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一把乾隆爷的瘾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guan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人对文字有异乎寻常的热爱,喜欢在屋檐下挂上匾额,给大门和柱子贴上楹联,在院子里树立碑碣。直接在墙上题字写诗的传统更是源远流长,例如唐朝的新科进士有一项特权,可以登长安大雁塔并在内壁亲笔题诗,谓之“雁塔题名”。南宋时期,有人一时无聊,在绍兴沈家小园的白粉墙上抄了一首陆游的《钗头凤》词,被后世渲染出一段凄婉的爱情故事。
  各地的名山风景区经常把题字或大段诗文刻在石壁上,称作“摩崖石刻”,著名者如山东泰山、福建鼓山、广东七星岩、广西龙隐岩等等。
  与风景区石刻类似的书写行为是在画卷上题字。古人的画作一般都留有大片空白,除了画家本人落款之外,也可另请旁人来题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更多古画上的题跋是后世收藏家所作,与匾额、碑碣、楹联、石刻一样,往往有一定的书法价值,行草隶篆各具其妙,为古画、建筑或名山增色不少。
  也有很多题字纯粹是给名画和名胜添堵减色。最恶心的是随处可见的“到此一游”,有时候还被当代国人发扬光大到海外,真是国耻。
  历史上喜欢在风景或图画上留题的人为数众多,成就最高的,当数近三十年来荧屏上经常露脸的男主角、英明神武的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先生。
  乾隆号称十全老人,自夸一生文治武功、荣华富贵,臻于至尊。他最大的爱好除了写诗,就是题字。尽管他的诗和字都写得圆滑,艺术水准有限,却几十年如一日,乐此不疲。
  乾隆南巡、东巡、西巡期间,为各地的山水名胜、古典园林御笔亲题了许许多多的匾额、楹联、碑碣,还常常建造专门的御碑亭来供奉这些碑刻。
  内府收藏的古代名画上大多有他老人家的题诗——而且往往在同一幅画上一题再题,还猛盖印章,直到把所有空白处都填满为止。大批名画遭此毒手,满目狼藉,就好像帅哥美女的脸上缀满了刺字,比发配充军的犯人还倒霉。例如著名的《富春山居图》,前前后后题了几十首诗,密密麻麻,惨不忍睹——不幸中的万幸,他所题的是被误判为真迹的临摹版本“子明卷”,而不是黄公望的原作“无用师卷”。
  乾隆如此热衷于题字,应该和他本人的審美观有很大关系——乾隆天性喜欢繁琐复杂的东西,与很多人都有的“密集恐惧症”相反,似乎患有一种“密集狂热症”。他在位期间督造瓷器、修建园林,常常以浓、艳、满为主要特点,与他祖父、父亲的品位大相径庭。中国传统文人审美讲究空灵、简雅,反对堆砌、铺张,乾隆虽然有时候也能欣赏清虚潇洒的艺术作品,但显然更偏好繁密的东西,终生不改。他大概很难忍受古画上留有空白,必欲填满而后快。
  南京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是一尊乾隆时期官窑制作的蓝釉描金粉彩开光转心瓶,浓釉重彩,金碧辉煌,外瓶雕绘云朵、山崖、松木,里面还有一个内瓶,画满乾隆出猎的场景,而且内瓶可以像走马灯一样转动,工艺之繁,难以想象,正是乾隆时期艺术风尚的典型写照。
  苏州有座狮子林,原为佛寺园林,清朝时候归属黄家,改为私家园林,里面满满当当塞了许多的山石,被《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讥讽为“乱堆煤渣”,可是乾隆却对这座园子情有独钟,南巡期间流连忘返,还在皇家园林中两次加以仿建。乾隆晚年在紫禁城中搞了一个“退休工程”,重建宁寿宫,其西路辟为花园,五个院子都布置得很拥挤,极少空隙,难以容足,好像贫嘴张大民的家一样憋屈。
