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的含义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fcumtd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1月,我住在纽约皇后区一栋近百年的老房子里。很多朋友觉得我们不应该住这个社区,中国人、东南亚人、墨西哥人,以上三种人会凑在车库里打一桌麻将;路边有黑人高中生抽大麻;再往后走几个街区,发生过连环凶杀案。有个朋友跟我感慨,如果女儿以后一辈子住在“皇后区这种烂地方”,她会非常失望,她的女儿在第二年考进哈佛,大概永远走出了皇后区。
  我在皇后区过得很好。身为暂住一年的游客,我体会不到那些让人不安的东西——肤色、收入、地位、阶层,我只享受了一个廉价而安静的纽约:一美元三把葱,广东人开的西饼店咖啡齁甜,但有刚出炉的老婆饼。后院空旷破败,铁丝网锈迹斑斑,整个秋天我都在扫不可能扫净的落叶,彻夜大雪后有猫走过,留下梅花形脚印。当然我也经常去曼哈顿,在MOMA看凡·高,东村吃日本菜,去大学教授的家中过圣诞节,经过用查理·布朗和史努比玩偶装饰的橱窗——你也知道,就是那种让人觉得理应如此的纽约生活。
  回家时走出地铁,看黑人排着队吃4.5美元三荤一素的中式快餐,可以选一条黑乎乎的红烧鱼。我想到老家有类似的盒饭,专卖给干力气活的工人们,菜很咸,所以量不需要多,但随便添饭,有些人就一直添,我坐在边上的小炒店里,看他们蹲在路边,把那些饭吃完。我为纽约和家乡之间的巨大落差和微小相似着迷,于是开始动笔写这部小说。那个时候我已经写完《小镇姑娘》和《小城故事》,这两部作品有诸多毛病,却对我很重要。在技术上,它们让我在长达十年的中断后,渐渐重新握住写小说的笔;在情感上,则像往外吐出自我,在吐干净之后,我暂时对书写自我和记忆都失去兴趣,我想写他人,也想写当下。
  《微小的命运》基于一个简单疑问:到底是什么决定生活的流向,是命运,还是人心?在前两本书中,我书写命运,尤其是苦难中人的不可选择,但在这一本中,我想写在那些谈不上任何苦难的生活中,人心是如何反作用于命运。以前我相信命运是一条不可辩驳的河流,我们唯有顺流而下;现在我却相信它在途中有诸多分叉,也许所有分叉最终又将汇合,但我们仍然可以选择,是选择让这一切有所不同。于是有了这本书的题记:“命运屈从于外力,也屈从于内心。”书中主体故事平行发生于纽约和自贡,又有一部分发生在北京,城市和际遇带来不同,却并没有那么不同,因为人心的相似带来更多相似,犹疑、软弱、动摇、勇气、决心,是它们带领我们,走向命运的结局。
  在最初的想法里,它是一个爱情故事,但最后它只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这本书断断续续写了两年,中间我修改其它书稿、写两个专栏,又陆续写了一些看起来题材“更重要”的短篇,同时在酝酿一部新的长篇,这一度让我对这本书失去信心,觉得它试图面对的问题太小,也太不重要。但2014年冬天,生活发生了一些激烈剧变,两个好友在一个月之内先后出事,我们总是回家很晚,雾霾深重,在什么都不能做的暗夜里,我会打开这个文档写上几行字。这给了我无限安慰,它让我觉得,命运中有不可能被夺走的部分,最无用的东西,会在最无望的时候帮助你。就这样,在这几年难得的持续低潮中,我一鼓作气,完成了初稿和第一次修订,写到结尾,我想,没有什么比我们如何面对命运更重要的事情。
  最后是题外话。有一天,看到朋友的新书,他在序言里说,朋友总说他应该有个定位,但他又不是一颗卫星。我也收到过如此劝告,“定位”的意思,大概是选定一个位置,让他人能更清晰地寻找到你。但我并没有找到这个位置,恢复写作五六年,如果给我写的故事加上标签,会发现既有“乡土文学”,也有“都市爱情”。这一两年我写了几个政治意味很重的短篇,而正在写的长篇发生在一百年前,属于“历史半架空”。在这些作品间隙,我还一度化名去言情小说网站写连载(写了四万多字,一共只有一千多个点击,不怪读者,的确写得很差)。写这篇自序时我生活在东京,因为看了一本叫《春画入门》的学术书籍(主要是看了插图),雄心勃勃地想写一个艳情故事,类似《金瓶梅》第二十七回,“李瓶儿私语翡翠轩,潘金莲醉闹葡萄架”。
  有一天,我去超市买菜,发现日本人在每一种食物上标注精确产地,豆腐来自琦玉,冬瓜是冲绳直达,一种我不认识的鱼被开膛破肚,写上北海道某个地名。一颗葡萄也能明确定位的世界当然挺好,但我不是葡萄,我还没有想好长在哪里。
  (编辑:彭宇)
其他文献
1.所谓高贵的灵魂,即对自己怀有敬畏之心。  ——尼采《善恶的彼岸》  2.灵魂的真理是——高贵。我们也许不能探知灵魂的神圣来源,但是,由自己心中的道德律和羞耻心,由内心对真善美的向往和对假恶丑的厌弃,我们都可体会到灵魂是人的尊严之所在,是人身上的神性。平庸和卑鄙,是对灵魂的真理的背离。平庸是灵魂没有醒来,卑鄙是灵魂已经死去,二者都辱没了人身上的神性。  ——周国平  3.当你对扫地的阿姨和公司的
