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与瓷结缘
我这辈子最大的业余爱好莫过于收藏了。这与我的家学渊源是分不开的。我曾外祖父是个古董收藏家、鉴赏家。字画、玉石、古陶、青铜器等古玩无一不精。外公是个小学校长,他的业余爱好也是收藏,且涉猎门类广泛。每逢寒暑假,外公总会送些砚台、印章、瓷器甚至字画等小玩意儿给我们,并为我们一一讲述有关知识。
耳濡目染,熏陶至深。随着年岁的增长,我越来越感觉到,收藏是人与物零距离的接触,这种接触使人获得历史、科学知识和审美方面的愉悦,使人产生共鸣、联想,怡养情致,我心中渐生探究、收藏的念头。在选择收藏门类时,囿于时间和经济能力,不可能面面俱到,于是结合自己的爱好,选择了古陶瓷。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进入检察机关工作,经常出差在外。那时的交通状况很糟糕,有时办完差,为购买回程票,等候的时间动辄一、二天,心里难免产生焦躁情绪。后来我想何不利用这些空余时间兜兜地摊,这样一想,焦躁情绪烟消云散,地摊觅“宝”(古陶瓷)就此拉开帷幕……
二、洗“碗”洗出来的灵感
什么事只要开了头,便一发不可收拾。我不但在外地出差或旅游时见缝插针兜地摊,平时,我也养成了在周六、周日早上都要到古玩地摊兜一兜的习惯。古玩地摊交易清代早期就有了,上海改革开放初期也已“复燃”,就是无证经营、摊主东躲西藏的那种。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古玩地摊交易地点亦是几经迁移,现在主要集中在河南南路方浜中路路边和藏宝楼四楼。
我兜地摊,每有所获,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轻轻地掸去灰尘,清除污垢,留下历史的痕迹和信息,然后细细察看,辨别真假、判断窑口和年代、了解藏品的性价比,以及查资料、向行家请教、在器皿与器皿之间进行对比,制作卡片存档,最后是包装,贴上标签,即便收到的是假货也照样存档。我觉得搞收藏,一定要有“档案意识”,以便传承,或今后作进一步的研究。
2008年10月19日,星期日。这天对我的收藏生涯来讲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那天早上,我在家里清洗一只北宋影青釉划花盖碗(是前一天从河南中路地摊上淘来的),在浸泡后用温水冲洗涤污垢时,逐渐显现出影青釉的湖绿青色。那种美震撼到了我。便有了把这些过程记录下来的想法,一来,可以“温故而知新”,对藏品的保存留一份档案;二来,今后可将这些资料汇集出版,出一本书,如果能做到这样,对瓷器的鉴定、欣赏、交流,定是大有裨益。
按这本书的内容,时间跨度以多长为宜呢?全国省会城市的古玩地摊只是周六、周日才有,如定为777天,也就是共111个周,尽管我在业余时间收藏和研究瓷器多年,但在这个领域里,也只能算是刚刚起步,“111周”含有三个“1”,寓意就是“从一起步”;具体起止时间为:2008年10月18日周六至2010年12月5日周日。
这就是我在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里作出的重要决定:把淘瓷寻真的过程如实记录下来,以后汇集出版,书名就叫《地摊淘瓷777天》。
三、股神巴菲特给了我启示
2008年10月20日晚,我在收看凤凰卫视时看到一则新闻:股神巴菲特又在号召大家买股票,但是市场反映冷淡,基金公司和百姓都很少响应,主要是金融风暴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未见底,投资者还没有恢复投资信心。对此,我的感觉很直观,金融风暴之后,是再现资产价值回归的机会。
这么多年来,我在收藏过程中之所以能始终保持着乐此不疲的心态,其动力在于,我的艺术品收藏更在于“乐”,而非重于“物”。确定了“地摊淘瓷”出书的想法及资金来源之后,我为自己制定了收藏方针——只追求上海人所说的“白相相”,量力而行,量入为出;不买官窑,专买民窑;不到拍卖行,专到上海及各地的地摊和地摊周边的小商铺购买,我不再到网上购买或去高档古玩店选购了,更不去拍卖会竞拍。
