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的实践探索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newgolvo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从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和国家相关政策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出的要求入手,分析出产教融合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议题,并实施新时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模式,即东北两省“一企三校”合作发展共同体。“一企三校”合作发展共同体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共建共享,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 新时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一企三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8)14-0016-03
  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模式实践研究的背景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该指示为新的历史时期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15年7月,《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将“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原则。与此同时,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均将产教融合作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议题。但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在一些关键领域和环节还有诸多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一是产教融合方面存在“政府热、社会冷”现象。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导致职业教育和职业学校备受歧视。二是校企合作方面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现象。企业顾虑学生经验不足、回报企业能力有限、工学矛盾突出、人才流失等,普遍缺乏深度开展校企合作的耐心与信心。三是集约化发展方面存在“职校热、集团冷”现象。人员编制、财政资金、土地性质等也严重阻碍职业教育集约化发展。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一企三校”合作发展共同体及其运行方式
  (一)“一企三校”合作发展共同体
  为实现更深层次的产教融合与更高效能的校企合作,本着“产教真融合、校企真合作、工学真结合”的目的,2016年4月沈阳铁路局联合三所高职院校首创并主导成立了同行业跨区域、产教融合的东北两省铁路“一企三校”合作发展共同体。其核心成员单位包括:“一企”,即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三校”,即原隶属于沈阳铁路局并已先后移交吉林、辽宁两省地方政府办学的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吉铁院”)、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简称“辽铁院”)、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简称“辽轨职院”)。共同体秘书处设在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一企三校”的四个成员单位,均为吉铁院牵头成立的吉林铁道职业教育集团和辽铁院牵头成立的辽宁铁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的常务理事单位。
  (二)“一企三校”合作发展共同体的运行方式
  一是强调沈阳铁路局在共同体中的主导作用和在学校办学中的重要主体作用。二是共同制定“一企三校”合作实施纲要。确定10个方面实质合作内容:合作共建品牌专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师资队伍;合作开展教材及教学课件软件开发;开展教研、科研和技术攻关;开展企业员工培训;开展定向培养;合作举办技能比赛;合作共管学生实习实训。三是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明确各方在合作中的主责。沈阳铁路局牵头推动专业建设、学生实习、员工培训的安排组织;吉铁院负责师资队伍、技能大赛、志愿服务的牵头推动;辽铁院负责定向培养、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工作的推动落实;辽轨职院负责牵头推动教材教学资源开发、科研创新工作开展。四是通过工作会、协调研讨会、中期调度会、年会以及铁路局域网、互联网等方式安排部署、协调推进、组织落实、总结表彰各项工作。
  三、“一企三校”合作发展共同体的成果验证
  (一)制定并实施铁道运输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共同体成员在2016年、2017年制定并实施了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机车、铁道车辆、动车组维修技术、铁道工程、高速铁道工程技术等10个铁道运输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材和师资都做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形成“一企三校”版人才培养方案,涉及3所学校两届共计8976名学生,其中7067人进入沈阳铁路局各基层站段进行过跟岗实习或顶岗实习(带津贴或生活补助)及认识实习。这些学生当年就业率95%以上,其中2016年进入沈阳铁路局就业生数为1449人,占当年该类专业毕业生总数的26%;2017年有2015人,占当年该类专业毕业生总数的32.6%。毕业生普遍在专业对口技术工作岗位,月薪5000至6500元。
  (二)共建专业取得良好成效
  吉铁院的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工程技术、铁道供电技术三个专业被吉林省教育厅确定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吉林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吉林省高水平建设专业;铁道机车、铁道车辆专业被确定为吉林省高水平建设专业;铁道机车、铁道供电技术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职业院校交通运输类示范专业点。
