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过程的实质
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引导下学生的特殊认识过程,又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从信息论的观点看,教学过程是一种传递、加工、贮存和再创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需要学生个体和集体积极主动地参与,通过大脑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智力活动,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的个体认识。通过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感知、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认识能力的发展。
二、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观察的自觉性逐步增强、观察的精确度日益提高,不仅能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而且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仔细观察;意义识记逐步占优势、抽象识记日益发展;想象能力逐步增强,由具体的、虚构的,向抽象的、现实的方向发展,同时想象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加;形象思维能力逐步增强,同时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发展,对现象作出恰当判断和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理解力明显提高,敢于大胆地发表个人的意见,喜欢怀疑、争论、辩驳和提出一些新奇的想法。
三、初中物理课堂导学程序的设计
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日常生活经验,结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初中物理编写的模式和物理学科的特点,在物理课堂上应创设问题情境,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思维活跃、引导学生求异质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个性发展,以学生活动为主线,让每个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设计问题和情景,指导或引导学生去操作、分析和探索,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再发现者。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活动,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来龙去脉清楚、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探索性成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发现规律,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创新思维,良好的认识方法和学习方法将会使人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这是终身受益的。因此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渗透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研究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为使教材内容、学生认知特点、教师施教导学三位一体,产生最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在物理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事物发生、发展的原因,探求它与其他事物的联系,学习有关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从而得出结论,进而运用学到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所以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艺术的发挥。物理课堂的教学模式可设计成如下形式:
创设情景引出问题→研究探索→归纳结论掌握方法→扩展引申应用迁移
1.创设情景、引出问题:充分利用形象、创造具体生动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根据教材内容的性质特点,通过有趣的实验、故事或前景呈现、或设置悬念、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情趣,形成探索问题的心理愿望。因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存在着两条心理活动的“索链”,一是感觉→思维→知识,属智力“索链”,即认知过程;二是感受→情绪→意志,属性格“索链”,即情意过程。当学生受到外部感兴趣情景刺激时,就会感到兴奋、去感知新事物,有意注意增强、情绪振奋、激发大脑展开思维,迅速进入所要研究的思维对象情景中。
2.研究探索、学法指导:此时学生精力充沛、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皮层特别兴奋、思维空前活跃。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或通过阅读或通过实验,学习应用观察思考法、激疑讨论法、实验探讨法……进行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发现问题。讨论分析、研究探索。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从而获得新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时掌握良好的认识方法和学习方法。科学的方法是通向成功的桥梁,尤其是在知识更新日益加剧的今天,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显得特别重要。
3.归纳结论、掌握方法:在学生自主学习、学法应用、研究探索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对所观察到的现象、收集的数据、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归纳得出结论。同时从中体会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累积法、假设法、类比法、等效法、对比法、控制变量法……以发展学生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能力。当学生的自控意识明显减弱,大脑兴奋中心进入低谷,思维不是很活跃时,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或抢答的形式调动学生大脑左半球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进一步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扩展引申、应用迁移:物理知识是由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理论组成。物理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抽象,是将一些事物本质的、共同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建立的。必须弄清概念的内涵及概念的外延。物理规律是反映有关事物相互作用和有关物理现象(过程)内在的必然联系。但物理学所研究的对象和过程,都不是实际的客体和实际现象,而是采用科学抽象的方法,或多或少地作了一定程度的简化之后,建立的模型和理想过程。又由于物理学是实验科学、在观察和实验中限于仪器的精密程度、操作技术的准确程度不可避免地出现测量误差,反映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物理规律具有近似性和局限性。所以在发现物理规律之后必须指导学生知道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
迁移,是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通过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原知识深化、拓宽,融会贯通。如:A.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B.对所学知识形成系统;C.从典型习题中概括出思考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联想转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误区设置,培养思维的批判性;探索猜想,培养思维的独创性;逆向思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广阔性;一题多变,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教师要善于引导,在学生的学习感知阶段、理解阶段、运用阶段,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问题,学生探讨逐步解疑、消除混淆、步步深入、在探索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获得能力提高。
基于物理学科的特点,教学课型有概念课、规律课、习题课、实验课、复习课、讲评课等形式,所以在设计物理课堂施教导学的程序内容和要求也有所不同。
(1)物理概念课教学程序:
创设情景引出问题→观察现象分析研究→概括抽象定义概念→内涵外延应用迁移。
(2)物理规律课教学程序:
创设情景引出问题→猜想验证收集数据→分析综合归纳规律→研究方法应用迁移。
(3)物理习题课教学程序:
创设情景引出问题→自主探究分析问题→引导方法解决问题→归纳方法应用迁移。
(4)物理实验课教学程序:
创设情景引出课题→理解原理构思方案→分组实验得出结论→应用分析创新设计。
(5)物理复习课教学程序:
要点导学指导学法→难点辨析掌握方法→反馈练习巩固知识→质疑讨论应用迁移。
(6)物理讲评课教学程序:
自评查缺互评互学→归类精讲指导方法→激活练习发散思维→活化知识应用迁移。
要创设优化的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激发兴趣、强化动机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精心准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达到最佳逻辑顺序是提高课堂教学的保证;抓好物理实验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关键;注重师生双边活动、信息反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求异思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
