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籍档案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内容的核心,也是学生最为关心的、与之利益紧密相关的工作,从学籍档案管理中可看出学校培养学生的全方位体系,从中可凸显出育人的根本目的,本文作者结合工作实际,阐述了发挥学籍档案管理环节的育人作用。
关键词: 学籍管理 高校 育人作用
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的制约,高校对学生直接起约束作用的是“學籍管理制度”。当前,要想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就必须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坚持人才培养个性化创新体制。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运行与管理给我们的管理提出了灵活性与适应性的新要求,突出以育人为本。
一、学籍管理的内涵
学籍是表明学生高校归属的一种身份和资格。学籍管理,则是对学生是否具有这种资格与身份进行评判,对学生参加全部教学环节的效果进行记载与评价的活动。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籍管理主要包括学生的课程成绩管理、留降级、休复学、转专业、转学退学、毕(结)业资格审核、电子注册等多个方面。高等教育之根本目的在于育人,高校的全部工作都不能脱离于其中,学籍管理也必须紧紧围绕“育人”中心转变观念,更新制度,突出学生在学籍管理工作中的主体性地位,从学生需要和社会需求出发,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促进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
学籍管理的对象是在校的学生,它是对正式取得学籍身份的学生全学程进行监控、督导的一项重要工作。学籍管理中成绩考核与记载纪律与考勤等每一项工作都与学生的学习状态息息相关。因此学籍管理工作中严格而人性化的学籍管理制度、高素质的管理工作人员、灵活的激励机制等都对教育学生与高校学风建设有着极其重大的关系。我校通过多年的实践,在新实施的学籍管理条例中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学籍管理的主要内容
目前我校新的学籍管理主要内容有以下十方面。
1.入学与注册:取得高校合法学籍的第一步。
2.考勤与纪律: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规范化管理,对其组织性和纪律性的教育作用。
3.修业(学分制管理):为了反映学生学习的质量,学生成绩采用“平均学分绩点”和“学年累计课程学分绩点”统计管理学分;为培养创新人才,鼓励学有专长的学生脱颖而出,学校设立创新学分。在学科竞赛、科学研究、文体活动、创新实践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可获创新学分,鼓励创新人才。
4.课程考核与成绩记载: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规范化管理记载。
5.双学士学位、辅修专业: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第二专业(学位)的学习,这也是对学生成长成才宽口径培养人才。
6.休学与复学: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意外情况后续学习的一种延伸管理,让学生有继续深造的希望。
7.学籍预警:是对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的学习情况的一种警示。学校对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进行实时跟踪,对每学期所修总学分(统计数据截止学期末)低于教学计划规定应修学分三分之二者提出警示。每学期期末,相关辅导员将被警示学生的“学生成绩家庭通知单”及时寄给家长,并请家长配合学校督促学生认真对待学业。学生学籍预警,是指通过学校、社会、家长、学生之间的多方沟通与协作,对学生在学习中即将发生的问题和困难进行紧急提示或预先告知。年级辅导员或班主任(导师)及时向学生提出警示,并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制定选课和重修计划,适时安排老师或学生党员、学生干部辅导,以增强其自信心和学习主动性,督促学生努力学习,加强修养,顺利完成学业的有效途径。
8.修业年限、学籍处理与退学:是对学业年限的管理规定,实现弹性学制。
9.选专业、转专业与转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满足学生个人的专业要求,学校支持学生合理条件下转专业。有效整合校内资源,提供更多的专业选择机会,指导帮助学生科学合理地设计个人发展规划;对学生而言,在充分享有专业资源选择权利的同时需要注意合理地设定专业选择及发展目标,这样才能让自己在未来走得更远。
10.毕业、结业与肄业:对学习结果的处理,让学生明了不同的学习态度会促成不同的行为结果。
三、高校学籍管理在育人中的作用
1.目标导向作用。学籍管理目标是学校根据国家对学生德、智、体几方面的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具体情况而制定的。学籍管理对学生考勤、考试、毕业资格、取得学位资格等做出明确规定。指出了学生在学习期间应该学什么、怎么学,以及达到什么程度等问题,并对于那些达到规定要求的学生,准予升级、毕业;对于那些达不到要求者让其留级、退学或不准毕业等,对考试作弊者给予处分。学籍管理的对象是学生,学籍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动机诱导,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优良的学风,进而推进学校管理目标、教育目标的实现。