  金庸先生对乾隆的这番恶行也颇为不满,在《书剑恩仇录》第十一回写乾隆被红花会群雄劫持,关在六和塔上,由常氏双侠看守,两人的黑沙掌粗手各握住乾隆一只柔软细嫩的手,“总算他兄弟不使劲力,否则一捏之下,乾隆手骨粉碎,从此再不能做诗题字,天下精品书画,名胜佳地,倒可少遭无数劫难”。看口气,只恨黑白无常没有真的废了他的多事之手。
  不过话说回来,在墙面和图画的空白处乱涂乱写,也是人类最平常的本能冲动之一。想想我们小时候用过的课本,缝隙里往往横七竖八写满各种批注。甚至布告栏里的宣传画贴得久了,也会在空白位置出现诸如“王二毛是小狗”、“打倒张佳佳”之类的题签。
  汪曾祺先生有一次画了一张得意的水墨画,唤家人一起欣赏,他的小孙女看了,撇嘴说这画画得可真不怎么样,上面还空了那么大一块地方,浪费——干脆,我给您再添只小鸭子吧。
  2012年恰逢唐朝诗人杜甫诞生1300周年,网上有人恶搞,对语文课本上的杜甫画像做出各种加工,出现端机关枪、开坦克、吃洋快餐、戴墨镜、骑电动车种种形象,辅以歪歪扭扭的题字,统称“杜甫很忙”。后来一些网络广告插画也利用这个题材加以发挥,热闹一时。
  如此看来,乾隆的御笔其实和小孩子的涂鸦颇有相似之处,隐含一种特殊的表现欲,或者占有欲——不过,就算他写得再差,也总比画杜甫开坦克或小鸭子要好一些。
  现在很多机构都出品漂亮的笔记本,其中空白页可供写字作画,多数读者都舍不得下笔。可是拿这种炮灰纸练手,算是废物利用,填补空白,绝无任何心理负担,大可挥洒自如,找找类似乾隆题《富春山居图》的感觉,诸位读者朋友不妨一试。当然,您愿意再画只小鸭子,甚至搞一套“小鸟很忙”,也未尝不可,只是有点唐突这画纸了。
  也许有一天,会有某家公司专门生产若干乾隆御笔题过诗的那些名画的复制品,自成系列,并且把乾隆的笔迹抹去,专门留出大块地方给大家过瘾——相信其中写得好的,一定惊艳无比,艺术价值远超乾隆御笔,二百年后,也是珍贵文物。
  (夏艺文摘自《看历史》)
其他文献
我去過土耳其几回。有一次去的时候,我提前跟人打招呼:“能不能安排洗一回澡?”接待的人说:“四百年以上的老土耳其浴室有好多呢,你想洗哪个?”我说:“洗最好、最大的。”我进去以后比较失望,它比我想象的要小,可导游告诉我,这是伊斯坦布尔最古老的一个浴室,也是最大的一个浴室。  我入乡随俗,更衣进了主浴室。里面有好多间小屋,比较封闭,我要先进小屋把自己洗干净。土耳其人非常注重身体的清洁,因为伊斯兰教有规定
如今的中国人,比任何时代都更看重孩子和教育。  家长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赢在胎教、赢在择校、赢在才艺、赢在外语。中国的孩子很忙。他们忙着学习、上各种兴趣班,也忙着从心智上、行为上向成人社会靠拢。钢琴已经成为中国孩子兴趣班的基本课程。  他们是启蒙思想家卢梭所说的“早熟的果实”,而卢梭1762年在《爱弥儿:论教育》中写就的这段话,在今天看来也相当贴切: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在年轻男性,尤其是20岁左右的小伙子中,意外和危险行为导致的死亡事件比在其他人群中多得多——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顺带一提,保险公司们也深谙这一点。另外,不论生活环境或生活方式如何,男性都更容易比女性死得早,也更容易在早年间得心脏病或某些类型的癌症。  这显然是有进化方面的原因的,而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为什么自然选择把男人弄成了这样?  事实上,在很多物种中,雄性都有着更短的生命周期和
