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意图】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让学生的作文有话可说,作文的指导就必须从内容入手。因此,不少语文教师便采用了游戏作文、活动作文、科学实验作文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习作由“无米之炊”变“有米可炊”。笔者任教高年级语文,同时也任教六年级科学课,在科学教材中,有一堂课是《造纸桥》,笔者在大语文的理念下,做了大胆尝试,以《造纸桥》为内容进行了习作教学
实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积累习作素材。
2.指导学生感受实验过程中心情的变化,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描写等方法,表达不同的心情。
3.培養学生仔细观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描写等方法,表达不同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一场造纸桥比
赛,看看哪个小组造的纸桥最牢固。(出示实验要求)
用一张A4纸做桥面,两堆词语抄写本做桥墩,把硬币放桥面中间看纸桥能承受几个硬币的重量。时间是3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尝试)
(师巡视,选择不同造桥方法的小组,准备上台演示。)
师: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现在比赛正式开始!
【评析:喜欢动,喜欢不断尝试,是孩子的天性。钟老师一上课,就直截了当让学生来一场造纸桥比赛,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兴趣是相当的浓厚。这样一来,也就轻松地帮学生摄取了习作素材,为下面的写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实验感悟
1.小组比赛
师:哪个小组愿意第一个上来试一试?
(师指名一小组代表)
师:下面的同学不仅要关注实验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上面同学的动作、表情等。(板书:动作、表情)
(生把折好的纸放在“桥墩”上,再在上面放硬币。放到第4枚硬币时纸桥塌了。)
师:能放3枚硬币,不错!谁来说说他刚才的动作、表情等?
生:他是小心翼翼地把硬币放上去的, 轻轻放上一枚,看看“桥”安然无恙,再放下一枚。
师:观察得真仔细,“小心翼翼”这个词用得很不错。(板书:小心翼翼)
生:他在放时,一脸严肃,没有一点笑容,心里肯定很紧张。
师:你很会观察和猜测,从他的面部表情看出了他内心的紧张,是个会思考的孩子,真棒!
师:哪个小组再来挑战?
(师指名另一小组代表上来)
师:下面看的同学,这次你们不仅要关注这位同学的动作、表情,还要关注自己内心的变化。(板书:心理)
(生实验,硬币放到第8枚时桥塌了。)
师:我来采访一下,你现在的心情怎样?
生:没想到放到第8枚还是塌了。我现在心情很激动,我们组赢了。
师:其他同学呢?你们的内心是怎样的?
生:当她放到第4枚时,我比她还紧张,心里像揣着一只兔子,怦怦直跳,生怕塌了。当放到第5枚时,我很激动,我们组赢了!我激动地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
师:你把整个心理变化的过程讲述得很
具体,值得大家学习!老师为你点赞!
生:刚放到第4枚时,我看到她的手有点微微颤抖,只见她深深吸了口气,迟疑了一下。我觉得她是在稳定自己的情绪。当时,我也替她紧张。
师:居然看出了她的手有点微微颤抖,你观察得可真仔细!
【评析:作文课不同于科学课,实验的结果并非那么重要。实验中所蕴含的科学道理,也只要学生初步了解就可。作为一节科学实验作文课,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感受。可以看出,在实验环节,钟老师进行了精心的指导。如,在第一次实验前,她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时,不仅要关注实验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实验者的动作、表情等。在第二次实验前,又提醒学生这次不仅要关注实验者的动作、表情,还要关注自己的变化,并适时变身为“记者”,对实验者与观察者进行“现场采访”。与此同时,钟老师还把一些关键词通过板书加以强化。有了这些精心的指导,学生说时就会有话可说,写时也能将自己的观察所得与真切感受,通过文字具体、生动地表达出来。】
2.老师挑战
师:老师也做了一座纸桥,想和同学们
挑战。
(师实验)
生:1枚、2枚、3枚、4枚……8枚、9枚(有学生喊:成功了!)……15枚!倒了!
师:看了老师的实验,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我简直不敢相信,这么一张薄薄的
纸,怎么能放14枚硬币?
师:很好奇,谁有发现呢?
生:老师折的瓦楞纸,波浪要细。厚度增加,承受的重量也就大。
师:是的,看来你课前已经认真预习了科学课上的内容。这里面还有个秘密,想知道吗?
生:想!
师:(展开纸,揭示小秘密)老师先把纸对折,再折成瓦楞型,这样厚度就大大增加了。
生:啊!原来这样。
师:看来呀,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积极动脑,就会创造奇迹。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在观察老师的同时,谁注意到了其他同学的反应?
