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高小学劳技课堂教学质量,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科学素养的重要渠道。首先要对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进行解决,采用科学的解决方法,利用现代化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编排,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文以小学教材中“简单电路”一课题在课堂中的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观察、分析、访谈,对劳技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提出宝贵的意见。
关键词:小学劳技教育;课堂教学;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简单电路
一、 小学生简单电路概念与概念教学效果分析
结合下面例题1,让小学生进行思考,我国小学生的简单电路概念包含除电流守恒模型外的各类思维模型。如选择A、C、AC的学生认为“灯泡本身没有电,电从电池一边流向灯泡,灯泡就会亮”,属于“单极模型”。选择B、D、E的学生认为“电池的两边都要产生电,两边的电流到灯泡,让灯泡发亮”,属于“碰撞模型”。选择为B、D、E的学生展示“电从电池一边开始,经过导线传到灯泡,然后循环到电池另一边”和“电从电池一边流向灯泡,使灯泡发亮,然后剩下的再流回电池”两种,属“电流消耗模型”。
例题1 以下哪几种电路能使小灯泡发亮(可多选)( )
二、 劳技教学效果差异的课堂成因
1. 课堂教学过程分析
学生自创问题情境第一课时:学生通过各种方法点亮小灯泡,从而总结出能够使小灯泡发亮的电路连接方式。A班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进行了正确的连接方式演示,让学生就“这样连接灯泡为什么会亮”展开讨论,得出的结论就是电流消耗模型和碰撞模型两种观点。与A班不同的是B班则让学生自主进行灯泡发亮线路的连接,并提出“这样连接灯泡会不会亮”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之后,学生呈现“会亮”和“不会亮”两个派别,且能分别说出自己的理由。虽然说两个班级学生提出的猜想十分的相似,但是相比较于与A班,B班的同学会更想要亲自动手实践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
2. 课堂成因分析
(1)是否有易于争论生成的课堂生生互动氛围
A班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非常积极,愿意主动阐述自己的想法与观点,有时候也会根据别人所提出的想法来发表自己的意见,活动特点是积极争取发言机会。B班学生在课堂上比较善于倾听别人的想法与意见,对认同的说法表示支持,对有质疑的话题进行反驳,或者对他人发表的不足进行补充,通过AB两班的互动形式,使得课堂观点有明显分歧,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思考,并对有质疑的观点进行解决。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能力。
(2)是否将对劳技教学的理解與对内在机制的理解紧密结合
在B班学生争论下,对主导电路工作机制进行大胆猜想,并结合简单电路的相关概念对其进行思考与观察,对电路能否使灯泡发亮进行讨论,并通过相关实验检测对各种能够引起灯泡发亮的电路连接进行验证。直到学生的答案统一时(电路成圈灯泡发亮),不但对电路连接方式进行确定,同时也对连接特征与工作机制进行归纳、证实。A班对电路工作机制只是进行了简单的探讨与研究,对电路连接特征与工作机制的归纳与认识不够明确,也没有将教师提示的相关问题情境带入到思考中,进而两者之间的关系较远,虽然对简单电路的概念与B班也保持一致,但是在机制性紧密结合的理解方面却明显不足,因此使得劳技课堂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三、 小学劳技课堂教学效果的改善途径
1. 从学生前概念的内在逻辑出发构建问题情境
要想实现劳技教育,就要加强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掌握,与常规理解相吻合,对已产生的错误概念要及时纠正,不可让错误的概念生根。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转化,比如在简单电路课堂教学中,要抓好时机,对B班学生所创办的问题情境加以利用,作为探究、思考简单电路概念的突破口,主要是因为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脑海意识中已经存有前概念逻辑,进而成为辨识、帅选的最佳时机。
2. 重视学习共同体的长期培养
培养学生学习共同体其过程比较慢长,因为在培养过程中极容易受到学生的性格、班级学习气氛以及特质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教师的课程安排影响。比如简单电路教学中,A,B两班的学生虽然在学习过程中对观点与意见都有着积极的发表态度,但是两班学生存在想法、观点与建议上的分歧,B班相对来说更加理性、开放一些,并且互动连接也要比A班更加协调、紧密,甚至不需要借助教师的提问与引导,便能自行解决疑虑,能够在倾听他人发表建议的同时自动生成独立见解,并能够针对质疑的问题给予解决,能够面对证据充足的新观点,转化、放弃原有的错误观点,而这样的结果是因为学生对学习共同体有着共同的认识与理解。
3. 概念教学应尽可能深入探究自然现象内部机制
小学阶段的科学课通常只将探究的重点放在表现规律的总结上,却忽视产生现象的原因。如得到斜面省力规律却不关注其后的力学原理。这样的教学,只是在为学生“总结规律”,让学生死记硬背,却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和思考。这样的教学机制不仅限制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也从根本上限制了概念理解可能达到的深度和高度。要提升概念教学效果,必须加强引导学生对现象背后机制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卞文霞.如何让小学劳技课堂活起来[J].学子月刊,2015(9).
