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疑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差不多”
A 三年级的“一课三议”活动,评课时,发现执教老师的备课上没有教学目标。教师说这是为上教研课而重新备的课,主要是把上课要讲的写下来,教学目标还没来得及从教参上抄上去。
B 语文教师备课展览,许多老师竟生发相同感慨:怎么教学目标都可以用“学会生字,理解新词;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受到熏陶或感染”这三条“推而广之”呢?不同年级、不同课文的教学目标竟然是“远近高低差不多”?
教学目标的制定仅仅只是从教参“复制”到教案上吗?大同小异的教学目标没有学段的区别,没有文体的差异,这样空泛的目标对教学有多少指导性?缺少了目标指引的教学过程又有多少实效性呢?
研之:删繁就简三秋树,妙手天成须人为
苏霍姆林斯基说:许多课的重大缺点之一就是不能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教学目标并且使之贯穿课的始终。漫无目标的课是白白地浪费时间,甚至使学生形成一种松松垮垮的不良习惯——懒惰。
不清楚“教什么”,正是课堂教学低效或有些环节无效的重要原因。那么,怎样从教学目标人手,让课堂更有效呢?特级教师薄俊生的《狼和鹿》一课,每一项目标都清晰可行,都力求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粘贴”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平实的课堂,正是我致力追求的有效课堂。
1 扎实训练,落实字词目标
[目标描述]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语,注意“葱、染、凯、捕”的正确书写。学会多音字“泊、提、倒”的不同读音及意思,理解“毒手、消退、暗算、祸首、功臣”这些词语在课文里的意思。
[课堂呈现]
师:同学们,汉字非常的美观,同时又非常的严谨,我们书写的时候一点都不能出错,不然的话就会成为一个错字,或者成为一个别字。请大家看看这些字,你觉得特别是哪些字不能多一点或者少一点。(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生:“葱绿”的“葱”中的一点不要忘记。
师:爸爸妈妈做菜,都要把葱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放进锅里烧。老师就打个比方,这里的一点好比是一小段的葱,大家可以用“葱花点点”记住“葱”字中间有一点。
生:(充满新奇地小声复述着)葱花点点。
师:狼很可恶,谁能说说含有“狼”的一些词语。
生:鬼哭狼嚎、狼狈为奸、狼心狗肺、如狼似虎……
师:最近,我们都在开展大课间活动,活动中同学们个个如狼似虎、跃跃欲试,对不对啊?
生有的说对,有的说不对。
师:大多数的同学都说对,说不对的举手。
生:如狼似虎的意思就是像狼一样凶残,像老虎一样可恶。
师:这些含有狼的词语大多是形容坏人像狼一样狡猾凶残的,所以不能用来形容同学们。可以换个词,也有一个“虎”字。
生:生龙活虎。
[感悟反思]
学会生字,理解新词,是每篇课文都要落实的教学目标,但具体到不同的课文,又有不同的要求。哪些是难写、易写错的字,哪些是不理解的词,都要在目标中清晰具体地表达出来。字词目标胸有成竹,字词教学才能扎实有效。薄老师的这段字词教学,充分关注了学生学习本课字词的难点和重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用“葱花点点”这个形象的比喻,一下子让学生记住了“葱”字上的点,也教给了学生学习生字的方法:不能多点,不能少点。结合课题,薄老师以“狼”字人手,训练学生学会扩词,积累丰富的词语,通过句子中对比换词训练,巧妙地引导学生理解词语不同的感情色彩,教给学生辨析词性、正确灵活运用词语的方法,真正把学会生字、理解新词这一教学目标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字词,扎实训练,学生写字就不会错字连篇,用词就不会张冠李戴。
2 辅以方法,落实朗读目标
[目标描述]
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子,学会准确停顿,不读破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入情入境读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课堂呈现]
师:这位同学朗读很投入,在努力把自己理解的意思告诉大家。读书就是要这样,要把自己当作一个讲故事的人,把自己看到的情景告诉给大家,把自己体会到的喜怒哀乐告诉给大家,还可以把这些理解表现在自己的脸上,融进自己的声音里,这样听的人才能明白你要告诉他的意思。谁还想读?
生读:“但鹿群的后面,常常跟着贪婪而凶残的狼,它们总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那时森林里大约有四千只鹿,它们要时刻提防狼的暗算。”
师: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狼对鹿下怎样的毒手,进行怎样的暗算?和你以前读过的故事、材料联系起来。
生:它会趁母鹿不注意,把小鹿偷走。
师:偷偷的,是在暗算。
生:狼一起扑上去,把鹿的内脏全部撕碎,再把内脏全部翻出来吃。吃完后,把骨头叼出来慢慢吃。
师:用最恶毒的方法吃掉鹿,这叫下毒手。
生:狼扑上去,先咬断鹿的喉咙,再慢慢地吃。
师:毒手,大家理解得很好。那暗算呢?刚才说到了一点,还能不能更暗一点。
生:一只鹿在喝水,一人群狼扑上去,把它拖到洞里,慢慢把它给全部吃掉。
师:你是又暗又毒。鹿是可爱的,可是在鹿的后面跟着一群贪婪的狼,你心里觉得怎么样?