生:当老师放到第8枚、第9枚时,大家都“哇!”“哇!”“哇!”地叫起来了。
师:是的,这叫声传递的是同学们内心的激动。
生:老师在放硬币时,教室里响起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
【评析:钟老师在挑战的过程中,学生的惊叫声、掌声此起彼伏,一波接着一波。可以说,钟老师的挑战把这节课推向了高潮。但她不是就此而止,而是趁热打铁。在实验之后,再次引导学生说说心里真实的感受,说说同学们在观察实验时的真实反应。可以说,学生的精彩发言,不亚于先前精彩的实验。】
三、自主习作
师:做了这么久的实验,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生:是老师做实验时,纸桥上放了14枚硬币也没倒,我感到很惊讶。
生:是老师挑战时,当放到第6枚、第7枚,一直放到第15枚时,同学们都喊起来了,还不停地鼓掌,我印象最深了。
……
师:请你们拿出本子,把你感受最深的写成一个片段。可以重点写自己的心里感受,也可以写同学或者老师的动作,表情。
(生练习,师巡视指导,作记号。)
【评析:教学活动不是单一的教,而是教师和学生有机互动的结合。陶行知先生一贯主张“凡是能让学生亲知的,就让学生自己动眼去观察”。钟老师在学生动笔之前,让他们回顾了实验的过程,谈了自己感触最深的环节,注重“作前”的引导,使学生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让习作变得水到渠成。】
四、交流评价
1.评一评
师:知道大家舍不得停下笔来,但是停下来听一听,看一看,兴许会对你有新的启发。你看一看自己的文章,有没有做到以下几点。(出示)
(1)有没有把紧张、激动的心情写出来?
(2)有没有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表现自己的心情?
(3)有没有用上好词佳句将紧张、激动的心情写精彩?
师:老师这里找了几篇同学们的习作,我们一起看一看,他们的文章中哪些词句体现出了内心的紧张、激动,有没有做到这三点。
(生读自己的习作片段)
师:你们觉得哪处最精彩?
生:“我本以为全班就我们小组会成功,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老师。老师也要挑战,我倒要看看老师有什么绝招,是她厉害还是我们厉害。”这个地方我感觉最精彩,因为她把自己心里真实的想法写出来了。
(生读自己的习作片段)
师:你觉得哪处最精彩?或者你发现什么地方稍作修改会更好?
生:“等要放第10枚的时候,我屏息凝视着纸桥,生怕一放上去就会塌。可是没想到,那‘桥’还是那么稳。老师真是太牛了。” “屏息凝视”写出了同学们内心的紧张。
生:“同学们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这句把我们内心的激动、惊喜都表达出来了。
……
2.改一改
师:交流了这么多,现在我们看看自己的习作是否还有提升的空间。请各自找一处,好好
修改。
(生修改习作)
(师再次评价,修改。)
【评析:作文的交流与评价,钟老师让学生直接去读自己的作文,随后引导学生进行粗略的评价:你觉得哪处最精彩?或者你发现什么地方稍作修改会更好?……粗线条的评价,能够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去感悟一篇文章的好坏,而不是只关注几个错别字或者几个标点,让人感觉有些“眉毛胡子一把抓”,有时甚至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样的评价,还能引导学生从他人的文章中挖掘亮点,慢慢积累,逐步吸收,对于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也大有益处。此外,在整个评价环节,钟老师把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学生从词、句,甚至是作文的基本結构等
方面,畅所欲言,她只是偶尔适当鼓励一下,给了学生接下去交流的勇气,这更是值得大家学
习的。】
五、总结方法
师:同学们,习作中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一定要把自己的心理变化写出来。这节
课我们掌握了通过抓住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动作、神态、语言来描写内心的紧张、激动的习作
方法。
【评析:整堂课学生参与实验,有了亲身体验,加上钟老师不失时机的引导,由说到写,水到渠成。习作前教师精细化指导学生如何抓住动作、神态写具体,融入心理写真切。在无痕中学生习得写作方法。评改时,钟老师始终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给了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为课堂增加了鲜活的元素。让学生自己来评,钟教师适时的赞扬和鼓励,使学生接下来修改自己作文的积极性更高了,劲头更足了。虽然这样的先导再写,可能会出现作文雷同,但今天的相似是为了明天的百花齐放。】
(作者单位:浙江桐乡市凤鸣天女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让学生的作文有话可说,作文的指导就必须从内容入手。因此,不少语文教师便采用了游戏作文、活动作文、科学实验作文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习作由“无米之炊”变“有米可炊”。笔者任教高年级语文,同时也任教六年级科学课,在科学教材中,有一堂课是《造纸桥》,笔者在大语文的理念下,做了大胆尝试,以《造纸桥》为内容进行了习作教学
实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积累习作素材。
2.指导学生感受实验过程中心情的变化,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描写等方法,表达不同的心情。
3.培養学生仔细观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描写等方法,表达不同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一场造纸桥比
赛,看看哪个小组造的纸桥最牢固。(出示实验要求)
用一张A4纸做桥面,两堆词语抄写本做桥墩,把硬币放桥面中间看纸桥能承受几个硬币的重量。时间是3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尝试)
(师巡视,选择不同造桥方法的小组,准备上台演示。)
师: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现在比赛正式开始!
