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大学生科技社团建设课题研究是在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创新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提出的。为使大学生科技社团更具活力,我们将从激活科技社团的动力、健全完善科技社团的体制、促进科技社团发展等方面,对大学生科技社团的建设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 大学生;科技社团;社团建设
【中图分类号】:G622.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5-0255-01
在全面提高大学生科技素质的过程中,大学生科技社团活动和课堂教学活动犹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它们相互支持、相互渗透。
1 大学生科技社团建设的目的与意义
大学生科技社团活动作为科技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科技素质培养与形成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加强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活动,浓厚学校学术气氛,促进学风建设,必须加强大学生科技社团建设。
1.1 为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开展大学生科技社团活动,使学生在参加科技竞赛、学术论坛和讲座、科技展览活动中,了解科技信息,感受科技动态,引导学生将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个性并举。
1.2 为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大学生依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选择社团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对新的科学现象进行分析和优选;结合已掌握的学术新观念、科技新成果及科研新思路,针对性地收集和研究资料,深化专业知识,在将科技知识转化为科技成果的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和科研能力,促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
1.3 为促进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在大学生科技社团活动中,师生共同探讨、研究,可以增进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加强师生间的理解信任,能使学生尽快完成学与用的转化。
2 我校大学生科技社团建设的指导原则
2.1 坚持正确引导、积极扶持的原则。“在引导中发展,在创新中提高”,为社团工作提供充分的硬件和软件条件,不断繁荣和发展学生科技社团,满足大学生对科技创新的需求,使学生社团成为大学生提高科技文化素质的重要载体。
2.2 坚持与专业特色相结合的原则。科技社团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因此它的建设与发展要与学校德育教育目标相结合、与专业特色结合、与导师制结合、与学术创新实践结合,使大学生科技社团的建设与发展始终服务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服务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推动校园社团文化更上层次。
2.3 坚持自主活动和统筹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社团是大学生自己组成的团体,从社团的筹建,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领导人的产生,管理制度的健全到活动内容的设计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才智,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性的活动中自我约束。但同时也要统筹管理,要求各学生社团年初上交年度工作计划,再由社团协调组织统一安排活动内容、时间、设施场地等,避免社团活动过于频繁和重复。
2.4 坚持管理和培养相结合的原则。社团指导教师和负责人不仅要对社团本身的运行进行有效管理,对社团成员在社团内部的活动行为要进行有效管理。同时,借助社团组织机制和成员归属意识,要努力把管理延伸到成员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去,使社团管理效能更上台阶。
3 我校大学生科技社团建设的基本情况及成果
目前,我校共成立校级科技社团7个,院系级科技社团12个,科技类社团在各类社团中的比重为30.16%,科技类社团注册会员人数达1918人,有多个社团被评为“校级优秀社团”。近三年来,学校各级科技社团共承办、协办各类科技活动1600余次。其中,与外校大学生科技社团或校外组织联合开展活动300余次。我校累计组织各级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200余次(含校级以上各类科技竞赛),参赛人数达20000余人次,获奖省级以上奖励200余项。其中,科技类社团会员参赛14000余人次,占总参赛人数的70%,科技类社团成员(或以其为主体)获奖150余项,占总获奖项的75%,科技社团的会员成为了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主力军。另外,在每年的大学生科技文化节中,我校的科技社团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为科技文化节的组织、策划做了大量的工作,成为我校学生科技活动的中坚力量。
4 我校大学生科技社团建设展望
4.1 利用学校特色和优势组建和完善一批与石油相关的科技社团。作为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及相关领域的有明显特色和优势的多科性大学,我校的大学生科技社团在这一领域的建设与发展还显得不足。因此,有必要从社团数量和质量上进一步加强石油及其相关领域的大学生科技社团建设。争取在五年内建成1-2个石油勘探开发类校级精品社团。
4.2 进一步规范现有科技社团的指导和管理。目前,校内各级各类社团的指导与管理总体上规范有序,但是个别科技社团仍然存在管理松散、形同虚设的问题。为此,有必要健全指导与管理机制,保证这些社团的良好运作。在管理上可以尝试采用项目管理的思路,化整为零、分组、分片管理。
4.3 遴选一批德才兼备的科技社团兼职指导教师。作为学生社团,其主要负责人的素质对社团的发展有直观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一味强调主要负责人的作用,而忽视了对指导教师的遴选与培养,那么社团整体发展的方向性和战略性可能受到不好的影响。所以,从广大教师中遴选一批德才兼备、责任心强、热心学生社团工作的同志,特别是一些离退休的老同志作为学生科技类社团的指导教师显得十分必要。
4.4 加强校内外科技社团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信息共享。对于科技类社团,科技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显得尤为重要。学校目前两岸三地办学的模式,一是增加了科技类社团发展的空间障碍,二是为校内外科技社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紧紧抓住校内外,特别是成都周边地区的科技教育资源,“走出去、请进来”,充实和发展科技社团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许齐芳 奕德泉:学生社团是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有效载体.党史文苑.2006(8)
[2] 张林马旭东党鹏:高校学生社团的功能与建设.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4)
[3] 李朝阳.大学生社团开放性建设初探[J].江苏高教.2003(3)