生:很难过。
师:谁来读读这几句话,把刚才的理解告诉大家。
生读。(声音抑扬顿挫,特别读好了暗算、毒手两个词)
师:“暗算”、“毒手”读得非常好。朗读就是要专心致志,就是要全身心投入到故事中去,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把故事读好。
[感悟反思]
正确航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体目标,其中最难把握的就是有感情。感情是朗读的基础,作者做文是“情动辞发”,学生读文更需“情动于衷”。这段朗读教学中,薄老师紧扣了“暗算、毒手”这两个关键词,创设情境,让学生把自己当成森林里的一员,展开想象,把狼暗算鹿、对鹿下毒手的画面一幅幅地描述出来。随着文字理解的层层深入,学生情感的体悟、酝酿、积累也渐渐强烈,狼的凶残、可恨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说出“祸首”这个词。深入的理解带着学生走进文本,学生为内容所感,与作者共鸣。这时朗读,学生已完全投入其中,把自己当作讲故事的人,绘声绘色地读起来,朗读能力也正是在这一次次的朗读实践中形成的。
3 丰富体验,落实情意目标
[目标描述]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从人们随意杀狼,貌似护鹿,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这一事实中,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课堂呈现]
师:第四自然段中还有一些词是表示没有想到的意思,是哪些词?
生:居然。
生:反倒。
生:倒成。 师:在几十年时间中,凯巴伯森林里的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读读课文,把森林、狼、鹿、人们发生的变化找出来。用“居然”这个词把这些变化告诉我们。
生:仅仅两个冬天,鹿居然就死去了六万只。
生: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师:如果狼群、鹿群和人们一样有思想的话,请同学们选择一个开头,说说狼群、鹿群、人们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
出示:
看到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人们如梦初醒……
(鹿群恍然大悟)……
(狼群感慨万分)……
生:我想说,鹿群恍然大悟,原来我们鹿太多了,反而成了毁灭自己的祸首。我们鹿不能太多,狼也不能太少,什么事都要平衡呀。
生:我全想说。人们如梦初醒,我们当初要保护鹿,就没有想到这一点,鹿倒成了罪魁祸首。鹿群恍然大悟,当初我们认为狼非常可恶,可是我们现在大量繁殖,闹起饥荒,我们反倒死得更多了。狼感慨万分,它想,你们当初想杀掉我,你们怎么没有想到这一点呢?破坏了生态平衡,就破坏了整个森林。
[感悟反思]
教材的文本语言是平面的、简洁的、概括的,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将这些平面的语言构建成立体的画面,帮助学生进入文本特定的情境中,使学生能够深入地去体验、深入地去感悟,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明白道理,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初步感悟理解生态平衡的道理,这既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也是课文理解的难点。薄老师紧扣这个着力点,牵一发而动全身。从“居然、反倒”这些词语中理解变化,接着从词到句,在课文中找一找、说一说森林、狼、鹿的变化。最后通过说话训练,引领学生置身其中,体验鹿、狼、人们的不同感受。丰富的语言实践不断深化学生对事物之间联系的理解、对生态平衡的理解。学生从沉浸于文句表面的意象到沉醉于文句背后的深义到沉思于文句以外的道理。丰富的感悟,深入的体验,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巧妙地落实了情意目标。
启之:豪华落尽见真淳,铅华洗却见本真
仿佛是心中那块混沌不堪的磐石已被薄校长的课堂教育智慧所滴穿,豁然开朗之感正透过石孔四溢开去!反思我努力追求的有效课堂,常常在煞费苦心地设计一个个亮点,精心修饰每一句教学语言,好高骛远,却丢弃了教学本身的目的。其实提高课堂有效性,我们更应基于常态的教学,关注学生需要,关注教学目标,关注扎扎实实的基础训练,关注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的优化和落实,就可以赋予教学研究如此深厚的内涵,可以给我们的教学行为带来如此多的变化。那么,我们是否更应安心于常规的教学,潜心于常态的课堂,关注的角度小一点,研究的内容细一点,从研读教材、设计教法、设计作业等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去构建有效的课堂、追求有效的教研,让原生态的教学研究铺就师生共同成长之路。
责任编辑:孙海燕
A 三年级的“一课三议”活动,评课时,发现执教老师的备课上没有教学目标。教师说这是为上教研课而重新备的课,主要是把上课要讲的写下来,教学目标还没来得及从教参上抄上去。
B 语文教师备课展览,许多老师竟生发相同感慨:怎么教学目标都可以用“学会生字,理解新词;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受到熏陶或感染”这三条“推而广之”呢?不同年级、不同课文的教学目标竟然是“远近高低差不多”?
