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制约高中化学课堂探究性实验教学效果的因素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w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究性实验教学是近年来化学教学中老师们经常讨论与应用的一种教学模式,探究式学习法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对改变传统的实验学习方式和教学行为起到了重要作用。制约化学探究性试验教学的发展存在以下几个因素。一、化学教师专业素养二、学生化学素养的制约
  [关键词]制约 探究性实验教学 发展因素
  探究性实验教学是近年来化学教学中老师们经常讨论与应用的一种教学模式,探究式学习法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对改变传统的实验学习方式和教学行为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笔者发现在现实的化学课堂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却存在着重形式而轻实效的现象,制约着化学探究性试验教学的发展。本文笔者着重从师生两方面谈制约高中化学课堂探究性试验教学效果的因素。
  一、化学教师专业素养
  (一)教师对探究性实验教学存在认识误差
  1、对什么是探究性实验教学产生误区
  探究性实验是部分化学老师认为凡是要做实验的都叫探究,对于一个给定了实验目的、内容、实验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甚至实验结果的实验活动设计,却被冠以探究的名称。单纯的对已知的验证和对指定的步骤重复占了绝大部分。
  案例1:《原电池原理》教学中,教师按课本实验要求进行分组,学生演示铜锌原电池实验后就给出了原电池构成条件,学生对与电极的作用认识得不清楚,会认为原电池就是负极失电子,电解质溶液得电子,造成很大局限性,导致在后续课程中很难理解金属腐蚀与防护的有关问题,以及新型燃料电池中外加氧化剂气体等有关问题。
  这样的实验活动,学生的任务仅仅是按照老师所给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根本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学生也不知道如何进行探究学习。因此,只有老师能理解与区别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试验,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设计合适的探究实验,促进学生化学思维品质的发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对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作用存在认识误区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教师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有急功近利思想的存在,认为探究实验教学耗时多,影响教学进度,短期内学生能力提高不明显,影响知识的落实而不愿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实际上探究性实验教学是有利于知识的落实的,更有利于学生系统知识的生成。同样一个知识,简单的呈现给学生和学生通过一个研究过程得到它留给学生的印象是不一样的。
  案例2:课本上的原电池原理教学是构建一个基本模型,在此基础上,在后续课程中要研究金属的腐蚀与防护问题、新型化学电池的研制问题等。只有原电池原理这个基础牢固,后续的学习才可能顺利进行。因此,此处应设计一个探究活动,反复更换电极,提升学生对原电池原理的认识。
  首先演示铜、锌、稀硫酸可以构成原电池,然后提出问题“是否只有铜、锌、稀硫酸才能构成原电池,铜、锌在原电池中的作用是什么,是否一定要使用稀硫酸?”
  教师为学生提供如下材料和试剂:电极材料:碳棒、锌板、铜板、铁钉、塑料片;溶液:硫酸、硫酸铜、氯化钠、蒸馏水、酒精。不同的组提供的材料和试剂是不同的。学生用本组实验条件进行实验探讨,回答上述问题,最终要总结出构成原电池的条件。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和随后的课堂汇报交流,学生总结出锌可以用其他的活泼金属替换,它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电子;铜的主要作用是导电,可以用其他导体来替换;如果把铜换成比锌更活泼的金属,也能形成电流,但是电流的方向就是相反的了。对于电解质溶液也作了实验探究,用乙醇、纯水、纯水中追加食盐、硫酸铜溶液等替代硫酸,观察原电池构成的情况,使学生对于原电池构成条件、原电池反应原理有了特别深刻的认识。
  通过案例1和案例2的对比,我们就可以发现,相同的知识点,呈现的方式不同,学生学习的效果就不同,案例2知识的呈现就系统化,给学生印象就会深一些。另外,我们也认为化学教学是一种科学教学,要体现科学方法。实验探究是一种很重要的科学方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该体现这样的内容。
  (二)化学教师专业水平发展
  探究性实验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挑战,一个优秀的化学教师能根据教材内容及教学需要,开发探究性试验教学的素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探究题目。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必须在如下两个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1、化学专业知识方面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化学知识,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提出思考性很强的问题,甚至是学科交叉的知识。在学生有“一杯水”的情况下,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而且是高质量的“水”。例如:在探究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条件时,实验过程中常会出现如下颜色变化:白色——灰绿色——红褐色,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必然会对灰绿色是什么物质产生疑惑,教师就要能给于及时的答复。
  2、化学教学业务能力方面
  化学教师自主开发科学探究实验能力不足,要能分解探究性实验,根据教材的相关知识,同一个内容可以设计出不同的驱动性问题。比如“铁及其化合物”的教学就可以有多种驱动性问题:“探究二价铁和三价铁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氯化亚铁溶液中为什么要加入铁粉?”“探究氯化亚铁的化学性质”,“请你设计实验实现二价铁和三价铁的相互转化”这几个驱动性问题的内容指向都是一致的,他们都是可以的,但是针对不同的学生就要具体研究哪一种驱动性问题效果更好。
  有些教师对驱动性问题不拆解直接抛给学生,感觉开放度很大,实际上会给学生造成混乱。学生不清楚要想对这一问题提出假设、找到证据时要思考哪些问题。驱动性问题转化为探究活动中的假设、方案、证据、结论的全部过程都由学生完成,难度较大,也需要较多的时间。比如“氯化亚铁中为什么要放铁粉”这一问题如果不拆解,学生很难找到研究的方向。如果教师对问题不拆解、不逐层具体化,学生就不知如何下手,就会导致探究活动效率低下。
  二、学生化学素养的制约
  以往的实验,基本上都是学生在固定的实验程序下进行操作,目的只是验证已有的答案。这种实验缺乏实验者的主动性参与,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索”。为此,在实验教学中,老师要能创设探究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自主设计实验的教学策略,来实现学生的主动创造。
  然而,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校,甚至同一学校不同班级的学生化学水平的参差不齐,导致探究性试验教学的效果产生巨大的差异。笔者亲身体验了这种学生能力的差异所带来的探究教学失败的痛苦。
