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地方史志因其具有历史资料性的特点,和历史学科的联系相对密切。随着地方史志编写的兴起,围绕在学生身边的、耳熟能详的某些历史事实,最易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也使得地方史志融入初中历史教学具有可能性和必要性。当然,地方史志融入初中历史教学也面临着课程设置、教学观念、编排体例、考核评价等现实困难,需要从理顺关系、加强师资、介入编排、重构评价等方面予以探索实践。
【关键词】地方史志 初中 历史教学
地方史志作为地方历史文化传承与记录的载体,是我国丰富的文化瑰宝之一,将其融入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可以丰富和补充初中历史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历史发展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传承和发扬悠久、灿烂的地方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和志向,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地方史志融入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制约,需要广大历史教师进行不断地探索与实践。笔者作为有着二十余年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经历的老师,愿将自己这些年的思考、探索、实践等过程梳理出来,抛砖引玉,助推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一、地方史志融入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与困难
1.课程设置未能考虑地方史志的融入
初中历史课程设置的总体思路是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出发,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功能,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在板块、章节的编排设计上,主要通过“点—线”结合方式呈现,所谓的“点”是指基本的历史事实,所谓的“线”是指历史发展的脉络与线索,“点”“线”结合,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理解历史发展脉络与时序。可以说,这样的编排设计相比以前的旧教材进步不少,但从地方史志的融入角度来看,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教材编写设计未留下引入地方史志的教学空间,地方史志与历史教学之间融入角度小、空间不足。再例如课时安排较为紧张,初中每个班级每星期仅按照国家教材内容设置2节历史课,加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传统文化课程的挤占、压缩,历史教学课时十分紧张,地方史志的融入显得困难重重。
2.教师缺乏融入地方史志的教学观念
由于受传统的影响,初中历史在学校管理者、家长等心目中是典型的“副科”,是仅比音体美等强一点的学科,因而师资的配备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笔者所在的西部农村初中,学校历史老师很少有历史专业的师范毕业生,大多数是年龄较大、身体较弱、教学能力较低等处于边缘地位的教师担任,他们普遍性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学精力不足,很多人是天天混日子、等退休等状态,没有把初中历史当作一个重要的学科去对待和承担。就连正常的历史教材内容都很难按照课程标准进行讲授和教学,更不用说教材之外的地方史志内容。何况地方史志要融入历史教学,还需要历史老师的教学内容取舍、教学方式选择、教学效果关注等方面进行详细、扎实的设计和备课,这对初中历史老师的师资力量是很大的考验。
3.地方史志编撰体例不利于教学实施
地方史志由于内容极为广泛,“纵”可以追古述今,“横”可以记自然、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社会风土、人情人物等,编排体例较为自由,从范围上有全国和地方之分,是研究地方的历史地理、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等方面的重要资料,具有“资治、教化、存史”三大功能,具备“补史之缺、参史之错、详史之略、续史之无”的存史价值。其编撰体例有的以时间编排,更多的是以内容不同来编排,无论何种编排体例,都无法和初中历史教材完全一致,需要根据历史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和选择,有针对性地融入某些内容和章节,这就对于师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的历史学科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和制约。
4.课程考核评价未列入地方史志内容
由于传统观念的原因,初中历史学科处于边缘学科的尴尬境地,其考核评价方式方法也因循守旧,基本上围绕课本进行一些简单的测试。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初中历史学科纳入了毕业会考和高中录取考试科目之中,历史学科的地位有所改变,学校、学生、家长开始关注历史学科的考核评价,但由于考试内容未涉及地方史志内容,因而重视课本、忽略地方史志的历史课程评价体系并没有改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史志融入历史学科教学。
二、地方史志融入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1.理顺课程设置与地方史志融入的关系
初中历史课程设置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问题,传承、发扬优秀的历史文化。基于此,在初中历史课程设置时,应该充分考虑地方史志的融入,给予历史教师更多的选择、取舍空间,将原先割裂的、分离的、并驱的关系进一步调整和理顺,使之变成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和谐关系,从而提高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在课时的设计安排上,适当增加历史学科的课时数,给予地方史志教学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历史教师有时间、更从容地开展地方史志教学。
2.加快初中历史学科教师建设与培养
