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困恋童

来源 :检察风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CX08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晨,她是洛,平凡的洛,穿着一只短袜。在学校里,她是多莉。正式签名时,她是多洛蕾斯,可是在我怀里,她永远是洛丽塔。”这是俄罗斯裔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著名小说《洛丽塔》中的一段描写,小说叙述了一个中年男子与一个未成年少女的虐恋故事。
  故事概要
  男主角亨伯特出生于巴黎的一个富裕家庭,自幼就死了母亲,在其父亲、姨妈及众多女性的宠爱下长大。少年时遇到并爱上了其姨妈一个老朋友的女儿安娜贝尔,在刚偷偷地品尝到爱情的甜蜜后,安娜贝尔却不幸死于伤寒。这刻骨铭心的初恋使他始终不能释怀,以致使他始终痴迷于九岁到十四岁的少女。直到若干年后的一天,他来到一个小镇拉姆斯戴尔,寄住在海兹夫人的家里。海兹夫人带着一个十二岁的女儿洛丽塔独自过活。亨伯特立即痴迷上这个小姑娘,不仅为此滞留在这个乏味的小镇,而且在其母亲向他求爱时,为了得到对洛丽塔的亲昵和爱抚,他还压抑着厌恶与海兹夫人结了婚。之后,海兹夫人从他的日记上发现了隐秘,大为震怒地决心与之离婚,可是愤激之下不幸撞车身死。料理了丧事之后,亨伯特就以继父的身份从寄宿学校带出了洛丽塔,并限制她与同龄男性的交往。亨伯特异乎寻常的感觉和疯狂的想象力使他对每一个身边的男性都疑心很重,然而他的一切防范终究还是没能阻止洛丽塔乘他生病之际逃离了他。数年后,已处于疯狂状态中的亨伯特找到并枪杀了当初带洛丽塔逃走的剧作家奎尔梯,而后自入囹圄,并因发病在审判前死于狱中。
  亨伯特原罪的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在生命最初的五六年里形成,并在性的构架中解释心理现象,认为人在童年时期经历了一系列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标志是主要的性敏感区,这些阶段会影响成年期的人格。他认为儿童每经过一个发展阶段,都会失去少量“力比多”,笔者将其理解为一种潜在的性动能。如果儿童在某一阶段遭遇某种特殊的创伤体验或过度满足,就会导致大量“力比多”滞留,使以后没有足够的能量维持正常的成人心理机能,这样的成人就会经常表现出能量被固着了的早期阶段的特征。
  弗洛伊德把口腔期、肛门期和生殖器期三个阶段称为前性阶段。在此阶段,性活动是由自发性欲所引起的,孩子们一直追求的是肉体的愉快。但青春期后,产生了第二次性欲冲动,这种生理的驱动力使孩子感到这种冲动的作用。弗洛伊德认为这个时期的性本能是需要通过性高潮才会满足。而且“力比多”开始投射于所爱的异性上,人们开始产生了性爱。
  《洛丽塔》中,14岁的亨伯特有了一段初恋,他遇见了安娜贝尔。仿佛是突然之间,两个人相爱了,彼此疯狂,笨拙,不顾体面,这种压抑的感觉一直折磨着亨伯特。而四个月后,安娜贝尔死于斑疹伤寒。这正应了弗洛伊德所说,人的性格特征,是可以追溯到童年以及童年发生的应急事件的。可以说这段不成功的恋情似乎导致了亨伯特成年后对幼女有着疯狂的迷恋,由于安娜贝尔的突然死亡,亨伯特的某一部分性格特征定在了14岁阶段,他的情欲只对这个阶段的女孩才产生,而对妇女有着强烈的厌恶感。
  也就是说,洛丽塔是亨伯特童年时期死去的恋人安娜贝尔的重现,她是亨伯特“力比多”投射的对象,“原欲就像一条河流,如果它受到阻碍,就会溢向别的河道,直接导致性错乱心理和性变态行为。”当一个人的正常欲望得不到满足,或者性冲动不加以节制的话,就可能失控而成为一股强大的可怕力量。所以,《洛丽塔》好比是一场“童话悲剧”,它以一个“疯子”追求和占有自己的欲望对象为开端,以不可避免地在失去和绝望中毁灭而终结。
  恋童癖也分为原生和继生
  翻开《诗经·卫风·芄兰》可以读到这么一首诗:芄兰之支,童子佩觹,虽则佩觹,,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了解诗经的人知道,作者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小男孩的性暗示和性冲动。而后明朝的市井小说《金瓶梅》,更是开门见山,充斥着不少西门庆恋童的性描写。
  事实上,恋童癖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境遇性的,一种是素质性的。前者是指追求怪、新、异的生活风气下,一些人会以同性和恋童来满足自己的怪异需求,从中获得愉悦与兴奋。境遇性恋童癖并非一定要在未成年人那里才能获得满足,他们也可以有自己的家庭、妻子或女友,譬如西门庆就是。
  而素质性恋童癖是指有某种遗传的或先天的生物医学原因,再加上社会家庭因素造成恋童癖或同性恋。比如,某种神经递质的功能异常。美国的一些研究表明,大脑中5-羟色胺(一种神经递质)的减少可能与恋重癖有关。另外,一些基因位点的变异也与恋童癖、恋物癖之类的性变态有关。
  应该说,亨伯特属于素质性恋童癖,这类人对成熟的异性不感兴趣,只以儿童为满足性欲的对象,而素质性恋童癖与其他的性变态一样,都是心理上退化的表现。研究发现,恋童癖者绝大多数是男性,性格怯弱,对自己性能力感到自卑。他们在遭遇挫折、被成年人群体边缘化后,尤其会转向“恋童”,因为压力下易出现幼稚化的行为方式。所以恋童癖者的产生,有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然而即便如此,恋童癖就可以免罪吗?
