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介绍了兴趣教学法在《余弦定理》的第一节课教学中的应用实例,主要利用创设有趣情境、引入小组竞赛等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意义激活、目标强化,搭建阶梯、支持发展,联系生活、丰富内容,简要小结,强化记忆等环节,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兴趣教学法
兴趣教学法就是以直观教学为出发点,把兴趣作为教学的手段和动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兴趣教学法正是指用本学科相关的知识和奇闻轶事为背景,运用数学的基本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通过各种活动,将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结合起来,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就如何运用兴趣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数学课程的实际教学经历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以广东省技工院校教材《数学》(2011版)中第三章第七节(2)《余弦定理》的第一节课为例,介绍兴趣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堂教学实录
(一)激活意义,强化目标。
1、复习回顾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所学正弦定理的表达式,各组派一名代表在黑板上默写,若正确,则所在组加两分,错误不扣分。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团队意识。】
2、问题引入
情境:警报亭接到距离300米外的海滩A点有一美女跳海自杀已昏迷,立即通知100米外的救生员务必在1分钟内赶到A点做人工呼吸。已知从警报亭望救生员和溺水
美女成 视角,救生员跑步的速度是6米/秒,问:救生员能否救回美女?
【设计意图:通过引入与生活联系紧密的英雄救美的事例,提高同学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师:请一同学帮助读题目,然后思考:要判断能否救回美女,首先要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找一名声音洪亮的同学带着问题读题,既创造让学生发言的机会,又能吸引其他同学认真听题,有利于提高同学们提高思考问题的兴趣。】
生:首先要知道救生员到美女的距离。
师:用正弦定理无法解决,有没其他方法?
生:……
师:学习了本节内容,次问题将迎刃而解!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引出本节主要内容—余弦定理。】
(二)搭建阶梯,支持发展。
1、搭建知识阶梯
余弦定理具有如下形式:
师:已知b,c边及夹角A,可以用余弦定理直接求出a边,与此类推,已知a、c边及夹角B,或已知a、b边及夹角C,利用余弦定理也能求出另一边,你能写出吗?(以组为单位抢答,答对所在组加两分)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类比的方法,大胆猜想另外两条余弦定理的形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同时有利于加深对余弦定理的记忆。】
师:余弦定理告诉我们:已知两边和他们的夹角,可以直接求出第三边。有三条公式,这题选用的是哪条?请同学们牛刀小试。(以组为单位抢答,答对所在组加两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照葫芦画瓢求解第三边,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加入小组竞争的环节,促使同学们为了小组的荣誉更加努力思考、认真讨论。】
师生一起:解:这是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的问题.
2、支持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练习1:分层练习之 风险抽签:
(老师在纸条上写好初级组、高级组各四道问题,从各组选一名代表自愿选择抽任一级别的题回答,初级组答对加2分,答错扣2分,高级组答对加4分,答错扣4分。)
初级组问题:
A、请默写用余弦定理求解 边的公式
B、请默写用余弦定理求解b边的公式
C、请默写用余弦定理求解 边的公式
D、请默写用余弦定理求解 边的公式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分层风险练习,调动不同水平的学生认真回忆、思考,严谨回答,达到既巩固重点知识,又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
(三)联系生活,丰富内容
例2 解决本节开头提出的问题情境
师:红颜是否薄命?现在,请同学们运用所学分组讨论,帮助解决这个英雄能否救美的实际问题。(以组为单位抢答,答对所在组加四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学到的余弦定理的知识解决英雄能否救美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道路,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生:要判断救生员能否救回美女,首先要求出AB的距离。这是属于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夹角,求另一边的问题,如图3-44所示,可以用余弦定理求解.
因此,救生員能成功救回美女。
(四)简要小结,强化记忆
1、 余弦定理的基本形式
2、 余弦定理的一个应用范围
3、 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的比较
4、 本节课加分最多的小组及奖励
二、课后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数学问题、数学知识有了兴趣,那么他们离解决数学问题、掌握数学知识就不远了。本节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通过设计英雄救美的实际情景,让学生体会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应用价值与实用性;同时加入小组竞赛的游戏环节,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着紧张、刺激和神秘的气氛,使同学们感受到了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有所提高,教学效果比较好!
