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学生往往是听到要写作文时是一脸的不情愿,拿到一题目后是一脸的的茫然,不知从何处下笔。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提高写作兴趣呢?
一、首先应解决学生“写什么”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让学生容易地写出作文,就得解决学生写作的温饱问题----“写什么”,只有学生发现到处都是写的东西,再不为“写什么”发愁,不用把“写什么”当回事,学生才会轻松愉快的面对作文。
写作材料从哪里来呢?生活。一个人只要有生活,就有大量取之不竭的写作材料,但是写作材料不会主动跑来,写作材料需要你去发现。“生活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发现”不等同于“观察”,观察只是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没有介入人物心灵的观察,心灵的体验,只有介入人物心灵的发现,才会成为学生有价值的写作材料,因为毕竟每个人在观察同一事物时,观察的角度,以及引发的内心情感,思想,态度,价值观是不一样的。而真正的写作,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内在的自我,也就是新课程标准中所说的要表达学生的真情实感,因此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时,要从低年级入手,逐步养成“用心观察”的习惯,而不是停留在在“眼、耳、鼻”的器官感觉上。
除此之外,由于生活中许多事物、情感往往在人们眼前和脑海中“昙花一现”,我们须养成随手记写的习惯,学会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记录下来,并对其进行褒贬和评论,做个“多情善感”之人;平时,多与他人交流彼此对事物的看法和内心的感受,促使自己深入体察,学会思考,在讨论和争辩中逐渐孕育出成熟的生活情感。记得在我的学生日记中,我了解到了单亲学生内心的孤单;了解到了留守学生对亲人的不舍和无奈;了解到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进步的渴望。虽然他们的语言没有那么华丽,但他们那一句句朴实的语言却打动了每一位读者的心。其实这正是我们作文教学的真谛。
二、注重閱读教学中的作文指导
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之后,教师就要把重点落实到“怎样写”的问题上了。在我们的小学教材中,其实每一篇都课文都是学生写作的范文。学生在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再现文中描述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对课文理解和感悟的同时,会受到一定的感染和熏陶。知道怎样去遣词造句,怎样谋篇布局,怎样表达真情实感。当然只靠学生自己去感悟也是远远不够的,毕竟学生的思维是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时教师的指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阅读教学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点拨,并适时的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一些小练笔。例如我在上完《开国大典》的不久后,我们学校就举行了以班为单位的体操比赛活动,于是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结合教材可以及时指导的写作材料,于是我就一面指导学生要为了集体的荣誉积极而认真的参加,一面提醒学生认真观察每一个环节具体过程和场面,并留意印象比较深刻的几个情景。果然同学们都改掉了过去说空话,说大话的毛病。虽然是同一个题材,但却因为各自的观察角度不同,感受不同,因此各有各的特色。
三、让学生的语言丰富起来
在刚踏上三尺讲台时,我忽视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忽视了丰富语言积累对每一位学生的写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应该说这也是农村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共同问题。《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是重要的条件之一,要丰富语言积累,就要抓好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的生字词语,通过读读写写和词语采集来引导学生积累文中的更多的好词佳句。再由课内积累延伸到课外积累,让学生在泛读中丰富语言。郭沫若说:“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说的是只要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运用语言表情达意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可见把“读一读,写一写”这项工作抓落实,抓到位,可以改变学生词不达意、词汇贫乏等“语言痛苦”现象,逐渐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解决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无米之炊”的难题。因此教师应持之以恒地指导和督促学生做好这项工作。另外在课文的反复诵读中要强化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在阅读教学的品读中要深化语言积累。当然,我们的丰富语言积累指导不能只停留在积累上,更应该鼓励学生多多地运用,如课堂回答问题时指导使用规范语,用积累的好词遣词造句,连词成段,写作文时鼓励学生引用好词佳句,逐渐养成规范用语的习惯。通过教师的坚持和学生的努力,当学生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基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习作提出新的要求:不仅要学会运用,更要自创。只有既有积累,又有自创,才能让学生的语言之树更加茂盛。
四、注重作文的评价
虽然老师在指导作文方面下了很多功夫,但学生的经历与学识的限制,学生不可能个个都是写作能手。这就需要老师分层次的对学生做进一步的指导,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不断地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基础较差的学生当他们的文章有所欠缺,有所不足时,教师一定要及时又准确地指出来,并尽量写上评语,如果能够面批,当面询问他的写作意图,是最理想的。也可以经过老师点评后,让学生二次作文,修改自己的文章后再抄清。也可以在二次作文时让学生之间互相换着修改。如此不厌其烦的让学生修改,让学生写,进步才会快。正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琢始成金”。教师千万不要大笔一挥,洋洋洒洒为学生补上你自认为很理想的一段。这样,一方面学生的思维毕竟跟我们有所不同,难以理解你的修改意图,另一方面也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还助长了他的惰性。