2.检查监督作用。学籍管理规定,学生必须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定参加课程和其他教育环节的考核,对擅自缺考者和考试作弊者参照相关管理规定将给予一定的处罚,对一学期无故缺课累计超过某门课程教学一定课时数,对教师布置作业未完成一定份额者不能参加该门课程的考核,成绩以零分计。
学籍管理中还规定对德、智、体全面发展或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科技创造、锻炼身体及社会活动等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表彰和奖励。学籍管理正是通过以上考试、考核两种形式发挥着其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检查监督作用,它不仅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而且检验学生学习和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通过考试和考核帮助教师和学生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和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学籍管理过程中的考试和考核管理对于建立优良的学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保障作用。学籍管理的全过程对学校办学方向、教学秩序、教育质量及人才健康成长具有一定的保障功能。科学的学籍管理,全面规划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方法,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保证教学大纲的贯彻实施,保证教育和教学质量。
四、实施育人作用的保障机制
1.加强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宣传作用,加强高校学籍管理规章制度的宣传力度,努力提高管理信息公开化程度。高校学籍管理秩序与学籍管理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密切相关,而学籍管理规章制度的执行效率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项规章制度的公开化程度,即它为管理行为对象所熟悉的程度。对于学生来说,对相应学籍管理制度的熟知程度,直接决定了他们在现实情况下作出相应反应的必然性及根据学籍管理相关规定所能实际享受到的相应权利。考虑到在高校学籍管理工作进行过程中不同行为主体信息获取能力的不对称性,高校相关部门有必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各种信息传播途径加深学生对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理解及对相关规章制度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
2.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的素质。学籍管理人员是直接宣传、执行学校的学籍政策,对学生学籍具体情况最为了解的人员,如果在这个环节上能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认识就会发生较大转变。学籍管理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加强理论研究,增强自身的业务素质,建立人性化的学籍管理制度,向学生准确宣传学籍管理知识,使学生清晰知晓学籍管理的规定,在校期间严格履行,顺利完成学业,从而为构建优良的学风打下基础。
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高校的全部工作都不能脱离于其中,学籍管理也必须紧紧围绕“育人”中心转变观念,更新制度,突出学生在学籍管理工作中的主体性地位,从学生需要和社会需求出发,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促进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当前,很多高校在学籍管理工作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忽视人性、忽视以人为本的现象,诸如,在学籍管理过程中重管理、轻服务;学籍管理以学生为工作对象,以育人为最终目的,每一项具体的学籍管理制度都涉及或增加或限制学生的切身利益,学生权益的维护在整个学籍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构建有助于优良学风建设的学籍管理服务软环境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学生从入学后学籍身份的取得到全学程学业的完成,国家行政部门和各高校都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不仅是学生必须要遵守的基本准则,而且是学籍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管理的依据,因此,学籍管理作为一种对学生身份和在校资格的管理,与学生联系非常密切,休学、复学等学籍变动均需要学生到学籍管理部门来办理,学籍管理工作人员应从传统的命令、管束等威慑性、强制性管理转变为现代的服务性管理,以自身良好的工作态度向学生树立起高校管理者为人师表的人性化管理形象,为优良学风的形成构建学籍管理人性化服务的软环境。
参考文献:
[1]彭喜峰.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学籍管理.中国电力教育,2009.9(下),(总145).
[2]李金平.校学籍管理与学风建设关系之研究.科教文汇,2010.3(下).