[4] 许书安.等.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优化高校育人环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5)
收稿日期:2008-5-05
【关键词】 大学生;科技社团;社团建设
【中图分类号】:G622.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5-0255-01
在全面提高大学生科技素质的过程中,大学生科技社团活动和课堂教学活动犹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它们相互支持、相互渗透。
1 大学生科技社团建设的目的与意义
大学生科技社团活动作为科技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科技素质培养与形成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加强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活动,浓厚学校学术气氛,促进学风建设,必须加强大学生科技社团建设。
1.1 为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开展大学生科技社团活动,使学生在参加科技竞赛、学术论坛和讲座、科技展览活动中,了解科技信息,感受科技动态,引导学生将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个性并举。
1.2 为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大学生依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选择社团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对新的科学现象进行分析和优选;结合已掌握的学术新观念、科技新成果及科研新思路,针对性地收集和研究资料,深化专业知识,在将科技知识转化为科技成果的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和科研能力,促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
1.3 为促进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在大学生科技社团活动中,师生共同探讨、研究,可以增进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加强师生间的理解信任,能使学生尽快完成学与用的转化。
2 我校大学生科技社团建设的指导原则
2.1 坚持正确引导、积极扶持的原则。“在引导中发展,在创新中提高”,为社团工作提供充分的硬件和软件条件,不断繁荣和发展学生科技社团,满足大学生对科技创新的需求,使学生社团成为大学生提高科技文化素质的重要载体。
2.2 坚持与专业特色相结合的原则。科技社团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因此它的建设与发展要与学校德育教育目标相结合、与专业特色结合、与导师制结合、与学术创新实践结合,使大学生科技社团的建设与发展始终服务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服务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推动校园社团文化更上层次。
2.3 坚持自主活动和统筹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社团是大学生自己组成的团体,从社团的筹建,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领导人的产生,管理制度的健全到活动内容的设计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才智,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性的活动中自我约束。但同时也要统筹管理,要求各学生社团年初上交年度工作计划,再由社团协调组织统一安排活动内容、时间、设施场地等,避免社团活动过于频繁和重复。
2.4 坚持管理和培养相结合的原则。社团指导教师和负责人不仅要对社团本身的运行进行有效管理,对社团成员在社团内部的活动行为要进行有效管理。同时,借助社团组织机制和成员归属意识,要努力把管理延伸到成员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去,使社团管理效能更上台阶。
3 我校大学生科技社团建设的基本情况及成果
目前,我校共成立校级科技社团7个,院系级科技社团12个,科技类社团在各类社团中的比重为30.16%,科技类社团注册会员人数达1918人,有多个社团被评为“校级优秀社团”。近三年来,学校各级科技社团共承办、协办各类科技活动1600余次。其中,与外校大学生科技社团或校外组织联合开展活动300余次。我校累计组织各级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200余次(含校级以上各类科技竞赛),参赛人数达20000余人次,获奖省级以上奖励200余项。其中,科技类社团会员参赛14000余人次,占总参赛人数的70%,科技类社团成员(或以其为主体)获奖150余项,占总获奖项的75%,科技社团的会员成为了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主力军。另外,在每年的大学生科技文化节中,我校的科技社团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为科技文化节的组织、策划做了大量的工作,成为我校学生科技活动的中坚力量。
4 我校大学生科技社团建设展望
4.1 利用学校特色和优势组建和完善一批与石油相关的科技社团。作为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及相关领域的有明显特色和优势的多科性大学,我校的大学生科技社团在这一领域的建设与发展还显得不足。因此,有必要从社团数量和质量上进一步加强石油及其相关领域的大学生科技社团建设。争取在五年内建成1-2个石油勘探开发类校级精品社团。
4.2 进一步规范现有科技社团的指导和管理。目前,校内各级各类社团的指导与管理总体上规范有序,但是个别科技社团仍然存在管理松散、形同虚设的问题。为此,有必要健全指导与管理机制,保证这些社团的良好运作。在管理上可以尝试采用项目管理的思路,化整为零、分组、分片管理。
4.3 遴选一批德才兼备的科技社团兼职指导教师。作为学生社团,其主要负责人的素质对社团的发展有直观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一味强调主要负责人的作用,而忽视了对指导教师的遴选与培养,那么社团整体发展的方向性和战略性可能受到不好的影响。所以,从广大教师中遴选一批德才兼备、责任心强、热心学生社团工作的同志,特别是一些离退休的老同志作为学生科技类社团的指导教师显得十分必要。
4.4 加强校内外科技社团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信息共享。对于科技类社团,科技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显得尤为重要。学校目前两岸三地办学的模式,一是增加了科技类社团发展的空间障碍,二是为校内外科技社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紧紧抓住校内外,特别是成都周边地区的科技教育资源,“走出去、请进来”,充实和发展科技社团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许齐芳 奕德泉:学生社团是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有效载体.党史文苑.2006(8)
[2] 张林马旭东党鹏:高校学生社团的功能与建设.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4)
[3] 李朝阳.大学生社团开放性建设初探[J].江苏高教.2003(3)
[4] 许书安.等.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优化高校育人环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5)
收稿日期:2008-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