  辽铁院的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机车、铁道信号自动控制专业(群),被辽宁省教育厅确定为辽宁省双高示范专业群、辽宁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重点建设专業,其中铁道信号自动控制专业还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职业院校交通运输类示范专业点。
  辽轨职院的铁道供电专业,被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评定为“产教学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创新研究三等奖;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被辽宁省教育厅确定为辽宁省双高示范专业群,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职业院校交通运输类示范专业点。
  (三)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和员工培训合作成效凸显
  两年来,“一企三校”共建共享设在沈阳铁路局的“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3处,三所学校提供价值60万元设备支持;共建共享设在三所学校的“校中厂”式实训基地43处,沈阳铁路局通过人员、技术、装备等要素参与共建,提供设备支持价值累计2000余万元。三所学校还在沈阳铁路局各基层站段开辟共建立了100余处实习基地。2016年沈阳铁路局委托三所学校开展员工培训,共计132班次,11537人次;2017年沈阳铁路局委托三所学校开展员工培训,共计182班次,15251人次。三所学校两年累计培训收入达2300余万元。   (四)师资队伍共建共享取得新突破
  2016至2017年,沈阳铁路局为三所学校提供兼职兼课教师195人,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指导学生实习人数超过520人。沈阳铁路局为“一企三校”工作提供专家90余人,还输送部分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学校专职教师,其中仅向吉铁院输送的长白山技能名师达7人,专职教师10人。沈阳铁路局技术人员(兼职教师)与学校教师合作指导学生参加省级赛事、“一企三校”学生大赛、全国铁道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大赛,取得一、二、三等奖若干项。2016至2017年,三所学校教师深入沈阳铁路局基层站段挂职锻炼或参加技术培训约8280人次。三所学校96人次的教师为沈阳局职工提供培训,2016年员工培训时数4670学时,2017年8154学时。
  (五)成功举办首届东北两省铁路“一企三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
  2017年5月7日,吉林省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暨东北两省首届一企三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开幕式在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隆重举行。大赛共开设了15个赛项,涉及机务、车辆、动车、电务、通信、供电、工程等铁路七大业务领域,涵盖铁道机车、铁道车辆、动车组检修技术、铁道通信信号设备制造与维护等10个高职专业。通过大赛,一大批职业精神饱满、职业技能突出的学生脱颖而出,本届大赛共有363名学生直接参赛,有239名学生获奖。获奖学生均被以沈阳铁路局为主的多个铁路企业优先录取、接收就业。
  (六)科研合作初步展开,客运志愿服务实现常态化
  两年来,“一企三校”共合作开展省级及以上教育科学研究23项,科技研发与技术攻关17项。三所学校建立起了稳定持续的客运志愿服务团队,学生志愿者在春运繁忙时期,为沈阳铁路局主要客运站段提供志愿服务呈常态化,每年提供志愿服务2100人次左右。
  四、“一企三校”合作发展共同体的态势
  “一企三校”合作发展共同体的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一是“一企三校”实现了战略融合、规划融合、文化融合、发展融合,基于需求导向,构建起同行业、跨区域、协同发展的校企利益共同体,形成稳定互惠的合作机制,促进了校企紧密联结。二是基本梳理出了“一企三校”的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并形成了衔接的架构,下一步是解决各链条之间有机衔接、互相支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三是“引企入教”效果明显,企业多种方式参与学校专业规划建设、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四是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基础已然奠定,一方面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输送的数量和质量满足企业需求,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化构建有了長期合作形成的基础;另一方面,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得到重视并初步启动,下一步要解决如何以企业为主体推进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问题。五是“一企三校”的“朋友圈”在扩大,“一企三校”还着重注意吸纳“外部”支撑,辐射带动和延伸融合。吉铁院与北京交通大学合作培养外国留学生,两年内借助“一企三校”平台完成6期来自23个国家的113名留学生实践训练和企业实习;吉铁院又借助北交大平台与中国铁建设集团、中国土木工程集团等结队“出海”,共同参与研究建设尼日利亚交通大学、肯尼亚铁路培训学院项目。下一步是解决组团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探索构建应用技术教育创新国际合作网络,推动“一企三校”和关联企业结对联合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助推“高铁走出去”,参与配合“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等问题。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15]6号,2015-07-27.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Z].2017-09-24.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Z].国办发[2017]95号,2017-12-19.
