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就创新精神在地理教学方面的应用展开论述,并对相关的高中地理教学方法进行了相关的创新,在分析学生学习状态的基础上,拓宽了教育教学方式,是对当下新课改的一种支持,也是促进我国教育发展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高中地理 创新方式 教学效果
创新精神是当下社会上最主流的精神之一,这种精神在教学上的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促进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精神。教师如何发挥创新作用,在地理教学中不断地推出新的教学方式,成为地理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新中学地理课标呼吁加强中学地理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作为教育的基本方向。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中生,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将探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一、高中地理教学目标的定位方式转变
高中地理课程改革定位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上,特别强调一点: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可以说“创新”是知识的灵魂,这就要求人们有创新和创造力的意识,培养调查与探索能力。“创新”的人才培养靠教育,创新的主渠道是课堂。因此,地理教学必须承担起此责任,培养创新型人才。从继承已有的知识转移到传统教育,在此基础上着重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型”人才。
二、教师在教育观念转变上要发挥核心作用
教育改革呼唤创新型教师,新课程呼唤新的方法、新的思路,我们绝不能在地理上只有基本的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及能力。作为一名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他们需要的是创新。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育理念更新,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前提。其次,教师要树立现代科学的学生观。现代科学发展观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在教育和教育创新过程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明确学生的差异。从这一点出发,教师就是一个园丁,既要照顾雍容华贵的“牡丹”,也要修剪不怎么惹人注目的“小草”,这是教育创新的目的之一。教师要树立教学的科学发展观,尊重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大胆地提问,合作学习。只有教师转变观念,才能真正地将创新教育落在实处,否则一切都只是一纸空文,没有任何意义可言。
三、创造全新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创新学习
研究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民主、和谐的氛围下,可以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使学生获得一种安全感,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创新的自主意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新意识的背后是创新的创造性思维及创造性思维的更大发展的动力。为此,教师要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消除师生之间长期以来的隔阂,畅所欲言,凸显师生合作,以师生合作构建和谐课堂,以和谐课堂促进创新学习。这样的合作教学,不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学到知识,并帮助学生的创新意识,还有利于升华中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为国为民的价值观念。
四、提高学生的提出问题能力及问题研究能力
一位哲人说过,怀疑是唤醒创新春天的第一缕春风。的确,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我们要求学生一切以课本为纲,无异于扼杀学生们的创新意识与灵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设定为更多的问题给学生,引导学生对教材的疑问,增强自学能力。如学习了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导入这样的问题:当今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人们可以使用各种先进的工具,与“天空”相比,直接观察到地面,但很难实现。目前,人类可以直接采样,观测地球内部物质的最大深度为10公里,而地球的半径为6371公里。那么,什么是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检测它?是地球吗?探究它的内部结构,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向学生介绍学习情况。
五、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
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以专注于学生的教学多媒体目标的需要。它是地理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间接的形式,讓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确立,使各种课堂活动富有乐趣,民主化,为学生主动参与、自由发挥,提出了新的方法和新的视角,营造热闹的气氛。例如,在地球的特点和地理意义上,通过改变地球轨道运动的条件下,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理解,假定的黄道增加或减少的“倾角地球的轴的方向是不变”,黄道不变,但对倾角变化,地球的轴方向,“黄道零倾角”,让学生思考在不同条件下所产生的不同的结果;也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联想,假设正午的阳光没有高度和这些条件的昼夜变化的长度和运动的现实,就不会有这种地理现象。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多端口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得到提高。
六、以实践为中心促进学生创新教育的教学方式
为了培养学生的视野,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必须开展地理课外活动,让学生学习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和社会现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补充和延伸课堂教学,并在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形式,是一个更广泛、更生动、更具吸引力的大课堂。通过地域进行观察、现场观察、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学生们不仅用头脑去思考,还要用你的眼睛看,我们的耳朵听,嘴巴说话,用手操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兴趣的学习,更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地识别在实践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七、结论
总之,创新教育是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地理教学不仅深化和推进创新教育,不断探索其内在规律,以大幅度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创新教育是当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核心,是高中地理教学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直接手段。本文中的相关创新手段,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深远的意义。信息技术的引入,能够对未来的地理教育指明方向,并有效促进地理学科在我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顾朝林,王恩儒,石爱华.“新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的分异与对立.地理学报,2002,(07).
[2]陆大道.论区域的最佳结构——提出“点-轴系统”和“T”结构以来的回顾与再分析.地理学报,2001,56(02).
[3]陆大道,薛风旋.1997中国区域发展报告.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苗长虹.“产业区”研究的主要学派与整合框架:学习型产业区的理论建构.人文地理,2006,(12).
[5]苗长虹,王兵.文化转向: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经济地理,2003,(09).
