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重视实践活动和学习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便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实践
随着江苏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重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自己一味地教,全然不顾学生是否听得懂,是否感兴趣,是否参与到课堂中,等等。教师如何在新形势下探索实践出一条新路,解决原有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与新形势的冲突?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我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并且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影响学习效果的诸多变量中,学习动机往往起着关键的作用。它是学习活动的催化剂,并且具有一定的情感性因素。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认真思考,主动探索未知领域。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向学生介绍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案例1:在讲解苏教版选修2—3——二项式(a b)n的展开式时,我向学生介绍杨辉三角,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通过对问题的引导启发,唤起学生心理上的学习动机,并且形成良好的心理指向。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我经常用以下的方法:(1)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这既能化难为易,又能使学生倍感亲切。(2)提出问题,设置悬念。(3)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肯定。(4)组织竞赛、各种活动等。坚持做到这些,可以逐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让学生主体参与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活动既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学生学习知识的获取、学习技能的培养、学习素质的提高等无一不是在实践中得以实现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学生的学习是以实践为基础和生长点的,学习与实践是相互依存、互为统一的有机整体。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通过课程、教材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如下。
1.让学生多观察。
数学虽不同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情况、得出结论,但数学概念的概括抽象、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都可以让学生多观察。
2.让学生多思考。
课堂教学中概念的提出与抽象,公式的推导与概括,题目解答思路与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辨析,知识的联系与结构,等等,都需让学生多思考。
3.让学生多讨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质疑和设问可讨论,问题怎样解决可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交流进而共同提高的效果。
4.让学生多动手尝试、实践,引导和组织学生做好实习作业。
教学中让学生多练习、多提问、多板演等都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为学生主体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潜能的释放,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就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两点做起。
(1)与学生平等相处。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生动有趣等一系列行为换取学生心目中的较高威信,然后才能在学生面前具有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始终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学生给予尊重、理解和信任,这样就能激起他们的上进心。
(2)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2.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张扬个性。教师要善于组织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以便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
案例2:在上数学探究课时,我精心设计好探究题,并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然后让学生讨论研究。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既促进了思维表达能力的发展,又挖掘了学生主体的学习潜能。
四、重视学习方法对学生主体的作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地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和学习技能。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学才有路、学才有效。否则,学生只会一味效仿例题,不能举一反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学生”这个主体,要尽可能地使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即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
案例3:当学生学完一个章节后,我就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结,让学生相互交流,并鼓励学生总结出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行为进行反思并及时做出调整,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的氛围中,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从而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新理念。
案例4:在讲解苏教版必修1“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一节内容时,我设计了如下环节:①六人一组,每人任画一个指数函数的图像;②观察、比较所画的图像,你们认为是什么图形?③找出你们所画图像的函数中的a的值,再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a不相同的函数图像,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④根据a的值进行分组,比较函数的图像,你们由此发现a对函数图像有什么影响?⑤总结当a取不同值时,指数函数分别经过哪些象限。学生在我的引导启发下,通过合作、讨论,很快认识了指数函数的性质。在这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都“动”了起来,没有“旁观者”,很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刻刻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江苏教育出版社版,2005.8.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实践
随着江苏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重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自己一味地教,全然不顾学生是否听得懂,是否感兴趣,是否参与到课堂中,等等。教师如何在新形势下探索实践出一条新路,解决原有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与新形势的冲突?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我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并且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影响学习效果的诸多变量中,学习动机往往起着关键的作用。它是学习活动的催化剂,并且具有一定的情感性因素。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认真思考,主动探索未知领域。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向学生介绍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案例1:在讲解苏教版选修2—3——二项式(a b)n的展开式时,我向学生介绍杨辉三角,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通过对问题的引导启发,唤起学生心理上的学习动机,并且形成良好的心理指向。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我经常用以下的方法:(1)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这既能化难为易,又能使学生倍感亲切。(2)提出问题,设置悬念。(3)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肯定。(4)组织竞赛、各种活动等。坚持做到这些,可以逐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让学生主体参与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活动既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学生学习知识的获取、学习技能的培养、学习素质的提高等无一不是在实践中得以实现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学生的学习是以实践为基础和生长点的,学习与实践是相互依存、互为统一的有机整体。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通过课程、教材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如下。
1.让学生多观察。
数学虽不同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情况、得出结论,但数学概念的概括抽象、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都可以让学生多观察。
2.让学生多思考。
课堂教学中概念的提出与抽象,公式的推导与概括,题目解答思路与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辨析,知识的联系与结构,等等,都需让学生多思考。
3.让学生多讨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质疑和设问可讨论,问题怎样解决可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交流进而共同提高的效果。
4.让学生多动手尝试、实践,引导和组织学生做好实习作业。
教学中让学生多练习、多提问、多板演等都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为学生主体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潜能的释放,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就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两点做起。
(1)与学生平等相处。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生动有趣等一系列行为换取学生心目中的较高威信,然后才能在学生面前具有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始终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学生给予尊重、理解和信任,这样就能激起他们的上进心。
(2)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2.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张扬个性。教师要善于组织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以便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
案例2:在上数学探究课时,我精心设计好探究题,并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然后让学生讨论研究。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既促进了思维表达能力的发展,又挖掘了学生主体的学习潜能。
四、重视学习方法对学生主体的作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地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和学习技能。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学才有路、学才有效。否则,学生只会一味效仿例题,不能举一反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学生”这个主体,要尽可能地使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即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
案例3:当学生学完一个章节后,我就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结,让学生相互交流,并鼓励学生总结出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行为进行反思并及时做出调整,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的氛围中,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从而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新理念。
案例4:在讲解苏教版必修1“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一节内容时,我设计了如下环节:①六人一组,每人任画一个指数函数的图像;②观察、比较所画的图像,你们认为是什么图形?③找出你们所画图像的函数中的a的值,再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a不相同的函数图像,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④根据a的值进行分组,比较函数的图像,你们由此发现a对函数图像有什么影响?⑤总结当a取不同值时,指数函数分别经过哪些象限。学生在我的引导启发下,通过合作、讨论,很快认识了指数函数的性质。在这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都“动”了起来,没有“旁观者”,很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刻刻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江苏教育出版社版,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