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人类社会形成之后,教育事业油然而生,成为了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千百年来,依然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教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发展情况,也是构成文化系统的重要部分之一。然而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文化是存在很大差异的,也正是这种差异造就了教育的不同的存在形式。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逐渐吸收外来文化,将中西文化完美结合在一起,这更加有利于我们国家教育的发展。因此,重视西方教育与我们的教育相结合,是每个国人必做的事。本文立足教育的角度,针对人们对西方教育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见及我们的教育出現的问题,从不同方面来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能和广大工作者一起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文化差异;师生关系;看法;发展潮流
教育是一个民族的希望,而有希望的民族需要不断吸收西方优秀文化,只有不断借鉴别人的文化,才能知道自己的文化存在的问题,才能进一步改善我们国家教育出现的问题。中国现行的教育也很重视文化基础和动手能力,在这方面我们也不比美国学生少,这无疑在某个方面提高了自己的社会竞争能力。因此在西方文化盛行的同时,我们也要重视自己的优秀文化。
一、 中西文化差异
1. 教育方式不同
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是一种值得父母不断追求的艺术,而中西方在教育方面却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国人比较喜欢从小溺爱孩子,不轻易让孩子挑战新的事物,而是像易碎的宝贝一样,捧在怀里,生怕一不小心就碎了。但是在西方国家,却不是这样的,西方家长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孩子在学习上创造不一样的成就。
因此,我们应该适量借鉴西方家长的教育方式,改变我们一贯不变的保护模式,这对未来教育的发展是很重要的。
2. 对教育的态度不同
(1)态度问题
我们国家与西方的教育在很久之前就存在一定的差异,而现在这种差异在逐渐变小。几千年来,教育一直是我国重要部分,无论我们处于什么时代,我们都应该好好发展教育。目前,虽然国家很重视教育,但是在少数学校中也依然存在忽视教育文化的现象。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好的教育环境虽然已达成共识,但学生愿意学习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比如从小在家中或在学校,由于家长、老师不重视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导致很多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以至于与他们谈论学习问题时,他们总是选择逃避,有的甚至还厌恶,最终导致教育水平极差,学生的文化水平也达不到要求。
所以,无论是家长、老师,都应该从小培养孩子认真对待学习,使他们知道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孩子热爱学习,正确对待学习,达到认真听课。在这点上我们与西方国家还是很不一样的,虽然西方在教育方面更先进一点,但是每个国家的人接受能力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在发展自己教育的同时,也要吸收外来优秀文化。
(2)兴趣问题
在培养兴趣方面,中西方也有差异。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所以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兴趣是很重要的。学习兴趣可以从小培养的,这不仅仅需要家长、老师帮忙,有时候更需要国家加强教育方面的问题。
家长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经常给孩子讲有关于学习的东西,比如诗词文化等等。在学校,老师应该多开展有关于教育方面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文化气息,这不仅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更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
(3)教师的教学方法
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所以就要求老师的教学方法要得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古代诗词,一般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三个步骤:
一是能否背诵课本上所学的古诗;
二是能否主动积累与运用课本的古诗;
三是自己对学古典诗词的感觉如何。
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并不适合现在的学生学习,因为学生在小的时候还处于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的阶段,此时,老师应该通过自己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从而让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谈论自己的感受。如果长期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背诵诗词,慢慢理解它所要表达的情感,这样会让学生感到学习诗词是没有乐趣的。
因此,面对课外古典诗词的学习,只能让学生凭自己兴趣学习,这样的结果,只会让学生慢慢失去学古典诗词的兴趣,因为课内的诗词都是老师讲解的,而不是通过自己的理解学到的,最终导致学生在做题时,遇到课外诗词就会束手无策,知难而退。
二、 师生关系问题
师生关系,从教育出现之后就存在,它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到今,尊重师长,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而师生关系的和谐存在,也需要我们每个人好好呵护。
师生关系,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和谐发展,这不仅仅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有助于学生学习,从而学到很多的人际关系处理方法。目前,我们知道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因此,我们应该正视师生关系,以及他们存在的问题,从而实现师生关系和谐发展。
三、 发展趋势
教育方面的问题一直是国家很重视的部分,而教育的发展不仅仅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的相互合作,更需要学生自己学会一定的学习方法。
1. 学会自主合作
学生会自主合作,不仅仅可以更好地完成我们的任务,还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因为只有学生自主合作了,小组讨论才会激烈,才会更有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他不喜欢与他人合作的学生也慢慢学会合作。
