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我在长期的小学教学过程中发现,一方面湘教版科学教材中有许多古代农具的运转、能量的利用、齿轮传动的运用等知识点无法给学生讲解清楚;另一方面当小学语文教学到石磨、石臼、石碾等古代农具的内容,我只能利用图片进行模糊的讲解,无实物展示和运转演示,学生听得“云里来,雾里去”。为此,我想制作一台古代农具推动演示仪,不仅能让学生认识一些古代的农具,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如何利用水力驱动农具运转节省人力,而且通过演示电力推动古代农具的运转,其工作效率和水力推动形成鲜明的比较,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设计制作
演示仪长80cm、宽50cm、高50cm,绝大部分采用木料制作,部分采用榫卯结构加工而成(图1)。推动演示仪设计水力推动古代农具(石臼、石碾)和电力(电机)推动古代农具(石臼、石碾、石磨)两种模式。两大推动系统可独立工作,也可同时运行,实现集中演示和对比效果。同时,还制作了水力推动木头人,增加教具的趣味性。
水力推动古代农具部分
演示仪水力推动农具部分见图2。采用循环水模式,用小水泵将水通过管道抽到高处,模拟高山(高处)水流下落的过程推动水轮转动,水轮带动连杆(8mm螺丝杆代替)转动,连杆转动带动相应农具的转动。
推动石臼运动:用木料制作石臼、支架和木轮,木轮上安装荷木小棒,运用杠杆原理带动石臼运动。
推动石碾运动:制作2个木齿轮,把连杆(螺丝杆)推力作90°的方向转换,实现石碾的平面运动。此部分是制作水力推动部分成功與否的关键。
推动小木人的运动:小木人在连杆带动下作前后运动。
制作此部分的关键点包括:①水流量的大小、速度决定是否能推动石臼、石碾和小木头人的运转,这是将水力(水能)转化为机械能;②抽水机将蓄水箱中的水抽到高处,需制作有机玻璃水箱,以利于搬动和储存水;③制作中要尽量减少摩擦力,可在需减少摩擦力和阻力的关键点使用轴承,使演示效果更明显;④水轮推动连杆转动的力要转换90°方向,需经过反复计算和调试,才能转换成平面推动的力;⑤要统一考虑演示仪的尺寸及空间设计,以便为电力推动农具转动部分留下空间。
电力(电机)驱动古代农具部分
电力(电机)带动连杆转动,连杆带动相应农具转动。电力(电机)驱动部分见图3。
带动石碾转动:石碾的运动是平面转动,同时又要带动连杆转动,故使用双输出90°换向器,一路力的输出经过90°换向后带动石碾转动,一路力的输出带动连杆转动。
带动石臼运动:通过反复实验电机扭力大小、演示仪的空间大小,使用3个石臼及支架;同时制作3个木轮并安装上小荷木棍,运用杠杆原理推动石臼运动。
带动石磨转动:石磨运动是平面运动,同样涉及90°方向力的换向后的推动问题。采用2个木齿轮作90°力的换向,然后再推动石磨转动。石磨用形象逼真的树脂材料制作。
制作此部分的关键点包括:①考虑到演示仪用电安全性,要选择合适的小电机且电机扭力要大,电机和水泵均采用12V直流电压,并选用方便、安全、大功率的开关电源②小电机的转动需要带动连杆(仍然使用8mm螺丝杆作连杆)的转动,电机和螺丝杆使用软轴连接器;③考虑到空间问题,3个石臼和木齿轮(作为石磨的换向器)的尺寸要合适;④本部分电力驱动涉及材料多、空间小、有2次换向等问题,要充分考虑作品空间的安排。
附属设施的设计思考
考虑到密封问题和美观性,制作水箱时采用专用四氯化碳黏结剂,同时在水箱内安装12V自变光发光二极管,连接在开关电源上;考虑作品的安全宣传和教育性,在作品空间较高处用铜线和焊锡制作安全设施——楼梯和铜线栏杆;对工件上漆和上色,以便作品的长期保存及美观。
教学用途与方法
水力推动古代农具工作部分
使用方法:打开左侧水泵开关,将有机玻璃水箱中的水通过管道抽到高处,模拟自然界的高山(高处)流水,水流往下流推动水轮转动,水轮转动再推动连杆转动。一是带动水箱外的木轮工作,使石臼杠杆做上下运动;二是通过2个木齿轮作90°力的运动方向转变,带动下方石碾工作;三是可带动小木人做前后运动,增加了科技作品的趣味性。此部分可以很好地向学生展示水能机械能转换、杠杆原理、传动中力是如何改变运动方向的。
电力(电机)驱动农具工作部分
使用方法:打开左侧电机开关,带动连杆工作。一方面,连杆通过换向器将一部分力传送到上部,推动石碾工作;另一方面,通过换向器将另外一部分力通过连杆传送,连杆上安装的3个木齿轮相应地带动3个石臼杠杆运动,3个石臼作延时上下运动;与此同时,通过木齿轮作90°力的换向,带动上方的石磨做平面运动。关闭电机开关,此部分停止工作。
本演示仪的2部分同时工作时,一部分是水力推动(古代人们解放人力的方法之一)古代农具工作,效率不高;另一部分是电力(现代人们解放人力的方法之一)推动古代农具工作,效率高,2部分有比较明显的对比效果。
创新点
作品在制作中运用了比较多的科学原理,如杠杆的工作原理、齿轮传动的工作原理、水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原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原理、力转换运动方向的原理等,在讲授相关知识时均可作为演示教具。
作品没有采用自来水,而是使用循环水,节约了水资源。
作品制作有安全栏杆和楼梯,是潜移默化的安全教育作品。