【参考文献】
[1]钟向军,周均华. 数学文化走进课堂的一次尝试[J].数学教学研究,2008
[2]方磊彬.兴趣教学法在职高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等职业教育,2009
[3]赵良,张青花.浅谈兴趣教学法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高师学报,2012
【关键词】兴趣教学法
兴趣教学法就是以直观教学为出发点,把兴趣作为教学的手段和动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兴趣教学法正是指用本学科相关的知识和奇闻轶事为背景,运用数学的基本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通过各种活动,将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结合起来,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就如何运用兴趣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数学课程的实际教学经历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以广东省技工院校教材《数学》(2011版)中第三章第七节(2)《余弦定理》的第一节课为例,介绍兴趣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堂教学实录
(一)激活意义,强化目标。
1、复习回顾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所学正弦定理的表达式,各组派一名代表在黑板上默写,若正确,则所在组加两分,错误不扣分。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团队意识。】
2、问题引入
情境:警报亭接到距离300米外的海滩A点有一美女跳海自杀已昏迷,立即通知100米外的救生员务必在1分钟内赶到A点做人工呼吸。已知从警报亭望救生员和溺水
美女成 视角,救生员跑步的速度是6米/秒,问:救生员能否救回美女?
【设计意图:通过引入与生活联系紧密的英雄救美的事例,提高同学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师:请一同学帮助读题目,然后思考:要判断能否救回美女,首先要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找一名声音洪亮的同学带着问题读题,既创造让学生发言的机会,又能吸引其他同学认真听题,有利于提高同学们提高思考问题的兴趣。】
生:首先要知道救生员到美女的距离。
师:用正弦定理无法解决,有没其他方法?
生:……
师:学习了本节内容,次问题将迎刃而解!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引出本节主要内容—余弦定理。】
(二)搭建阶梯,支持发展。
1、搭建知识阶梯
余弦定理具有如下形式:
师:已知b,c边及夹角A,可以用余弦定理直接求出a边,与此类推,已知a、c边及夹角B,或已知a、b边及夹角C,利用余弦定理也能求出另一边,你能写出吗?(以组为单位抢答,答对所在组加两分)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类比的方法,大胆猜想另外两条余弦定理的形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同时有利于加深对余弦定理的记忆。】
师:余弦定理告诉我们:已知两边和他们的夹角,可以直接求出第三边。有三条公式,这题选用的是哪条?请同学们牛刀小试。(以组为单位抢答,答对所在组加两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照葫芦画瓢求解第三边,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加入小组竞争的环节,促使同学们为了小组的荣誉更加努力思考、认真讨论。】
师生一起:解:这是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的问题.
2、支持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练习1:分层练习之 风险抽签:
(老师在纸条上写好初级组、高级组各四道问题,从各组选一名代表自愿选择抽任一级别的题回答,初级组答对加2分,答错扣2分,高级组答对加4分,答错扣4分。)
初级组问题:
A、请默写用余弦定理求解 边的公式
B、请默写用余弦定理求解b边的公式
C、请默写用余弦定理求解 边的公式
D、请默写用余弦定理求解 边的公式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分层风险练习,调动不同水平的学生认真回忆、思考,严谨回答,达到既巩固重点知识,又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
(三)联系生活,丰富内容
例2 解决本节开头提出的问题情境
师:红颜是否薄命?现在,请同学们运用所学分组讨论,帮助解决这个英雄能否救美的实际问题。(以组为单位抢答,答对所在组加四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学到的余弦定理的知识解决英雄能否救美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道路,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生:要判断救生员能否救回美女,首先要求出AB的距离。这是属于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夹角,求另一边的问题,如图3-44所示,可以用余弦定理求解.
因此,救生員能成功救回美女。
(四)简要小结,强化记忆
1、 余弦定理的基本形式
2、 余弦定理的一个应用范围
3、 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的比较
4、 本节课加分最多的小组及奖励
二、课后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数学问题、数学知识有了兴趣,那么他们离解决数学问题、掌握数学知识就不远了。本节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通过设计英雄救美的实际情景,让学生体会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应用价值与实用性;同时加入小组竞赛的游戏环节,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着紧张、刺激和神秘的气氛,使同学们感受到了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有所提高,教学效果比较好!
【参考文献】
[1]钟向军,周均华. 数学文化走进课堂的一次尝试[J].数学教学研究,2008
[2]方磊彬.兴趣教学法在职高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等职业教育,2009
[3]赵良,张青花.浅谈兴趣教学法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高师学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