在合作中,小学生要学会以自己的经验和信息为基础,寻找更好的学习方式,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其中认识社会,对各种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与他人进行交流,这也是一种能力。作为小学生,就要学会不畏师,大胆提出自己所发现的问题,成为学习的主人。 2. 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合作精神,无论什么时候都是需要的,在学习中,在生活中,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团队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这个团队是否团结。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学习方式,主要以培养小学生的团队意识。
比如以小学生为一个单位,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进行互帮互助的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这其中强调教师与学生通过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最终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活动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使学生慢慢有了团队意识,只有分工合作,才能最终达到共同目标。
3. 让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
在学生学习中,小組探究合作是一种比较先进的学习方式,通过一定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开拓自己的视野。教学中,我们大力提倡教师倡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探究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仅可以为他们带来不一样的学习方法,还能让他们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方式。
探究的过程,可以开拓学生的视角,只有在探究中找到自己学习的动力,才能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比如,老师可以提供典型的探究案例,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除了可以得到探究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增进了师生关系,加强学生之间的感情。
四、 结束语
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付出自己的心血来铸成,没有教育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哪有祖国未来花朵的明天,因此笔者针对在日常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通过查资料和教师交流讨论等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力求提高小学生解数学应用题的能力。如果此文对同身为教育工作者的你来说,有一点点作用和帮助,此篇论文就是有价值的。希望和广大教育工作者一起讨论,一同成长。
参考文献:
[1]黄勤.浅谈西方教育对我们的影响[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5):00101.
[2]田燕,胡江良.浅谈西方教育潮流[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1):9-10.
[3]李玲玲.如何借鉴西方文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6(17).
[4]拓延旗.浅析如何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应用题的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3(14):134-135.
[5]郭志英.探究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7):247-248.
作者简介:
蒋孝臣,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
关键词:文化差异;师生关系;看法;发展潮流
教育是一个民族的希望,而有希望的民族需要不断吸收西方优秀文化,只有不断借鉴别人的文化,才能知道自己的文化存在的问题,才能进一步改善我们国家教育出现的问题。中国现行的教育也很重视文化基础和动手能力,在这方面我们也不比美国学生少,这无疑在某个方面提高了自己的社会竞争能力。因此在西方文化盛行的同时,我们也要重视自己的优秀文化。
一、 中西文化差异
1. 教育方式不同
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是一种值得父母不断追求的艺术,而中西方在教育方面却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国人比较喜欢从小溺爱孩子,不轻易让孩子挑战新的事物,而是像易碎的宝贝一样,捧在怀里,生怕一不小心就碎了。但是在西方国家,却不是这样的,西方家长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孩子在学习上创造不一样的成就。
因此,我们应该适量借鉴西方家长的教育方式,改变我们一贯不变的保护模式,这对未来教育的发展是很重要的。
2. 对教育的态度不同
(1)态度问题
我们国家与西方的教育在很久之前就存在一定的差异,而现在这种差异在逐渐变小。几千年来,教育一直是我国重要部分,无论我们处于什么时代,我们都应该好好发展教育。目前,虽然国家很重视教育,但是在少数学校中也依然存在忽视教育文化的现象。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好的教育环境虽然已达成共识,但学生愿意学习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比如从小在家中或在学校,由于家长、老师不重视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导致很多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以至于与他们谈论学习问题时,他们总是选择逃避,有的甚至还厌恶,最终导致教育水平极差,学生的文化水平也达不到要求。
所以,无论是家长、老师,都应该从小培养孩子认真对待学习,使他们知道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孩子热爱学习,正确对待学习,达到认真听课。在这点上我们与西方国家还是很不一样的,虽然西方在教育方面更先进一点,但是每个国家的人接受能力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在发展自己教育的同时,也要吸收外来优秀文化。
(2)兴趣问题
在培养兴趣方面,中西方也有差异。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所以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兴趣是很重要的。学习兴趣可以从小培养的,这不仅仅需要家长、老师帮忙,有时候更需要国家加强教育方面的问题。
家长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经常给孩子讲有关于学习的东西,比如诗词文化等等。在学校,老师应该多开展有关于教育方面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文化气息,这不仅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更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
