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结合教学实践认为比较实用的有以下几种。
一、温故而知新导入法
温故而知新导入法,可为“讲”“学”新知作好铺垫。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历史《鸦片战争》时,我先请学生归纳清朝时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和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势。在学生总结完后,我又提出问题:为什么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第一幅浮雕选择虎口销烟?这样采用温故而知新的导入方法不仅使学生明白了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还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好奇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创设情境导入法
创设情境重在再现历史的本来面目,把学生带入所要讲述的历史环境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讲《戊戌变法》前,在学生大致了解了事件的梗概后,我问学生:假如袁世凯没有出卖光绪帝和维新派,戊戌变法能成功吗?然后,我让学生唱主角,各抒己见。这样就让学生感到学习本课有趣、有度,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三、历史悬念导入法
创设课堂教学悬念,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引领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红军不怕远征难》时,我刚开始就向学生简要介绍了1930-1933年红军在井冈山的发展情况。接着,我创设了这样的悬念:到了1933年后,红军为什么要历尽艰难进行长征呢?这时,我在幻灯上投影出示了介绍1933-1934年红军处处被动挨打、屡战屡败的资料。通过阅读资料,学生明白了在红军和中国革命处于危急时刻,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被迫开始长征。这样,避开了旧教材中“红军长征是为了北上抗日”的这一说法,适合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历史。
四、时尚歌曲导入法
例如,教学七年级历史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时,我先播放了电视剧《美人心计》中的歌曲《落花》。随着忧伤的歌曲,我说道:“在汉朝时,有一位女子叫昭君,在她正处于花季时期,却遇到北方匈奴常常侵犯中原的战事,为了换来更多的人安居乐业,为了换来各民族的和谐相处、友好往来,她主动嫁给了匈奴人。现在,请大家穿越时空,一起走进昭君生活的年代,探究汉朝时期和匈奴的关系。当然,别忘记了探望昭君——这朵美丽的民族之花。”
五、古典诗词导入法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善用古人的诗词导课。古诗词以其精炼、生动、优美的语言,对历史教师来说是一笔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古诗词常常会打动学生,学生平时也喜爱朗读、背诵,因此历史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易懂或熟识的诗词导入新课,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例如,在讲《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时,我先朗诵了曹操的诗《龟虽寿》,然后问学生:你们理解曹操这首诗的意义吗?曹操是我们历史上什么时期的人呢?为什么我们说他不是三国时期的人呢?三国鼎立局面到底又是怎么一回事呢?由于学生急于解决这一连串的历史问题,同时被曹操诗词的意境感染了,听起课来自然是聚精会神,从而迅速进入了历史知识的学习。
六、身边历史导入法
在讲解《和同为一家》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说一说在我们格尔木市生活的十几个少数民族。当学生说到我市的藏族时,我就请藏族学生到讲台上简单跳几个藏族“锅庄舞”的动作。同时,我用多媒体出示了格尔木市昆仑山中有关古老“锅庄舞”的岩画,让学生对比现代和古代“锅庄舞”动作之间的差距。接着,我问学生:在远古时期,我们格尔木市就居住着藏族人的祖先,那你们知道隋唐五代时期吐蕃人的祖先吗?这样自然引出了吐蕃的由来。由于这是学习我们身边的历史,学生非常感兴趣,很快就进入了课本学习,并对身边的历史进行了探究。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历史教学导入方法,从上课伊始就带领学生进入新颖、生动、开放的历史情境中,引导学生“神入”历史课堂,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导入法是一门教学技巧,方法多种多样,许多方面尚需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因此,我们应当依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导入新课的方法。我认为,经过不断地尝试和创新,历史教学导入法会有更多更好的突破,将会给历史教学注入持久的动力。
(责编 张翼翔)
一、温故而知新导入法
温故而知新导入法,可为“讲”“学”新知作好铺垫。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历史《鸦片战争》时,我先请学生归纳清朝时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和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势。在学生总结完后,我又提出问题:为什么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第一幅浮雕选择虎口销烟?这样采用温故而知新的导入方法不仅使学生明白了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还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好奇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创设情境导入法
创设情境重在再现历史的本来面目,把学生带入所要讲述的历史环境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讲《戊戌变法》前,在学生大致了解了事件的梗概后,我问学生:假如袁世凯没有出卖光绪帝和维新派,戊戌变法能成功吗?然后,我让学生唱主角,各抒己见。这样就让学生感到学习本课有趣、有度,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三、历史悬念导入法
创设课堂教学悬念,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引领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红军不怕远征难》时,我刚开始就向学生简要介绍了1930-1933年红军在井冈山的发展情况。接着,我创设了这样的悬念:到了1933年后,红军为什么要历尽艰难进行长征呢?这时,我在幻灯上投影出示了介绍1933-1934年红军处处被动挨打、屡战屡败的资料。通过阅读资料,学生明白了在红军和中国革命处于危急时刻,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被迫开始长征。这样,避开了旧教材中“红军长征是为了北上抗日”的这一说法,适合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历史。
四、时尚歌曲导入法
例如,教学七年级历史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时,我先播放了电视剧《美人心计》中的歌曲《落花》。随着忧伤的歌曲,我说道:“在汉朝时,有一位女子叫昭君,在她正处于花季时期,却遇到北方匈奴常常侵犯中原的战事,为了换来更多的人安居乐业,为了换来各民族的和谐相处、友好往来,她主动嫁给了匈奴人。现在,请大家穿越时空,一起走进昭君生活的年代,探究汉朝时期和匈奴的关系。当然,别忘记了探望昭君——这朵美丽的民族之花。”
五、古典诗词导入法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善用古人的诗词导课。古诗词以其精炼、生动、优美的语言,对历史教师来说是一笔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古诗词常常会打动学生,学生平时也喜爱朗读、背诵,因此历史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易懂或熟识的诗词导入新课,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例如,在讲《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时,我先朗诵了曹操的诗《龟虽寿》,然后问学生:你们理解曹操这首诗的意义吗?曹操是我们历史上什么时期的人呢?为什么我们说他不是三国时期的人呢?三国鼎立局面到底又是怎么一回事呢?由于学生急于解决这一连串的历史问题,同时被曹操诗词的意境感染了,听起课来自然是聚精会神,从而迅速进入了历史知识的学习。
六、身边历史导入法
在讲解《和同为一家》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说一说在我们格尔木市生活的十几个少数民族。当学生说到我市的藏族时,我就请藏族学生到讲台上简单跳几个藏族“锅庄舞”的动作。同时,我用多媒体出示了格尔木市昆仑山中有关古老“锅庄舞”的岩画,让学生对比现代和古代“锅庄舞”动作之间的差距。接着,我问学生:在远古时期,我们格尔木市就居住着藏族人的祖先,那你们知道隋唐五代时期吐蕃人的祖先吗?这样自然引出了吐蕃的由来。由于这是学习我们身边的历史,学生非常感兴趣,很快就进入了课本学习,并对身边的历史进行了探究。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历史教学导入方法,从上课伊始就带领学生进入新颖、生动、开放的历史情境中,引导学生“神入”历史课堂,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导入法是一门教学技巧,方法多种多样,许多方面尚需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因此,我们应当依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导入新课的方法。我认为,经过不断地尝试和创新,历史教学导入法会有更多更好的突破,将会给历史教学注入持久的动力。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