目前古玩地摊仍然是收藏品的主要来源,我“777天”的实践证明,地摊淘瓷还是很有收获的:一是确实可以有很多机会淘到一些民窑中的精品;二是这类精品只要成交价格合理,总体上会比商店、网购、竞拍的价格便宜许多;三是由于地摊里的东西比较杂,也就提供了更多接触实物的学习机会,既锻炼了眼力,又丰富了鉴赏知识。
四、地摊上的“捡、防漏攻守战”
都说收藏是一种乐趣。那么,它的乐趣究竟在哪?有人说发现最乐,还有人说“捡漏”(藏界行话:捡便宜的意思)最乐……我认为都不错,但藏识和胆识是收藏的关键,藏识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在不断的实践中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
地摊淘瓷过程实际上是买卖双方藏识的角力。良马难免有“失蹄”之时,在777天的“防、捡漏攻守战”中,自以为颇具藏识的我就吃过大亏。一次,在扬州市的一家花鸟市场中,我看到一只小圆底的越窑碗(也称瓜棱碗),从造型、釉色等各方面看都是真品,摊主信誓旦旦地说“是老货,包的”,孰料,回到上海请名师高阿申和陈百华鉴定时,一个说,如果是真品,开价起码2万元,侬手里的东西本钿最多二、三百元;一个说,这件东西是经过化学处理的,不信你看,说着向我指出经过化学处理的残留痕迹……
当然,在777天“防、捡漏战”中,“检漏”所得还是占绝大多数。
2009年12月2日,我在上海藏宝楼附近兜地摊,经过一个摊位时,眼前忽然一亮:一只近20厘米(后经测量为18.6厘米、口径4.7厘米、足径6.2厘米)高的黑釉长颈唇口瓶兀立在那儿。仔细观摩,只见其口如唇,颈长腹圆,釉质肥厚莹润,黑色深沉柔和,黑中泛褐、泛紫、泛红,纯黑者少,从其造型、色彩等各方面看,可断定其系南宋吉州永和官窑所出……最后以800元成交。这就是因摊主藏识的贫乏,让我捡了个“大漏”。
当然,摊主大多是懂行的人,只不过藏识高低不同而已。2009年9月6日,我在宁波范宅东路古玩市场见到一只清雍正年间烧铸的天蓝釉撇口瓶,此瓶造型秀美,胎体洁白,底足修饰圆润;其色高雅,犹如雨过天晴后的蓝天,路人见之,无不啧啧赞叹:摊主识货且精明,开价就是1万元,几经还价,终以5000元成交。
中国地大物博,古玩市场地方特色鲜明。江浙沪一带多为南方瓷,产地繁多,有越窑、德化窑、龙泉窑、景德镇窑等;产品年代久远,有西周、商殷、春秋战国等。在湖南,唐三彩较多。在北方,则多为高丽瓷,这方面的知识是个空白。当然,北方人对南方瓷也缺乏了解。一天,我在哈尔滨靖宇街地摊上见福建德化窑出的边上描金的青花山水纹腰子盘,此类瓷品现已不多见,摊主开价仅300元,后我以100元之价买下,摊主还很高兴,实际上,此盘实价至少2000元。由此可见,地域差异使“检漏”的机会增多。
五、一次成功的实践
2010年12月3日,星期五。这天是我记录自己收藏经历将满111个周差两天之时。我购买的易方达中小盘股票型证券基金投资直接收益为107.6534万元。777天中,我共购买藏品800件,其中赝品15件,占购买藏品总数的1.9%,总共花费约为75.05万元,其中赝品花费2.44万元,占花费资金总额的3.25%。收益与花费相抵,尚结余32.6万元。
2011年3月1 5日,当我将书稿送到上海远东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高克勤先生手中时,我的内心确实也难以置信这是我在两年多业余时间里完成的。本书结构分为六编。在实样上分别按朝代,以现有的实样分为瓶、罐、壶、文房用具、饮食用具、瓷塑序列编排。“手记”的内容是我对器物的认识,“参考文献”的内容,是我在777天收藏过程中摘录的专家权威著作的部分。图书设计上把这两部分的文字内容,用实样图解的方式“对接”来表述,主要是想进一步增强阅读的趣味性,提高专业知识的普及性,同时也更好地保持专业内容的权威性。
诚然,这部书稿得以完成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但更主要的还是抓住了机遇。事实上,时代的飞速发展,给我们提供了更丰富的现实发展空间。人的可贵之处,在于思维,在于能发挥想象,在于创意。当思考的结论和行为方式符合事物的发展轨迹,人可以发挥的潜能和创造力是巨大的。而这一点收获恰恰是最珍贵的,其价值能够体现在方方面面。事实证明,这是一次成功的实践。
