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进校园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yhe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要着重研究挖掘经典中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的思想价值,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体悟并自觉践行,这才是国学经典教育的根本任务。
  “国学”一说,最早见于章太炎先生的《国故论衡》以及《国学概论》演讲,又可称为国故。国学一般是指以先秦诸子和儒家学说为主流,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国学经典则是中国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中国传统学术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这些经典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健康向上的做人原则、处世态度、民族精神、价值取向和传统技艺,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诸如“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探寻精神、“明礼诚信,至诚至善”的道德情操、“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意识、“同心同德,众志成城”的集体主义精神等,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不仅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国家,而且也正影响着当今世界。
  国学经典的当代价值,是深远无量的。今天学习国学,推广国学,不是为了回到过去,因循守旧,而是从中汲取智慧和营养,推陈出新,去芜存菁。国学经典教育不仅应以培养道德人格和道德信念为主旨,还要培养个体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更重要的是,國学经典是民族崛起的精神支柱,国学经典教育可以唤起我们的文化自觉、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的团结、发展和兴盛。
  继教育部颁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之后,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了优秀传统文化要“贯穿国民教育始终”的要求,并且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程、进教材、进课堂,以及教师培训等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从学校层面来说,如何更好地传承国学,改变国学教育与学校教育“两张皮”的现状,关键要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
  一、在育人体系上下功夫
  1.融入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它包括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办学策略,具体体现在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及校园文化等方面。《纲要》中明确要求,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从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次概括凝练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因此,国学经典进校园首先要将爱国、处世、修身的价值观融入到学校的办学理念中,并以此来指导学校各项教育的开展,这样国学教育的目标就非常明晰了。
  2.优化育人环境
  育人环境既包括物质层面的校园环境建设,又包含精神层面的价值宣传引导。这样的育人环境要以办学理念为统领,整体规划,分块布局,要让国学经典及其蕴含的价值观巧妙地融入其中。例如根据“善·正”这一办学理念,校园环境布置可分设“善”文化区和“正”文化区,并围绕“善”和“正”的主题设立经典诗词故事和人物推介长廊,既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进行阐释,又辅以与时俱进的新解读,再配以相关的图片,做到图文并茂。另外,教学楼、亭阁、校道、班级等均可从国学经典中挖掘内涵予以命名,校园广播、LED显示屏、班级读书角等平台要有计划地宣传展示国学经典及师生作品,既营造了浓厚的国学氛围,又促进了学习的有效开展。
  3.建立评价体系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校有必要建立学生成长的评价体系,激励学生做“仁义礼智信,勇勤俭廉洁”的好孩子,促进国学经典教育常态化、可持续发展。比如,笔者所在区域有一所小学为了鼓励孩子多阅读经典,设立了国学经典阅读“晋级”制度,每月评出班级“阅读小明星”“阅读小能手”,学期末申报“读书小学士”“读书小硕士”“读书小博士”级别的学生,先由班主任和语文教师审核,然后上报学校评审小组审核,通过后颁发证书,并踏上学校的“星光大道”。每学年两次晋级,晋级申报可以打破年级界限,学生可根据实际阅读量有针对性地申报相应级别,可以越级申报,一般有五个步骤,即了解要求、申请晋级、审核材料、建档、表彰。最后为晋级成功者颁发相应的证书,在“星光大道”荣誉墙上展示照片,在活动中介绍读书经验,以影响和带动更多学生善读、乐读,形成学先进、赶先进、做先进的良好氛围,从而推动国学经典教育活动深入开展。
  二、在教材教学上下功夫
  1.精选教材内容
  在中小学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如果没有课程为依托,只是漂浮的空中楼阁,终究是一句空话。随着部编教材的推进,中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知识比重增加了不少,而且这部分内容主要还是与考试挂钩,更着重于字词句和艺术特色等方面的讲解。笔者以为,要把国学经典教育正式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尚需时日,因此推广国学教育,首先要解决课程的设置问题。
  《纲要》要求,在课程设置上,应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经典来诵读。教材是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对于课程的实施至关重要。现在市面上有关国学经典方面的教材琳琅满目、良莠不齐,一方面尽可能选择按照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编写的国学教材,如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文化基础教材》、陕师大出版的《小学国学读本》、北大出版的《初中国学读本》和北师大出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亦可组织实力强的教师开发国学经典校本教材,要选择那些适应时代、对今天社会仍然具有积极作用的国学内容,也可选择当下教育缺少的而传统文化中具有的内容,并注意摒弃其中的封建道德内容,同时可适当挖掘补充地方文化特色。
  为保障这些内容的落实,学校可将班会或德育课单列一节出来上国学课,同时,还可利用第二课堂开设国学兴趣课,包括礼仪、字源、书法、象棋、国画、武术,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学习,提升国学素养。   2.加强教学研究
  现在令学校最为困惑的是不知道国学课怎么上,或上成了语文课,或上成了历史课,或上成了思想政治课,这些都不符合国学教育的要求。有学者提出,国学教育中学生可“不求甚解”,有的内容,到一定年龄就会有所感悟,关键要注重思想的传达、精神的传承。那么,如何把握好国学课呢?