教学目标的制定仅仅只是从教参“复制”到教案上吗?大同小异的教学目标没有学段的区别,没有文体的差异,这样空泛的目标对教学有多少指导性?缺少了目标指引的教学过程又有多少实效性呢?
研之:删繁就简三秋树,妙手天成须人为
苏霍姆林斯基说:许多课的重大缺点之一就是不能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教学目标并且使之贯穿课的始终。漫无目标的课是白白地浪费时间,甚至使学生形成一种松松垮垮的不良习惯——懒惰。
不清楚“教什么”,正是课堂教学低效或有些环节无效的重要原因。那么,怎样从教学目标人手,让课堂更有效呢?特级教师薄俊生的《狼和鹿》一课,每一项目标都清晰可行,都力求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粘贴”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平实的课堂,正是我致力追求的有效课堂。
1 扎实训练,落实字词目标
[目标描述]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语,注意“葱、染、凯、捕”的正确书写。学会多音字“泊、提、倒”的不同读音及意思,理解“毒手、消退、暗算、祸首、功臣”这些词语在课文里的意思。
[课堂呈现]
师:同学们,汉字非常的美观,同时又非常的严谨,我们书写的时候一点都不能出错,不然的话就会成为一个错字,或者成为一个别字。请大家看看这些字,你觉得特别是哪些字不能多一点或者少一点。(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生:“葱绿”的“葱”中的一点不要忘记。
师:爸爸妈妈做菜,都要把葱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放进锅里烧。老师就打个比方,这里的一点好比是一小段的葱,大家可以用“葱花点点”记住“葱”字中间有一点。
生:(充满新奇地小声复述着)葱花点点。
师:狼很可恶,谁能说说含有“狼”的一些词语。
生:鬼哭狼嚎、狼狈为奸、狼心狗肺、如狼似虎……
师:最近,我们都在开展大课间活动,活动中同学们个个如狼似虎、跃跃欲试,对不对啊?
生有的说对,有的说不对。
师:大多数的同学都说对,说不对的举手。
生:如狼似虎的意思就是像狼一样凶残,像老虎一样可恶。
师:这些含有狼的词语大多是形容坏人像狼一样狡猾凶残的,所以不能用来形容同学们。可以换个词,也有一个“虎”字。
生:生龙活虎。
[感悟反思]
学会生字,理解新词,是每篇课文都要落实的教学目标,但具体到不同的课文,又有不同的要求。哪些是难写、易写错的字,哪些是不理解的词,都要在目标中清晰具体地表达出来。字词目标胸有成竹,字词教学才能扎实有效。薄老师的这段字词教学,充分关注了学生学习本课字词的难点和重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用“葱花点点”这个形象的比喻,一下子让学生记住了“葱”字上的点,也教给了学生学习生字的方法:不能多点,不能少点。结合课题,薄老师以“狼”字人手,训练学生学会扩词,积累丰富的词语,通过句子中对比换词训练,巧妙地引导学生理解词语不同的感情色彩,教给学生辨析词性、正确灵活运用词语的方法,真正把学会生字、理解新词这一教学目标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字词,扎实训练,学生写字就不会错字连篇,用词就不会张冠李戴。
2 辅以方法,落实朗读目标
[目标描述]
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子,学会准确停顿,不读破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入情入境读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课堂呈现]
师:这位同学朗读很投入,在努力把自己理解的意思告诉大家。读书就是要这样,要把自己当作一个讲故事的人,把自己看到的情景告诉给大家,把自己体会到的喜怒哀乐告诉给大家,还可以把这些理解表现在自己的脸上,融进自己的声音里,这样听的人才能明白你要告诉他的意思。谁还想读?
生读:“但鹿群的后面,常常跟着贪婪而凶残的狼,它们总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那时森林里大约有四千只鹿,它们要时刻提防狼的暗算。”
师: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狼对鹿下怎样的毒手,进行怎样的暗算?和你以前读过的故事、材料联系起来。
生:它会趁母鹿不注意,把小鹿偷走。
师:偷偷的,是在暗算。
生:狼一起扑上去,把鹿的内脏全部撕碎,再把内脏全部翻出来吃。吃完后,把骨头叼出来慢慢吃。
师:用最恶毒的方法吃掉鹿,这叫下毒手。
生:狼扑上去,先咬断鹿的喉咙,再慢慢地吃。
师:毒手,大家理解得很好。那暗算呢?刚才说到了一点,还能不能更暗一点。
生:一只鹿在喝水,一人群狼扑上去,把它拖到洞里,慢慢把它给全部吃掉。
师:你是又暗又毒。鹿是可爱的,可是在鹿的后面跟着一群贪婪的狼,你心里觉得怎么样?