  “化學阉割”,一种介于罚与治之间的手段
  韩国电影《熔炉》中,受害女孩的悲惨遭遇就源于一名恋童癖患者。如果说恋童癖是一种心理疾病,那性侵未成年人就属于严重的性犯罪,其必须为自己的侵害罪行付出沉重的代价,这在世界各国已经形成共识。如马来西亚前副总理安瓦尔被指控犯有鸡奸罪而被投入监狱。
  所以要强调的是,让属于法律的部分归法律,属于心理的部分归心理。恋童癖这样的性变态显然是一种偏常行为,而对这种偏常行为最早的时候是宗教审判,后来又强调道德谴责,再后来便是行政和法律的惩罚,以及道德谴责结合法律制裁共同进行。其实这里混淆了一个概念。如果恋童癖只是一种性取向,而没有对他人造成侵害,那就应当采取医学或心理疗法,而一旦侵害他人权利,则必须运用法律手段。但是法律只是为了惩戒,真正要发挥预防功能,对于这种心因性犯罪,还必须有一些新的途径,于是“化学阉割”应运而生。
  “化学阉割”始于美国,是对男性强奸罪犯注射一系列雌性荷尔蒙药物使其失去性欲。2003年以来捷克、波兰、俄罗斯等一些国家也立法对一些诸如强奸幼女的犯人进行化学阉割。2010年6月29日,韩国国会通过“化学阉割法案”,决定对16岁以下的儿童进行性侵犯的性犯罪者实行药物治疗,最长治疗时间长达15年,以根除罪犯的性冲动。据调查显示,在美国的俄勒冈州2000~2004年五年间,134名被假释的性犯罪者中没有接受药物治疗的性犯罪者的再犯率将近20%,接受治疗的人中未出现再犯者。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韩国、波兰等少数国家,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化学阉割”都遵循自愿原则。如果犯人不愿意,就不可以对其进行“化学阉割”,但是一旦同意了,就不能后悔。要是后悔的话,会受到非常严厉的处罚。所以,“化学阉割”既是一种医疗手段,也带有一定的法律惩戒,某种意义上,它也剥夺了个人一个时段的性自由,从目前来看,它也是必要的。除去由于侵害他人权益应当接受的刑罚外,作为附加手段的化学阉割的实质是对“力比多”中扭曲膨胀的一次外力控制,如果说童年经历造成了此后的性取向畸变,那一旦变成性罪错就理应受到外力的干扰。相比传统刑罚,“化学阉割”这种强制医疗手段算是比较人性化的,因为其既符合自然法的报应理论,也符合功利法的实用功能。
  编辑:成韵 chengyunpipi@126.com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的银行业步入了大数据发展时代,自从2011年底开始,大数据概念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数据开始进入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各类不同行业发展
董事责任保险在英美等国家已经相当普遍,但在我国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本文在分析董事责任保险制度的价值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具体考察该制度与民事责任制度、股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医疗卫生的水平也逐渐提高,人们对医疗器械的要求水平也越来越高.近些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趋于严重,对身体的关注度也比较高.血压是检测人们身体状
楔子rn1和8似乎是佛教里的两个关联十分密切且又含义极其深邃的数字.rn诸如,以人的认识为中心,对世界一切现象所作的分类,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由此产生的眼识界、
期刊
当下,一些小型用人单位以住房公积金不属于社会保险范围,劳动合同法亦未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缴纳为由,拒绝为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而下面案例告诉我们,用人单位无论
即墨市编办完善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一是强化基层责任体系。按照“属地化”原则,在各镇设食安办,负责协调全镇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健全完善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
《瑞普·凡·温克尔》摘自于美国著名作家华盛顿·欧文所著的《见闻札记》一书.以往在分析故事中人物性格时,大多都是褒扬主人公瑞普,批判瑞普的妻子温克尔夫人,文章将从女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经济欠发达地区面对WTO规则的挑战,只有依托现有条件,走具有本地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才有可能在市场经济中有一席之地.对安仁县来说,发掘本地的药文
在公安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激励是一条重要的途径.通过了解学生的需要,从目标、情感、团体、榜样等四个方面入手对学生实施适度的激励,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
1沈阳军区宣传学习雷锋的活动,是从1960年的冬季开始的。当时,我国国民经济遇到暂时困难,中央军委召开会议强调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全军即将展开忆阶级苦、忆民族苦,查立场、查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