[3]蓝维鼎.高校学籍管理改革创新要“以人为本”.管理科学,2010.3.
关键词: 学籍管理 高校 育人作用
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的制约,高校对学生直接起约束作用的是“學籍管理制度”。当前,要想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就必须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坚持人才培养个性化创新体制。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运行与管理给我们的管理提出了灵活性与适应性的新要求,突出以育人为本。
一、学籍管理的内涵
学籍是表明学生高校归属的一种身份和资格。学籍管理,则是对学生是否具有这种资格与身份进行评判,对学生参加全部教学环节的效果进行记载与评价的活动。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籍管理主要包括学生的课程成绩管理、留降级、休复学、转专业、转学退学、毕(结)业资格审核、电子注册等多个方面。高等教育之根本目的在于育人,高校的全部工作都不能脱离于其中,学籍管理也必须紧紧围绕“育人”中心转变观念,更新制度,突出学生在学籍管理工作中的主体性地位,从学生需要和社会需求出发,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促进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
学籍管理的对象是在校的学生,它是对正式取得学籍身份的学生全学程进行监控、督导的一项重要工作。学籍管理中成绩考核与记载纪律与考勤等每一项工作都与学生的学习状态息息相关。因此学籍管理工作中严格而人性化的学籍管理制度、高素质的管理工作人员、灵活的激励机制等都对教育学生与高校学风建设有着极其重大的关系。我校通过多年的实践,在新实施的学籍管理条例中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学籍管理的主要内容
目前我校新的学籍管理主要内容有以下十方面。
1.入学与注册:取得高校合法学籍的第一步。
2.考勤与纪律: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规范化管理,对其组织性和纪律性的教育作用。
3.修业(学分制管理):为了反映学生学习的质量,学生成绩采用“平均学分绩点”和“学年累计课程学分绩点”统计管理学分;为培养创新人才,鼓励学有专长的学生脱颖而出,学校设立创新学分。在学科竞赛、科学研究、文体活动、创新实践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可获创新学分,鼓励创新人才。
4.课程考核与成绩记载: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规范化管理记载。
5.双学士学位、辅修专业: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第二专业(学位)的学习,这也是对学生成长成才宽口径培养人才。
6.休学与复学: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意外情况后续学习的一种延伸管理,让学生有继续深造的希望。
7.学籍预警:是对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的学习情况的一种警示。学校对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进行实时跟踪,对每学期所修总学分(统计数据截止学期末)低于教学计划规定应修学分三分之二者提出警示。每学期期末,相关辅导员将被警示学生的“学生成绩家庭通知单”及时寄给家长,并请家长配合学校督促学生认真对待学业。学生学籍预警,是指通过学校、社会、家长、学生之间的多方沟通与协作,对学生在学习中即将发生的问题和困难进行紧急提示或预先告知。年级辅导员或班主任(导师)及时向学生提出警示,并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制定选课和重修计划,适时安排老师或学生党员、学生干部辅导,以增强其自信心和学习主动性,督促学生努力学习,加强修养,顺利完成学业的有效途径。
8.修业年限、学籍处理与退学:是对学业年限的管理规定,实现弹性学制。
9.选专业、转专业与转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满足学生个人的专业要求,学校支持学生合理条件下转专业。有效整合校内资源,提供更多的专业选择机会,指导帮助学生科学合理地设计个人发展规划;对学生而言,在充分享有专业资源选择权利的同时需要注意合理地设定专业选择及发展目标,这样才能让自己在未来走得更远。
10.毕业、结业与肄业:对学习结果的处理,让学生明了不同的学习态度会促成不同的行为结果。
三、高校学籍管理在育人中的作用
1.目标导向作用。学籍管理目标是学校根据国家对学生德、智、体几方面的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具体情况而制定的。学籍管理对学生考勤、考试、毕业资格、取得学位资格等做出明确规定。指出了学生在学习期间应该学什么、怎么学,以及达到什么程度等问题,并对于那些达到规定要求的学生,准予升级、毕业;对于那些达不到要求者让其留级、退学或不准毕业等,对考试作弊者给予处分。学籍管理的对象是学生,学籍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动机诱导,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优良的学风,进而推进学校管理目标、教育目标的实现。
2.检查监督作用。学籍管理规定,学生必须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定参加课程和其他教育环节的考核,对擅自缺考者和考试作弊者参照相关管理规定将给予一定的处罚,对一学期无故缺课累计超过某门课程教学一定课时数,对教师布置作业未完成一定份额者不能参加该门课程的考核,成绩以零分计。
