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部分科幻小说都错误地预测了未来——我们的子孙或许确实会拥有超凡的能力,但他们仍将是简简单单的人类,就像你和我。人类的下一个进化突破,不是基因改造、装配机甲,也不是人工智能,而是更好地利用我们那已经进化了几百万年的身体和大脑。
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将向什么方向进化呢?
科幻小说给我们提供一定的选项,可能是《X 战警》的基因进化,也可能是《千钧一发》里的基因改造,或者像是《星球大战》中的格里弗斯将军那样经历“控制系统升级”。
这些可能都是我们的未来,但是我并不苟同。一来自然选择的过程是非常缓慢的,再者自然选择对我们可能已经不起作用了。
基因工程可能会给人类带来新的特征,但是这需要有坚实的科学基础做保证,那就是明确基因型和表型的联系。我们必须清楚地了解改变的基因能否带来适当的表型。对于这一点,我至今仍没有任何把握 。
至于机械增强,实际上已经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了,比如智能手机和台式电脑,我们现在已经离不开这些电子设备了。在未来我们还会更多地使用这类设备,但是,能够直接和我们脑部结合的装置,只有当我们深刻理解人脑的运行机理并制造出与人类类似的人工智能的时候才可能真正出现。要实现这个还需要好几个世纪呢。
简单地说,上述假设还离我们太远,增强基因或者附加机械并不能为我们带来目所能及的能力革命。但是,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还是有一个在科学和小说领域都被忽视了的关键部分。这种没有预想到的模式将驱使人类跨入一个新的纪元,让未来的人类拥有现代人所没有的能量,这种能量的意义将等同于自然选择本身。而且,重要的是,我们并不需要变成半机械人或者生物工程制造出的实验人;我们需要依靠的,仅仅是我们已经进化了几百万年的身体和大脑。
神经再利用:人类最靠谱的升级方式
这个神秘的机制就是“神经再利用”,这个概念首先由神经科学家斯坦尼斯拉·德阿纳提出,意指我们自身大脑天生的能力完全能重新利用,从而形成新的功能。
这种未来人类观点是基于对千百万年来人类进化的力量。对这种力量的崇拜往往却是在科学中少见的——我们认为我们的大脑和身体是紧密连接的,但是却不是最佳的组合体。基于这种观点,自然选择是如此偶然,并且还有很多发育的限制从而导致我们身体的“硬件”和“软件”的配合只是一个“能凑合着用”的状态,而并不是“精密微调”而成的。
所以,不难想象我们对未来人类的设想都是要基于新的人造物体,无论是基因改造还是半机械增强都要比自然进化的人类要强。这种对于人类设计和创造的过度乐观也经常能在其他领域获得佐证。
这种误解的根源在于我们过于低估了自然选择的能力。比如光学幻象并不能证明我们大脑的硬件设计不好,而是由于我们处理信息的软件进化过程中过于复杂的结果。
光学幻象,远处的拱门到近处就成了帆船
神经再利用是发现潜在能力的源泉。如果一个人想要完成工作 Y,但是还没有进化到可以熟练完成工作Y,那么关键的是不要强迫大脑去完成。像其他所有动物的大脑一样,人脑不是一个多用途的全能学习机器,而是一个能利用本能来充分适应其所处环境的处理器。未来充分利用大脑,我们必须让大脑去做它最擅长做的事情,而不是强迫其做不擅长的事。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改造工作 Y 使其变成一个能够更好地被大脑处理的工作。
可是,我们怎么知道这是可行的呢?这个策略可能要用到自然选择赋予我们的最神奇的礼物,但我们真能发掘出这一潜力吗?我们怎么知道做某件事情用哪种能力最好,我们怎么知道如何改造工作才能使其适应人脑?
如何实现神经的再利用?