所谓线索法,指的是根据文章上下文所提供的故事背景和语境线索进行推理和判断,从而确定最佳答案。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巧用语意转折线索解题   有些句子含有表示转折或对比的连词、副词或副词短语,如but, though, although, instead, however, on the contrary, otherwise等,我们可利用这些暗示来解决问题。有时也可能没有
“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这句英文,翻译成中文就是“翻过长城,我们就能到世界任何地方”。据说,这句话“是西方世界第一次通过互联网听到中国的声音”。9月20日,是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发出30周年的日子。30年后回看这句话,心生感慨以外,不禁由衷赞叹其凝练而贴切的表达。  不是么?“翻过长城,我们就能到
他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四千万颗种子,却倒在了为人类寻找种子的路上……9月25日上午,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著名植物学家钟扬教授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去世,年仅53岁。  从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科学院植物所开始,再到复旦大学,钟扬和“有灵万物”结下了不解之缘。2001年,恰逢复旦大学承担了对口支援西藏的工作,钟扬立刻报名成为西藏大学一名普通的教授,只為盘点青藏高原的生物资源“家底”,寻找
总是惊讶于车窗的设计,车内之人可以肆意窥见车外世态人情,而车外之人无从知晓车内况味,身是自由的,心却如困兽,如井底之蛙,无以免俗。  【素材运用亮点1】“车中窥人”这个由头找得巧,全文由此生发开来。  探见渊薮,便是人一生必然经历的困境。一方面,我们以自身的华丽吸引路人的注目及认同;另一方面,我们却无时无刻不限制着这种认同,存着一点私密保护着心底卑微的安全感。  这是求同与存异的交锋,这是天性与人
不用非带上国籍看,袁教授的话,是讲给我们所有人的,句句戳心  最近,美国克瑞顿大学(Creighton University)哲学教授袁劲梅给一位中国留学生的“开除信”,在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这位学生因为一大堆课程得了C或者I(课业未完成),成绩不合格,并且用各种改头换面的抄袭技巧对付论文,被学校开除。而袁劲梅正是他的导师。  在信中,袁劲梅解释了为什么董事会会坚持开除这名学生的原因。袁教授说她曾
1.天地有大美,于简单处得;人生有大疲惫,在复杂处藏。人,一简单就快乐,快乐的人寥寥无几;人,一复杂就痛苦,痛苦的人熙熙攘攘。更多的人,要活出简单来不容易,要活出复杂来却很简单。  ——沙平《简单人生》  2.如果你简单,那么这个世界也就简单。  ——冰心  3.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用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
想起“新生婴儿”的故事。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后做了个实验小模型——发电机雏形。有人不解地问:这个不停转动的小玩意到底有什么用?法拉第回答:“新生的婴儿有什么用?新生的婴儿是会长大的。”30多年后,麦克斯韦站在法拉第肩膀上建立了电磁场理论。看到“新生的婴儿”,马上就想到现在有什么用,能不能立刻给自己丰厚回报,属于立竿见影式的实用主义。然而,科学研究的动力与获得感,恰恰不是眼前的功利,而
1930年,法国出版了一本批判相对论的书,书名为《一百位教授出面证明爱因斯坦错了》。爱因斯坦知道后,仅仅耸耸肩道:“一百位?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只要能证明我真的错了,哪怕是一个人出面也足够了。”  由此,我想到了有些学生在写作议论文时,擅长举“例”而不善于说“理”,动辄搬出“一百位教授”来壮大声势。证明自己的观点时,总是列举“赵××是这样的”,“钱××是这样的”,“孙××、李××也是这样的”。殊不知
有些肤浅的藻饰,早已被时代的激流漫过;有些庸碌碌者,如今只与泥土长眠。然而,总归会有那样一群鲜活的影像,久久地在我心中回荡——侠气立谈中,义誓死生同。他们,是喷薄欲出的朝阳;他们,是风华正茂的青年。  在《激流总序》中,巴金先生写道:“几年前我流着眼泪读完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曾经在扉页上写了一句话:‘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悲剧。’”悲剧之所以为悲剧,是因为在弥弥众生之上,有一大写的“命运”主宰着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