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尝试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把握心理特征,创新审美角度
  教师应尊重教育科学,尊重人的教育思想,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再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选材方面要尽量选取符合小学生接受程度和审美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喜好和性格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取和整合音乐教学内容,创新审美角度。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上应是富于童真童趣的,小学生在学习音乐时不要拘泥于单纯地学习枯燥的乐理知识,应寓教于乐,更为重要的是要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音乐不分国界,它本身具有很大的乐趣,只要教师的教学方法运用得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很容易的。音乐教师可以挑选一些欢快的有节奏感的歌曲让学生聆听和欣赏,从而让学生们感受到音乐课并不仅是枯燥无味的乐理知识。如认识do、mi、sol三个音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用自己身体的不同器官来感受每个音符的高低不同,从直观上认识每个音符。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整个面部来认识和理解这三个音的高低:鼻子以下部位为do,鼻子眼睛部位为mi,眉毛以上部位为sol。这样的创新角度就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不断缩短与音乐的距离。在这种相对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学习起来自然也就变得兴致盎然。像《甜甜的秘密》《抓妈荷》《我爱我的家乡》等旋律优美,是富有趣味性的歌曲。适当的选题会使课堂氛围轻松愉快,一改往日你教我学的传统模式,使学生融入课堂之中。针对领悟较慢、自身天赋较差的学生,老师不能一味地去批评,这样会打击到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以至于产生逆反厌倦感。所以,要求教师对学生要适时的鼓励和一定的表扬,再通过课后进行辅导交流,这会使学生渐渐养成对音乐的亲切感,以弥补先天的不足,使学生快速地成长和进步。从不同的角度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创新思维及审美能力,让学生喜欢音乐。
  二、结合生活实践,激发创新兴趣
  音乐来源于生活。著名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借助学生生活中的一些经验能够对思维创新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往往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教学过程中,学生从生活中提取经验,在音乐教师的指导和鼓励下进行创作,最后又返回到生活。这种方式将音乐变得更加平凡化、简单化,也让学生感觉音乐就存在于他们的身边。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让他们把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经验和想法相结合,这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思维创新)有很大的帮助。
  如三年级上册的《顽皮的小闹钟》这一课,我这节课上的是一节欣赏课,由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作于1945年。乐曲为C大调、4/4,中庸的快板,采用回旋曲式写成。乐曲开始用木鱼声模仿钟摆的走动声。开始它很有规律,带有装饰音的主题。这种偶尔出现的装饰音和切分节奏,在单调乏味的四分音符节奏中,出现了一种不安分的性格和幽默的情绪。主题之后,是第一插部。它转成了G大调。旋律以附点音符为特色。主题再现,接第二插部。乐曲进行中不时插入闹钟的铃声和不规则的走动声。当主题第三次出现时,加有反复后接尾声,使得乐曲具有更为风趣的性格。我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给主题旋律起名字——调皮的小闹钟、休闲的小闹钟、催人早起的小闹钟;如利用图形谱的方式帮助学生听音乐,伴随音乐进行活动;给主题旋律创编恰当的歌词等等。每种教学设计都使孩子们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大增,知识拓展更使学生的兴趣上升至最高点,同时激起学生对乐曲乐段的深刻记忆,真正做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关注兴趣的有机融合。整节课都充分地关注了孩子,发挥了中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和参与意识,使教学层层深入,一步步推向高潮,整节课在轻松的氛围下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创设音乐情境,促进思维创新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创设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在进行这种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可营造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音乐情境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创新思维。
  例如苏教版《彩云追月》这首现代诗词歌曲,我先让学生在音乐伴奏配乐的背景下做到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然后再让学生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意境,学生很快地进入了状态,身临其境那浩瀚的夜空,那迷人的景色。再如蘇教版学唱歌曲《忆江南》时,我先用多媒体播放江南美景:小桥流水人家描述的就是江南一带的景色。我们地处江南,是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好地方,今天这节课就请大家随着老师一起去领略一下我们江南水乡的美景! 接着,我出示幻灯,让学生欣赏图片,并用优美的语言创设音乐情境:“江南的山美、水美,人更美。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都被江南美景所陶醉,借景抒情,留下了无数美文和诗篇,唐朝诗人白居易在他晚年回忆江南时就曾经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词——《忆江南》。接着师生为《忆江南》配乐朗诵。
  在教学中将那些生动感人的文字配上感情真挚、悦耳动听的乐曲给学生导言、配乐朗诵、配乐叙述等,这种融音乐艺术和情感体验于一体的教学,不仅可以渲染课堂气氛,更能开启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
  以上是我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尝试: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基础上体验不同的艺术形式,从而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拓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其创新思维,提升音乐素养,鼓励和帮助他们从音乐中愉悦身心,培养审美意识。
  【作者单位:南京市高淳区宝塔小学江苏】
其他文献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思想的发展,小学时期语文教学的重心逐渐往作文方向靠拢。学生的写作习惯及写作能力应该从小培养的,所以小学作文教学的作用也愈来愈重要。本文主要就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改进策略做出详细的探讨,以期能够帮助小学生们快速找到、总结出最适合自己的写作窍门,达成妙笔生花的效果。  现如今,学校对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作文是考验及锻炼学生文学素养的最佳途径,所以作文教学一定要受到广大师
生活是科学得以不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而科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逻辑的具体化使得如何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科学教育这一问题成了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浅析了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相关措施,以期为广大教育者提供有效参考。  生活化教学,即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在现实生活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具体化,既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
数学是把小学生引向科学殿堂的重要学科。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问题的导向作用,通过补充条件、多元变式以及自主选择等方式建立多元化问题教学策略,构建开放型的数学课堂,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高效性。  学生学习的动力源于疑问。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适宜的问题,是引导学生高效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在小学生数学课堂上,合理运用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索,有利于促进數学教学的高效性。因此,教师要合理设计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将生活与教学相结合,将枯燥难懂的教学知识转化为鲜活生动的场景,提高了小学科学课堂的趣味性和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科学的教学要积极探索多种生动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在小学阶段,科学这门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引导他们观察生活和热爱生活的重要课程。  一、情境教学法概述  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有些老
目前我国卫生信息化遇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但卫生信息相关制度和法律建设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对信息化建设前及建设过程中的风险进行仔细评估和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