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个性作文教学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85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謂个性化作文,就是独立性作文,是一种打破思维定势,不落窠臼,有独创性质和鲜明个性的作文;是写给自己和知己看的,饱含真情实感、“口随心走,笔随口走”的作文,它所表现出来的是能用自己的心,通过自己的笔,抒自己的情,言自己的志,说自己想说的话。
  好的文章往往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抒发,而又呈现出个体的差异,因为涂抹了个性化的色彩,才有与众不同和感人至深的力量,所以个性是文章的真正价值之所在。有了个性,文章便会闪耀出创新的光辉。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个性呢?
  一、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让阅读鉴赏的独特感悟与个性色彩相通
  生活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处处有可以写的景、可叙的事、可抒的情。可平时学生写作文之所以常常三言两语,无话可说,归根到底是因为学生对自然缺乏观察,对生活缺乏感悟。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可以巧设情境,发掘作品的个性色彩,培养学生对个性作品的感悟。赞可夫认为,作文的根本目的是主观意识的培养。作文既培养个性,又负载个性。通过对课文的理解、阅读,引导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把大千世界与个人情感交融在一起,就能理智地调节自己的情感,写出的作文也就有了个性。
  二、扩大阅读视野,积累素材,进行相关联想,写出个性作文
  写作即信息的输出,而这种输出是与信息的输入——素材的积累分不开的。知识是创新思维的基本要素,是写作的基础,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富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题材新颖的有个性的好文章来的。朱熹曾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积累即写作的源头活水,强化作文训练必须以强化积累为前提。“汝果欲作诗,功夫在诗外。”因而教师要教育学生除要学好教材上的知识以外,还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一些中外名著、优秀散文,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对每一部书,要教学生学会“厚读一薄读一厚读”的反复阅读方法。教学生树立“劳于读书,逸于写作”的阅读写作观念。
  人生的阅历总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都亲历。更何况我们的中学生呢?阅读可帮助人们去认识世界、认识社会,了解不曾经历、不曾熟悉的生活与人生,比如历史知识、地理知识等。阅读积累的过程是悟性的触发,阅读和积累的意义在于探究人生、净化心灵、提升品位、完善自我。古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受文学气息的影响,加上又有教师的引导,学生会在汲取大量健康思想和艺术精髓的同时,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材料,提起笔来也自然就洋洋洒洒,妙语连珠了。
  大凡好的文章,都是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欲言而又不能言,抒人之所欲抒而又不能尽抒的。这就是个性创新的魅力所在。
  三、建立宽松和谐的创新环境,激励学生大胆亮出个性
  多少年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束缚,人们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已形成很大的相似性,思维的范围和内容具有严重的封闭性,在作文教学中,师生应共同创设一个允许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空间,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为此,师生之间首先要有民主平等的良好关系,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创新心理,尤其是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自信心,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闪光点,激发学生对生活的追求、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遐想、对人生的探索;其次对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追求,即使暂时并不完美、并不成熟,教师也要及时关注并继续指导寄予愿望,允许学生在作文个性化的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乃至偏差,而不要因噎而废食。
  四、改变评价方式,建立新型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师“一言堂”式作文评改弊多利少,其最大的弊端不仅在于浪费教师的精力、延长了作文评改的周期,劳而无功或事倍功半,而且在于把学生摆在了被批评的被动地位,抑制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限制了学生主动性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意识。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呢?叶圣陶先生在《着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中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笔者在作文批改上兼收并蓄,想了一些点子,拓宽了作文评改的路径。
  首先,实行“即批即改式”。就是在写完后,按共同提出的修改方案,让学生就原作文题重作一遍,不厌其烦,做到写一篇落实一篇,注重写作质量。
  其次,教师批改采取“面对面式”。即每改学生一篇作文,就把学生叫到面前,以商讨式、朋友式的口吻,因势利导,对文章中出现的一些观点、问题共同探讨,共同批改。
  第三,学生个体之间“交互评点式”。用特级教师魏书生的“学生互改作文十条标准”,让学生相互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评改和修正。通过学生的相互评改,使学生在“寻宝”和“挑刺”中潜移默化提高写作水平。于教师来说,这不是“减负”,而是“增负”,因为教师还要对回收来的作文复改。
  第四,作文评语做到“鼓励式、期望式、朋友式”一改过去作文评语“居高临下”的口气,或只用一个分数来粗略评价学生作文的方式,改用“好喜欢你的”“我个人认为”等语言和商量式、鼓舞式、祝福式的语调。
  作文就是生活,写作就是对生活的感悟;作文就是个性,写作就是张扬自我风采;作文就是思想,写作就是创造,写作就是展示探索成果;作文就是文化,写作就是负载文化底蕴;作文就是审美,写作就是表达美感享受。写作时,把诗词的理性思考、文人的哲思有机地统率起来,能使文章顿时生色。以三分易安的婉约、三分东坡的豪放、三分老庄的淡泊、一分板桥的放浪形骸,循着古人的足迹,巧妙地化用名言,展示驾驭语言的机智和灵活,使语言个性鲜明,与众不同,如此,作文才更显个性。
  (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河埠中学)
  责任编辑:王 江
其他文献
情境教学法比较注重师生互动,强调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种方法十分灵活,将其合理应用至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情境教
企业多元化与其绩效之间的关系为企业战略管理最为核心的研究主题之一。多数学者认为相关多元化优于非相关多元化,但该主流观点在多元化并购研究领域却未得到强有力证实。虽然
從化学学习来看,化学用语、物质的性质及其制法和用途、化学实验现象、化学实验知识等都是需要记忆的。而进入高中,多姿多彩的化学实验一下子激起学生们学习化学的兴趣。然而,随着所学知识量的增多,有些学生会感到学习化学越来越吃力,很多内容在脑海中显得模糊不清,考试成绩也随之下滑,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过好化学记忆这一关。化学学习中应记忆的内容很多,这就必须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下面结合本人在多年教学中的点滴经验谈谈
一、从源头着手,引进“活水”  源头是活水,有了源头,写作就不会枯竭或断流 ,就不会出现“抓头发、咬笔杆”的尴尬事。从古今中外写作名家的经验来看,源头有两个:一个是大源头——生活;一个是小源头——书籍。生活始终是写作的不竭动力与源泉,一切的感触与经验教训都是在社会实践与生活的过程中生长。“实践出真知”、生活是“作家”,一切的书籍都是作家、学者在实践生活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这些都告诉我们:要想写好作
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能够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培养,同时还能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全面发展.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初中生的语文阅读水平?这已然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之一.随着
林格《教育是没有用的》一书说道:“现代教育有两大使命:一是发现孩子一是解放孩子。每个孩子都具有主动性,协助拓展孩子的主动发展,应当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创新自己的思维和教法,才能有新的成效。  一、微笑教学,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上不要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和学生的绝对服从,应允许学生稍稍“乱”些,让其在忘我地投入课堂活动时动起来,这样才能迸发
目的 以五指山小型猪心肌梗塞模型为研究对象,筛选对心肌梗塞易感且可能调控血管生成素-2 (ANGPT-2,促血管生长和形成的重要基因)表达的miRNAs.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s)
创新教学就是指教师在科学的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质量观的指导下,通过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独立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教学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深入,各科教学都进行着大量的探索和尝试,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做了一些创新教学的探索和努力:  一、转变教师观念是实施创新教学的前提  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人才观,坚持和贯彻以学生为主的原则,相信每一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