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历史是一门具有自己学科特点的课,历史老师要想让学生对高中历史感兴趣,就必须对高中历史作深入的研究,同时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使自己的语言更具有生动性与幽默感。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师 教学语言
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如何把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语言在其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果教师使用生动而有趣的语言进行历史教学,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就有可能高涨,学习效果可能就比较显著。而如果教师使用生硬而难懂的语言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就有可能厌恶历史课,不愿意去学习历史,结果学生的学习效果可能就很差,历史教师的教学目的就不可能达到。因此,历史教师如何使用语言教学就成为历史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
新课改后,有的教师对高中历史课上如何使用语言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一些见解。但是,笔者认为还不全面,笔者通过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高中历史的特点研究,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着手。
一、教师重视自身语言表达
要想提高自身的语言水平,首先要让高中历史教师重视课堂语言表达能力。针对这样的情况,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定期抽查高中历史教师的课,听听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对高中历史教师进行考核,这样就能引起他们对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视。另外,高中历史教师在重视语言运用的同时,还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新的教材内容,这样才能让高中历史教师掌握良好的语言技巧、技能,有利于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传统的历史教学,教法呆板,语言陈旧,缺乏活力和生气,已成为了扼杀学生创造思维的一大固疾。各地方学校与与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传统历史教学的总结,找出其中的弊端,才能让高中历史教师对传统历史教育弊端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对高中历史语言教学起到重视。
二、加强对历史学科特点的研究
历史不同于一般的学科,它有自己的特点。对于一名高中历史老师来说,要想上好高中历史课,必须对历史学科的特点有更深的了解,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还要了解学生喜欢什么样的历史课,讨厌什么样的历史课。
事实上,在历史教学中,最不受学生欢迎的就是照本宣科,重复教科书上的内容,这样长时间的话,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毫无新意,渐渐地也就会失去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历史教师的语言就必须生动、直观,有形象性和感染作用,这是由历史教学的特点决定的。
因此历史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储备更多的词汇,以便恰当地加以运用,力求讲得有声有色,把历史的本来面目表现出来。如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一课中讲到秦朝灭亡时,教科书上只用了简单的一句话:不可一世的秦王朝,在经历了短短的十几年后,土崩瓦解。这样讲虽然很简练,但不吸引人。我们完全可以适当地加以补充描写:“公元前207年,刘邦率领起义军进入咸阳。继位仅仅46天的秦王子婴不得不用绳子系住脖子,乘着素车白马,双手捧着玉玺,向刘邦投降。这样,由陈胜、吴广首先点起的农民起义的革命烽火,终于烧毁了秦始皇所建立的秦王朝。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这样讲,语言生动、形象,很有感染作用,既不脱离教科书,又吸引了学生。此外,我们还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引用历史人物之间的某些对话。
三、加强自身修养
作为一名高中历史老师,要想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读书、多反思,多读文学著作,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因为一名历史老师要想在课堂上用良好的语言把所要传统的有历史知识表达出来,没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是不行的,所以,老师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注意这方面问题。要经常看相关的文学名著,从文学名著中吸取相关的语言营养,从而使自己的语言生动直观,具有形象性和感染作用。
其次,老师还要注意自己的语言逻辑性。因为语言要有逻辑性,要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在讲述的时候可以表达清楚,声调和谐有节奏。
