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关系到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当前,越来越多的学前教育工作者把目光聚焦在游戏与教学环节,并将之视为幼儿园课程实施的载体,却缺乏“大课程观”,忽略了对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关注。
鉴于此,山西省太原市育英幼儿园在“建课程”上下功夫,通过“一期三年”行动计划,系统化地研究与实践生活化课程。从关注教师的“教”,到支持儿童的“学”,育英幼儿园聚焦园本课程开发,完成“一日生活课程标准”的呈现。“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也从浅表走向深入,为幼有优育贡献“育英方案”。
王林,山西省太原市育英幼儿园园长,教育学硕士。国家高级育婴师、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课题研究先进个人,“第十二届宋庆龄幼儿教育奖”获得者;山西省中小学高级教师,省教科研骨干、先进个人、保教能手;太原市优秀教师、十佳百优教师、学科带头人,龙城青年学科带头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教育的源泉,人们在生活中得到教育,在教育中感悟生活。教育家陈鹤琴也提出“活教育”的思想,主张“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山西省育英幼儿园在继承中发展,强调“寓教育于生活”,突出“儿童是主动的生活者、学习者”,提出“合理选择、尊重规律、精心实施”的理论指导框架,创设直接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环境。
重塑生活化课程,是“教育回归生活”理念的落实、创新与超越。幼儿园的课程建构应该将日常生活融入其中,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
抓住课程生活特性,选择合理的内容。幼儿园生活化课程模式的构建,应以“使幼儿可以生活在自己的生活中”为价值取向,以幼儿为本。
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精心组织课程。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将课程内容与幼儿的兴趣爱好有机结合,灵活开展幼儿生活化课程。
家长、幼儿、教师三方一体化介入生活化课程活动,以儿童为本,将“儿童中心”作为课程的导向,把课程的关注点放在儿童的经验、活动和生活上。
确立一日生活课程标准
从来到幼儿园的那一刻,到离开前的最后一分钟,孩子在园内每天的全部生活,就是课程和教育发生的载体。鉴于此,幼儿园规范各年龄段幼儿的生活及教师的引导点与关注点,确定各个环节的标准,保障班级教育质量的均衡有效。通过对一日生活科学的安排,幼儿园形成了园本化的“一日生活课程标准”。
幼儿园的作息时间,会产生11个自然节点:晨间接待、进餐、早间坐圈、区角游戏、生活环节、过渡环节、午睡、点心时间、教学活动、户外运动、离园。课程开发围绕这些节点,在每个环节罗列和解读教师的基本任务、标准以及背后的教育价值。
在生活化课程的实践运用中,幼儿园注重“思”与“践”。思,是幼儿主动学习的思维起点,教师要引导幼儿主动学习,支持幼儿学会生活;践,是幼儿主动学习的落地之策。具体而言:第一步,寻找一日生活与幼儿主动学习之间的结合点,罗列各环节,分析潜在的价值;第二步,分析一日生活各环节,研讨教师专业支持策略;第三步,家园合力发展,研究课程共建方案,比如来园环节、食育课程等。
幼儿以自身生活为学习对象,学习的目的是更好地适应生活和成为生活的主人。在生活的各个环节,育英幼儿园要求教师提升教育敏感性,把握教育契机,结合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充分挖掘教育价值。
教育情境要有真实性。师幼双方的教育行为都是发生在真实的生活环节与情境中,这能更好地帮助幼儿习得生活技能、获得生活常识、培养生活习惯,并在反复的教育行为中强化幼儿的意识形态,巩固幼儿的行为模式。
多维度构建园本课程
通过三年的探究,幼儿园在原有课程基础上,进行园本课程的建构。以核心课程为底线,以“生活化课程”为内核,规范各年龄段幼儿的一日生活;版块课程夯根基,以“乐课程系列”为中间环节,优化幼儿生活、游戏、运动、学习四大版块的活动方案,确保全面性;项目课程研特色,以“个性化课程”为外部环节,助推德育启蒙、幼儿足球、幼儿音乐、早期阅读、浸入式英语、创客工坊、食育等方面课程的深入开展,确保多元性。