【评析:喜欢动,喜欢不断尝试,是孩子的天性。钟老师一上课,就直截了当让学生来一场造纸桥比赛,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兴趣是相当的浓厚。这样一来,也就轻松地帮学生摄取了习作素材,为下面的写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实验感悟
1.小组比赛
师:哪个小组愿意第一个上来试一试?
(师指名一小组代表)
师:下面的同学不仅要关注实验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上面同学的动作、表情等。(板书:动作、表情)
(生把折好的纸放在“桥墩”上,再在上面放硬币。放到第4枚硬币时纸桥塌了。)
师:能放3枚硬币,不错!谁来说说他刚才的动作、表情等?
生:他是小心翼翼地把硬币放上去的, 轻轻放上一枚,看看“桥”安然无恙,再放下一枚。
师:观察得真仔细,“小心翼翼”这个词用得很不错。(板书:小心翼翼)
生:他在放时,一脸严肃,没有一点笑容,心里肯定很紧张。
师:你很会观察和猜测,从他的面部表情看出了他内心的紧张,是个会思考的孩子,真棒!
师:哪个小组再来挑战?
(师指名另一小组代表上来)
师:下面看的同学,这次你们不仅要关注这位同学的动作、表情,还要关注自己内心的变化。(板书:心理)
(生实验,硬币放到第8枚时桥塌了。)
师:我来采访一下,你现在的心情怎样?
生:没想到放到第8枚还是塌了。我现在心情很激动,我们组赢了。
师:其他同学呢?你们的内心是怎样的?
生:当她放到第4枚时,我比她还紧张,心里像揣着一只兔子,怦怦直跳,生怕塌了。当放到第5枚时,我很激动,我们组赢了!我激动地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
师:你把整个心理变化的过程讲述得很
具体,值得大家学习!老师为你点赞!
生:刚放到第4枚时,我看到她的手有点微微颤抖,只见她深深吸了口气,迟疑了一下。我觉得她是在稳定自己的情绪。当时,我也替她紧张。
师:居然看出了她的手有点微微颤抖,你观察得可真仔细!
【评析:作文课不同于科学课,实验的结果并非那么重要。实验中所蕴含的科学道理,也只要学生初步了解就可。作为一节科学实验作文课,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感受。可以看出,在实验环节,钟老师进行了精心的指导。如,在第一次实验前,她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时,不仅要关注实验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实验者的动作、表情等。在第二次实验前,又提醒学生这次不仅要关注实验者的动作、表情,还要关注自己的变化,并适时变身为“记者”,对实验者与观察者进行“现场采访”。与此同时,钟老师还把一些关键词通过板书加以强化。有了这些精心的指导,学生说时就会有话可说,写时也能将自己的观察所得与真切感受,通过文字具体、生动地表达出来。】
2.老师挑战
师:老师也做了一座纸桥,想和同学们
挑战。
(师实验)
生:1枚、2枚、3枚、4枚……8枚、9枚(有学生喊:成功了!)……15枚!倒了!
师:看了老师的实验,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我简直不敢相信,这么一张薄薄的
纸,怎么能放14枚硬币?
师:很好奇,谁有发现呢?
生:老师折的瓦楞纸,波浪要细。厚度增加,承受的重量也就大。
师:是的,看来你课前已经认真预习了科学课上的内容。这里面还有个秘密,想知道吗?
生:想!
师:(展开纸,揭示小秘密)老师先把纸对折,再折成瓦楞型,这样厚度就大大增加了。
生:啊!原来这样。
师:看来呀,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积极动脑,就会创造奇迹。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在观察老师的同时,谁注意到了其他同学的反应?