  案例3:2011年11月,我在我授课的高一年级艺术班上了一节化学实验课。课题是高一必修一教材《铁的重要化合物》,课前考虑到这些“艺术类”学生理科学习基础比较差,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突出化学学科重实验、重能力的特点,我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设计为学生分组探究性实验,我将全班31人,分成八个小组,意在通过探究性讨论、实验方案的设计,证明“Fe、Fe3 和Fe3 之间能够发生相互转化”,从分组实验开始同学们不断地举手提问,“老师,我们组是氯水,怎么没有盐酸?”“老师,FeSO4溶液与氯水反应有什么现象?”“老师,FeSO4是什么颜色?FeSO4溶液怎么是黑色的呀?”等等。在实验过程中,许多小组的同学不能有效地进行组内分工,实验过程显得杂乱无序,仪器的碰撞声、同学的讨论声甚至争吵声不绝于耳,更有极少部分同学自始至终充当看客。在这节课中我所扮演的角色与其说是一个老师倒不如说更象是一个警察,哪里有问题就奔向哪里,心不平气不顺的穿梭于各个事故突发地点,忙着询问问题、帮助分析原因指导实验的要点。在部分小组没能顺利完成实验的情况下,我宣布停止实验,各小组进行实验汇报。
  可见,学生的化学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探究性试验教学的效果。
  制约高中化学课堂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因素有很多,让学生应用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技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获得科学探究的体验,是每位化学教师应该思考和实践的。只有化学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探究性實验的重要性,努力研究,针对学生实际学习能力,设计合理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案,提高化学课堂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永东,一节失败的实验课引发的思考化学教与学2012,3.
  [2]陈斌,例谈化学探究式学习的两个误区与调整策略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3.
  [3]韩晓珊,范晓凤,高三化学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11.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探讨应用型人才具备的能力,从而确定深化校企合作的途径。  关键字:应用性人才 能力 校企合作  近几年来,高等院校学生就业问题不断升温,尤其是非重点院校的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在当前金融危机阴霾未散,就业前景看淡的情况下,“如何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成为了每一个迈入大学校园的学子首要考虑的问题,相应这也更加凸显为一个大学办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摘要 林冲有着较为安稳的前程,最终却一步步被逼上梁山。作者施耐庵通过一系列语言行为的描写,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林冲对未来由充满期望到陷入绝望,由苟且偷安到奋起反抗,这一痛苦而复杂的心理蜕变。充分显示其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关键词 林冲 心理 忍辱苟活 反抗  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历来广受读者的喜爱,《水浒》中的英雄人物也为人们耳熟能详。金圣叹称《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良好的环境氛围使学生的自主发展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得以展现和提升,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德育渗透到教书育人过程中。  【关键词】 校园文化德育渗透  1 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    1.1校园的管理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管理的各种制度,学生守则,校纪校规、行为规范等学生对教育者所灌输的思想、行为方式的接受过程是
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数学教材结构的最基本的因素,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载体。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学生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数学中的各种概念,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各种法则、公式、定理,也就不能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抓好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提高敬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生活经验和
什么样的课堂才有活力、智慧和情趣,才能让学生真正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有效参与?怎样才能使教育学成为一种愉快的实践,使师生之间达到愉快的感情沟通与智慧交流?课堂教学中活动的设计运用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一、教学论、信息论、心理学等为“活动”提供了充分理论依据。  马克思早就说过:“人类的特性恰恰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当代教学论的一个重要发展就是认为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交流活动,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2011年11月7日星期一,我现在执教的是高二9班的数学课程,进度是选修2-1第二章第一节曲线与方程,事件出现在习题2,1B组的第一题,题目是这样的:过点p(3,4)的动直线与两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A,B,过A,B分别作两轴的垂线交于点M,求点M的轨迹方程。题目并不难做法也不唯一,我当时用了这样的方法:设M(x,y),因为动直线与两坐标轴都有交点所以其斜率是存在的,A(x,0),B(0,y),P(3
摘要:几何画板是一款短小精悍、功能强大的专业学科平台软件,能够准确的、动态的表现几何问题,充分展现几何元素在运动状态下保持几何关系的不变性。本文将通过三角函数教学中的几个案例,展示几何画板在探究函数轨迹与函数图像变换等问题所具有的特殊优势。   关键词:几何画板 三角函数 动态演示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服务教学成为了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关心的话题。在传统的
导数是研究函数性质的重要工具,它的突出作用是用于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最值.每年高考都从不同角度考查这一知识点.现例析如下.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华罗庚教授说过:"不要只给学生看做好了的饭,更要让学生看做饭的过程,数学教学要设法使课本知识’活’起来,课堂教学不是堆砌知识的积木,而是用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把知识贯穿起来,使学生真正领会到数学知识的动态过程。"教学是一个过程,首先,教师凭借一定的教学手段,通过教学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的知识传递,通过教学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或技能。因此,教学是师生的一个互动过程。我认为,
摘要:函数值域的求解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求函数值域的方法有很多,反函数法是常用的方法之一,但该法一直以来存在很多争议。本文对此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并探讨了反函数法的使用条件,给出了一个关于反函数法的猜想。  关键字:反函数法、值域、复合函数  通讯地址:仲允,湛江市坡头区鸡咀山路湛江二中海东中学,524057  手机:13659744331,邮箱:zhongyunabcd@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