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计量单位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icq359522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计量单位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建立计量单位正确的表象,表象的参照物,表象深入化,表象生活经验丰富化,学习“空间化”,都能促进小学数学计量单位教学的有效化。
  【关键词】计量单位;表象;参照物;“空间化”
  量与计量这部分内容在小学阶段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学生对计量单位接触少,生活经验不足,感到难理解,常常只是记住单位名称,背好进率,做对题目。但要按新课标的要求,低年级学生建立起长度单位、重量单位、面积单位等单位量实际大小的表象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单位表象呢?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建立正确的表象
  表象就是人们感知过的事物,其形象以痕迹的形式在人的头脑中保留下来,说得明白一些就是物体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以后这种事物虽未出现,但在一定条件的刺激下,它的形象仍然会在头脑中再现。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感知的材料越丰富,活动的体验越充分,建立的表象就越清晰、越持久。
  计量单位是在一些测量活动中,因为人类生活的需要而建立的统一度量单位,是一个人为规定的事物。计量单位对小学生来讲是非常抽象的,脱离实际的理解和记忆对他们来讲是不切实际,没有作用的。因此如何让这些抽象的计量单位变得形象直观,生动具体,并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是我们要努力的目标。直观教学是让学生建立正确表象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可以使学生较容易地理解这些计量单位,完成形象到抽象的过渡,并能正确使用这些计量单位。
  在给学生建立表象时,通过实物模型准确建立单位表象是基础。如在教学1立方米有多大时,我做了一个1立方米的正方体纸箱,1立方米的空间能钻进多少个人呢?让学生们小组游戏比赛哪一组钻的人多,有的小组人个头小,装了15个,有的小组人个头大,装了10个,孩子们在游戏中用自己做参照物体验了1立方米的大小,巩固了1立方米的表象。
  通过这些直观教学,以后看到“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在学生头脑中就不再是一个毫无意义的抽象的概念了,而是和一些现实情境有关,和一些具体事物有联系的具体形象。学生的思维有了表象作依托,就不会再盲然无序、不知所措了。
  二、建立表象的参照物
  表象是客观对象不在主体面前呈现时,在观念中所保持的客观对象的形象和客体形象在观念中复现的过程。表象不稳定,是变换的,流动的,表象不鲜明,是比较模糊的、暗淡的。当实物离开眼前,脑中的印象会逐渐淡忘,当再忆时因没有参照标准而偏离实际的概念。因此,要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还应给学生的计量单位表像建立参照物。把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引为参照物,如1厘米相当于手指宽,1分米大约是一拃长,1米大约是课桌的长,1秒是嘀嗒一下,或是红绿灯的数字跳动一下,1平方厘米大约是指甲盖的大小,家中的一袋盐是1千克等等。通过测量自己的手指宽度在头脑中建立起1厘米的实际长度的表象,测量不同身高学生的双手侧平举知道大约有1米长,知道1米要比1厘米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单位量1米和1厘米的表象之后,再列举一些熟悉的物体,恰当选择单位,估计物体的长度。有了参照物,当学生再忆时就有了凭借,做题时就有了参照。继而可以参照比较,推理估计出其他物体的大小。如:一个鸡蛋是50克,可以推断出人的体重一定不是50克,应该是50千克。知道一袋盐有500克,可以推断出自己的体重一定不是25克,应该是25千克。
  三、计量单位的表象要深入化
  表象存在于人的脑中,体验积累于人的心里,表象与体验都不能由外界输入,都不能仅靠语言加以描述,只能发生在学生的数学活动中。新课标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在以往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容易混淆面积和周长的计算,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对面积的概念理解不透,对常用的面积单位没有正确、清晰的表象。如何帮助学生认清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小学生从认识长度到认识面积,在空间观念上是一次飞跃。对于“面”的概念难以理解,但只要让学生摸一摸课本的封面、课桌的面,铅笔盒的面,观察黑板的面、大屏幕的面、教室的地面。学生就能充分感觉到“面”的存在,并发现物体表面是有大小的。在一课时的计量单位教学中,如果只是让学生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意义还是比较简单的,但当数量有所提升,变成几立方厘米、几立方分米、几立方米的实际意义时,对学生而言就是一次艰难的提升了。我们用头脑中刚刚建立的表象进行估一估的活动,在猜测与验证中修正表象。如在千克单位教学时,准备多种实物如一袋苹果,一袋黄豆,一桶水等等,先让学生拎一拎1千克的盐有多重,再拎一拎估一估有多重,再用电子称称一称具体有多重,让学生在猜测、验证、交流中不断深化千克的表象。
  四、计量单位的生活经验丰富化
  计量单位在生活中虽然随处可见,但如果缺少教学,这些单位对学生而言则是抽象的。如自己的身高是1米3,体重32千克,学生虽然知道,但不能表征出具体的形象。因此,我们要让学生把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并且还要不断地丰富感知,丰富经验。家庭、超市是计量单位的宝库,但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较少注意。但学了相应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找一找家中或超市中的计量单位,并与父母进行交流。此外,可让学生课后调查:(1)从家到学校大约要多长时间?(2)你住的房间有多大?(3)学校的占地面积是多少?(4)你家一个月要用水多少立方米?这些活动都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实地调查、查阅资料才能完成,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计量单位的大小。把隐性的生活经验通过实践活动让其显现出来,以丰富学生对计量单位的经验。
  五、计量单位的学习要“空间化”
  “给学生空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空间”,才可能有想像力,才可以进行创造。对于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计量单位,学生非常感兴趣。但在课堂中,学生往往是跟着教学整齐划一地学,个性得不到张扬。如果教师不给学生机会和空间,那么随着课堂的结束,学生容易失去兴趣。在学完厘米和米后,我在课上留下十分钟让学生拿着尺子,离开位置,三五成群,找自已感兴趣的物体测一测,量一量。这样一来,既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建立了空间的观念,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掌握计量单位的实际意义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只有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建立深刻的表象,建立典型的参照物,并不断再现,学生才能真正在学习和生活中正确熟练地运用计量单位。
