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的数学学习是现实的、有效的、富有挑战性的。切实开展有效学习,就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中,尝试着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依教材内容,进行情感教育,借助生活体验,化抽象为具体,注重实验操作,培养兴趣,实行竞争机制。激励学生学好数学。
【关键词】激发;积极性;实践;情感;竞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是现实的、有效的、富有挑战性的,切实开展有效学习,就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知识产生渴望。”长期以来,传统教法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尊重与鼓励,教师讲得多练得少,剥夺了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的学生考试成绩好。探究能力差。新形势下我们应转变教育理念,把被动的接受式转成主动的探究式,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乐趣。近几年我摸索着,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性”为目的。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依教材内容,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眼中,数学知识枯燥乏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加强情感教育,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数学学习。
1.利用数学史料,激发数学情感
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数学史教育,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情感发展的手段之一。学习函数时,给学生介绍欧拉、柯西等数学家关于函数的故事。学习图形与证明时,给学生介绍欧几里得与《原本》,课外活动介绍数坛女才子柯瓦列夫斯卡娅、伽罗华以及祖冲之、华罗庚等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数学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活生生的有生命的一门科学,激励学生下决心学好数学。
2.揭示数学价值
教学中,教师善于将那些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设计成有趣的、诱人且易接受的问题,恰当的用故事、图片、动画和生活中的事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如:解分式方程时,学生易漏乘常数项,这时可以打比方,老师发给同学n块糖(n为分式的最简公分母),要公平合理,因而每个人都不能漏掉;上学路上前进的速度与风速的关系等。让学生充分感觉到数学的价值,对数学产生兴趣。
3.展示数学美
用文字叙述的命题简化成符号语言,体现了数学的简捷美,黄金分割、圆、图形对称体现了直观美,推理论证体现了内在美,还有主持人在舞台上的最佳位置是在黄金分割点,五星红旗的对称、协调等,通过一些实例引导学生感受美,发现美。鉴赏美,进而创造美。
二、借助生活体验。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亲近数学
数学抽象、逻辑严谨、应用广泛,许多学生认为单调、枯燥、乏味,易产生畏难和厌学心理,“怕”字当头。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让学生充分了解数学,觉得它不抽象、不难,才能亲近数学,学好数学。正如为什么饲养员敢摸老虎而一般人只能远观老虎,主要是因为他熟悉虎的习性。我们要熟悉数学的习性就必须从自己熟悉的事物出发,掌握新知识,学习新内容。例如:教室的门板活动了。在对角上钉一根木条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时,让学生统计每个人脚上鞋子的尺码,从这组数据中找出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因为与自己联系密切,抽象的问题就在自己的身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信心。
三、注重实验操作。培养兴趣能力,具体形象学数学
数学的研究对象是实践中的空间图形与数量关系。通过一定的方法把抽象的具体化、直观化。往往更易掌握。学生一般都喜欢动手操作,爱自己发现,所以课堂上要充分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学生去实验、探索。例如:学习“等腰梯形”时,要求学生事先准备一个等腰三角形的纸板,看谁能剪出等腰梯形,学生会积极动手、动脑,找到了多种剪法,积极性很高,接着再问:为什么你剪出的图形是等腰梯形?在思考这个问题的同时,也弄明白了等腰梯形的定义和性质。不仅使学生对相关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还使学生以实验为手段对梯形从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
四、营造融洽气氛。实行竞争机制。激励学生学数学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加强教学的情感设计,通过恰当的途径与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
1.采用竞争机制。实行分组积分
将学生分成成绩均等的几个小组,选定组长,每学完一个知识点,就设计层次不等的几组习题,难易适中,组长指定人员轮流板演,大家机会均等,其余人做指定题,教师抽查,实行积分。每月一总结,落后的罚唱歌,先进的得到表彰。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明显增强了。
2.鼓励学生质疑,实行加分表彰
让学生喜欢数学,就要给学生一个宽松、民主和开放的环境,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敢于批评和争论,提倡和同学争论,向老师挑战,向课本质疑。教师放下了架子,学生才有宽松的创造空间,才能敢说、敢做,创造潜能才能源源不断地激发出来。比如:我在讲“证明线段相等的习题”时,本打算先利用全等。再讨论其他证法,最简单的做法是利用三角形面积相等,估计学生一下想不到,万不得已时再抛出来。讲解时果然多数同学提出利用全等来证明,正当大家在讨论如何规范解题时,一名同学立即站起来说利用三角形面积相等来证简单,并讲解了思路,当时我马上对这名同学给予肯定,并指出:这种解法突破了常规的思维模式,创造性地利用学过的知识,令人耳目一新。这名同学不仅受到了表扬和鼓励,他所在的小组也得到了加分,全体同学都受到了鼓舞。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视教材、学生、环境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做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真正的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是根本。
【参考文献】
[1] 王繼伟。初中数学教学情感教育初探。中国数学教育,2007(9)。
[2] 项成天。对新时期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中学数学,2005(6)。