[2]陈伟青.小学劳技课设计活动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4(2).
作者简介:姚凯华,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古城小学。
关键词:小学劳技教育;课堂教学;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简单电路
一、 小学生简单电路概念与概念教学效果分析
结合下面例题1,让小学生进行思考,我国小学生的简单电路概念包含除电流守恒模型外的各类思维模型。如选择A、C、AC的学生认为“灯泡本身没有电,电从电池一边流向灯泡,灯泡就会亮”,属于“单极模型”。选择B、D、E的学生认为“电池的两边都要产生电,两边的电流到灯泡,让灯泡发亮”,属于“碰撞模型”。选择为B、D、E的学生展示“电从电池一边开始,经过导线传到灯泡,然后循环到电池另一边”和“电从电池一边流向灯泡,使灯泡发亮,然后剩下的再流回电池”两种,属“电流消耗模型”。
例题1 以下哪几种电路能使小灯泡发亮(可多选)( )
二、 劳技教学效果差异的课堂成因
1. 课堂教学过程分析
学生自创问题情境第一课时:学生通过各种方法点亮小灯泡,从而总结出能够使小灯泡发亮的电路连接方式。A班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进行了正确的连接方式演示,让学生就“这样连接灯泡为什么会亮”展开讨论,得出的结论就是电流消耗模型和碰撞模型两种观点。与A班不同的是B班则让学生自主进行灯泡发亮线路的连接,并提出“这样连接灯泡会不会亮”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之后,学生呈现“会亮”和“不会亮”两个派别,且能分别说出自己的理由。虽然说两个班级学生提出的猜想十分的相似,但是相比较于与A班,B班的同学会更想要亲自动手实践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
2. 课堂成因分析
(1)是否有易于争论生成的课堂生生互动氛围
A班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非常积极,愿意主动阐述自己的想法与观点,有时候也会根据别人所提出的想法来发表自己的意见,活动特点是积极争取发言机会。B班学生在课堂上比较善于倾听别人的想法与意见,对认同的说法表示支持,对有质疑的话题进行反驳,或者对他人发表的不足进行补充,通过AB两班的互动形式,使得课堂观点有明显分歧,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思考,并对有质疑的观点进行解决。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能力。
(2)是否将对劳技教学的理解與对内在机制的理解紧密结合
在B班学生争论下,对主导电路工作机制进行大胆猜想,并结合简单电路的相关概念对其进行思考与观察,对电路能否使灯泡发亮进行讨论,并通过相关实验检测对各种能够引起灯泡发亮的电路连接进行验证。直到学生的答案统一时(电路成圈灯泡发亮),不但对电路连接方式进行确定,同时也对连接特征与工作机制进行归纳、证实。A班对电路工作机制只是进行了简单的探讨与研究,对电路连接特征与工作机制的归纳与认识不够明确,也没有将教师提示的相关问题情境带入到思考中,进而两者之间的关系较远,虽然对简单电路的概念与B班也保持一致,但是在机制性紧密结合的理解方面却明显不足,因此使得劳技课堂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三、 小学劳技课堂教学效果的改善途径
1. 从学生前概念的内在逻辑出发构建问题情境
要想实现劳技教育,就要加强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掌握,与常规理解相吻合,对已产生的错误概念要及时纠正,不可让错误的概念生根。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转化,比如在简单电路课堂教学中,要抓好时机,对B班学生所创办的问题情境加以利用,作为探究、思考简单电路概念的突破口,主要是因为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脑海意识中已经存有前概念逻辑,进而成为辨识、帅选的最佳时机。
2. 重视学习共同体的长期培养
培养学生学习共同体其过程比较慢长,因为在培养过程中极容易受到学生的性格、班级学习气氛以及特质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教师的课程安排影响。比如简单电路教学中,A,B两班的学生虽然在学习过程中对观点与意见都有着积极的发表态度,但是两班学生存在想法、观点与建议上的分歧,B班相对来说更加理性、开放一些,并且互动连接也要比A班更加协调、紧密,甚至不需要借助教师的提问与引导,便能自行解决疑虑,能够在倾听他人发表建议的同时自动生成独立见解,并能够针对质疑的问题给予解决,能够面对证据充足的新观点,转化、放弃原有的错误观点,而这样的结果是因为学生对学习共同体有着共同的认识与理解。
3. 概念教学应尽可能深入探究自然现象内部机制
小学阶段的科学课通常只将探究的重点放在表现规律的总结上,却忽视产生现象的原因。如得到斜面省力规律却不关注其后的力学原理。这样的教学,只是在为学生“总结规律”,让学生死记硬背,却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和思考。这样的教学机制不仅限制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也从根本上限制了概念理解可能达到的深度和高度。要提升概念教学效果,必须加强引导学生对现象背后机制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卞文霞.如何让小学劳技课堂活起来[J].学子月刊,2015(9).
[2]陈伟青.小学劳技课设计活动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4(2).
作者简介:姚凯华,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古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