其他文献
【摘 要】课程标准是教学开展的向导。明确德育教育目标、德育教育方式和德育教育课程资源的变化,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有助于小学德育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德育教育;目标;方式;课程资源;教学对策  德育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道德认知无法内化为稳定的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无法具化为稳定持久的道德行为,是长期困扰德育教师的难题。深入研读《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真正领会《标准》的精神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学习组织形式。组建有效的小组合作形式,设计有效的研学案,以及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价,共同构成“研学后教”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研学后教”;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策略  “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的最基本目标是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提升课堂效益,发展学生能力。而要达成这个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学习
【摘 要】研学后教自前两年的重点学校研究突破开始,展示推行,取得很大成效。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研学案教学的课堂中存在不少问题,如:简单将教案“包装”成研学案;学习目标制定不准确、不具体、可操作性不强;达标检测题目设计不科学。这些状况都有待我们深思及探讨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研学案;状况分析;对策  研学后教自前两年的重点学校研究突破开始展示推行,到这一年的全区铺开,开展得如火如荼。其中各大
摘要:“一带一路”沿线上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面临诸多挑战,无论是文化政策的宣传、文化安全的维护,还是文化系统的整合,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介入其中加以规范。在当今“一带一路”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传播手段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需要我们逐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加快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发掘借鉴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中华
【摘 要】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营造氛围,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指导学法,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大胆放手,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建构主义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它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主要学
摘要:建国后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变迁分为四个时期:发轫期(1949-1957)、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7-1966)、“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改革开放时期(1978-),通过对各时期校园文化特征的分析,提出建构高校校园文化要“力求两个统一”、“把握三个支点”、“正确处理四对关系”。  关键词:校园文化; 改革开放; 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 G614 文献标识码: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这个字,在生活中与我们息息相关。而在学校,作为女教师的我们也应该保持一份既符合潮流又符合职业的时尚,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步入教室,因为这样,总能给学生一种亲切的感觉,一份好心情。美是一种选择。  我觉得,美不可旁观,一定要摄入。就读小学的孩子,年纪都还比较小,对美的了解、对美的分辨及对美的认识都还不是太深入。作为老师,衣着美一点,正是一条简单而又有效的渠道去引领学生进入美
摘 要:大学生对生态问题的感知、认识和思考,进而对其生态公民身份的高度自觉,关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蕴含着精湛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对大学生生态公民身份的建构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不可替代的担当。“原理”课教学要阐明马克思主义在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上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启发性,并使之内化为大学生的基本理念、思维方式、价值立场和自觉行为选择。  关键词:生态公民身份; 马
【摘 要】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结合“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课例,剖析数学课堂的问题所在,提出应对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计算能力;培养;习惯;方法;训练  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但笔者发现,现在的学生计算能力并不强,现结合“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片段一】  一、创设情境,明确计算任务  师:
成尚荣先生说:“教师的第一专业是研究儿童,是作为教师最基本的任务,和孩子一起阅读,会让我们发现童年的很多秘密。”和孩子们一起阅读,是师生成长的共同需要。  一、基于“人性”的需要  我们知道儿童文学是写给儿童的,但它作为铅字出版的时候,它的受众就不仅仅是儿童了。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不仅是一个故事,更闪耀着人性的光芒,适合所有人去品读。  《长大做个好爷爷》是世界著名的儿童绘本,它描绘了这样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