(责任编辑 易志毅)
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引导下学生的特殊认识过程,又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从信息论的观点看,教学过程是一种传递、加工、贮存和再创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需要学生个体和集体积极主动地参与,通过大脑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智力活动,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的个体认识。通过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感知、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认识能力的发展。
二、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观察的自觉性逐步增强、观察的精确度日益提高,不仅能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而且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仔细观察;意义识记逐步占优势、抽象识记日益发展;想象能力逐步增强,由具体的、虚构的,向抽象的、现实的方向发展,同时想象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加;形象思维能力逐步增强,同时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发展,对现象作出恰当判断和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理解力明显提高,敢于大胆地发表个人的意见,喜欢怀疑、争论、辩驳和提出一些新奇的想法。
三、初中物理课堂导学程序的设计
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日常生活经验,结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初中物理编写的模式和物理学科的特点,在物理课堂上应创设问题情境,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思维活跃、引导学生求异质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个性发展,以学生活动为主线,让每个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设计问题和情景,指导或引导学生去操作、分析和探索,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再发现者。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活动,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来龙去脉清楚、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探索性成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发现规律,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创新思维,良好的认识方法和学习方法将会使人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这是终身受益的。因此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渗透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研究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为使教材内容、学生认知特点、教师施教导学三位一体,产生最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在物理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事物发生、发展的原因,探求它与其他事物的联系,学习有关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从而得出结论,进而运用学到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所以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艺术的发挥。物理课堂的教学模式可设计成如下形式:
创设情景引出问题→研究探索→归纳结论掌握方法→扩展引申应用迁移
1.创设情景、引出问题:充分利用形象、创造具体生动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根据教材内容的性质特点,通过有趣的实验、故事或前景呈现、或设置悬念、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情趣,形成探索问题的心理愿望。因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存在着两条心理活动的“索链”,一是感觉→思维→知识,属智力“索链”,即认知过程;二是感受→情绪→意志,属性格“索链”,即情意过程。当学生受到外部感兴趣情景刺激时,就会感到兴奋、去感知新事物,有意注意增强、情绪振奋、激发大脑展开思维,迅速进入所要研究的思维对象情景中。
2.研究探索、学法指导:此时学生精力充沛、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皮层特别兴奋、思维空前活跃。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或通过阅读或通过实验,学习应用观察思考法、激疑讨论法、实验探讨法……进行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发现问题。讨论分析、研究探索。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从而获得新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时掌握良好的认识方法和学习方法。科学的方法是通向成功的桥梁,尤其是在知识更新日益加剧的今天,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显得特别重要。
3.归纳结论、掌握方法:在学生自主学习、学法应用、研究探索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对所观察到的现象、收集的数据、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归纳得出结论。同时从中体会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累积法、假设法、类比法、等效法、对比法、控制变量法……以发展学生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能力。当学生的自控意识明显减弱,大脑兴奋中心进入低谷,思维不是很活跃时,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或抢答的形式调动学生大脑左半球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进一步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扩展引申、应用迁移:物理知识是由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理论组成。物理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抽象,是将一些事物本质的、共同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建立的。必须弄清概念的内涵及概念的外延。物理规律是反映有关事物相互作用和有关物理现象(过程)内在的必然联系。但物理学所研究的对象和过程,都不是实际的客体和实际现象,而是采用科学抽象的方法,或多或少地作了一定程度的简化之后,建立的模型和理想过程。又由于物理学是实验科学、在观察和实验中限于仪器的精密程度、操作技术的准确程度不可避免地出现测量误差,反映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物理规律具有近似性和局限性。所以在发现物理规律之后必须指导学生知道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
迁移,是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通过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原知识深化、拓宽,融会贯通。如:A.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B.对所学知识形成系统;C.从典型习题中概括出思考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联想转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误区设置,培养思维的批判性;探索猜想,培养思维的独创性;逆向思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广阔性;一题多变,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教师要善于引导,在学生的学习感知阶段、理解阶段、运用阶段,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问题,学生探讨逐步解疑、消除混淆、步步深入、在探索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获得能力提高。
基于物理学科的特点,教学课型有概念课、规律课、习题课、实验课、复习课、讲评课等形式,所以在设计物理课堂施教导学的程序内容和要求也有所不同。
(1)物理概念课教学程序:
创设情景引出问题→观察现象分析研究→概括抽象定义概念→内涵外延应用迁移。
(2)物理规律课教学程序:
创设情景引出问题→猜想验证收集数据→分析综合归纳规律→研究方法应用迁移。
(3)物理习题课教学程序:
创设情景引出问题→自主探究分析问题→引导方法解决问题→归纳方法应用迁移。
(4)物理实验课教学程序:
创设情景引出课题→理解原理构思方案→分组实验得出结论→应用分析创新设计。
(5)物理复习课教学程序:
要点导学指导学法→难点辨析掌握方法→反馈练习巩固知识→质疑讨论应用迁移。
(6)物理讲评课教学程序:
自评查缺互评互学→归类精讲指导方法→激活练习发散思维→活化知识应用迁移。
要创设优化的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激发兴趣、强化动机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精心准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达到最佳逻辑顺序是提高课堂教学的保证;抓好物理实验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关键;注重师生双边活动、信息反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求异思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