我在长期的小学教学过程中发现,一方面湘教版科学教材中有许多古代农具的运转、能量的利用、齿轮传动的运用等知识点无法给学生讲解清楚;另一方面当小学语文教学到石磨、石臼、石碾等古代农具的内容,我只能利用图片进行模糊的讲解,无实物展示和运转演示,学生听得“云里来,雾里去”。为此,我想制作一台古代农具推动演示仪,不仅能让学生认识一些古代的农具,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如何利用水力驱动农具运转节省人力,而且通过演示电力推动古代农具的运转,其工作效率和水力推动形成鲜明的比较,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设计制作
演示仪长80cm、宽50cm、高50cm,绝大部分采用木料制作,部分采用榫卯结构加工而成(图1)。推动演示仪设计水力推动古代农具(石臼、石碾)和电力(电机)推动古代农具(石臼、石碾、石磨)两种模式。两大推动系统可独立工作,也可同时运行,实现集中演示和对比效果。同时,还制作了水力推动木头人,增加教具的趣味性。
水力推动古代农具部分
演示仪水力推动农具部分见图2。采用循环水模式,用小水泵将水通过管道抽到高处,模拟高山(高处)水流下落的过程推动水轮转动,水轮带动连杆(8mm螺丝杆代替)转动,连杆转动带动相应农具的转动。
推动石臼运动:用木料制作石臼、支架和木轮,木轮上安装荷木小棒,运用杠杆原理带动石臼运动。
推动石碾运动:制作2个木齿轮,把连杆(螺丝杆)推力作90°的方向转换,实现石碾的平面运动。此部分是制作水力推动部分成功與否的关键。
推动小木人的运动:小木人在连杆带动下作前后运动。
制作此部分的关键点包括:①水流量的大小、速度决定是否能推动石臼、石碾和小木头人的运转,这是将水力(水能)转化为机械能;②抽水机将蓄水箱中的水抽到高处,需制作有机玻璃水箱,以利于搬动和储存水;③制作中要尽量减少摩擦力,可在需减少摩擦力和阻力的关键点使用轴承,使演示效果更明显;④水轮推动连杆转动的力要转换90°方向,需经过反复计算和调试,才能转换成平面推动的力;⑤要统一考虑演示仪的尺寸及空间设计,以便为电力推动农具转动部分留下空间。
电力(电机)驱动古代农具部分
电力(电机)带动连杆转动,连杆带动相应农具转动。电力(电机)驱动部分见图3。
带动石碾转动:石碾的运动是平面转动,同时又要带动连杆转动,故使用双输出90°换向器,一路力的输出经过90°换向后带动石碾转动,一路力的输出带动连杆转动。
带动石臼运动:通过反复实验电机扭力大小、演示仪的空间大小,使用3个石臼及支架;同时制作3个木轮并安装上小荷木棍,运用杠杆原理推动石臼运动。
带动石磨转动:石磨运动是平面运动,同样涉及90°方向力的换向后的推动问题。采用2个木齿轮作90°力的换向,然后再推动石磨转动。石磨用形象逼真的树脂材料制作。
制作此部分的关键点包括:①考虑到演示仪用电安全性,要选择合适的小电机且电机扭力要大,电机和水泵均采用12V直流电压,并选用方便、安全、大功率的开关电源②小电机的转动需要带动连杆(仍然使用8mm螺丝杆作连杆)的转动,电机和螺丝杆使用软轴连接器;③考虑到空间问题,3个石臼和木齿轮(作为石磨的换向器)的尺寸要合适;④本部分电力驱动涉及材料多、空间小、有2次换向等问题,要充分考虑作品空间的安排。
附属设施的设计思考
考虑到密封问题和美观性,制作水箱时采用专用四氯化碳黏结剂,同时在水箱内安装12V自变光发光二极管,连接在开关电源上;考虑作品的安全宣传和教育性,在作品空间较高处用铜线和焊锡制作安全设施——楼梯和铜线栏杆;对工件上漆和上色,以便作品的长期保存及美观。
教学用途与方法
水力推动古代农具工作部分
使用方法:打开左侧水泵开关,将有机玻璃水箱中的水通过管道抽到高处,模拟自然界的高山(高处)流水,水流往下流推动水轮转动,水轮转动再推动连杆转动。一是带动水箱外的木轮工作,使石臼杠杆做上下运动;二是通过2个木齿轮作90°力的运动方向转变,带动下方石碾工作;三是可带动小木人做前后运动,增加了科技作品的趣味性。此部分可以很好地向学生展示水能机械能转换、杠杆原理、传动中力是如何改变运动方向的。
电力(电机)驱动农具工作部分
使用方法:打开左侧电机开关,带动连杆工作。一方面,连杆通过换向器将一部分力传送到上部,推动石碾工作;另一方面,通过换向器将另外一部分力通过连杆传送,连杆上安装的3个木齿轮相应地带动3个石臼杠杆运动,3个石臼作延时上下运动;与此同时,通过木齿轮作90°力的换向,带动上方的石磨做平面运动。关闭电机开关,此部分停止工作。
本演示仪的2部分同时工作时,一部分是水力推动(古代人们解放人力的方法之一)古代农具工作,效率不高;另一部分是电力(现代人们解放人力的方法之一)推动古代农具工作,效率高,2部分有比较明显的对比效果。
创新点
作品在制作中运用了比较多的科学原理,如杠杆的工作原理、齿轮传动的工作原理、水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原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原理、力转换运动方向的原理等,在讲授相关知识时均可作为演示教具。
作品没有采用自来水,而是使用循环水,节约了水资源。
作品制作有安全栏杆和楼梯,是潜移默化的安全教育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