  一要研究国学经典的思想内涵。根据《纲要》要求,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是“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我们要着重研究挖掘经典中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的思想价值,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体悟并自觉践行,这才是国学经典教育的根本任务。二要把握国学经典的时代元素。如果国学学习只局限于经典产生的那个年代,那对孩子们来说是没有意义和兴趣的。笔者以为,今天之所以强调学习国学经典,就是要让孩子们从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哲理以观照当下。因此,国学经典进校园要注重传统观念的转化并注入鲜活的时代元素,既要结合当下挖掘和阐发国学经典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还要借助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让经典的呈现更有趣、更生动、更生活,如辅以古乐、动画、影视等,让孩子们乐学好学、陶冶性情。三要强化国学教师的培训力度。—位对国学经典有着深刻理解的教师,能够把自己的理解认知注入任何学科的任何课程。只有教师比学生先学一步,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也才能給学生正确的引导。在现有条件下,根据一些地方师资培训方面的探索,学校可按“通识培训—骨干引路—全员推进—集体研讨”顺序逐步推进,并借助科研促教研的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解认知、研究能力和国学教育的水平。
  3.重视学科渗透
  国学经典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应该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不止于专门的国学课,其他学科也应有意识地进行渗透。语文课可以结合经典诗词文的学习,加强诵读,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教育;思品课可结合不同年级思想培养的要求,适当地引入经典中的例子,用“实然”替代“应然”;数学课可结合数学现象产生的故事,渗透数学文化;历史、地理等学科同样与国学经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只要找到学科教育与国学经典之间的纽带,充分挖掘蕴含其中的思想教育因素,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国学教育就能做到时时育人、处处育人,久而久之,便能根植学生内心,起到塑品达行的教育效果。
  三、在经典实践上下功夫
  1.开展主题教育
  围绕主题开展活动是国学经典教育的途径之一,主题教育活动的集中开展能够起到营造氛围、深化教育的作用。因此,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相关的国学主题教育活动。比如有的小学围绕“学《三字经》,做明礼人”为主题开展了“《三字经》课间操”“《三字经》书法比赛”“《三字经》诵读比赛”等;还有的以“孝文化”为主题开展了“道德大讲堂”“日行一孝”“主题征文”等活动;有的学校甚至还开展“国学节”系列活动,内容包括学生的“‘感悟经典·品味人生’百人诵读”和“国学篇目接龙背诵”、教师的“最喜欢的一句国学经典及感悟”、家长的“国学读本内容读后感”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国学经典、感悟国学经典、践行国学经典,从而涵养心性,提升道德。当然,主题教育活动一定要结合学校国学经典教育的需要有序展开。
  2.突出传统节日
  人们都喜欢过节,尤其是孩子,可现实情况是,我们的孩子越来越热衷“洋节日”,而对我国传统节日却知之甚少。究其原因,在于我们在传统节日教育方面很少作为甚至不作为,除了春节、国庆、中秋之外,其他节日似乎只存在于日历中。“抵制洋节”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关键是要推进传统节日的“与时俱进”,找到孩子们喜欢的过节形式,再逐步进行教育。以端午节为例,除了传统的吃粽子之外,可以策划“屈原宣传短片”,了解屈原其人及端午来历;举办“端午诗歌节”,让学生读诗、写诗,传承爱国精神和传统诗词艺术,缅怀诗人;开展“端午体育嘉年华”活动,如划龙舟、欢乐跑、长跑拉练、角色展示秀等形式,把运动和传统节日结合起来;小学还可进行“我心中的屈原”绘画比赛、端午踏青、端午游戏等。这一系列的活动,既符合中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将端午文化烙印在孩子们的心中。另外,清明节可结合生命教育、七夕节可结合爱情观教育、中秋节可结合亲情教育、重阳节可结合尊老爱老教育等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活动,让学生对我们的传统节日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并意识到有责任去保护和弘扬这些传统文化遗产,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3.注重多方协作
  《纲要》指出,国学经典教育要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既要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又要加强家庭、社会与学校之间的配合,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教育不是孤立的,尤其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更是只有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才能真正获得新生,与此同时,能在生活中呈现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才能更深刻地影响教育的效果。对于国学教育而言,应贯穿孩子成长始终,尤其在中小学阶段,更离不开家庭社区的共同引导。
  家庭方面,可配合学校国学经典教育的内容进行“亲子共读”,为孩子创设国学学习环境,家长还可与孩子一起参加学校的国学教育实践活动。社区方面,要营造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氛围,有条件的可设立国学经典阅读图书柜,开展家庭国学学习活动,举办相关的主题活动等。总而言之,国学经典进校园除了学校这一主体的实施,还需要家庭和社区的大力倡导和配合,只有在家庭、社区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才能让经典文化在每个孩子的生命中重生。
  有道是“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国学经典进校园,就是要在知识能力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当代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等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文素养。学校必须立足于现实,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身心特点,运用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策略,融会贯通,国学经典才会在现代化的校园焕发生机与活力!
