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了广大市民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早在2000的英国疯牛病、口蹄疫的全世界传播,到国内泛滥的注水肉、毒韭菜、苏丹红1号、瘦肉精、“一滴香”,再到大规模爆发,引起强烈关注的三聚氰胺奶等,食品安全的问题已刻不容缓。2011年,在《食品安全法》颁布两周年的两会期间,有关食品安全的提案联署人数更是创下历届人大提案之最。当然,除了法律、政策上的重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更要从根源抓起,尝试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与溯源体系,在第一时间里查清事故发生环节,为广大人民群众及时提供食品安全预警信息,快速将有问题的批次食品召回,保障广大人民身体健康,这些才应该成为食品企业以及行业监管部门当前的首要责任。
食品行业供应链中跨环节之间的联系比较脆弱,实施跟踪与追溯常常会遇到信息断层。那么,如何才能建立起一条“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呢?答案可能就在物联网中——RFⅢ技术可能会为食品安全追踪溯源提供有力支持。
现代社会,RFID技术遍布社会各个领域,由于其能够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且具有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大、标签上数据可以加密、存储数据容量更大、存储信息更改自如等优点,可在普通物品运输方面广泛应用。
与物流及集装箱行业一样,基于RFID技术,食品行业可以为每一样产品提供身份,即通过为食品及其原材料加贴RFID电子标签,结合传感器、GP8(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技术)等对食品在原材料、生产加工、物流配送、仓储、零售及消费等各环节的状态进行跟踪和记录,形成完整的可追溯的供应链记录,从而实现食品“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可视,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排除问题食品,确保市民的安全。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在食物的源头就为这个食物提供一个RFID标签,写入该食物从一开始所具有的属性信息,在食物原材料进一步加工过程中,任何一个涉足食品产业链的厂商或机构,都可以通过合法的手段了解标签内所含信息,继而对上游所提供的产品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提供更好的加工或运输手段,更加有针对性地改善食品品质,并控制成本。
首先是商品防伪。由于我国部分地区居民法制意识薄弱,对价格十分敏感,这给不法分子伪造名牌产品提供了土壤。在我国很多地区,假烟假酒伪劣食品对人们造成的不仅是经济上的损失,很多时候还会带来身体上的伤害。而利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防伪,与其他防伪技术如数字防伪、激光防伪等传统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每个标签都有一个全球唯一的ID号码,且无法修改和仿造;无机械磨损,防磁性、防污损和防水;RFID的读写器具有不直接对最终用户开放的物理接口,保证其自身的安全性;读写器与标签之间存在相互认证的过程;耐高温,使用寿命长,存储量也比较大;标签容易集成进各种商品里,可大大提高伪造者造假的难度和成本。
其次,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将是物联网最具发挥潜力的领域。简单来说,该体系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标识技术,对食品供应链全过程的每一个节点进行有效的标识,对供应链中的食品原料、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等环节进行全程的质量控制和跟踪与溯源,信息流与实物流系统地结合起来,一旦发现危害健康问题,根据生产和销售全过程各个环节所必须记载的信息,追踪流向,采取食品召回或撤销上市等食品安全应急反应措施,并方便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应用RFID系统,可确保食品供应链的高质量数据交流,彻底实施“源头”食品追踪方案和在食品供应链中提供完全透明的能力。RFID系统可提供食品链中食品与来源之间的联系,确保食品源的清晰,以追踪到具体的动物或植物及农场,从而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质量监控和追溯。
北京市食品安全监督协调办公室2006年提出在重点养殖基地通过对动物产品佩带耳标、脚标,在屠宰、生产和流通各个环节运用R FID技术、以对畜产品养殖、收购、屠宰、分割、运输、销售的信息进行记录,形成追朔档案,以便跟踪。
上海市建立了基于RFID技术的猪肉监控系统,在猪耳上打上电子射频耳标来记录生猪的饲料、病历、喂药、转群、检疫等信息。在进入主要市境道口和屠宰场使用RFID卡进行“点对点”监管,确保生猪进入指定的屠宰场。在批发市场,通过电子标签,记录进场交易的猪肉的来源地、交易时间、食用农产品安全检测结果。
