就需要耐心引导,找到学生出错的原因,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而后给出鼓励。前者偏重于“批评”,后者偏重于“鼓励”,如此才能取得分层教学应有的教学效果。
在这样的分层评价中,学生所给出的反馈必然是不甚相同的,但学生都能够在这样的评价中对自己进行重新定位,并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小组合作,全面提升
小组合作指的是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给出一定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小组间进行讨论交流,以集众家之所长解决问题,如此,课堂上解决问题的效率也能因此而得到提升。此外,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分层教学行之有效,教师根据学生分层的不同安排好小组的分配,而后让每一个较优秀的学生都带领一个自己的队伍,如此小组成员之间存在差距,学生也就能够在接触中迅速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并向优秀的学生学习,而优秀的学生则“身担重任”,只有不断努力才能“稳定军心”,由此,学生自然能够主动地去寻求进步的机会,从而让整个班级的学风形成良性循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函数的相关知识时,学生初步接触函数需要通过绘制图表来理解相关知识点,此时,教师可以开展一次小组合作,让小组将画图这一任务进行细化,一个学生算数、一个学生画图、一个学生定点等等,在这样全员参与的任务中,学生各司其职,画图效率大大提升,同时也能够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明白基本的画图步骤,如此教学效率自然能够得到提升。此时,小组“领头人“的作用极为明显,只有在合理的安排之后,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因此,在进行分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合理的分组之后,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一定的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让小组之间通过交流协作完成任务,从而将课堂效益最大化。
三、课下分层指导,注重扬长补短
课下指导的主要方式为作业的布置,在分层教学过程中,作业的布置自然也需要进行分层处理,如此才能将分层教学贯彻到底,让该教学方式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教师在进行作业的布置时,可以在课堂上通过一些当堂练习确定学生的基本水平,随后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置不同等级的作业。
例如,在学习不等式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将作业根据难度高低分为三个等级,一级难度可以设置为较难的应用题,这样的题灵活性较高,需要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的运用;二级难度则可以设置简单的应用题,只需要套作即可;而三级难度则设置不等式的解集及区间的运算即可。
在这样层次分明的作业布置下,学生既不会因为问题太难而感觉无从下手,也不会有学生认为问题太简单而毫无挑战性,从而达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作业需求的目的。可见,在这样的课下分层指导中,学生才能更加关注扬长补短,早日发现自己的问题,不断追求更大的进步。
总而言之,在开展分层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数学水平差异,明确学生的薄弱点,随后将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根据学生的薄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如此才能让教学井然有序且有针对性地进行下去。随后,在课堂中,教师开展分层教学还需要做到尊重差异、合理评价,并适当地开展小组合作,将分组效益最大化,让学生在分层教学中能够以优带劣,促进班级整体数学水平的提高。最后,教师还可以进行作业的分层布置,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相信在这样全方位的分层教学下,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必然能够得到较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明忠.浅谈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分层探究法[J].现代职业教育,2021(5):108-109.
[2]唐春霞.分层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江西教育,2021(3):51.
[3]李世锐.浅谈如何提升中职数学教学的实效性[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12):22-23.
[4]王春洲.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6):146-147.
编辑 栗国花
[关 键 词] 分层教学;中职;数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5-0112-02
数学教学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其特殊性即在于它的抽象性与逻辑性,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注重理解,将其内化。而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发现,数学教学只能一步一步来,而不能像语文学科一样自由组合教学内容,原因在于数学需要学生打好基础、逐步深入,这样才能学好数学这一科目。因此,在这样的教学要求下,教师就需要关注到学生的差异化,了解学生的优势与弱点,对症下药,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而分层教学则为数学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在满足教学需求的前提下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课前分层准备,打好教学基础
(一)分组教学,把握学生
要想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可以从分组开始,分组教学的优势在于可以节省课堂中不必要的时间浪费,让学生以更高的效率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在分层教学中,分组则是一大基础,分层教学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进行层次划分,并让后续的教学工作都围绕这样的层次划分进行区别对待。而分组教学则是分层教学的外在表现,通过有效的分组,学生直接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纽带,真正实现所谓的以优带劣。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有的学生在学习集合的相关知识时得心应手,但是在学习方程的相关知识时却举步维艰,而有的学生对立体图形十分感兴趣,学得也快,有的学生却对一些算数式感兴趣,学得也比较轻松。这就是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出现的差异化问题。另外,有的学生基础一直都比较好,而有的学生基础却比较差。因此,教师在进行分组的时候就需要充分了解学生,可以在每一个小组中安排一个基础较差的学生、两三个学习中等的学生以及一个基础较好的学生,从而让每一个小组都能够有一个“顶梁柱”,对其他学生产生辐射效应,带动小组成员共同进步。
在分层教学中,分组是第一步,教师对学生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组之后,就可以进行备课活动,并有针对性地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完成一些较难的任务,并给出一些基本的任务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如此在节约上课时间的同时提升了任务的完成度,教学效率自然能够得到提升。
(二)分层备课,立足学生
分层备课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在分层教学中,教师所安排的教学内容也需要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进行分层,给基础好的学生安排比较难的内容,而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先帮他们打好基础,随后再层层推进,如此,学生才不会在一开始便对数学产生畏惧之感。
例如,在进行方程与不等式的备课过程中,有的学生已经对一元一次方程有了一定的理解,甚至能够解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此时教师就可以在备课过程中准备两到三个相关的应用题类型备用,准备几个简单的练习题试水,随后在确定学生的整体水平的基础上合理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从而尽可能地提升教学的效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堂课中都能够取得进步。