总之,作文教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必须在教学理念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
一、首先应解决学生“写什么”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让学生容易地写出作文,就得解决学生写作的温饱问题----“写什么”,只有学生发现到处都是写的东西,再不为“写什么”发愁,不用把“写什么”当回事,学生才会轻松愉快的面对作文。
写作材料从哪里来呢?生活。一个人只要有生活,就有大量取之不竭的写作材料,但是写作材料不会主动跑来,写作材料需要你去发现。“生活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发现”不等同于“观察”,观察只是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没有介入人物心灵的观察,心灵的体验,只有介入人物心灵的发现,才会成为学生有价值的写作材料,因为毕竟每个人在观察同一事物时,观察的角度,以及引发的内心情感,思想,态度,价值观是不一样的。而真正的写作,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内在的自我,也就是新课程标准中所说的要表达学生的真情实感,因此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时,要从低年级入手,逐步养成“用心观察”的习惯,而不是停留在在“眼、耳、鼻”的器官感觉上。
除此之外,由于生活中许多事物、情感往往在人们眼前和脑海中“昙花一现”,我们须养成随手记写的习惯,学会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记录下来,并对其进行褒贬和评论,做个“多情善感”之人;平时,多与他人交流彼此对事物的看法和内心的感受,促使自己深入体察,学会思考,在讨论和争辩中逐渐孕育出成熟的生活情感。记得在我的学生日记中,我了解到了单亲学生内心的孤单;了解到了留守学生对亲人的不舍和无奈;了解到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进步的渴望。虽然他们的语言没有那么华丽,但他们那一句句朴实的语言却打动了每一位读者的心。其实这正是我们作文教学的真谛。
二、注重閱读教学中的作文指导
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之后,教师就要把重点落实到“怎样写”的问题上了。在我们的小学教材中,其实每一篇都课文都是学生写作的范文。学生在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再现文中描述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对课文理解和感悟的同时,会受到一定的感染和熏陶。知道怎样去遣词造句,怎样谋篇布局,怎样表达真情实感。当然只靠学生自己去感悟也是远远不够的,毕竟学生的思维是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时教师的指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阅读教学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点拨,并适时的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一些小练笔。例如我在上完《开国大典》的不久后,我们学校就举行了以班为单位的体操比赛活动,于是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结合教材可以及时指导的写作材料,于是我就一面指导学生要为了集体的荣誉积极而认真的参加,一面提醒学生认真观察每一个环节具体过程和场面,并留意印象比较深刻的几个情景。果然同学们都改掉了过去说空话,说大话的毛病。虽然是同一个题材,但却因为各自的观察角度不同,感受不同,因此各有各的特色。
三、让学生的语言丰富起来
在刚踏上三尺讲台时,我忽视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忽视了丰富语言积累对每一位学生的写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应该说这也是农村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共同问题。《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是重要的条件之一,要丰富语言积累,就要抓好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的生字词语,通过读读写写和词语采集来引导学生积累文中的更多的好词佳句。再由课内积累延伸到课外积累,让学生在泛读中丰富语言。郭沫若说:“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说的是只要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运用语言表情达意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可见把“读一读,写一写”这项工作抓落实,抓到位,可以改变学生词不达意、词汇贫乏等“语言痛苦”现象,逐渐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解决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无米之炊”的难题。因此教师应持之以恒地指导和督促学生做好这项工作。另外在课文的反复诵读中要强化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在阅读教学的品读中要深化语言积累。当然,我们的丰富语言积累指导不能只停留在积累上,更应该鼓励学生多多地运用,如课堂回答问题时指导使用规范语,用积累的好词遣词造句,连词成段,写作文时鼓励学生引用好词佳句,逐渐养成规范用语的习惯。通过教师的坚持和学生的努力,当学生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基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习作提出新的要求:不仅要学会运用,更要自创。只有既有积累,又有自创,才能让学生的语言之树更加茂盛。
四、注重作文的评价
虽然老师在指导作文方面下了很多功夫,但学生的经历与学识的限制,学生不可能个个都是写作能手。这就需要老师分层次的对学生做进一步的指导,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不断地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基础较差的学生当他们的文章有所欠缺,有所不足时,教师一定要及时又准确地指出来,并尽量写上评语,如果能够面批,当面询问他的写作意图,是最理想的。也可以经过老师点评后,让学生二次作文,修改自己的文章后再抄清。也可以在二次作文时让学生之间互相换着修改。如此不厌其烦的让学生修改,让学生写,进步才会快。正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琢始成金”。教师千万不要大笔一挥,洋洋洒洒为学生补上你自认为很理想的一段。这样,一方面学生的思维毕竟跟我们有所不同,难以理解你的修改意图,另一方面也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还助长了他的惰性。
总之,作文教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必须在教学理念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