喜欢《雨果》中火车站的世界。那里有一个完整的社会,也有私人空间——钟楼内部的栖息处。有奇观——钟楼本身,那个大钟。还有眺望另一个世界的窗口。窗外的世界,俯瞰下的巴黎,等于我们的星空。相对于小男孩雨果的车站世界,还有一个外部世界,那是小女孩的家。被人遗忘的老导演,则身居两个世界。世界在各个意义上都是双重的。梅里爱用如今看来那么简陋的技术,创造出一个电影世界。人在不同的世界之间游移,这便是生活的意义。
“我觉得那些网络游戏,手机游戏什么的就是害人。你再玩游戏你就废了。”  “爸,我喜欢玩游戏,但我没耽误学习,我成绩不也挺好的吗?”  路上看到一个父亲在训斥自己的孩子,好像,在不少人眼里游戏都被妖魔化了。  确实,好玩的游戏,很容易让人沉迷,也有很多不知节制的同学因此而虚度了时光,可是,因此游戏就十恶不赦了吗?  看过很多教育家发表的言论,甚至有觉得游戏在国内是畸形生长。  可是,在我大学毕业前,
如果可以列出上学时候“十大令人恐惧的事情”,那么“发现班主任在窗外看着你”绝对可以位于前三。甚至毕业多年后,回想起那些被班主任在窗外的凝視支配的恐惧,双手还忍不住微微颤抖。  在这恐惧之下,冷静的我竟然开始在思考一个哲学问题:发现班主任正站在窗外看我,这个时候我要不要看回去?  好在我是读心理学的,我的心理学知识立马就派上了用场。  眼神交流在动物和人类中都很常见,不同的是动物在相视一眼后可能会打
“以貌取人”是很多人都讨厌的事情,但有時候又避免不了。毕竟,第一印象是很关键的。   没想到孔子老先生当年对于自己的学生也以貌取人过。   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这段话出自《论语·公冶长》。   孔子有许许多多的弟子,其中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利
1  我有龅牙。  两颗门牙微微突起,抵在唇下,却又不肯联合起来,而是各自为政,留了一条极宽的缝隙,足以卡住一颗瓜子。那时并没有“十美九龅”的说法,我龅起的牙齿便如一枚含在唇下的惊雷,爆裂无声。  “龅牙妹”,他们这样叫我,而我低头快步走过,以眼泪作为回应。  自然也是整过牙的。青春期时,父母耐不过我的纠缠,将我带去了牙医诊所。牙医是一位粗壮的中年妇女,简单地诊断之后,便让我仰面躺在仪器台上,为我
当疾疫盛行,每个人都被迫卷入其中。有些人正被病痛折磨,有些人遭遇亲友离世,即便是未感染的普通人,生活方式也被打乱了。  这一桩桩非常时期的小事,在告诉我们:灾难中固然有丑恶,但更多的是朴素而真切的世道人心。@一击必杀女刺客:  中午出门扔垃圾,发现门口有个盒子,拿进来一看是邻居放的。一大盒草莓,还写了张字条。因为疫情,学校幼儿园都放假,她家两个孩子这月一直都在家,好像也没回老家什么的。其实平时很少
女儿的娃娃脏了。那是我从日本买回来的娃娃,黑头发,黑眼珠,穿着一身和服。“头发很脏,我要帮她洗头!”女儿说。“你会洗吗?”我问她。“我不会。”“我帮你。”我把娃娃拿过来看看,“洗头难免会弄湿衣服,把衣服脱下来,一起洗吧!”  和服的结构很特殊,两根细腰带在袖子里面穿来穿去,我研究了半天才脱下。“她怎么没穿内裤!”女儿说。“日本女孩穿和服,里面是不穿内裤的。”我说。“爸爸怎么知道?”我怔了一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