在这样的分层备课中,最大的效用即在于它能够促进学生的整体水平的提升,能够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在这样的分层教学中,才能让数学存在一定的挑战性,让学生不断地挑战数学课堂学习,由此,不论是什么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在这样的数学课堂中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快乐与刺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
二、课上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特色
(一)尊重差异,探究引导
一个班级的学生人数众多,而每一个学生由于受到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学习性格等不同要素的影响,在中职数学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状态也有所不同。而作为数学教师,在上课伊始便需要注意到这一问题,从而在尊重学生的差異的前提下平等对待学生,以赢得学生的尊重,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课堂探究活动,以便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
例如,在学习空间几何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想象能力比较丰富,只需要在脑海中进行构图即可,而有的学生即使是画图也很难理解空间立体图形,在遇到问题时也无从下手。此时,教师要做的便是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的小窍门,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解决问题。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让学生充分了解空间立体图形的相关内容,接触到解决相关问题的小诀窍,让学生抓住切入点,学生才能以更快的速度解决问题。
可见,在中职数学的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首先需要做到尊重学生的差异,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灵活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甚至将知识进行实际应用,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将静态的知识点转换为动态的思维,促进学生的整体能力的提升。
(二)评价合理,善于激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是影响学生学习情况的一大因素,有的学生比较敏感,教师如果大声呵斥的话,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畏惧心理,不益于学生的进步。因此,教师在日常的评价过程中需要注意评价应该言之有物,且尽可能用温和的方式指点学生,如此,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成长。
例如,在学习数列的相关知识时,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一旦学通,必然可以一通百通,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找到方法加以解决。而如果学生没能找到数列的基本规律,对相关公式一无所知,那么学生在学习时必然会觉得十分困难。而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一到两题的热身题目来进行初步的激趣,让学生先初步感受数列的规律。随后,在掌握了学生的大致情况之后给出不同等级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解决不同的问题,并允许学生在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之后跨层次尝试别的任务。当基础好的学生没能解决问题时就需要先指出问题,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弱点,而后给出鼓励的话,給予学生再来一次的勇气。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就需要耐心引导,找到学生出错的原因,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而后给出鼓励。前者偏重于“批评”,后者偏重于“鼓励”,如此才能取得分层教学应有的教学效果。
在这样的分层评价中,学生所给出的反馈必然是不甚相同的,但学生都能够在这样的评价中对自己进行重新定位,并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小组合作,全面提升
小组合作指的是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给出一定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小组间进行讨论交流,以集众家之所长解决问题,如此,课堂上解决问题的效率也能因此而得到提升。此外,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分层教学行之有效,教师根据学生分层的不同安排好小组的分配,而后让每一个较优秀的学生都带领一个自己的队伍,如此小组成员之间存在差距,学生也就能够在接触中迅速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并向优秀的学生学习,而优秀的学生则“身担重任”,只有不断努力才能“稳定军心”,由此,学生自然能够主动地去寻求进步的机会,从而让整个班级的学风形成良性循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函数的相关知识时,学生初步接触函数需要通过绘制图表来理解相关知识点,此时,教师可以开展一次小组合作,让小组将画图这一任务进行细化,一个学生算数、一个学生画图、一个学生定点等等,在这样全员参与的任务中,学生各司其职,画图效率大大提升,同时也能够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明白基本的画图步骤,如此教学效率自然能够得到提升。此时,小组“领头人“的作用极为明显,只有在合理的安排之后,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因此,在进行分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合理的分组之后,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一定的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让小组之间通过交流协作完成任务,从而将课堂效益最大化。
三、课下分层指导,注重扬长补短
课下指导的主要方式为作业的布置,在分层教学过程中,作业的布置自然也需要进行分层处理,如此才能将分层教学贯彻到底,让该教学方式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教师在进行作业的布置时,可以在课堂上通过一些当堂练习确定学生的基本水平,随后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置不同等级的作业。
例如,在学习不等式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将作业根据难度高低分为三个等级,一级难度可以设置为较难的应用题,这样的题灵活性较高,需要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的运用;二级难度则可以设置简单的应用题,只需要套作即可;而三级难度则设置不等式的解集及区间的运算即可。
在这样层次分明的作业布置下,学生既不会因为问题太难而感觉无从下手,也不会有学生认为问题太简单而毫无挑战性,从而达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作业需求的目的。可见,在这样的课下分层指导中,学生才能更加关注扬长补短,早日发现自己的问题,不断追求更大的进步。
总而言之,在开展分层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数学水平差异,明确学生的薄弱点,随后将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根据学生的薄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如此才能让教学井然有序且有针对性地进行下去。随后,在课堂中,教师开展分层教学还需要做到尊重差异、合理评价,并适当地开展小组合作,将分组效益最大化,让学生在分层教学中能够以优带劣,促进班级整体数学水平的提高。最后,教师还可以进行作业的分层布置,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相信在这样全方位的分层教学下,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必然能够得到较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明忠.浅谈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分层探究法[J].现代职业教育,2021(5):108-109.
[2]唐春霞.分层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江西教育,2021(3):51.
[3]李世锐.浅谈如何提升中职数学教学的实效性[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12):22-23.
[4]王春洲.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6):146-147.
编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