学籍管理中还规定对德、智、体全面发展或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科技创造、锻炼身体及社会活动等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表彰和奖励。学籍管理正是通过以上考试、考核两种形式发挥着其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检查监督作用,它不仅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而且检验学生学习和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通过考试和考核帮助教师和学生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和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学籍管理过程中的考试和考核管理对于建立优良的学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保障作用。学籍管理的全过程对学校办学方向、教学秩序、教育质量及人才健康成长具有一定的保障功能。科学的学籍管理,全面规划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方法,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保证教学大纲的贯彻实施,保证教育和教学质量。
四、实施育人作用的保障机制
1.加强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宣传作用,加强高校学籍管理规章制度的宣传力度,努力提高管理信息公开化程度。高校学籍管理秩序与学籍管理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密切相关,而学籍管理规章制度的执行效率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项规章制度的公开化程度,即它为管理行为对象所熟悉的程度。对于学生来说,对相应学籍管理制度的熟知程度,直接决定了他们在现实情况下作出相应反应的必然性及根据学籍管理相关规定所能实际享受到的相应权利。考虑到在高校学籍管理工作进行过程中不同行为主体信息获取能力的不对称性,高校相关部门有必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各种信息传播途径加深学生对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理解及对相关规章制度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
2.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的素质。学籍管理人员是直接宣传、执行学校的学籍政策,对学生学籍具体情况最为了解的人员,如果在这个环节上能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认识就会发生较大转变。学籍管理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加强理论研究,增强自身的业务素质,建立人性化的学籍管理制度,向学生准确宣传学籍管理知识,使学生清晰知晓学籍管理的规定,在校期间严格履行,顺利完成学业,从而为构建优良的学风打下基础。
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高校的全部工作都不能脱离于其中,学籍管理也必须紧紧围绕“育人”中心转变观念,更新制度,突出学生在学籍管理工作中的主体性地位,从学生需要和社会需求出发,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促进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当前,很多高校在学籍管理工作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忽视人性、忽视以人为本的现象,诸如,在学籍管理过程中重管理、轻服务;学籍管理以学生为工作对象,以育人为最终目的,每一项具体的学籍管理制度都涉及或增加或限制学生的切身利益,学生权益的维护在整个学籍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构建有助于优良学风建设的学籍管理服务软环境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学生从入学后学籍身份的取得到全学程学业的完成,国家行政部门和各高校都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不仅是学生必须要遵守的基本准则,而且是学籍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管理的依据,因此,学籍管理作为一种对学生身份和在校资格的管理,与学生联系非常密切,休学、复学等学籍变动均需要学生到学籍管理部门来办理,学籍管理工作人员应从传统的命令、管束等威慑性、强制性管理转变为现代的服务性管理,以自身良好的工作态度向学生树立起高校管理者为人师表的人性化管理形象,为优良学风的形成构建学籍管理人性化服务的软环境。
参考文献:
[1]彭喜峰.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学籍管理.中国电力教育,2009.9(下),(总145).
[2]李金平.校学籍管理与学风建设关系之研究.科教文汇,2010.3(下).
[3]蓝维鼎.高校学籍管理改革创新要“以人为本”.管理科学,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