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业FDI技术外溢效应的分析

来源 :经营管理者·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0936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出我国26个省市2003-2012年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利用面板模型对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外溢效应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无论全国还是东、中西地区并没有出现制造业的技术外溢,相反却阻碍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但发现制造业的技术外溢需要结合当地的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科研投入等与制造业FDI的技术外溢效应显著正相关,经济开放程度与人力资本水平对技术外溢的促进作用只有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其作用才会显著,存在着正的“门槛效应”。
  关键词:FDI 技术外溢 全要素生产率 人力资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注重积极引入外资,制造业较早地成为外资引入的重要领域。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对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要想提高其发展增强其竞争力,不仅仅需要我国本土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以及技术提高,还需要FDI的大量引入以获得技术外溢。
  一、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
  全要素生产率(TFP)是衡量技术进步增长率的重要指标,因此首先计算出制造业TFP来研究技术外溢,采取DEA的Malmquist指数法,此方法是Fare等(1994)提出。我们选取一个产出指标和两个投入指标:
  1.产出水平:各省市制造业生产总值,以2003年为基期利用GDP平减指数进行平减,剔除通货膨胀因素。
  2.劳动力投入:各省市制造业年底从业人员数来衡量。
  .资本投入:采取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永续盘存法,定义本期的资本存量等于上一期的资本存量加上当年的新增资本投资,再减去折旧。公式为:
  (1)
  和分别为t和t-1期的资本存量,为t期的实际资本投资额,α为制造业固定投资的折旧率。对于基年资本存量的估计,本文采用Kohli(1982)的方法,即:
  (2)
  以2003年为基期,其中,折旧率α选取9.6%,γ为分析时期内各地区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实际增长率。
  本文采用Win4-DEAP软件,计算出我国各省市2003-2012年间每年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Malquist指数及其分解。限于篇幅有限,在此省去各个省市的具体数据。
  二、我国制造业FDI技术外溢效应的计量分析
  1.模型設定以及指标说明。首先构造各地区制造业FDI对该地技术进步(以全要素生产率表示)增长率的关系模型,并借鉴Caves等人的做法,在模型基础上引入各影响因素Xit:
  (3)
  其中t代表各年份,i代表各省市,β0、β1、β2表示各回归系数,εit为随机扰动项;FDI代表各省市的外资投入,用各省市利用制造业FDI实际金额与该省市GDP的比值来表示,由于各省市FDI数据以美元表示,因此需要按照历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平均汇价换算成人民币;TFP代表全要素生产率,数据利用上文所算;Xit代表各影响因素,选取五个影响因素采用与FDI连乘的交叉项形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作为X1,以各地区人均GDP来衡量;经济开放程度作为X2,以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来衡量;人力资本作为X3,以每万人中接受普通中等教育的在校人数来衡量;X4为基础设施水平,以公路和铁路的里程数总和表示;X5为科研投入,以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表示。
  以上数据均换算成以2003年为基期的不变价,数据来源于各省市的历年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2.回归结果分析。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在回归前需要确定模型的类型。一般采用F统计量判断模型是否接受混合模型,对于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和个体随机效应模型,还需要利用Hausman统计量检验。
  根据全国26个、东部10个以及中西部16个省市的数据做三个回归模型。通过F值与Hausman值的检验,全国和东部的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中西部则选择随机效应模型,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GLS)进行估计。从三个模型的结果中,均发现制造业FDI与TFP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系,FDI的增加没有使得制造业TFP的提高,反而导致其下降,其中东部表现的最为显著,分析可能有几点原因:(1)我国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还不高,处于价值链的低端,整体吸收和消化能力还不高,难以获得技术外溢;(2)FDI进入我国的投资方式仍然以外商独资经营为主,外商独资企业与当地企业关联最小,会刻意对其技术和知识产权进行保护以确保其竞争优势,难以产生技术溢出。(3)东部相比中西部经济发展较快,制造业技术发展水平较高,而流入的制造业FDI更多的是与东部的本土企业相竞争并抢占市场与人才,外资的挤出效应更加明显,相比中西部负效应更显著。
  此外,从各交叉项的回归结果看,三个模型中,经济发展水平(X1)对制造业的技术外溢都有着正向的作用;经济开放程度(X2)只有在东部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回归系数为正,反映出在市场开放影响下,FDI技术外溢与当地制造业技术进步呈正相关,而中西部经济开放程度相比较低,对该地区的外溢影响还较低,体现出经济开放程度对外溢及当地的技术进步是一种正的“门槛效应”;人力资本(X3)在全国和东部通过了检验,且东部的回归系数大于全国,但在中西部模型中未通过检验,这与该地区受教育水平相比东部偏低,人力资本存量和质量都较低,不足影响当地的技术溢出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基础设施水平(X4)回归结果不理想,只有东部的系数显著却为负,可能与指标选取有关,未将其他运输方式如空运、海运等考虑进去,也未将邮电通讯等日益重要的基础设施考虑进来;研发投入强度(X5)对中西部地区的技术外溢有着显著正的作用,说明该地区的制造业技术外溢更依赖于R&D的投入。
  三、结语
  综合以上的结果,没有发现FDI对我国制造业有正的技术外溢效应,但这不意味着制造业外资的引入是毫无作用的,相反需要我们更加积极转变外资利用方式,加强地区的引资环境建设,为外商投资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一,制造业FDI技术外溢并非直接参与其中就可以获取,单独控制FDI变量对我国制造业产生负的技术外溢,因此需要更加严格的外资引入政策及法律:首先,从传统注重规模到注重质量的引资方式转变,并注重与那些愿意与我国制造业企业转移技术、进行合作的外资企业建立有效的长期合作,同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另外,建设相关外资的法制环境,规范当地市场,避免相互恶性竞争等。
  第二,研究中FDI技术外溢没有直接体现出来,但其一旦与人力资本相结合,技术外溢效应就得到充分的发挥。中西部由于经济水平较东部落后,人力资本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因此政府尤其注重对中西部的教育投入,提升教育质量,同时完善人才的培养制度等,构建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提升当地人力资本水平,从而增强FDI技术外溢的吸收能力。
  第三,中西部由于经济开放时间较晚,开放程度不高,对FDI技术外溢的作用也没有凸显,因此需要继续加强对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制造业FDI开放度。
  参考文献:
  [1]F?re R, Zhang Z. Productivity Growth, Technical Progress, and Efficiency Change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4, 84(1):66-83.
