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转变理念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
《生物课程标准》倡导的三个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初中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为生物学科的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吸收传统教学的优点,摒弃其弊端,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
教师应是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研究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合作、民主、互动的。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个性差异的学生。教师要适度允许学生在成长中犯错误,因为问题学生将可能使你成为教育家。教师要注意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学生进步。教师应重视用教材教、重视学生自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特别是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学会宽容,学会倾听学生的诉说。如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这个活动,正常情况下鼠妇会跑到黑暗的地方,但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光亮的地方鼠妇反而多。这有可能是鼠妇跑不动、时间太短或者假死等情况,不能说学生做错,要尊重事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课程改革的目标
学生是指具有发展潜能及发展学要的个体,他们是学校教育的对象,以学习为其主要任务。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学校教育的相互作用下其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量和质的变化。素质教育在保证受教育者群体发展的基础上,正视个体差异,提倡因材施教,使受教育者的兴趣,爱好、特长和能力等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树立“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观念,本着“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的,给学生以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正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所具有的自主、独立、能动、创造的内在特征,注意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努力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新知识进行再发现、再创造,积极主动地进入探索知识体验的主体角色。
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和学生是实施学科素质教育和实践课程理念过程中的主要人物,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微妙的,影响到教学活动的进展。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构成,既要突破“教师中心论”的束缚,也要突破“儿童中心论”的偏执。重建师生关系,强化人际互动,改变学习方式,把新课程体现的教育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在思想和行动上使用好新教材。美罗杰斯情感教学理论强调教学的关键在于促进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人际关系的某些态度品质,这种态度品质包括三方面:真诚、接受、理解。学生是一个对自己人生充满理想并自己掌握抉择权利的主体。教师可以真诚的去引导、去参与、去激励,但没有权利代替学生作出决定或妄加评论。教学过程绝不是单纯的师授生地简单传授知识的过程,他每时每刻都有着师生之间的心灵接触,师生双方都应该接受理解对方。
3.挖掘课程资源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
教师要认真学习《课标》,并按照《课标》的要求,全程备课,理解教材的设计思路,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挖掘课程资源,弥补教辅材料的不足,这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前提。
教师要尽量动员学生一起来寻找课程资源,至少有以下好处:(1)小组分工,每个学生只负责一部分,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2)同龄人一起寻找课程资源,互相学习,互相教育,效果更好;(3)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宽,能力得到提高;(4)学生自找的材料范围更广,更切合实际,又可减轻教师的负担。如上到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这一节课鸡卵蛋的结构时,课前我布置学生自带鸡蛋,结果每个同学都带来了,有的小组还带来了鹌鹑蛋、鸽子蛋等其他鸟蛋,而且带来的新鲜鸡蛋很多都是受精的,这是教师到市场上统一采购不一定能够达到的效果。
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我们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概念,必要时可走出教室,把大自然作为课堂。如“探究蚂蚁的行为”和“探究动物对植物生活的积极作用”这两个活动,我们只有到周围的林地、草坪和田间等室外环境,才能得到第一手资料。实践证明,教学反思是改进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课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提倡粗线条的教学设计,后在课堂上随机补充完成。要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多关注学生的实际收获,少关注课堂的完整性,但严禁拖课。所以每一堂课都充满着不确定因素,很多问题的答案都是开放的,学生的思维开阔,创新的火花随时都可能迸发。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教学机智,课前先多预设几种可能应对学生的实际反应。所以课改了,教师更要保持经常自我反思的好习惯,这是缩短生物学科教学理念和行为差距的有效途径。
4.建立完善全面发展性和形成性评价是课改的手段
美国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所主张的教育评价应是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不同的实际生活中和学习情境下进行的,确实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质的能力评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课程评价观的变革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1)在评价功能上,应由侧重甄别和选拔转向侧重发展;(2)在评价内容上,应强调对评价对象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察;(3)在评价过程方面应有效整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4)在评价的对象上,应由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转向对过程的评价;(5)对评价的主体上,应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信息的多元化,重视自评、互评的作用。
总之,教师应重新认识新一轮课改背景下的生物学课堂教学,生物学课堂教学无固定模式可循,教师应本着“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态度来创新发展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内涵。为“一切为了孩子们的发展”的美好理念,努力实践,切实转变教学行为,实现课程理念。让我们真正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实施探究性学习,具备可持续性学习。