我这辈子最大的业余爱好莫过于收藏了。这与我的家学渊源是分不开的。我曾外祖父是个古董收藏家、鉴赏家。字画、玉石、古陶、青铜器等古玩无一不精。外公是个小学校长,他的业余爱好也是收藏,且涉猎门类广泛。每逢寒暑假,外公总会送些砚台、印章、瓷器甚至字画等小玩意儿给我们,并为我们一一讲述有关知识。
耳濡目染,熏陶至深。随着年岁的增长,我越来越感觉到,收藏是人与物零距离的接触,这种接触使人获得历史、科学知识和审美方面的愉悦,使人产生共鸣、联想,怡养情致,我心中渐生探究、收藏的念头。在选择收藏门类时,囿于时间和经济能力,不可能面面俱到,于是结合自己的爱好,选择了古陶瓷。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进入检察机关工作,经常出差在外。那时的交通状况很糟糕,有时办完差,为购买回程票,等候的时间动辄一、二天,心里难免产生焦躁情绪。后来我想何不利用这些空余时间兜兜地摊,这样一想,焦躁情绪烟消云散,地摊觅“宝”(古陶瓷)就此拉开帷幕……
二、洗“碗”洗出来的灵感
什么事只要开了头,便一发不可收拾。我不但在外地出差或旅游时见缝插针兜地摊,平时,我也养成了在周六、周日早上都要到古玩地摊兜一兜的习惯。古玩地摊交易清代早期就有了,上海改革开放初期也已“复燃”,就是无证经营、摊主东躲西藏的那种。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古玩地摊交易地点亦是几经迁移,现在主要集中在河南南路方浜中路路边和藏宝楼四楼。
我兜地摊,每有所获,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轻轻地掸去灰尘,清除污垢,留下历史的痕迹和信息,然后细细察看,辨别真假、判断窑口和年代、了解藏品的性价比,以及查资料、向行家请教、在器皿与器皿之间进行对比,制作卡片存档,最后是包装,贴上标签,即便收到的是假货也照样存档。我觉得搞收藏,一定要有“档案意识”,以便传承,或今后作进一步的研究。
2008年10月19日,星期日。这天对我的收藏生涯来讲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那天早上,我在家里清洗一只北宋影青釉划花盖碗(是前一天从河南中路地摊上淘来的),在浸泡后用温水冲洗涤污垢时,逐渐显现出影青釉的湖绿青色。那种美震撼到了我。便有了把这些过程记录下来的想法,一来,可以“温故而知新”,对藏品的保存留一份档案;二来,今后可将这些资料汇集出版,出一本书,如果能做到这样,对瓷器的鉴定、欣赏、交流,定是大有裨益。
按这本书的内容,时间跨度以多长为宜呢?全国省会城市的古玩地摊只是周六、周日才有,如定为777天,也就是共111个周,尽管我在业余时间收藏和研究瓷器多年,但在这个领域里,也只能算是刚刚起步,“111周”含有三个“1”,寓意就是“从一起步”;具体起止时间为:2008年10月18日周六至2010年12月5日周日。
这就是我在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里作出的重要决定:把淘瓷寻真的过程如实记录下来,以后汇集出版,书名就叫《地摊淘瓷777天》。
三、股神巴菲特给了我启示
2008年10月20日晚,我在收看凤凰卫视时看到一则新闻:股神巴菲特又在号召大家买股票,但是市场反映冷淡,基金公司和百姓都很少响应,主要是金融风暴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未见底,投资者还没有恢复投资信心。对此,我的感觉很直观,金融风暴之后,是再现资产价值回归的机会。
这么多年来,我在收藏过程中之所以能始终保持着乐此不疲的心态,其动力在于,我的艺术品收藏更在于“乐”,而非重于“物”。确定了“地摊淘瓷”出书的想法及资金来源之后,我为自己制定了收藏方针——只追求上海人所说的“白相相”,量力而行,量入为出;不买官窑,专买民窑;不到拍卖行,专到上海及各地的地摊和地摊周边的小商铺购买,我不再到网上购买或去高档古玩店选购了,更不去拍卖会竞拍。
目前古玩地摊仍然是收藏品的主要来源,我“777天”的实践证明,地摊淘瓷还是很有收获的:一是确实可以有很多机会淘到一些民窑中的精品;二是这类精品只要成交价格合理,总体上会比商店、网购、竞拍的价格便宜许多;三是由于地摊里的东西比较杂,也就提供了更多接触实物的学习机会,既锻炼了眼力,又丰富了鉴赏知识。