进一步加强初中历史学科教师建设,借助各级各类培训,把历史学科与地方史志的融合列入培训内容,组织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辅导,提高初中历史教师的学科教学观念,引导其充分认识地方史志融入历史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必要性,充分认识历史教学引入地方史志可以发展不同历史领域的关联性、引导学生认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等意义和作用,逐步形成正确历史教学观,努力使初中历史教学更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以更加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方法,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对地方历史文化进行感知、理解和实践探索,为后续的高中历史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尝试让初中历史教师主動介入地方史志编排
地方史志的编撰一般由政府所属的志史办公室负责,例如XX县志办公室、XX文史办公室等,他们属于事业单位性质,人员大多由其他单位人员调配组成,几乎不太考虑历史专业结构和背景,地方史志的编修往往是隔几年才修订一次,需要修订时会临时抽调一些比较专业的人员参加修订工作,这就为相对来说专业水平较高的初中历史教师抽调介入地方史志编排提供了可能条件。历史教师参加地方史志编排工作后,就可以根据历史学科教学需求进行最大可能条件的编排,使其有利于初中历史教学的融入与结合。同时,历史老师通过参与地方史志的编排工作,也可以对当地丰富的历史资料有更多的掌握和积累,便于在历史教学中因地制宜的取舍与选择。当然,历史教师介入地方史志编排需要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由他们出面和史志编撰机构做好衔接和沟通,为历史教师的介入提供物质保障和资金支持。
4.把地方史志纳入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评价体系
在新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体系的重构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因而建立多样性、科学性的历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具有现实的可能性,作为历史学科教师,要努力改变传统历史课程评价依靠单一笔试、死抠课本等缺点,将地方史志教学内容适当列入教学考核评价,促使学生、家长重视地方史志的教育。另外,还要创新课程考核评价的方式方法,打破用课堂测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的模式,采用实地考察、小论文、手工制作、历史剧创作等丰富多样的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散思维,为地域历史文化的整合、传承、发展提供帮助和支持。
总之,地方史志融入初中历史教学虽然面临着重重困难,但也有其独特的地域优势、广阔的发展空间、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实践、探索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杨汉章.论地方史志与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J].科教文汇,2007(9):103.
[2] 程峰.地方史志与历史教学[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3):58,60.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徽县第四中学)
【关键词】地方史志 初中 历史教学
地方史志作为地方历史文化传承与记录的载体,是我国丰富的文化瑰宝之一,将其融入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可以丰富和补充初中历史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历史发展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传承和发扬悠久、灿烂的地方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和志向,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地方史志融入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制约,需要广大历史教师进行不断地探索与实践。笔者作为有着二十余年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经历的老师,愿将自己这些年的思考、探索、实践等过程梳理出来,抛砖引玉,助推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一、地方史志融入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与困难
1.课程设置未能考虑地方史志的融入
初中历史课程设置的总体思路是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出发,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功能,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在板块、章节的编排设计上,主要通过“点—线”结合方式呈现,所谓的“点”是指基本的历史事实,所谓的“线”是指历史发展的脉络与线索,“点”“线”结合,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理解历史发展脉络与时序。可以说,这样的编排设计相比以前的旧教材进步不少,但从地方史志的融入角度来看,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教材编写设计未留下引入地方史志的教学空间,地方史志与历史教学之间融入角度小、空间不足。再例如课时安排较为紧张,初中每个班级每星期仅按照国家教材内容设置2节历史课,加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传统文化课程的挤占、压缩,历史教学课时十分紧张,地方史志的融入显得困难重重。
2.教师缺乏融入地方史志的教学观念
由于受传统的影响,初中历史在学校管理者、家长等心目中是典型的“副科”,是仅比音体美等强一点的学科,因而师资的配备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笔者所在的西部农村初中,学校历史老师很少有历史专业的师范毕业生,大多数是年龄较大、身体较弱、教学能力较低等处于边缘地位的教师担任,他们普遍性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学精力不足,很多人是天天混日子、等退休等状态,没有把初中历史当作一个重要的学科去对待和承担。就连正常的历史教材内容都很难按照课程标准进行讲授和教学,更不用说教材之外的地方史志内容。何况地方史志要融入历史教学,还需要历史老师的教学内容取舍、教学方式选择、教学效果关注等方面进行详细、扎实的设计和备课,这对初中历史老师的师资力量是很大的考验。
