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判断的矛盾与失衡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ua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文学上,新世纪以来城乡关系的书写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小说中反映城乡异质文化的冲突日益明显。从创作主体来看,主要表现在作家的价值判断陷入自相矛盾;从创造客体来看,主要反映在进城农民的价值判断走向失衡。
  关键词:小说;城乡关系;价值判断
  作者简介:李薇,女,陕西西安人,西安外事学院硕士。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4-0-01
  随着城乡经济二元结构机制的成熟,城乡之间的流动与交往日益频繁。但是,乡村和城市毕竟是性质迥异的空间,无论生活在乡村还是城市,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都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城乡关系不仅是经济问题、政治问题,还是文化问题、哲学问题和文学问题。在文学上,新世纪以来城乡关系的书写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小说中反映城乡异质文化的冲突日益明显。
  人如果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那么价值观和人生观也会被影响。不同的地域特征组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在这个地域生活的作家,其文学就会展现这个地域的文化色彩。城市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城乡冲突和城乡矛盾日益突出。新世纪小说中城乡文化的冲突主要反映在价值判断的矛盾与失衡,这可以从创作主体和创造客体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创作主体:作家的价值判断陷入自相矛盾
  对乡村和城市的价值判断,作家陷入了自相矛盾。20世纪初,我国文学中的乡土文学最重要的特质是现实主义的批判精神,进入新时期后,乡土文学虽然还存在批判精神,但是批判的指向却出现了偏移和变化。新世纪以后,民主意识渐渐深入,但是在乡村,传统的封建权力意识仍然根深蒂固,批判性的矛头直指乡村权力观念。面对城市,作家们对城市表现出集体性反感,批判的矛头对准城市文明和城市道德。在一些作品中,如孙惠芬的《吉宽的马车》、尤凤伟的《泥鳅》等,描写到农民进城都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但是得到的却是痛苦和磨难,最后走上犯罪堕落的道路。究其原因,并不是农民的道德良知问题,繁华无情、唯利是图的城市才是罪魁祸首。而当他们再次回归农村时,印象中温暖可爱的家园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让人体会到深深的痛苦与绝望。
  在城市化发展和乡村变革的过程中,我国社会存在人文精神失落的现象,造成当代人精神家园的失落。“家园”往往能诱发人的归家感和思乡感。我国现代文学中,乡土作家家园想象的对象是乡村,因而赋予了乡村的“家园”意义。不管是落难乡村回归城市的知青或者右派,还是从乡村走向城市的五四一代,他们往往把乡村当成自己的精神家园。出身于乡村的孙惠芬、贾平凹等作家,他们的身体远离了乡村,面对城市有很多的不适应,在精神上并不能融于城市,于是作家和城市之间存在一种疏离的感觉,因而作家更加认同乡村,精神常常返乡。然而城市化和现代化的高速发展,城市的加压导致乡村日渐萎缩,乡村不再是作家的诗意空间。贾平凹的《土门》寓言式的书写了乡土的坍塌。城市不断地扩张,乡村无力抵抗,乡村最后被城市吞并,仁厚村的村民失去了家园,失去的不仅仅是土地,更是精神家园。
  当作家直面乡村时,表现了理性的批判,而当他们身居城市时,批判的矛头对准城市,却对乡村表现了精神上的眷恋和回归传统的意识。这主要是深入骨髓的乡土情结使然。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大多数当代作家都来自于农村,故乡的田园美景,质朴的村民,传统的文化风俗使他们难以忘怀。面对城市的贪婪、欲望、唯利是图、道德沦丧,他们有种种的不适应。在此背景下,乡村的美好被唤醒,进而被放大,无意识中乡村的封建、落后被淡化或忽略。[1]
  二、创作客体:进城农民的价值判断走向失衡
  城市在本质上是拒绝乡村的。乡村的生活经验越多,在城里遭遇的问题就越多。可以说从乡下到城市是乡村文化记忆不断被城市文化吞噬的过程,城市的文化霸权把农民原有的价值认知打碎了,进城农民的价值判断走向失衡,于是人性的欲望进而被放大。欲望常常穿插在叙述文本中,这是新世纪小说的特点。欲望能够激活人的生命力,同时也能将人带入人性的歧途。小说《泥鳅》描写了国瑞做了贵妇人的性伴侣,王东成为了一点点酬劳出卖朋友。小说欲望使一些进城农民不顾伦理道德,失去了作为人的尊严,最终成为欲望的奴隶。
  进城农民身份认同的困境也是使他们价值判断失衡的一个原因。身份认同是指对自我身份的确认和隶属群体的认知。认同的核心是归属,这种归属不仅是组织名义的,更是心理需要的。“我是谁?”的问题困扰着进城农民工,当他们面对乡下人时,认为自己是城里人,而当他们面对城里人时这种认同感骤然下降,在城里人眼中,他们是乡下人。身份问题使他们产生不公正的待遇,合理的权益受到侵害,一些进城农民的价值判断失衡。《吉宽的马车》描写了林榕为了融入城市成为城里人不顾道德底线周旋于城里女人之间,这些女人都是有夫之妇,最终酿成命案。这类小说为我们悲剧性地展示了进城农民在向上的社会流动中,城市并没有接纳他们,为此,他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农民工身份认同的困境主要起因于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以及户籍政策的限制。这种限制客观上导致农民无论是否在城市工作生活都不能真正成为城市人。
  城市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城乡冲突和城乡矛盾日益突出。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融入城市,越来越多的乡村趋向城市发展,城市和乡村的发展越来越密切。小说中的城乡新关系有待挖掘和考究。
  参考文献:
  [1]李运抟.从乡村到城市的迷惘—论新世纪两种乡土书写意识的矛盾[J]. 江汉论坛,2008,(10).