(3)教师的教学方法
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所以就要求老师的教学方法要得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古代诗词,一般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三个步骤:
一是能否背诵课本上所学的古诗;
二是能否主动积累与运用课本的古诗;
三是自己对学古典诗词的感觉如何。
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并不适合现在的学生学习,因为学生在小的时候还处于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的阶段,此时,老师应该通过自己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从而让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谈论自己的感受。如果长期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背诵诗词,慢慢理解它所要表达的情感,这样会让学生感到学习诗词是没有乐趣的。
因此,面对课外古典诗词的学习,只能让学生凭自己兴趣学习,这样的结果,只会让学生慢慢失去学古典诗词的兴趣,因为课内的诗词都是老师讲解的,而不是通过自己的理解学到的,最终导致学生在做题时,遇到课外诗词就会束手无策,知难而退。
二、 师生关系问题
师生关系,从教育出现之后就存在,它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到今,尊重师长,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而师生关系的和谐存在,也需要我们每个人好好呵护。
师生关系,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和谐发展,这不仅仅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有助于学生学习,从而学到很多的人际关系处理方法。目前,我们知道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因此,我们应该正视师生关系,以及他们存在的问题,从而实现师生关系和谐发展。
三、 发展趋势
教育方面的问题一直是国家很重视的部分,而教育的发展不仅仅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的相互合作,更需要学生自己学会一定的学习方法。
1. 学会自主合作
学生会自主合作,不仅仅可以更好地完成我们的任务,还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因为只有学生自主合作了,小组讨论才会激烈,才会更有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他不喜欢与他人合作的学生也慢慢学会合作。
在合作中,小学生要学会以自己的经验和信息为基础,寻找更好的学习方式,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其中认识社会,对各种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与他人进行交流,这也是一种能力。作为小学生,就要学会不畏师,大胆提出自己所发现的问题,成为学习的主人。 2. 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合作精神,无论什么时候都是需要的,在学习中,在生活中,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团队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这个团队是否团结。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学习方式,主要以培养小学生的团队意识。
比如以小学生为一个单位,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进行互帮互助的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这其中强调教师与学生通过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最终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活动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使学生慢慢有了团队意识,只有分工合作,才能最终达到共同目标。
3. 让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
在学生学习中,小組探究合作是一种比较先进的学习方式,通过一定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开拓自己的视野。教学中,我们大力提倡教师倡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探究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仅可以为他们带来不一样的学习方法,还能让他们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方式。
探究的过程,可以开拓学生的视角,只有在探究中找到自己学习的动力,才能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比如,老师可以提供典型的探究案例,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除了可以得到探究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增进了师生关系,加强学生之间的感情。
四、 结束语
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付出自己的心血来铸成,没有教育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哪有祖国未来花朵的明天,因此笔者针对在日常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通过查资料和教师交流讨论等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力求提高小学生解数学应用题的能力。如果此文对同身为教育工作者的你来说,有一点点作用和帮助,此篇论文就是有价值的。希望和广大教育工作者一起讨论,一同成长。
参考文献:
[1]黄勤.浅谈西方教育对我们的影响[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5):00101.
[2]田燕,胡江良.浅谈西方教育潮流[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1):9-10.
[3]李玲玲.如何借鉴西方文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6(17).
[4]拓延旗.浅析如何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应用题的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3(14):134-135.
[5]郭志英.探究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7):247-248.
作者简介:
蒋孝臣,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