我不想假装说答案很简单,因为它们真的很难。但是,我们有理由对这种方式采取比较乐观的态度,因为我们已经这样做了。
我们已经成功转型一次了。我们现在是人类 2.0 版,而不是智人时的 1.0 版本了。这个过程是靠自然选择完成的。我们之所以是 2.0 的升级版,有 3 个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书写、语言和音乐(音乐可能是艺术的顶峰)。而这 3 个能力虽说都有人类设计的影子,但并非源自自然选择、基因工程或者半机械化,它们都是神经再利用的结果。
人类从 1.0 版本升级到 2.0 版本的过程,不是我们直接控制,而是自然发生的。
那么,文化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呢?文化是将这些人造物自然化的过程,使得我们的感知系统更容易去识别和适应它们。比如象形文字的出现,就是让文字更像自然界的实物。而语言则更是模仿了大自然中的声音、节奏和韵律。音乐则是模拟了动物运动的声音,自然的风声、水声、树叶的沙沙声。
文化的作用就是通过模拟自然来实现驾驭人脑发挥功能的例子,而这个过程并不是人为设计出来的。
我认为通往人类3.0甚至更高级别的路径还是主要依照这一理论。虽然我们不能很轻松地预测到我们会获得哪些新能力,但是我们不能低估潜在的变换的巨大影响。毕竟我们从1.0 升级到2.0不是一次小的变革,而是从机灵的猿猴进化成了统治世界的科学家、哲学家。
虽然人类从1.0升级到2.0是通过文化,而非精明的人类设计者,但是,在向3.0升级的过程中,我们能否加入一些引导呢?我想这个问题是当我们思考未来的时候最应该问、也最关切的一个问题。
我们能对神经再利用施加引导吗?
我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比较乐观的。因为这种控制自然驾驭自然的技术(比如书写、语言和音乐)必须要模仿自然界中最基本的环境特征,而这对于科学家来说也比较容易入手。
另外,自然控制也可以说是一种比较恰当的形容正在出现的科技创新的概念。比如电影界正在探索如何设计3D技术从而更适应人的双眼视觉,游戏产业正试图将各种任务“游戏化”,还有机器人领域正研究如何制造出更能表现情感的机器人的脸庞。
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将向什么方向进化呢?
科幻小说给我们提供一定的选项,可能是《X 战警》的基因进化,也可能是《千钧一发》里的基因改造,或者像是《星球大战》中的格里弗斯将军那样经历“控制系统升级”。
这些可能都是我们的未来,但是我并不苟同。一来自然选择的过程是非常缓慢的,再者自然选择对我们可能已经不起作用了。
基因工程可能会给人类带来新的特征,但是这需要有坚实的科学基础做保证,那就是明确基因型和表型的联系。我们必须清楚地了解改变的基因能否带来适当的表型。对于这一点,我至今仍没有任何把握 。
至于机械增强,实际上已经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了,比如智能手机和台式电脑,我们现在已经离不开这些电子设备了。在未来我们还会更多地使用这类设备,但是,能够直接和我们脑部结合的装置,只有当我们深刻理解人脑的运行机理并制造出与人类类似的人工智能的时候才可能真正出现。要实现这个还需要好几个世纪呢。
简单地说,上述假设还离我们太远,增强基因或者附加机械并不能为我们带来目所能及的能力革命。但是,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还是有一个在科学和小说领域都被忽视了的关键部分。这种没有预想到的模式将驱使人类跨入一个新的纪元,让未来的人类拥有现代人所没有的能量,这种能量的意义将等同于自然选择本身。而且,重要的是,我们并不需要变成半机械人或者生物工程制造出的实验人;我们需要依靠的,仅仅是我们已经进化了几百万年的身体和大脑。
神经再利用:人类最靠谱的升级方式