[3] 王剑梅。我们应营造什么样的课堂。教育艺术,2005(10)。
[4] 苏国榜。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激励性评价。教育艺术。2005(12)。
【关键词】激发;积极性;实践;情感;竞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是现实的、有效的、富有挑战性的,切实开展有效学习,就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知识产生渴望。”长期以来,传统教法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尊重与鼓励,教师讲得多练得少,剥夺了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的学生考试成绩好。探究能力差。新形势下我们应转变教育理念,把被动的接受式转成主动的探究式,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乐趣。近几年我摸索着,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性”为目的。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依教材内容,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眼中,数学知识枯燥乏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加强情感教育,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数学学习。
1.利用数学史料,激发数学情感
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数学史教育,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情感发展的手段之一。学习函数时,给学生介绍欧拉、柯西等数学家关于函数的故事。学习图形与证明时,给学生介绍欧几里得与《原本》,课外活动介绍数坛女才子柯瓦列夫斯卡娅、伽罗华以及祖冲之、华罗庚等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数学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活生生的有生命的一门科学,激励学生下决心学好数学。
2.揭示数学价值
教学中,教师善于将那些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设计成有趣的、诱人且易接受的问题,恰当的用故事、图片、动画和生活中的事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如:解分式方程时,学生易漏乘常数项,这时可以打比方,老师发给同学n块糖(n为分式的最简公分母),要公平合理,因而每个人都不能漏掉;上学路上前进的速度与风速的关系等。让学生充分感觉到数学的价值,对数学产生兴趣。
3.展示数学美
用文字叙述的命题简化成符号语言,体现了数学的简捷美,黄金分割、圆、图形对称体现了直观美,推理论证体现了内在美,还有主持人在舞台上的最佳位置是在黄金分割点,五星红旗的对称、协调等,通过一些实例引导学生感受美,发现美。鉴赏美,进而创造美。
二、借助生活体验。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亲近数学
数学抽象、逻辑严谨、应用广泛,许多学生认为单调、枯燥、乏味,易产生畏难和厌学心理,“怕”字当头。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让学生充分了解数学,觉得它不抽象、不难,才能亲近数学,学好数学。正如为什么饲养员敢摸老虎而一般人只能远观老虎,主要是因为他熟悉虎的习性。我们要熟悉数学的习性就必须从自己熟悉的事物出发,掌握新知识,学习新内容。例如:教室的门板活动了。在对角上钉一根木条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时,让学生统计每个人脚上鞋子的尺码,从这组数据中找出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因为与自己联系密切,抽象的问题就在自己的身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信心。
三、注重实验操作。培养兴趣能力,具体形象学数学
数学的研究对象是实践中的空间图形与数量关系。通过一定的方法把抽象的具体化、直观化。往往更易掌握。学生一般都喜欢动手操作,爱自己发现,所以课堂上要充分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学生去实验、探索。例如:学习“等腰梯形”时,要求学生事先准备一个等腰三角形的纸板,看谁能剪出等腰梯形,学生会积极动手、动脑,找到了多种剪法,积极性很高,接着再问:为什么你剪出的图形是等腰梯形?在思考这个问题的同时,也弄明白了等腰梯形的定义和性质。不仅使学生对相关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还使学生以实验为手段对梯形从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
四、营造融洽气氛。实行竞争机制。激励学生学数学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加强教学的情感设计,通过恰当的途径与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
1.采用竞争机制。实行分组积分
将学生分成成绩均等的几个小组,选定组长,每学完一个知识点,就设计层次不等的几组习题,难易适中,组长指定人员轮流板演,大家机会均等,其余人做指定题,教师抽查,实行积分。每月一总结,落后的罚唱歌,先进的得到表彰。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明显增强了。
2.鼓励学生质疑,实行加分表彰
让学生喜欢数学,就要给学生一个宽松、民主和开放的环境,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敢于批评和争论,提倡和同学争论,向老师挑战,向课本质疑。教师放下了架子,学生才有宽松的创造空间,才能敢说、敢做,创造潜能才能源源不断地激发出来。比如:我在讲“证明线段相等的习题”时,本打算先利用全等。再讨论其他证法,最简单的做法是利用三角形面积相等,估计学生一下想不到,万不得已时再抛出来。讲解时果然多数同学提出利用全等来证明,正当大家在讨论如何规范解题时,一名同学立即站起来说利用三角形面积相等来证简单,并讲解了思路,当时我马上对这名同学给予肯定,并指出:这种解法突破了常规的思维模式,创造性地利用学过的知识,令人耳目一新。这名同学不仅受到了表扬和鼓励,他所在的小组也得到了加分,全体同学都受到了鼓舞。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视教材、学生、环境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做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真正的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是根本。
【参考文献】
[1] 王繼伟。初中数学教学情感教育初探。中国数学教育,2007(9)。
[2] 项成天。对新时期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中学数学,2005(6)。
[3] 王剑梅。我们应营造什么样的课堂。教育艺术,2005(10)。
[4] 苏国榜。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激励性评价。教育艺术。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