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和“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之说。今天,我们的孩子应当成为全球文明进程中的建设者、成功者和享有者,而不是贫穷落后,激情悲壮的复仇者。作为历史老师,我们必须自己先重视,课堂实践是教师成长的基石,也是教师产生教育灵感的源头,更应该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着眼点和归接点。曾有位伟人说过这样的话:“伟人之所以看起来伟大,只是因为我们跪着,站起来吧!”当我们面临新课程改革的时候,教师实际上也经历着一种角色的转换,教师不再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而应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把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历史课“变”了、历史课“动”了、历史课“活”了。
一、从学科入手,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体验历史
历史是已经过去了的事物、现象及其发展过程,特别是古代历史距今非常遥远,我们根本无法恢复历史本来的面貌。历史在学生看来,它们从时间到空间都很陌生,给学习带来了难度。对于我们农村学校来说,教学设备较差,无法使学生欣赏到相关的历史文物,无法游玩各种名胜古迹来感受历史,但我们可以创设情境教学来再现历史情景。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声筒和知识的复制者,学生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构建知识的主动参与者,教师要把教学过程当成与学生交往、沟通和对话的过程。
在讲述《昭君出塞》 这一目内容时,我在课型设计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将老师“讲”的成分降低到最少程度。如:
师:穿越时空我们来到汉朝,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员,你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做些什么?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在这个教学的环节中,争抢着发言的学生有四十多位,占全班人数的80%,而我只是穿插其中,略作评说。意想不到的是:学生以当时的生活条件想象出天上的小鸟、地上的小猫、小狗都来相送和宫女陪嫁、赠送乡土、特产、丝织品等,来再现壮观的历史场面。学生能充分启动原有的知识储备,把握时代背景,积极参与景配文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想象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为教学创设更加生动丰富的情景,达到理想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机械的反应过程转变为自主探究的生成过程,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气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知历史,体验历史,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从课堂入手,重现历史场景,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热情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品质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运用新型的教学方式中,要引导学生力求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收集、分析和利用各种信息,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学习,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逐步使学生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积极向上的态度和情感。
如:在探究《戊戌变法》这堂课时,我在课型设计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将整个课堂创设为“殿前问话”的情景。因为清朝是最后一个朝代,学生对它的了解的比较多。在上课前事先安排好角色,老师扮演光绪皇帝,学生自由组合为两部分,一部分学生为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一部分学生为保守派——李鸿章,翁同龢,荣禄等人。并且提醒学生这节课实际上是一场“变与不变的辩论会”,双方都要找出有利证据,并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反驳对方。
在这节课中,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主动参与的热情高涨,并融入到角色中,出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从传统的课堂讲授转变到教学活动的设计指导,组织帮助和鼓励上来,把学生从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的活动中来,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历史,使书本知识和历史场景沟通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老师完全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评论者。并积极发现和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适应中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因此,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很值得借鉴。
三、从学生入手,运用调查报告,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从心理学角度看,与学生关系比较密切或学生比较关注的事情,最能引起学生注意和唤起学生的需要。因此,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才是最成功的教学。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并为学生提供走向社会的舞台。让学生开拓视野,启发思维,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在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这个活动中,调查报告本身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每个学生都有亲身经历。因此,参与程度高,连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没有兴趣的学生也交了一份自己的调查结果。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把长辈的童年生活与现今生活进行比较,即体现了本课的教学目的,又使学生在调查中轻松的掌握了本课知识,而且印象非常深刻,感受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更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的学习。整整一节课,学生身心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有效教学时间几乎是一节课。从那以后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又有了很大提高。从而进一步地达到三维目标,取得较好的效果,值得进一步尝试。