[6]苗长虹.从区域地理学到新区域主义:20世纪西方地理学区域主义的发展脉络.经济地理,2005,(09).
关键词:高中地理 创新方式 教学效果
创新精神是当下社会上最主流的精神之一,这种精神在教学上的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促进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精神。教师如何发挥创新作用,在地理教学中不断地推出新的教学方式,成为地理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新中学地理课标呼吁加强中学地理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作为教育的基本方向。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中生,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将探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一、高中地理教学目标的定位方式转变
高中地理课程改革定位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上,特别强调一点: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可以说“创新”是知识的灵魂,这就要求人们有创新和创造力的意识,培养调查与探索能力。“创新”的人才培养靠教育,创新的主渠道是课堂。因此,地理教学必须承担起此责任,培养创新型人才。从继承已有的知识转移到传统教育,在此基础上着重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型”人才。
二、教师在教育观念转变上要发挥核心作用
教育改革呼唤创新型教师,新课程呼唤新的方法、新的思路,我们绝不能在地理上只有基本的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及能力。作为一名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他们需要的是创新。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育理念更新,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前提。其次,教师要树立现代科学的学生观。现代科学发展观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在教育和教育创新过程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明确学生的差异。从这一点出发,教师就是一个园丁,既要照顾雍容华贵的“牡丹”,也要修剪不怎么惹人注目的“小草”,这是教育创新的目的之一。教师要树立教学的科学发展观,尊重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大胆地提问,合作学习。只有教师转变观念,才能真正地将创新教育落在实处,否则一切都只是一纸空文,没有任何意义可言。
三、创造全新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创新学习
研究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民主、和谐的氛围下,可以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使学生获得一种安全感,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创新的自主意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新意识的背后是创新的创造性思维及创造性思维的更大发展的动力。为此,教师要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消除师生之间长期以来的隔阂,畅所欲言,凸显师生合作,以师生合作构建和谐课堂,以和谐课堂促进创新学习。这样的合作教学,不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学到知识,并帮助学生的创新意识,还有利于升华中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为国为民的价值观念。
四、提高学生的提出问题能力及问题研究能力
一位哲人说过,怀疑是唤醒创新春天的第一缕春风。的确,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我们要求学生一切以课本为纲,无异于扼杀学生们的创新意识与灵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设定为更多的问题给学生,引导学生对教材的疑问,增强自学能力。如学习了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导入这样的问题:当今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人们可以使用各种先进的工具,与“天空”相比,直接观察到地面,但很难实现。目前,人类可以直接采样,观测地球内部物质的最大深度为10公里,而地球的半径为6371公里。那么,什么是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检测它?是地球吗?探究它的内部结构,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向学生介绍学习情况。
五、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
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以专注于学生的教学多媒体目标的需要。它是地理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间接的形式,讓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确立,使各种课堂活动富有乐趣,民主化,为学生主动参与、自由发挥,提出了新的方法和新的视角,营造热闹的气氛。例如,在地球的特点和地理意义上,通过改变地球轨道运动的条件下,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理解,假定的黄道增加或减少的“倾角地球的轴的方向是不变”,黄道不变,但对倾角变化,地球的轴方向,“黄道零倾角”,让学生思考在不同条件下所产生的不同的结果;也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联想,假设正午的阳光没有高度和这些条件的昼夜变化的长度和运动的现实,就不会有这种地理现象。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多端口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得到提高。
六、以实践为中心促进学生创新教育的教学方式
为了培养学生的视野,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必须开展地理课外活动,让学生学习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和社会现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补充和延伸课堂教学,并在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形式,是一个更广泛、更生动、更具吸引力的大课堂。通过地域进行观察、现场观察、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学生们不仅用头脑去思考,还要用你的眼睛看,我们的耳朵听,嘴巴说话,用手操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兴趣的学习,更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地识别在实践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七、结论
总之,创新教育是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地理教学不仅深化和推进创新教育,不断探索其内在规律,以大幅度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创新教育是当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核心,是高中地理教学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直接手段。本文中的相关创新手段,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深远的意义。信息技术的引入,能够对未来的地理教育指明方向,并有效促进地理学科在我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顾朝林,王恩儒,石爱华.“新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的分异与对立.地理学报,2002,(07).
[2]陆大道.论区域的最佳结构——提出“点-轴系统”和“T”结构以来的回顾与再分析.地理学报,2001,56(02).
[3]陆大道,薛风旋.1997中国区域发展报告.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苗长虹.“产业区”研究的主要学派与整合框架:学习型产业区的理论建构.人文地理,2006,(12).
[5]苗长虹,王兵.文化转向: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经济地理,2003,(09).
[6]苗长虹.从区域地理学到新区域主义:20世纪西方地理学区域主义的发展脉络.经济地理,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