生:很难过。
师:谁来读读这几句话,把刚才的理解告诉大家。
生读。(声音抑扬顿挫,特别读好了暗算、毒手两个词)
师:“暗算”、“毒手”读得非常好。朗读就是要专心致志,就是要全身心投入到故事中去,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把故事读好。
[感悟反思]
正确航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体目标,其中最难把握的就是有感情。感情是朗读的基础,作者做文是“情动辞发”,学生读文更需“情动于衷”。这段朗读教学中,薄老师紧扣了“暗算、毒手”这两个关键词,创设情境,让学生把自己当成森林里的一员,展开想象,把狼暗算鹿、对鹿下毒手的画面一幅幅地描述出来。随着文字理解的层层深入,学生情感的体悟、酝酿、积累也渐渐强烈,狼的凶残、可恨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说出“祸首”这个词。深入的理解带着学生走进文本,学生为内容所感,与作者共鸣。这时朗读,学生已完全投入其中,把自己当作讲故事的人,绘声绘色地读起来,朗读能力也正是在这一次次的朗读实践中形成的。
3 丰富体验,落实情意目标
[目标描述]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从人们随意杀狼,貌似护鹿,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这一事实中,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课堂呈现]
师:第四自然段中还有一些词是表示没有想到的意思,是哪些词?
生:居然。
生:反倒。
生:倒成。 师:在几十年时间中,凯巴伯森林里的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读读课文,把森林、狼、鹿、人们发生的变化找出来。用“居然”这个词把这些变化告诉我们。
生:仅仅两个冬天,鹿居然就死去了六万只。
生: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师:如果狼群、鹿群和人们一样有思想的话,请同学们选择一个开头,说说狼群、鹿群、人们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
出示:
看到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人们如梦初醒……
(鹿群恍然大悟)……
(狼群感慨万分)……
生:我想说,鹿群恍然大悟,原来我们鹿太多了,反而成了毁灭自己的祸首。我们鹿不能太多,狼也不能太少,什么事都要平衡呀。
生:我全想说。人们如梦初醒,我们当初要保护鹿,就没有想到这一点,鹿倒成了罪魁祸首。鹿群恍然大悟,当初我们认为狼非常可恶,可是我们现在大量繁殖,闹起饥荒,我们反倒死得更多了。狼感慨万分,它想,你们当初想杀掉我,你们怎么没有想到这一点呢?破坏了生态平衡,就破坏了整个森林。
[感悟反思]
教材的文本语言是平面的、简洁的、概括的,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将这些平面的语言构建成立体的画面,帮助学生进入文本特定的情境中,使学生能够深入地去体验、深入地去感悟,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明白道理,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初步感悟理解生态平衡的道理,这既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也是课文理解的难点。薄老师紧扣这个着力点,牵一发而动全身。从“居然、反倒”这些词语中理解变化,接着从词到句,在课文中找一找、说一说森林、狼、鹿的变化。最后通过说话训练,引领学生置身其中,体验鹿、狼、人们的不同感受。丰富的语言实践不断深化学生对事物之间联系的理解、对生态平衡的理解。学生从沉浸于文句表面的意象到沉醉于文句背后的深义到沉思于文句以外的道理。丰富的感悟,深入的体验,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巧妙地落实了情意目标。
启之:豪华落尽见真淳,铅华洗却见本真
仿佛是心中那块混沌不堪的磐石已被薄校长的课堂教育智慧所滴穿,豁然开朗之感正透过石孔四溢开去!反思我努力追求的有效课堂,常常在煞费苦心地设计一个个亮点,精心修饰每一句教学语言,好高骛远,却丢弃了教学本身的目的。其实提高课堂有效性,我们更应基于常态的教学,关注学生需要,关注教学目标,关注扎扎实实的基础训练,关注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的优化和落实,就可以赋予教学研究如此深厚的内涵,可以给我们的教学行为带来如此多的变化。那么,我们是否更应安心于常规的教学,潜心于常态的课堂,关注的角度小一点,研究的内容细一点,从研读教材、设计教法、设计作业等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去构建有效的课堂、追求有效的教研,让原生态的教学研究铺就师生共同成长之路。
责任编辑: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