  [2]目前采用较多的折旧率有4%、5%、 9.6%,考虑到制造业较高的设备损耗,因此采用较高的折旧率9.6%.
  [3]海南、吉林、四川、宁夏以及西藏未统计制造业FDI实际利用金额,因此剔除这五个地区.
其他文献
提 要:人口流动是社会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随着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新战略的提出,西部边疆地区省际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和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的人口迁移数据,分析近年来西部边疆地区省际人口流动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关键词:西部边疆 人口迁移 城乡 动因  一、选题背景与文献回顾  自1999年以来,着力发展西部经济从而缩小我国东西部间的发
期刊
摘 要:会计核算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要规范企业会计核算的管理工作。但是现阶段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不利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还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本文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会计核算 规范化管理  一、现阶段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不完善。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國酒店业的快速发展,对酒店企业内部管理也提出较高的要求。然而从现行酒店企业内部管理现状看,仍存在较多弊病,尤其在绩效管理方面极为突出,这就要求做好相关管理体系的构建,以此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本文主要对绩效管理的相关概述、酒店企业绩效管理的弊病以及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的具体思路进行探析。  关键词:绩效管理 酒店企业 体系建设 路径  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酒店企业发展过程中取得较多突破性
期刊
摘 要: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对于就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企业员工的能力素质、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都具有突出意义。本文从探析企业绩效管理和人性化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当前企业在推进绩效管理人性化方面存在的目标定得过于严苛、存在“挑员工毛病”现象、激励过程缺乏有效参与等问题,并对如何促进企业绩效管理的人性化提出了对策建议,对提升现代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关键词:企业 绩效管理 人性化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汇通超市生鲜农产品配送为例,对超市生鲜农产品配送的路径进行分析。运用节约里程法对现有的配送路径进行优化,确定最优配送路径,从而实现配送路径最优,提高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 配送 路径优化 节约里程法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一些优秀外资连锁企业逐步渗透中国的大小城市,作为国内的连锁企业而言,相互竞争的焦点转变为物流服务,也成為衡量连锁企业的竞争力的关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我国P2P行业发展迅猛,平台数量、人气指数不断攀升。根据P2P行业数据分析和534份在职用户的问卷调研数据情况,论文研究了P2P对小微企业融资影响、个体用户参与互联网金融理财的情况,以及用户所在企业融资渠道的选择、P2P融资参与情况、对平台的关注因素等问题,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P2P网络借贷 小微企业融资  一、现阶段P2P网络借贷的发展规模  P2P
期刊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中华民间文化凝结出的瑰宝,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让具有 “非遗”特色的文化产品走出国门,是当前我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式。惠山泥人是无锡地区首批申获“非遗”的文化产品,在“走出去”战略上成效显著。基于此,本项目以无锡惠山泥人作为调查研究样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 “走出去”战略路径进行调研,以期为当前推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去”战略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惠山泥人
期刊
摘 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经营者都在通过各种方式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季节性商品由于其价值随时间变化的特性,它的生产和销售尤为受到企业的重视。季节性商品采购是季节性商品盈利的关键环节。本文分析了供应商管理库存和收益分享策略对零售商季节性商品采购量以及对供应商期望利润零售商期望利润等整条供应链的影响,通过数学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在供应商管理库存和收益分享策略下,存在最优订货量,使得供应商和零售商
期刊
摘 要:“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李克强总理提出亚欧大陆桥建设,在这一过程中,离不开沿线城市的参与,通过亚欧大陆桥建设与发展,我国经济也会得以显著提升。因此,有必要研究“一带一路”战略下亚欧大陆桥发展策略。本文将从“一带一路”战略意义入手,联系其给亚欧大陆桥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而研究“一带一路”战略下亚欧大陆桥发展策略。  关键词:“一带一路”
期刊
摘 要:我国实行开放型经济以来,江苏的发展成就十分突出。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对其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在此背景下,文章通过研究江苏省的外商直接投资状况与人力资本状况,提出有利于江苏省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 人力资本  江苏省地处我国大陆沿海中部和长江、淮河下游,是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土面积为10.26万平方公里,下设13个地级市和27个县级市,全省总人口7625万人(200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