3.地方史志编撰体例不利于教学实施
地方史志由于内容极为广泛,“纵”可以追古述今,“横”可以记自然、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社会风土、人情人物等,编排体例较为自由,从范围上有全国和地方之分,是研究地方的历史地理、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等方面的重要资料,具有“资治、教化、存史”三大功能,具备“补史之缺、参史之错、详史之略、续史之无”的存史价值。其编撰体例有的以时间编排,更多的是以内容不同来编排,无论何种编排体例,都无法和初中历史教材完全一致,需要根据历史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和选择,有针对性地融入某些内容和章节,这就对于师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的历史学科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和制约。
4.课程考核评价未列入地方史志内容
由于传统观念的原因,初中历史学科处于边缘学科的尴尬境地,其考核评价方式方法也因循守旧,基本上围绕课本进行一些简单的测试。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初中历史学科纳入了毕业会考和高中录取考试科目之中,历史学科的地位有所改变,学校、学生、家长开始关注历史学科的考核评价,但由于考试内容未涉及地方史志内容,因而重视课本、忽略地方史志的历史课程评价体系并没有改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史志融入历史学科教学。
二、地方史志融入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1.理顺课程设置与地方史志融入的关系
初中历史课程设置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问题,传承、发扬优秀的历史文化。基于此,在初中历史课程设置时,应该充分考虑地方史志的融入,给予历史教师更多的选择、取舍空间,将原先割裂的、分离的、并驱的关系进一步调整和理顺,使之变成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和谐关系,从而提高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在课时的设计安排上,适当增加历史学科的课时数,给予地方史志教学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历史教师有时间、更从容地开展地方史志教学。
2.加快初中历史学科教师建设与培养
进一步加强初中历史学科教师建设,借助各级各类培训,把历史学科与地方史志的融合列入培训内容,组织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辅导,提高初中历史教师的学科教学观念,引导其充分认识地方史志融入历史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必要性,充分认识历史教学引入地方史志可以发展不同历史领域的关联性、引导学生认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等意义和作用,逐步形成正确历史教学观,努力使初中历史教学更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以更加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方法,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对地方历史文化进行感知、理解和实践探索,为后续的高中历史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尝试让初中历史教师主動介入地方史志编排
地方史志的编撰一般由政府所属的志史办公室负责,例如XX县志办公室、XX文史办公室等,他们属于事业单位性质,人员大多由其他单位人员调配组成,几乎不太考虑历史专业结构和背景,地方史志的编修往往是隔几年才修订一次,需要修订时会临时抽调一些比较专业的人员参加修订工作,这就为相对来说专业水平较高的初中历史教师抽调介入地方史志编排提供了可能条件。历史教师参加地方史志编排工作后,就可以根据历史学科教学需求进行最大可能条件的编排,使其有利于初中历史教学的融入与结合。同时,历史老师通过参与地方史志的编排工作,也可以对当地丰富的历史资料有更多的掌握和积累,便于在历史教学中因地制宜的取舍与选择。当然,历史教师介入地方史志编排需要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由他们出面和史志编撰机构做好衔接和沟通,为历史教师的介入提供物质保障和资金支持。
4.把地方史志纳入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评价体系
在新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体系的重构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因而建立多样性、科学性的历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具有现实的可能性,作为历史学科教师,要努力改变传统历史课程评价依靠单一笔试、死抠课本等缺点,将地方史志教学内容适当列入教学考核评价,促使学生、家长重视地方史志的教育。另外,还要创新课程考核评价的方式方法,打破用课堂测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的模式,采用实地考察、小论文、手工制作、历史剧创作等丰富多样的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散思维,为地域历史文化的整合、传承、发展提供帮助和支持。
总之,地方史志融入初中历史教学虽然面临着重重困难,但也有其独特的地域优势、广阔的发展空间、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实践、探索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杨汉章.论地方史志与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J].科教文汇,2007(9):103.
[2] 程峰.地方史志与历史教学[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3):58,60.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徽县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