四、地摊上的“捡、防漏攻守战”
都说收藏是一种乐趣。那么,它的乐趣究竟在哪?有人说发现最乐,还有人说“捡漏”(藏界行话:捡便宜的意思)最乐……我认为都不错,但藏识和胆识是收藏的关键,藏识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在不断的实践中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
地摊淘瓷过程实际上是买卖双方藏识的角力。良马难免有“失蹄”之时,在777天的“防、捡漏攻守战”中,自以为颇具藏识的我就吃过大亏。一次,在扬州市的一家花鸟市场中,我看到一只小圆底的越窑碗(也称瓜棱碗),从造型、釉色等各方面看都是真品,摊主信誓旦旦地说“是老货,包的”,孰料,回到上海请名师高阿申和陈百华鉴定时,一个说,如果是真品,开价起码2万元,侬手里的东西本钿最多二、三百元;一个说,这件东西是经过化学处理的,不信你看,说着向我指出经过化学处理的残留痕迹……
当然,在777天“防、捡漏战”中,“检漏”所得还是占绝大多数。
2009年12月2日,我在上海藏宝楼附近兜地摊,经过一个摊位时,眼前忽然一亮:一只近20厘米(后经测量为18.6厘米、口径4.7厘米、足径6.2厘米)高的黑釉长颈唇口瓶兀立在那儿。仔细观摩,只见其口如唇,颈长腹圆,釉质肥厚莹润,黑色深沉柔和,黑中泛褐、泛紫、泛红,纯黑者少,从其造型、色彩等各方面看,可断定其系南宋吉州永和官窑所出……最后以800元成交。这就是因摊主藏识的贫乏,让我捡了个“大漏”。
当然,摊主大多是懂行的人,只不过藏识高低不同而已。2009年9月6日,我在宁波范宅东路古玩市场见到一只清雍正年间烧铸的天蓝釉撇口瓶,此瓶造型秀美,胎体洁白,底足修饰圆润;其色高雅,犹如雨过天晴后的蓝天,路人见之,无不啧啧赞叹:摊主识货且精明,开价就是1万元,几经还价,终以5000元成交。
中国地大物博,古玩市场地方特色鲜明。江浙沪一带多为南方瓷,产地繁多,有越窑、德化窑、龙泉窑、景德镇窑等;产品年代久远,有西周、商殷、春秋战国等。在湖南,唐三彩较多。在北方,则多为高丽瓷,这方面的知识是个空白。当然,北方人对南方瓷也缺乏了解。一天,我在哈尔滨靖宇街地摊上见福建德化窑出的边上描金的青花山水纹腰子盘,此类瓷品现已不多见,摊主开价仅300元,后我以100元之价买下,摊主还很高兴,实际上,此盘实价至少2000元。由此可见,地域差异使“检漏”的机会增多。
五、一次成功的实践
2010年12月3日,星期五。这天是我记录自己收藏经历将满111个周差两天之时。我购买的易方达中小盘股票型证券基金投资直接收益为107.6534万元。777天中,我共购买藏品800件,其中赝品15件,占购买藏品总数的1.9%,总共花费约为75.05万元,其中赝品花费2.44万元,占花费资金总额的3.25%。收益与花费相抵,尚结余32.6万元。
2011年3月1 5日,当我将书稿送到上海远东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高克勤先生手中时,我的内心确实也难以置信这是我在两年多业余时间里完成的。本书结构分为六编。在实样上分别按朝代,以现有的实样分为瓶、罐、壶、文房用具、饮食用具、瓷塑序列编排。“手记”的内容是我对器物的认识,“参考文献”的内容,是我在777天收藏过程中摘录的专家权威著作的部分。图书设计上把这两部分的文字内容,用实样图解的方式“对接”来表述,主要是想进一步增强阅读的趣味性,提高专业知识的普及性,同时也更好地保持专业内容的权威性。
诚然,这部书稿得以完成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但更主要的还是抓住了机遇。事实上,时代的飞速发展,给我们提供了更丰富的现实发展空间。人的可贵之处,在于思维,在于能发挥想象,在于创意。当思考的结论和行为方式符合事物的发展轨迹,人可以发挥的潜能和创造力是巨大的。而这一点收获恰恰是最珍贵的,其价值能够体现在方方面面。事实证明,这是一次成功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