其他文献
摘 要 依据对江西省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对农民工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意愿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发现:农民工对于参与职业教育的经济成本比较敏感;处于中等地位水平的农民工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意愿最为强烈;农民工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预期收益越低,对于职业教育学校的评价越低,对于自身生活现状越满意,现代性水平越低,就越不愿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为此,政府及职业教育部门应从刺激需求的角度出发,增加对于农民工参与
摘 要 通过对552名职业院校毕业生进行抽样调查,分析职业院校毕业生职场适应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学制、工作时间、公司性质、公司规模、月收入的职业院校毕业生职场适应性存在显著差异;拓展专业学习、社团(书院)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对毕业生职场适应性有重要作用;就业指导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成长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深圳地区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心理薪酬标准为4000元/月,在200~500人的
摘 要 以現阶段农村中职学校校内质量检测体系建设为切入点,对30余所河南省农村中职学校进行走访与调研。数据分析表明,在学校内部质量检测中,存在质检功能定位不准、载体选择不当、结果使用错位等问题。经过典型剖析,从质量检测的功能定位、对象的确定、载体的组织、数据处理等方面深层探究校内质量检测的数据流向,建立质量检测与反馈系统图,构建农村中职学校质量检测体系的基本框架。  关键词 农村中职学校;校内质量
摘 要 通过对大学生创新人格研究的文献分析和访谈,初步确定高职生创新人格词语,并以此为基础编制问卷,对352名学生进行测查,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对高职生创新人格结构进行剖析。结果表明:高职生创新人格可归纳为乐群果断、变通探究、严谨自律、执著顽强、宜人担责、睿智敢为、自信务实和好胜进取等八项因子;创新人格整体与各因子均分在3~4分之间,呈中等偏上水平;男女生、城乡学生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艺术科学生与文
摘 要 校企合作是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校企双方互相渗透、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互赢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基于“双赢”的校企合作机制视野,科学定位是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期校企合作的引领,平台建设是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期校企合作的载体,体制机制建立与完善是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期校企合作的保障,锐意创新是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期校企合作的动力。  关键词 转型发展
摘 要 针对云计算产业链中云平台、云服务、云终端等环节,开展云计算产业人才需求分析。以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实际工作过程等为切入点,找准高等职业教育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考量创新思维、人文素养、职业能力、创业基础、技术创新应用能力等要素,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为高等职业院校开设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云计算专业;课程体系  中
2014年7月26日,首届全国技工院校校长论坛在海南三亚召开。来自全国各地技工院校的100多位院校长及专家学者参加论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在发言中指出,技工院校要实现转型发展,必须做到六个“坚持”:坚持“守土有责”、坚持就业导向、坚持校企合作、坚持课程改革、坚持多元办学、坚持立德树人。他从三方面阐述了推进技工院校改革转型的主要举措:一是完善政策支持,包括落实办学自主权、解决
摘 要 提升高职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对于塑造“一大批知识型、技能型与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具有重要意义。以20所高职院校2146名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法,探讨技能大赛、实训教学与高职生实践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发现,在技能大赛影响高职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实训教学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对技能大赛进行国家级与省级等级区分后,实训教学的中介作用在分样本检验中仍然成立。据此,提出三点建议:服务国家创新驱动
摘 要 2014年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以来,吉林省属高校取得了明显成效,也存在诸多问题。针对内控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对政策文件理解不透、落实不够、内控制度建设水平不均衡、内控设计与高校定位存在偏差、内控有效性评价及监督职能薄弱、内控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深入学习政策文件、落实内控要求、长期系统完善内控制度建设、打造符合各高校定位的个性化内控方案、建立以评促建的内控有效性评价机
摘 要 教育的目的在于塑造人、引导人追寻幸福的生活。长春职业技术学校打造的“幸福职教”包括两个方面六个维度:一是学生幸福,实现学生“学己所想”“用己所长”“做己所望”;二是教师幸福,实现教师“事业有途”“晋升有路”“生活幸福”。学校通过内在的专业打造、环境创建、文化建设与管理制度及外在的国际合作、校企合作、赛事参与等提升“学生幸福”;通过为教师构建平台、提升能力、打造环境等措施实现“教师幸福”,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