生活化课程以自理生活、安全生活、文明生活、共同生活、健康生活为主要版块,以自我管理、劳动意识、珍爱生命、人文情怀、社会责任、健全人格为具体内涵,将课程目标融入相对应的环节,引导幼儿在体验和操作中吸纳有益经验,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活活动的教育价值。
一日生活活动是幼儿园课程重要的内容来源和主要的实施途径。幼儿园经过四次大规模的修订,最终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课程实施框架——以入园、进餐等环节为竖轴,以课程目标、内容举例、环境及材料、家园社区为横轴,形成了科学合理的主题课程集。
幼儿园还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将教师与幼儿视为评价的主体,全方位、多渠道收集教师和幼儿的行为表现、变化发展、课程方案、实施过程和效果等相关反馈,及时改进。通过评价,形成长效机制,师幼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创新助力幼教发展
一日生活课程打破了“从观念入手改变教师行为”的传统课程思路,引导教师主动反思课程理念,打通教师课程观、儿童观、教育观,解决了课程质量问题。同时还突破了“课程生活化只承载生活技能,将课程当作生活事件的堆积”的瓶颈,幼儿能将自己的需求、兴趣、潜能真实地展现出来,更具活力。
幼儿园深入挖掘一日生活各环节中蕴藏的教育契机,以游戏化的方式实施微课程。鉴于幼儿特殊的学习方式,幼儿园还特别注意“留白”,引导教师通过案例剖析,改变“先入为主”的习惯,从而看到孩子的力量,避免机械地灌输与训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会深刻反思研究其中的问题,并想方设法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加以提升。
儿童是一个有机体,幼儿园教育要让儿童以整体的方式去感受和表达这个世界,建立对世界整体的认知。在今后的研究中,幼儿园将注重拓展“生活”外延,把视野扩大到幼儿的完整生活上,强调整合化的价值取向,关注的内容不仅是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也包含认知、情感等精神生活。
幼儿园还将增设“弹性”空间,采取不断精确“最近发展区”的方式加速教师专业成长,向学前教育界输出更为精细的“育英方案”,采取联动教研或课程共建的形式,助力教育发展,守护幼儿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市育英幼儿园)
責任编辑:冉智渊
鉴于此,山西省太原市育英幼儿园在“建课程”上下功夫,通过“一期三年”行动计划,系统化地研究与实践生活化课程。从关注教师的“教”,到支持儿童的“学”,育英幼儿园聚焦园本课程开发,完成“一日生活课程标准”的呈现。“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也从浅表走向深入,为幼有优育贡献“育英方案”。
王林,山西省太原市育英幼儿园园长,教育学硕士。国家高级育婴师、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课题研究先进个人,“第十二届宋庆龄幼儿教育奖”获得者;山西省中小学高级教师,省教科研骨干、先进个人、保教能手;太原市优秀教师、十佳百优教师、学科带头人,龙城青年学科带头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教育的源泉,人们在生活中得到教育,在教育中感悟生活。教育家陈鹤琴也提出“活教育”的思想,主张“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山西省育英幼儿园在继承中发展,强调“寓教育于生活”,突出“儿童是主动的生活者、学习者”,提出“合理选择、尊重规律、精心实施”的理论指导框架,创设直接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环境。
重塑生活化课程,是“教育回归生活”理念的落实、创新与超越。幼儿园的课程建构应该将日常生活融入其中,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
抓住课程生活特性,选择合理的内容。幼儿园生活化课程模式的构建,应以“使幼儿可以生活在自己的生活中”为价值取向,以幼儿为本。
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精心组织课程。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将课程内容与幼儿的兴趣爱好有机结合,灵活开展幼儿生活化课程。
家长、幼儿、教师三方一体化介入生活化课程活动,以儿童为本,将“儿童中心”作为课程的导向,把课程的关注点放在儿童的经验、活动和生活上。
