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们应该把作文看成是一种自然的生命状态,一种朴实的生活行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作文是生活的必需,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活中抓住契机,时时指导学生作文。
【关键词】抓住契机 引导习作
一、抢抓生活契机,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1.关注自然。大自然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孕育学生灵性的最佳场所。因此我们创设美的情境,激起学生发现美、鉴赏美、表现美、描述美的热情。我在带领学生上课间操时,感觉风特别大,这是学生都感受到的,我抓住了风大这一天气特点,引领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我神秘地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客人。”说着板书“风”,接着问:“今天的风与以前有什么不一样?”“风特别大。”“你能说说风怎么大吗?”有的同学说:“刮得我不敢睁眼睛了。”有的说:“刮的塑料袋都跑到树上了。”有的说:“刮的我走不动了。”……“同学们,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今天为什么刮大风吗?”学生们稍作思考便纷纷举手,有的说风伯伯喝醉了酒,有的说风爸爸饿了,有的说风爷爷生气了……学生的想象力多么丰富,他们是天生的小诗人。自然界带给我们花红柳绿,送给我们风雪雨露。春天,我们走出校园寻找春的清新、赞美春的温暖;秋天,我们在《美丽的树叶贴画》《秋韵》《落叶情》中,感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冬天,我们和孩子一起站在雪地里,欣赏雪的舞姿,感受雪的快乐。如此训练,大自然便成了学生们写作无尽的源泉。
2.关注身边小事。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很多,同学间的、师生间的,课上的、课下的,家里的、学校的,眼见的、听说的……这些事情只要稍微留意、细细体味,都是学生笔下的好文章,教师经常地把这些琐碎的小事作为写作的素材,学生的思维才能扩散出去。有一次,我发现讲桌上放着许多没人要的铅笔,就“讲桌上的铅笔”进行了一次说写训练。我指着这些铅笔对学生说:“这些铅笔怎么跑到这儿来了?他们是不是很喜欢我呀?”话这么一说,学生们都笑了,创作的灵感也随之而来了。其中一名学生写得挺有意思。诗中写到“我的铅笔迷路了/我好着急呀/铅笔,铅笔,你在哪/忽然/我看到了他/正在墙角边哭/我急忙把他/送回了家”。
3.关注媒体信息。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学生的生活无时不受到媒体信息的影响,关注媒体信息,感受国内国际事务对自身的影响,是学生亲近社会,融入社会的好机会,也是语文教师进行写作指导的最佳时机。在5.12大地震后的一段日子里,许多教师把“说说地震中最感动自己的事”作为话题作文的素材,引导学生感悟亲情,感悟爱。在“神七”发射的日子里,许多教师把“走近神七”作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题,让孩子经历了看电视了解,查资料深究、课堂交流深化、作文表达的过程。关注“神九”飞天的进展,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求知欲,还使他们积累了创作的素材,增强了他们观察社会,认识社会的能力。
二、抢抓活动契机,教会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1.切割活动过程,引导观察方法。有幸在《中国教育报》上认识了上海大学教授李白坚,认识了“新体验作文”,我利用作文课或活动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尝试把活动的过程进行切割,指导学生观察;通过学校的教研活动展示指导的过程,形成了活动作文教学的基本模式:设置悬念──切割活动──分项观察──形成文字。引导学生利用多个感官观察,从不同的侧面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如:我在组织学生进行“隔箱猜物”的游戏时,把游戏分成了几个阶段,首先上台的是薛峰,我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薛峰上台时的动作、神情,并围绕薛峰上台进行说话训练;当薛峰点到贾展时,老师又引导学生体会贾展的心理活动,观察贾展的表情、动作;薛峰从箱子里摸出物体,进行表演,老师又引导学生说出薛峰的动作,揣摩薛峰的心理,以及贾展的表情、心理等等,让学生明白观察就要调动全身的感官,观察游戏双方、观众以及自己的不同感受。活动彰显了教师的智慧,学生的观察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2.规划系列活动,引导跟踪观察。作文是独特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化语言的综合结晶。真实的作文离不开细致的观察,要想观察仔细就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条件。为此,许多老师在班里设置“生物观察角”。引导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将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成日记。这样学生写出的日记就很真实很生动。有的班在教室养了几个蚕,让学生细致的观察春蚕一生的变化。通过观察,学生写出了《与蚕相伴的日子》。有的班级让学生自己种蒜苗,观察蒜苗种植、发芽、成长的过程,进行蒜苗种植展览;有的班级把柳枝种在教室里,通过长期观察,写出了《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活动锻炼了孩子仔细观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过程中体验到付出与收获的幸福。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听说的,我容易忘掉;看到的,我能理解;只有亲自做了的,我才掌握的很牢。”当学生感到有一滴圣洁的露珠滴落在灵魂深处的时候,当学生被没膝的丰草所震撼的时候;当学生被蜻蜓的薄翼感动莫名的时候……凭借符号与语言、自然与生灵、真诚与热情打开的思路就会一个个涌现出来,使学生的作文走向趣味与生动,走向丰富与真实。