通过这样的锻炼之后,老师的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让老师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老师在上课时就能运用自如,让一堂历史课的生动一面得到体现。
老师除了要有良好的文学修养之外,在上课时要用语规范。因为规范的语言是教师的基本功,它包括教学用语的规范化如词汇丰富、口齿清楚、语言流畅、逻辑性强,杜绝口头禅等。讲述问题时连续带两个口头语“啊”,这让学生听起来有点拖泥带水。所以我深深认识到精炼的语言可以节约学生的很多时间,恰当的适当点拨可以帮助学生思维实现认识的飞跃,对于概念和原理的表述必须准确,不能错误或含混不清。只有做到语言准确、合符逻辑,才能做到以理服人。
四、加强对教材的研究
无论一名老师的水平再高,语言再生动,要想实现教学目的,达到教学效果,必须研究透教材,将自己的学识和生动、幽默的语言与教材结合在一起。
如有的老师很喜欢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成语、俗语,但是使用成语、俗语就必须与书本结合在一起,而且要有一定的准确性,因为历史要有真实的一面,我们呈现给学生的历史来不得半点虚假。而成语、俗语都是长时期形成的比较简洁的语言,很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增进语言的生动程度。比如,在讲秦国统一天下的时候,就可以运用“纵横驰骋”、“势如破竹”、“秋风扫落叶”等成语,而讲到秦朝实行残暴统治时,也可以使用“敲骨吸髓”、“倒行逆施”、“巧取豪夺”等词汇,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把成语分门别类地组织起来,根据不同情况使用不同成语。除成语外,在教学中,如果使用能够抓住要害的精炼语言,学生也是很欢迎的。因为现在的学生课业负担比较重,如果一些简练的语言就可以体现课文的重点,他们是很乐意接受的。例如,我们讲到鸦片的输入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时,在具体分析了它的三方面危害后,可以归纳为“国困、民穷、兵弱”六个字,这样既形象又全面地说明了问题的本质。
五、老师的语言要有幽默感
幽默的语言是历史老师必不可少的工具,对于每一名学生来说,他都喜欢历史老师上课时用幽默的语言将书本上的知识讲解出来。而老师要适应学生的需要,上课时尽可能地用幽默的语言。例如,在讲到戊戌变法的失败时,就可以引用谭嗣同和袁世凯两人的一段对话:一天深夜,谭嗣同悄悄来到法华寺,密访袁世凯。谭嗣同略加试探后就直截了當地问:“天津阅兵的事你知道吗?”袁世凯说:“有些风闻。”接着谭嗣同拿出了光绪皇帝的手诏给他看,并说明了来意。谭嗣同说:“现在只有你可以救皇上,你如果不愿意,可以向太后告密,你肯定会升官。”狡猾的袁世凯一拍胸脯,正色道:“你把我袁某看成什么人了啊?你我同受皇上厚恩,大家都有救护的责任。”还说:“阅兵时只要皇上到我营里,传号令杀奸贼,杀个荣禄就像杀一条狗一样。”
总之,高中历史有自己的特点,如果想把学生的思想拉回到历史课堂上来,老师就应该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丰富自己的语言词汇,使用自己在上课时,语言更具备幽默性。
(作者单位:江苏海安县墩头中学)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师 教学语言
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如何把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语言在其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果教师使用生动而有趣的语言进行历史教学,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就有可能高涨,学习效果可能就比较显著。而如果教师使用生硬而难懂的语言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就有可能厌恶历史课,不愿意去学习历史,结果学生的学习效果可能就很差,历史教师的教学目的就不可能达到。因此,历史教师如何使用语言教学就成为历史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
新课改后,有的教师对高中历史课上如何使用语言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一些见解。但是,笔者认为还不全面,笔者通过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高中历史的特点研究,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着手。
一、教师重视自身语言表达
要想提高自身的语言水平,首先要让高中历史教师重视课堂语言表达能力。针对这样的情况,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定期抽查高中历史教师的课,听听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对高中历史教师进行考核,这样就能引起他们对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视。另外,高中历史教师在重视语言运用的同时,还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新的教材内容,这样才能让高中历史教师掌握良好的语言技巧、技能,有利于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传统的历史教学,教法呆板,语言陈旧,缺乏活力和生气,已成为了扼杀学生创造思维的一大固疾。各地方学校与与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传统历史教学的总结,找出其中的弊端,才能让高中历史教师对传统历史教育弊端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对高中历史语言教学起到重视。
二、加强对历史学科特点的研究