  责任编辑|樊璐
其他文献
介绍径向自导向转向架的主要特点及其在X2000型高速列车、市郊列车以及其他列车上的应用。采用这种转向架可降低列车高速通过曲线时的横向轨道力。还介绍了横向动力学模型、仿真技
“1998年,我们曾在谢冕先生的主持下撰写出版了‘百年中国文学书系’,第一本就是谢老师的《1898:百年忧患》,下限则是90年代中期。如今,时间过去了10年,百年新文学史这个话题
一、地铁运营仿真系统简介 地铁运营仿真系统以天津地铁南北线为仿真对象,以初步设计为主要依据,采用模拟仿真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验室模拟地铁现场环境及实际运行状况,
狄更斯《双城记》中有句名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今天的文坛似可作如是观:一方面,文艺创作在数量上仍算繁荣,另一方面,文艺创作的氛围却有些清冷,表面的热闹难以掩住内在的危机。究其原因,固然有时代变迁等的因素,但与文艺创作、批评之间缺乏良性的互动也有很大的关系。
作为郑州高新区小学教育的引领者之一,郑州中学附属小学努力创办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而设计,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多元意识的全面发展的优秀少年,努力
我相信通过自我诊断、自我警示、自我激励、自我跟踪,大家能真正把目标落实到行动上,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能在期末实现一个崭新的飞跃!  越是到期末复习的后段,孩子们越是无法掌控自己的时间。特别是在放假之前,都雄心勃勃;放假之后,看着孩子们马虎潦草的,甚至没有完成的作业,我不禁暗暗叹息:为什么孩子们无法利用好自己的自留时间?为什么大家没有自控力?我不断思索,如果一个孩子不懂得激励自己,不懂得自我领悟,永
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读懂中国”活动在京启动。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郑富芝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教育部关工委主任李卫红主持。  “读懂中国”活动聚焦改革开放4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历史节点,从今年起一年一个主题,组织大学生与作为中国道路见证者亲历者的本校、本地“五老”牵手结对,以视频或征文形式记录并宣传“五老”独特经历和感悟,从
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如何让学生不消极、被动地等待别人的督促及援助?如何让他们学会积极主动迎接挑战?这是我们南附德育人一直在思索的问题。多年来,我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拓展教育渠道,在学校“公能引领、主动发展”的办学特色引领下,学校德育工作将“周恩来为人生楷模”作为主线,以职业与人生规划教育为载体,二者相辅相成,形成了基于楷模教育的生涯规
师者以至道为本源而创作经典,并以载道之经典自学而教人,最终完成对至道的彰明与传递。显见,在这一逻辑线路中,师者仍是其中的枢纽环节。  国学经典教育在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积累了诸多优秀传统,同时,也由于各种难以避免的原因,衍生出种种弊病与缺感。就当今国学经典教育的现状而言,也还面临着诸如内容、方法与师资等一系列困境有待应对和破解。这其中,师资困境又最为关要和棘手,其对国学经典教育的整体困境具有枢要性
法国市长协会关于教学节奏改革的年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不久的将来,只有一小部分小學仍坚持一周四天半的学习制度。很多市镇表示,回归一周四天学习制度满足了很多民众的期待。值得注意的是,那些恢复一周开四天课的学校将享有一笔教育经费,用于在周三上午组织一些有“质量”的课外活动。法国政府希望由各地市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自由选择是否恢复一周上四天课的制度,这也是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竞选活动中作出的承诺。对于家长、学校