其他文献
摘 要:《萧萧》是沈从文写作前期的一部作品,从这部作品的写作中,可以窥探出其试图构建湘西世界的特点。小说从乡村的一个普通少女入手,描写了整个山村人的简单生活,展现了乡村人简单的人生价值观,这个山村夹杂着未开化而朦胧混沌的原始和蕴含人性美的双重特征。本文试图从萧萧与所在乡村的关系入手,以二者间的冲突和融合来解释这个乡村独有的特性,因为这种特性赋予人们的自然健康人性。  关键词:蒙昧;天然;冲突;融合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一般项目《文化生态学视域下地方文化资源的保护策略研究——以达州市为例》,课题编号:14SB0226。  摘 要:安仁板凳龙作为独特的舞蹈表演艺术,它不仅有着古朴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艺术特征,更体现出了当地民众传统的民俗文化意味。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它面临着传承人“青黄不接”、生存空间屡遭破坏、保护理念无法深入人心等困境。如何走出这一困局,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抢救性
摘 要: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一书中,阐述了有关较为完整地阐述了马基雅维利的君主专制理论和君王权术论,它对意大利长期战争分裂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实现意大利的统一的方案——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试图把但丁的统一思想与君权思想付诸实现,尽可能深入权术问题,直接向君主提出种种实行办法。本文作者仔细阅读了原著节选,并且联系原文以及个人经历进行了理解分析。  关键词:西方政治;管理;社会学  [中
摘 要:《捉妖记》这部成人奇幻片在2015年暑假电影档期间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以其市场接受多元化的特点长热不衰,其中就包括了儿童这个小受众群体。本文将浅析《捉妖记》中的儿童动画因素,从儿童心理特征出发,分析构建“胡巴”形象中存在的儿童文学因素,即:儿童天生游戏主义精神、儿童与成人双向成长以及成人社会给予儿童的人文关怀。提出中国儿童动画电影应该避免低幼化,打造出“全年龄”动画,为社会营造出纯真善良的氛
唐代诗人钱起在他的《省试湘灵鼓瑟朝代》一诗中写道: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意思是说:常常听说湘水的神灵,善于弹奏云和之瑟。  美妙的乐曲使得河神冯夷闻之起舞,而远游的旅人却不忍卒听。  那深沉哀怨的曲调,连坚硬的金石都为之感动、悲伤;那清亮高亢的乐音,穿透力是那样强劲,一直飞
摘 要:惯用语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个民族经过长时间的社会变迁与风俗习惯的变化后,形成了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这些直接影响到一个民族的语言。不同语言中的惯用语都体现着各民族不同的民族特点、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富有这些特点的惯用语有很独特的表现力。人们可以用这些惯用语把想说的话更简单明确且生动形象地传达给他人。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两国外语学习者正确地掌握惯用语用法,并且为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两
摘 要:阎真的长篇小说《沧浪之水》,真实地再现了当代知识分子在日益市场化、世俗化的社会环境下的生存困境,深刻地揭示了在权力与金钱面前知识分子的精神价值的败坏。小说通过对主人公池大为亲身经历的描述,揭示了当代知识分子在世俗化的今天精神的守望与自救的问题。  关键词:阎真;《沧浪之水》;精神坚守;自我超越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
摘 要:宴饮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因其国力的强盛使得宴饮文化进入了历史上发展的鼎盛时期。将中国唐诗总集《全唐诗》作为窗口,能够浏览宴饮文化繁盛多样的概貌。歌舞升平、无酒不欢以及游宴风俗的发达是唐代宴饮文化最突出的特点,在《全唐诗》的文学化记录中同样可见一斑。  关键词:唐代宴饮文化;《全唐诗》;宴饮乐舞;饮酒文化;曲江游宴  作者简介:王建楠(1998.2-),山东人,汉,肥城市第
作者简介:范文化(1978-),男,越族,籍贯:越南大叻,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留学生在读博士,研究方向:越南民间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5-0-02  在越南人传统社会之中稻作农业主导到家庭文化的表现。在那里,妇女与男子平等的就业和资产所有权。然而,由于儒家的影响,在家庭中,男人家长的权利比越南人行为文化渊源多改变了。
摘 要:白俄女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以其独特的复调写作,创作出了撼动人心的作品。本文主要阐述了她的复调书写中的三个特征,设置了多声部的人物语言,表达了人物内心的矛盾与冲突,使所有意识同时共存,展现了复调书写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关键词:复调写作;阿列克谢耶维奇;多声部;矛盾;同时共存  作者简介:田墨,河北大学文学院1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