生:当老师放到第8枚、第9枚时,大家都“哇!”“哇!”“哇!”地叫起来了。
师:是的,这叫声传递的是同学们内心的激动。
生:老师在放硬币时,教室里响起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
【评析:钟老师在挑战的过程中,学生的惊叫声、掌声此起彼伏,一波接着一波。可以说,钟老师的挑战把这节课推向了高潮。但她不是就此而止,而是趁热打铁。在实验之后,再次引导学生说说心里真实的感受,说说同学们在观察实验时的真实反应。可以说,学生的精彩发言,不亚于先前精彩的实验。】
三、自主习作
师:做了这么久的实验,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生:是老师做实验时,纸桥上放了14枚硬币也没倒,我感到很惊讶。
生:是老师挑战时,当放到第6枚、第7枚,一直放到第15枚时,同学们都喊起来了,还不停地鼓掌,我印象最深了。
……
师:请你们拿出本子,把你感受最深的写成一个片段。可以重点写自己的心里感受,也可以写同学或者老师的动作,表情。
(生练习,师巡视指导,作记号。)
【评析:教学活动不是单一的教,而是教师和学生有机互动的结合。陶行知先生一贯主张“凡是能让学生亲知的,就让学生自己动眼去观察”。钟老师在学生动笔之前,让他们回顾了实验的过程,谈了自己感触最深的环节,注重“作前”的引导,使学生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让习作变得水到渠成。】
四、交流评价
1.评一评
师:知道大家舍不得停下笔来,但是停下来听一听,看一看,兴许会对你有新的启发。你看一看自己的文章,有没有做到以下几点。(出示)
(1)有没有把紧张、激动的心情写出来?
(2)有没有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表现自己的心情?
(3)有没有用上好词佳句将紧张、激动的心情写精彩?
师:老师这里找了几篇同学们的习作,我们一起看一看,他们的文章中哪些词句体现出了内心的紧张、激动,有没有做到这三点。
(生读自己的习作片段)
师:你们觉得哪处最精彩?
生:“我本以为全班就我们小组会成功,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老师。老师也要挑战,我倒要看看老师有什么绝招,是她厉害还是我们厉害。”这个地方我感觉最精彩,因为她把自己心里真实的想法写出来了。
(生读自己的习作片段)
师:你觉得哪处最精彩?或者你发现什么地方稍作修改会更好?
生:“等要放第10枚的时候,我屏息凝视着纸桥,生怕一放上去就会塌。可是没想到,那‘桥’还是那么稳。老师真是太牛了。” “屏息凝视”写出了同学们内心的紧张。
生:“同学们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这句把我们内心的激动、惊喜都表达出来了。
……
2.改一改
师:交流了这么多,现在我们看看自己的习作是否还有提升的空间。请各自找一处,好好
修改。
(生修改习作)
(师再次评价,修改。)
【评析:作文的交流与评价,钟老师让学生直接去读自己的作文,随后引导学生进行粗略的评价:你觉得哪处最精彩?或者你发现什么地方稍作修改会更好?……粗线条的评价,能够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去感悟一篇文章的好坏,而不是只关注几个错别字或者几个标点,让人感觉有些“眉毛胡子一把抓”,有时甚至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样的评价,还能引导学生从他人的文章中挖掘亮点,慢慢积累,逐步吸收,对于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也大有益处。此外,在整个评价环节,钟老师把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学生从词、句,甚至是作文的基本結构等
方面,畅所欲言,她只是偶尔适当鼓励一下,给了学生接下去交流的勇气,这更是值得大家学
习的。】
五、总结方法
师:同学们,习作中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一定要把自己的心理变化写出来。这节
课我们掌握了通过抓住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动作、神态、语言来描写内心的紧张、激动的习作
方法。
【评析:整堂课学生参与实验,有了亲身体验,加上钟老师不失时机的引导,由说到写,水到渠成。习作前教师精细化指导学生如何抓住动作、神态写具体,融入心理写真切。在无痕中学生习得写作方法。评改时,钟老师始终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给了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为课堂增加了鲜活的元素。让学生自己来评,钟教师适时的赞扬和鼓励,使学生接下来修改自己作文的积极性更高了,劲头更足了。虽然这样的先导再写,可能会出现作文雷同,但今天的相似是为了明天的百花齐放。】
(作者单位:浙江桐乡市凤鸣天女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