在食品的加工和储藏中,温、湿度、时间等因素对食品品质影响很大,记录分析这些因素就显得十分重要。将RFID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相结合,可以感知周围物品和环境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状态信息,利用无线通信技术方便地把这些状态信息及其变化传递到数据中心进行相应的储存和处理。
除了保证食品源的清洁卫生,同时还应致力保障食品在运输流通中不会被污染或丢失,并且为了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输的效率,也需要对整个物流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将RFID技术应用到食品的物流管理系统中,可以充分发挥它远距离识别、多标签同时处理的特点,大大提高食品的分拣能力、处理速度以及准确性,降低因误送或丢失而引起的损失。此外,在进行重要物资或危险品跟踪,或者在许多物品中查找某件定物品时,应用RFID技术也可以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运输企业和销售企业还可以通过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掌握货物的最新位置,做到可视化管理。
此前上海五丰公司通过试运行RFID屠宰实施上产监控管理系统,对生猪进行标识和相关数据的加载,实现屠宰上产全过程的数据采集和信息管理,让生产管理者及时掌握与了解产品的生产及质量状况。
此外,R FID技术可用于加工对象和加工工位的管理与控制,保证产品的精确配方精细控制,提高产品质量显FID技术还可以快速查明产品不合格的原因,及时改进产品质量RFID技术还可以用在饲养业上,可以用来标识动物、记录和控制瘟疫等,主要有项圈电子标签、钮扣式电子耳标、耳部注射式电子标签,以及通过食道放置的瘤胃电子标签等方式来记录动物的信息。
目前影响RFID的大规模应用,价格是最主要的因素。真正做到单件产品都贴有RFID标签,势必要求标签及读写设备价格十分低廉,而这在现阶段来讲还有一定困难。同时,相对高技术含量的设备,也暂时不能与我國农业及食品加工领域技术水平相对低下的现状良好匹配。当然,即使R FID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但RFID技术本身所具有的优势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都是可期的。物联网技术的大规模普及,将可帮助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透明化管理,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促进产品质量提高,树立企业产品的良好口碑。随着食品安全领域法律和管理的进一步完善,物联网技术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切实让老百姓过上更健康的生活。
(本刊记者马健)
食品行业供应链中跨环节之间的联系比较脆弱,实施跟踪与追溯常常会遇到信息断层。那么,如何才能建立起一条“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呢?答案可能就在物联网中——RFⅢ技术可能会为食品安全追踪溯源提供有力支持。
现代社会,RFID技术遍布社会各个领域,由于其能够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且具有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大、标签上数据可以加密、存储数据容量更大、存储信息更改自如等优点,可在普通物品运输方面广泛应用。
与物流及集装箱行业一样,基于RFID技术,食品行业可以为每一样产品提供身份,即通过为食品及其原材料加贴RFID电子标签,结合传感器、GP8(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技术)等对食品在原材料、生产加工、物流配送、仓储、零售及消费等各环节的状态进行跟踪和记录,形成完整的可追溯的供应链记录,从而实现食品“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可视,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排除问题食品,确保市民的安全。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在食物的源头就为这个食物提供一个RFID标签,写入该食物从一开始所具有的属性信息,在食物原材料进一步加工过程中,任何一个涉足食品产业链的厂商或机构,都可以通过合法的手段了解标签内所含信息,继而对上游所提供的产品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提供更好的加工或运输手段,更加有针对性地改善食品品质,并控制成本。