(作者单位:宿迁市宿城区陈集中心小学)
编辑/李文亮
【关键词】抓住契机 引导习作
一、抢抓生活契机,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1.关注自然。大自然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孕育学生灵性的最佳场所。因此我们创设美的情境,激起学生发现美、鉴赏美、表现美、描述美的热情。我在带领学生上课间操时,感觉风特别大,这是学生都感受到的,我抓住了风大这一天气特点,引领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我神秘地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客人。”说着板书“风”,接着问:“今天的风与以前有什么不一样?”“风特别大。”“你能说说风怎么大吗?”有的同学说:“刮得我不敢睁眼睛了。”有的说:“刮的塑料袋都跑到树上了。”有的说:“刮的我走不动了。”……“同学们,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今天为什么刮大风吗?”学生们稍作思考便纷纷举手,有的说风伯伯喝醉了酒,有的说风爸爸饿了,有的说风爷爷生气了……学生的想象力多么丰富,他们是天生的小诗人。自然界带给我们花红柳绿,送给我们风雪雨露。春天,我们走出校园寻找春的清新、赞美春的温暖;秋天,我们在《美丽的树叶贴画》《秋韵》《落叶情》中,感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冬天,我们和孩子一起站在雪地里,欣赏雪的舞姿,感受雪的快乐。如此训练,大自然便成了学生们写作无尽的源泉。
2.关注身边小事。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很多,同学间的、师生间的,课上的、课下的,家里的、学校的,眼见的、听说的……这些事情只要稍微留意、细细体味,都是学生笔下的好文章,教师经常地把这些琐碎的小事作为写作的素材,学生的思维才能扩散出去。有一次,我发现讲桌上放着许多没人要的铅笔,就“讲桌上的铅笔”进行了一次说写训练。我指着这些铅笔对学生说:“这些铅笔怎么跑到这儿来了?他们是不是很喜欢我呀?”话这么一说,学生们都笑了,创作的灵感也随之而来了。其中一名学生写得挺有意思。诗中写到“我的铅笔迷路了/我好着急呀/铅笔,铅笔,你在哪/忽然/我看到了他/正在墙角边哭/我急忙把他/送回了家”。
3.关注媒体信息。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学生的生活无时不受到媒体信息的影响,关注媒体信息,感受国内国际事务对自身的影响,是学生亲近社会,融入社会的好机会,也是语文教师进行写作指导的最佳时机。在5.12大地震后的一段日子里,许多教师把“说说地震中最感动自己的事”作为话题作文的素材,引导学生感悟亲情,感悟爱。在“神七”发射的日子里,许多教师把“走近神七”作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题,让孩子经历了看电视了解,查资料深究、课堂交流深化、作文表达的过程。关注“神九”飞天的进展,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求知欲,还使他们积累了创作的素材,增强了他们观察社会,认识社会的能力。
二、抢抓活动契机,教会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1.切割活动过程,引导观察方法。有幸在《中国教育报》上认识了上海大学教授李白坚,认识了“新体验作文”,我利用作文课或活动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尝试把活动的过程进行切割,指导学生观察;通过学校的教研活动展示指导的过程,形成了活动作文教学的基本模式:设置悬念──切割活动──分项观察──形成文字。引导学生利用多个感官观察,从不同的侧面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如:我在组织学生进行“隔箱猜物”的游戏时,把游戏分成了几个阶段,首先上台的是薛峰,我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薛峰上台时的动作、神情,并围绕薛峰上台进行说话训练;当薛峰点到贾展时,老师又引导学生体会贾展的心理活动,观察贾展的表情、动作;薛峰从箱子里摸出物体,进行表演,老师又引导学生说出薛峰的动作,揣摩薛峰的心理,以及贾展的表情、心理等等,让学生明白观察就要调动全身的感官,观察游戏双方、观众以及自己的不同感受。活动彰显了教师的智慧,学生的观察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2.规划系列活动,引导跟踪观察。作文是独特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化语言的综合结晶。真实的作文离不开细致的观察,要想观察仔细就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条件。为此,许多老师在班里设置“生物观察角”。引导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将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成日记。这样学生写出的日记就很真实很生动。有的班在教室养了几个蚕,让学生细致的观察春蚕一生的变化。通过观察,学生写出了《与蚕相伴的日子》。有的班级让学生自己种蒜苗,观察蒜苗种植、发芽、成长的过程,进行蒜苗种植展览;有的班级把柳枝种在教室里,通过长期观察,写出了《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活动锻炼了孩子仔细观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过程中体验到付出与收获的幸福。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听说的,我容易忘掉;看到的,我能理解;只有亲自做了的,我才掌握的很牢。”当学生感到有一滴圣洁的露珠滴落在灵魂深处的时候,当学生被没膝的丰草所震撼的时候;当学生被蜻蜓的薄翼感动莫名的时候……凭借符号与语言、自然与生灵、真诚与热情打开的思路就会一个个涌现出来,使学生的作文走向趣味与生动,走向丰富与真实。
(作者单位:宿迁市宿城区陈集中心小学)
编辑/李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