当然,在教学中还有多种教学方式,如:结合时政热点,讲述台湾问题、日本问题、中东问题等;开展辩论课,评价秦始皇、武则天、拿破仑的功过,辩论是时势造英雄呢?还是英雄造时势;运用多谋体开展导游课;结合电视剧、探索发现、百家讲坛等电视节目辨别历史真假的教学,如:讲述《汉武帝大一统》时,中央电视台正在热播《汉武大帝》。所以在上课时,我先播放了电视剧的主题曲,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集中上来。通过讨论电视情节与历史的真伪,来进一步掌握知识。等等的新型教学方式有待于老师在教学中不断发现、探索、实践。
一、从学科入手,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体验历史
历史是已经过去了的事物、现象及其发展过程,特别是古代历史距今非常遥远,我们根本无法恢复历史本来的面貌。历史在学生看来,它们从时间到空间都很陌生,给学习带来了难度。对于我们农村学校来说,教学设备较差,无法使学生欣赏到相关的历史文物,无法游玩各种名胜古迹来感受历史,但我们可以创设情境教学来再现历史情景。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声筒和知识的复制者,学生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构建知识的主动参与者,教师要把教学过程当成与学生交往、沟通和对话的过程。
在讲述《昭君出塞》 这一目内容时,我在课型设计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将老师“讲”的成分降低到最少程度。如:
师:穿越时空我们来到汉朝,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员,你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做些什么?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在这个教学的环节中,争抢着发言的学生有四十多位,占全班人数的80%,而我只是穿插其中,略作评说。意想不到的是:学生以当时的生活条件想象出天上的小鸟、地上的小猫、小狗都来相送和宫女陪嫁、赠送乡土、特产、丝织品等,来再现壮观的历史场面。学生能充分启动原有的知识储备,把握时代背景,积极参与景配文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想象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为教学创设更加生动丰富的情景,达到理想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机械的反应过程转变为自主探究的生成过程,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气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知历史,体验历史,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从课堂入手,重现历史场景,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热情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品质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运用新型的教学方式中,要引导学生力求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收集、分析和利用各种信息,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学习,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逐步使学生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积极向上的态度和情感。
如:在探究《戊戌变法》这堂课时,我在课型设计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将整个课堂创设为“殿前问话”的情景。因为清朝是最后一个朝代,学生对它的了解的比较多。在上课前事先安排好角色,老师扮演光绪皇帝,学生自由组合为两部分,一部分学生为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一部分学生为保守派——李鸿章,翁同龢,荣禄等人。并且提醒学生这节课实际上是一场“变与不变的辩论会”,双方都要找出有利证据,并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反驳对方。
在这节课中,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主动参与的热情高涨,并融入到角色中,出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从传统的课堂讲授转变到教学活动的设计指导,组织帮助和鼓励上来,把学生从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的活动中来,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历史,使书本知识和历史场景沟通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老师完全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评论者。并积极发现和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适应中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因此,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很值得借鉴。
三、从学生入手,运用调查报告,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从心理学角度看,与学生关系比较密切或学生比较关注的事情,最能引起学生注意和唤起学生的需要。因此,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才是最成功的教学。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并为学生提供走向社会的舞台。让学生开拓视野,启发思维,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在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这个活动中,调查报告本身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每个学生都有亲身经历。因此,参与程度高,连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没有兴趣的学生也交了一份自己的调查结果。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把长辈的童年生活与现今生活进行比较,即体现了本课的教学目的,又使学生在调查中轻松的掌握了本课知识,而且印象非常深刻,感受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更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的学习。整整一节课,学生身心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有效教学时间几乎是一节课。从那以后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又有了很大提高。从而进一步地达到三维目标,取得较好的效果,值得进一步尝试。
当然,在教学中还有多种教学方式,如:结合时政热点,讲述台湾问题、日本问题、中东问题等;开展辩论课,评价秦始皇、武则天、拿破仑的功过,辩论是时势造英雄呢?还是英雄造时势;运用多谋体开展导游课;结合电视剧、探索发现、百家讲坛等电视节目辨别历史真假的教学,如:讲述《汉武帝大一统》时,中央电视台正在热播《汉武大帝》。所以在上课时,我先播放了电视剧的主题曲,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集中上来。通过讨论电视情节与历史的真伪,来进一步掌握知识。等等的新型教学方式有待于老师在教学中不断发现、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