首先是商品防伪。由于我国部分地区居民法制意识薄弱,对价格十分敏感,这给不法分子伪造名牌产品提供了土壤。在我国很多地区,假烟假酒伪劣食品对人们造成的不仅是经济上的损失,很多时候还会带来身体上的伤害。而利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防伪,与其他防伪技术如数字防伪、激光防伪等传统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每个标签都有一个全球唯一的ID号码,且无法修改和仿造;无机械磨损,防磁性、防污损和防水;RFID的读写器具有不直接对最终用户开放的物理接口,保证其自身的安全性;读写器与标签之间存在相互认证的过程;耐高温,使用寿命长,存储量也比较大;标签容易集成进各种商品里,可大大提高伪造者造假的难度和成本。
其次,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将是物联网最具发挥潜力的领域。简单来说,该体系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标识技术,对食品供应链全过程的每一个节点进行有效的标识,对供应链中的食品原料、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等环节进行全程的质量控制和跟踪与溯源,信息流与实物流系统地结合起来,一旦发现危害健康问题,根据生产和销售全过程各个环节所必须记载的信息,追踪流向,采取食品召回或撤销上市等食品安全应急反应措施,并方便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应用RFID系统,可确保食品供应链的高质量数据交流,彻底实施“源头”食品追踪方案和在食品供应链中提供完全透明的能力。RFID系统可提供食品链中食品与来源之间的联系,确保食品源的清晰,以追踪到具体的动物或植物及农场,从而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质量监控和追溯。
北京市食品安全监督协调办公室2006年提出在重点养殖基地通过对动物产品佩带耳标、脚标,在屠宰、生产和流通各个环节运用R FID技术、以对畜产品养殖、收购、屠宰、分割、运输、销售的信息进行记录,形成追朔档案,以便跟踪。
上海市建立了基于RFID技术的猪肉监控系统,在猪耳上打上电子射频耳标来记录生猪的饲料、病历、喂药、转群、检疫等信息。在进入主要市境道口和屠宰场使用RFID卡进行“点对点”监管,确保生猪进入指定的屠宰场。在批发市场,通过电子标签,记录进场交易的猪肉的来源地、交易时间、食用农产品安全检测结果。
在食品的加工和储藏中,温、湿度、时间等因素对食品品质影响很大,记录分析这些因素就显得十分重要。将RFID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相结合,可以感知周围物品和环境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状态信息,利用无线通信技术方便地把这些状态信息及其变化传递到数据中心进行相应的储存和处理。
除了保证食品源的清洁卫生,同时还应致力保障食品在运输流通中不会被污染或丢失,并且为了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输的效率,也需要对整个物流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将RFID技术应用到食品的物流管理系统中,可以充分发挥它远距离识别、多标签同时处理的特点,大大提高食品的分拣能力、处理速度以及准确性,降低因误送或丢失而引起的损失。此外,在进行重要物资或危险品跟踪,或者在许多物品中查找某件定物品时,应用RFID技术也可以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运输企业和销售企业还可以通过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掌握货物的最新位置,做到可视化管理。
此前上海五丰公司通过试运行RFID屠宰实施上产监控管理系统,对生猪进行标识和相关数据的加载,实现屠宰上产全过程的数据采集和信息管理,让生产管理者及时掌握与了解产品的生产及质量状况。
此外,R FID技术可用于加工对象和加工工位的管理与控制,保证产品的精确配方精细控制,提高产品质量显FID技术还可以快速查明产品不合格的原因,及时改进产品质量RFID技术还可以用在饲养业上,可以用来标识动物、记录和控制瘟疫等,主要有项圈电子标签、钮扣式电子耳标、耳部注射式电子标签,以及通过食道放置的瘤胃电子标签等方式来记录动物的信息。
目前影响RFID的大规模应用,价格是最主要的因素。真正做到单件产品都贴有RFID标签,势必要求标签及读写设备价格十分低廉,而这在现阶段来讲还有一定困难。同时,相对高技术含量的设备,也暂时不能与我國农业及食品加工领域技术水平相对低下的现状良好匹配。当然,即使R FID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但RFID技术本身所具有的优势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都是可期的。物联网技术的大规模普及,将可帮助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透明化管理,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促进产品质量提高,树立企业产品的良好口碑。随着食品安全领域法律和管理的进一步完善,物联网技术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切实让老百姓过上更健康的生活。
(本刊记者马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