这个神秘的机制就是“神经再利用”,这个概念首先由神经科学家斯坦尼斯拉·德阿纳提出,意指我们自身大脑天生的能力完全能重新利用,从而形成新的功能。
这种未来人类观点是基于对千百万年来人类进化的力量。对这种力量的崇拜往往却是在科学中少见的——我们认为我们的大脑和身体是紧密连接的,但是却不是最佳的组合体。基于这种观点,自然选择是如此偶然,并且还有很多发育的限制从而导致我们身体的“硬件”和“软件”的配合只是一个“能凑合着用”的状态,而并不是“精密微调”而成的。
所以,不难想象我们对未来人类的设想都是要基于新的人造物体,无论是基因改造还是半机械增强都要比自然进化的人类要强。这种对于人类设计和创造的过度乐观也经常能在其他领域获得佐证。
这种误解的根源在于我们过于低估了自然选择的能力。比如光学幻象并不能证明我们大脑的硬件设计不好,而是由于我们处理信息的软件进化过程中过于复杂的结果。
光学幻象,远处的拱门到近处就成了帆船
神经再利用是发现潜在能力的源泉。如果一个人想要完成工作 Y,但是还没有进化到可以熟练完成工作Y,那么关键的是不要强迫大脑去完成。像其他所有动物的大脑一样,人脑不是一个多用途的全能学习机器,而是一个能利用本能来充分适应其所处环境的处理器。未来充分利用大脑,我们必须让大脑去做它最擅长做的事情,而不是强迫其做不擅长的事。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改造工作 Y 使其变成一个能够更好地被大脑处理的工作。
可是,我们怎么知道这是可行的呢?这个策略可能要用到自然选择赋予我们的最神奇的礼物,但我们真能发掘出这一潜力吗?我们怎么知道做某件事情用哪种能力最好,我们怎么知道如何改造工作才能使其适应人脑?
如何实现神经的再利用?
我不想假装说答案很简单,因为它们真的很难。但是,我们有理由对这种方式采取比较乐观的态度,因为我们已经这样做了。
我们已经成功转型一次了。我们现在是人类 2.0 版,而不是智人时的 1.0 版本了。这个过程是靠自然选择完成的。我们之所以是 2.0 的升级版,有 3 个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书写、语言和音乐(音乐可能是艺术的顶峰)。而这 3 个能力虽说都有人类设计的影子,但并非源自自然选择、基因工程或者半机械化,它们都是神经再利用的结果。
人类从 1.0 版本升级到 2.0 版本的过程,不是我们直接控制,而是自然发生的。
那么,文化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呢?文化是将这些人造物自然化的过程,使得我们的感知系统更容易去识别和适应它们。比如象形文字的出现,就是让文字更像自然界的实物。而语言则更是模仿了大自然中的声音、节奏和韵律。音乐则是模拟了动物运动的声音,自然的风声、水声、树叶的沙沙声。
文化的作用就是通过模拟自然来实现驾驭人脑发挥功能的例子,而这个过程并不是人为设计出来的。
我认为通往人类3.0甚至更高级别的路径还是主要依照这一理论。虽然我们不能很轻松地预测到我们会获得哪些新能力,但是我们不能低估潜在的变换的巨大影响。毕竟我们从1.0 升级到2.0不是一次小的变革,而是从机灵的猿猴进化成了统治世界的科学家、哲学家。
虽然人类从1.0升级到2.0是通过文化,而非精明的人类设计者,但是,在向3.0升级的过程中,我们能否加入一些引导呢?我想这个问题是当我们思考未来的时候最应该问、也最关切的一个问题。
我们能对神经再利用施加引导吗?
我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比较乐观的。因为这种控制自然驾驭自然的技术(比如书写、语言和音乐)必须要模仿自然界中最基本的环境特征,而这对于科学家来说也比较容易入手。
另外,自然控制也可以说是一种比较恰当的形容正在出现的科技创新的概念。比如电影界正在探索如何设计3D技术从而更适应人的双眼视觉,游戏产业正试图将各种任务“游戏化”,还有机器人领域正研究如何制造出更能表现情感的机器人的脸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