历史不同于一般的学科,它有自己的特点。对于一名高中历史老师来说,要想上好高中历史课,必须对历史学科的特点有更深的了解,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还要了解学生喜欢什么样的历史课,讨厌什么样的历史课。
事实上,在历史教学中,最不受学生欢迎的就是照本宣科,重复教科书上的内容,这样长时间的话,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毫无新意,渐渐地也就会失去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历史教师的语言就必须生动、直观,有形象性和感染作用,这是由历史教学的特点决定的。
因此历史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储备更多的词汇,以便恰当地加以运用,力求讲得有声有色,把历史的本来面目表现出来。如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一课中讲到秦朝灭亡时,教科书上只用了简单的一句话:不可一世的秦王朝,在经历了短短的十几年后,土崩瓦解。这样讲虽然很简练,但不吸引人。我们完全可以适当地加以补充描写:“公元前207年,刘邦率领起义军进入咸阳。继位仅仅46天的秦王子婴不得不用绳子系住脖子,乘着素车白马,双手捧着玉玺,向刘邦投降。这样,由陈胜、吴广首先点起的农民起义的革命烽火,终于烧毁了秦始皇所建立的秦王朝。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这样讲,语言生动、形象,很有感染作用,既不脱离教科书,又吸引了学生。此外,我们还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引用历史人物之间的某些对话。
三、加强自身修养
作为一名高中历史老师,要想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读书、多反思,多读文学著作,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因为一名历史老师要想在课堂上用良好的语言把所要传统的有历史知识表达出来,没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是不行的,所以,老师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注意这方面问题。要经常看相关的文学名著,从文学名著中吸取相关的语言营养,从而使自己的语言生动直观,具有形象性和感染作用。
其次,老师还要注意自己的语言逻辑性。因为语言要有逻辑性,要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在讲述的时候可以表达清楚,声调和谐有节奏。
通过这样的锻炼之后,老师的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让老师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老师在上课时就能运用自如,让一堂历史课的生动一面得到体现。
老师除了要有良好的文学修养之外,在上课时要用语规范。因为规范的语言是教师的基本功,它包括教学用语的规范化如词汇丰富、口齿清楚、语言流畅、逻辑性强,杜绝口头禅等。讲述问题时连续带两个口头语“啊”,这让学生听起来有点拖泥带水。所以我深深认识到精炼的语言可以节约学生的很多时间,恰当的适当点拨可以帮助学生思维实现认识的飞跃,对于概念和原理的表述必须准确,不能错误或含混不清。只有做到语言准确、合符逻辑,才能做到以理服人。
四、加强对教材的研究
无论一名老师的水平再高,语言再生动,要想实现教学目的,达到教学效果,必须研究透教材,将自己的学识和生动、幽默的语言与教材结合在一起。
如有的老师很喜欢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成语、俗语,但是使用成语、俗语就必须与书本结合在一起,而且要有一定的准确性,因为历史要有真实的一面,我们呈现给学生的历史来不得半点虚假。而成语、俗语都是长时期形成的比较简洁的语言,很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增进语言的生动程度。比如,在讲秦国统一天下的时候,就可以运用“纵横驰骋”、“势如破竹”、“秋风扫落叶”等成语,而讲到秦朝实行残暴统治时,也可以使用“敲骨吸髓”、“倒行逆施”、“巧取豪夺”等词汇,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把成语分门别类地组织起来,根据不同情况使用不同成语。除成语外,在教学中,如果使用能够抓住要害的精炼语言,学生也是很欢迎的。因为现在的学生课业负担比较重,如果一些简练的语言就可以体现课文的重点,他们是很乐意接受的。例如,我们讲到鸦片的输入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时,在具体分析了它的三方面危害后,可以归纳为“国困、民穷、兵弱”六个字,这样既形象又全面地说明了问题的本质。
五、老师的语言要有幽默感
幽默的语言是历史老师必不可少的工具,对于每一名学生来说,他都喜欢历史老师上课时用幽默的语言将书本上的知识讲解出来。而老师要适应学生的需要,上课时尽可能地用幽默的语言。例如,在讲到戊戌变法的失败时,就可以引用谭嗣同和袁世凯两人的一段对话:一天深夜,谭嗣同悄悄来到法华寺,密访袁世凯。谭嗣同略加试探后就直截了當地问:“天津阅兵的事你知道吗?”袁世凯说:“有些风闻。”接着谭嗣同拿出了光绪皇帝的手诏给他看,并说明了来意。谭嗣同说:“现在只有你可以救皇上,你如果不愿意,可以向太后告密,你肯定会升官。”狡猾的袁世凯一拍胸脯,正色道:“你把我袁某看成什么人了啊?你我同受皇上厚恩,大家都有救护的责任。”还说:“阅兵时只要皇上到我营里,传号令杀奸贼,杀个荣禄就像杀一条狗一样。”
总之,高中历史有自己的特点,如果想把学生的思想拉回到历史课堂上来,老师就应该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丰富自己的语言词汇,使用自己在上课时,语言更具备幽默性。
(作者单位:江苏海安县墩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