确立一日生活课程标准
从来到幼儿园的那一刻,到离开前的最后一分钟,孩子在园内每天的全部生活,就是课程和教育发生的载体。鉴于此,幼儿园规范各年龄段幼儿的生活及教师的引导点与关注点,确定各个环节的标准,保障班级教育质量的均衡有效。通过对一日生活科学的安排,幼儿园形成了园本化的“一日生活课程标准”。
幼儿园的作息时间,会产生11个自然节点:晨间接待、进餐、早间坐圈、区角游戏、生活环节、过渡环节、午睡、点心时间、教学活动、户外运动、离园。课程开发围绕这些节点,在每个环节罗列和解读教师的基本任务、标准以及背后的教育价值。
在生活化课程的实践运用中,幼儿园注重“思”与“践”。思,是幼儿主动学习的思维起点,教师要引导幼儿主动学习,支持幼儿学会生活;践,是幼儿主动学习的落地之策。具体而言:第一步,寻找一日生活与幼儿主动学习之间的结合点,罗列各环节,分析潜在的价值;第二步,分析一日生活各环节,研讨教师专业支持策略;第三步,家园合力发展,研究课程共建方案,比如来园环节、食育课程等。
幼儿以自身生活为学习对象,学习的目的是更好地适应生活和成为生活的主人。在生活的各个环节,育英幼儿园要求教师提升教育敏感性,把握教育契机,结合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充分挖掘教育价值。
教育情境要有真实性。师幼双方的教育行为都是发生在真实的生活环节与情境中,这能更好地帮助幼儿习得生活技能、获得生活常识、培养生活习惯,并在反复的教育行为中强化幼儿的意识形态,巩固幼儿的行为模式。
多维度构建园本课程
通过三年的探究,幼儿园在原有课程基础上,进行园本课程的建构。以核心课程为底线,以“生活化课程”为内核,规范各年龄段幼儿的一日生活;版块课程夯根基,以“乐课程系列”为中间环节,优化幼儿生活、游戏、运动、学习四大版块的活动方案,确保全面性;项目课程研特色,以“个性化课程”为外部环节,助推德育启蒙、幼儿足球、幼儿音乐、早期阅读、浸入式英语、创客工坊、食育等方面课程的深入开展,确保多元性。
生活化课程以自理生活、安全生活、文明生活、共同生活、健康生活为主要版块,以自我管理、劳动意识、珍爱生命、人文情怀、社会责任、健全人格为具体内涵,将课程目标融入相对应的环节,引导幼儿在体验和操作中吸纳有益经验,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活活动的教育价值。
一日生活活动是幼儿园课程重要的内容来源和主要的实施途径。幼儿园经过四次大规模的修订,最终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课程实施框架——以入园、进餐等环节为竖轴,以课程目标、内容举例、环境及材料、家园社区为横轴,形成了科学合理的主题课程集。
幼儿园还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将教师与幼儿视为评价的主体,全方位、多渠道收集教师和幼儿的行为表现、变化发展、课程方案、实施过程和效果等相关反馈,及时改进。通过评价,形成长效机制,师幼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创新助力幼教发展
一日生活课程打破了“从观念入手改变教师行为”的传统课程思路,引导教师主动反思课程理念,打通教师课程观、儿童观、教育观,解决了课程质量问题。同时还突破了“课程生活化只承载生活技能,将课程当作生活事件的堆积”的瓶颈,幼儿能将自己的需求、兴趣、潜能真实地展现出来,更具活力。
幼儿园深入挖掘一日生活各环节中蕴藏的教育契机,以游戏化的方式实施微课程。鉴于幼儿特殊的学习方式,幼儿园还特别注意“留白”,引导教师通过案例剖析,改变“先入为主”的习惯,从而看到孩子的力量,避免机械地灌输与训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会深刻反思研究其中的问题,并想方设法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加以提升。
儿童是一个有机体,幼儿园教育要让儿童以整体的方式去感受和表达这个世界,建立对世界整体的认知。在今后的研究中,幼儿园将注重拓展“生活”外延,把视野扩大到幼儿的完整生活上,强调整合化的价值取向,关注的内容不仅是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也包含认知、情感等精神生活。
幼儿园还将增设“弹性”空间,采取不断精确“最近发展区”的方式加速教师专业成长,向学前教育界输出更为精细的“育英方案”,采取联动教研或课程共建的形式,助力教育发展,守护幼儿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市育英幼儿园)
責任编辑:冉智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