《生物课程标准》倡导的三个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初中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为生物学科的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吸收传统教学的优点,摒弃其弊端,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
教师应是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研究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合作、民主、互动的。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个性差异的学生。教师要适度允许学生在成长中犯错误,因为问题学生将可能使你成为教育家。教师要注意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学生进步。教师应重视用教材教、重视学生自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特别是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学会宽容,学会倾听学生的诉说。如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这个活动,正常情况下鼠妇会跑到黑暗的地方,但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光亮的地方鼠妇反而多。这有可能是鼠妇跑不动、时间太短或者假死等情况,不能说学生做错,要尊重事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课程改革的目标
学生是指具有发展潜能及发展学要的个体,他们是学校教育的对象,以学习为其主要任务。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学校教育的相互作用下其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量和质的变化。素质教育在保证受教育者群体发展的基础上,正视个体差异,提倡因材施教,使受教育者的兴趣,爱好、特长和能力等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树立“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观念,本着“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的,给学生以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正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所具有的自主、独立、能动、创造的内在特征,注意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努力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新知识进行再发现、再创造,积极主动地进入探索知识体验的主体角色。
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和学生是实施学科素质教育和实践课程理念过程中的主要人物,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微妙的,影响到教学活动的进展。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构成,既要突破“教师中心论”的束缚,也要突破“儿童中心论”的偏执。重建师生关系,强化人际互动,改变学习方式,把新课程体现的教育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在思想和行动上使用好新教材。美罗杰斯情感教学理论强调教学的关键在于促进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人际关系的某些态度品质,这种态度品质包括三方面:真诚、接受、理解。学生是一个对自己人生充满理想并自己掌握抉择权利的主体。教师可以真诚的去引导、去参与、去激励,但没有权利代替学生作出决定或妄加评论。教学过程绝不是单纯的师授生地简单传授知识的过程,他每时每刻都有着师生之间的心灵接触,师生双方都应该接受理解对方。
3.挖掘课程资源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
教师要认真学习《课标》,并按照《课标》的要求,全程备课,理解教材的设计思路,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挖掘课程资源,弥补教辅材料的不足,这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前提。
教师要尽量动员学生一起来寻找课程资源,至少有以下好处:(1)小组分工,每个学生只负责一部分,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2)同龄人一起寻找课程资源,互相学习,互相教育,效果更好;(3)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宽,能力得到提高;(4)学生自找的材料范围更广,更切合实际,又可减轻教师的负担。如上到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这一节课鸡卵蛋的结构时,课前我布置学生自带鸡蛋,结果每个同学都带来了,有的小组还带来了鹌鹑蛋、鸽子蛋等其他鸟蛋,而且带来的新鲜鸡蛋很多都是受精的,这是教师到市场上统一采购不一定能够达到的效果。
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我们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概念,必要时可走出教室,把大自然作为课堂。如“探究蚂蚁的行为”和“探究动物对植物生活的积极作用”这两个活动,我们只有到周围的林地、草坪和田间等室外环境,才能得到第一手资料。实践证明,教学反思是改进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课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提倡粗线条的教学设计,后在课堂上随机补充完成。要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多关注学生的实际收获,少关注课堂的完整性,但严禁拖课。所以每一堂课都充满着不确定因素,很多问题的答案都是开放的,学生的思维开阔,创新的火花随时都可能迸发。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教学机智,课前先多预设几种可能应对学生的实际反应。所以课改了,教师更要保持经常自我反思的好习惯,这是缩短生物学科教学理念和行为差距的有效途径。
4.建立完善全面发展性和形成性评价是课改的手段
美国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所主张的教育评价应是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不同的实际生活中和学习情境下进行的,确实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质的能力评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课程评价观的变革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1)在评价功能上,应由侧重甄别和选拔转向侧重发展;(2)在评价内容上,应强调对评价对象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察;(3)在评价过程方面应有效整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4)在评价的对象上,应由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转向对过程的评价;(5)对评价的主体上,应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信息的多元化,重视自评、互评的作用。
总之,教师应重新认识新一轮课改背景下的生物学课堂教学,生物学课堂教学无固定模式可循,教师应本着“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态度来创新发展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内涵。为“一切为了孩子们的发展”的美好理念,努力实践,切实转变教学行为,实现课程理念。让我们真正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实施探究性学习,具备可持续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